书城成功励志瞬间掌控交际主动权:人际博弈中必备的心理策略
24553300000016

第16章 潜伏在办公室的策略:打造职场好人缘(2)

第二天,上司找张敏谈话,他说:“我专门跑相关部门打听了,你还是可以留在我们这里上班的,但是你要到派出所办理个暂住证。”张敏听了,会心地笑了。

人心都是肉长的,你的尊重会使上司对你产生好感。尊重上司是每个下属必须具备的一种素质。即使到了最危急的关头,对上司表现出自己对他的尊重,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在任何一个团队里面,不尊重上司,就是没有职业修养,更谈不上个人的发展问题了。

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人人都当团队的领头人,但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借助团队与上司的力量,创造出好的成绩。因此,不管是在什么情况下,我们根本没有必要与上司对着干,更不能抢上司的风头。如今,很多部门都在不断完善自己的管理体系,如果时机成熟了,能力足够了,晋升与提薪也就是势在必行的事情了。因此,尊重上司,一起努力,共同发展,一定能赢得更多的机会。

尊重他人是一种美德,尊重上司是员工必备的素质之一。对于任何一家公司来说,上司都是他们事业的核心力量,虽然公司没有森严的等级制度,但最基本的上下级关系还是有的。因此,不管遇到怎样的上司,只要你能尊重他,并逐渐对他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就会给你的上司留下一个非常好的印象,你和上司之间的工作关系也一定会更加和谐融洽。

然而,在工作中,大多数人喜欢自作聪明,经常以为自己能胜过上司,从来都不把上司放在眼里。人无完人,作为上司,在某些方面他肯定也有缺陷,甚至有许多地方不如你,但他毕竟是你的上司,一定要学会尊重他。如果能够记住这一点,你就不会轻视自己的上司,更不会在上司露出某些破绽时,而蠢蠢欲动了。

在工作中,当你的上司偶尔表现出软弱的时候,当你发现上司在某一方面欠缺时,千万不要暗中自喜,认为上司是“低能儿”,不尊重他,甚至欺侮他。其实,他之所以能够成为你的上司,就说明他有足够的能力和资本来领导你,不然,他怎么会走上“上司”的重要岗位呢?

须知:上司就是上司,他也和普通人一样,不可欺,不可轻视。尊重上司,这是你唯一的选择和基本的修养。

与上司相处,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要越权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种现象:下属由于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弄得顶头上司很不高兴,对此耿耿于怀。于是,上司处处给你“使绊子”,时时给你“穿小鞋”。恐怕许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

孙国强长得很帅,身高1.78米,在公司上下,得到女孩的回头率很高。孙国强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在跟外商谈判中,他经常会露脸。相比之下,孙国强的顶头上司——部门经理就比孙国强逊色多了,他不但个头比孙国强矮,其学历、水平和能力好像也没有孙国强高。

有一次,在跟外商谈业务的晚会上,孙国强跟外商频频举杯,用英语跟外商海阔天空地闲聊,竟把自己的上司冷落在了一旁。他们跟外商分手时,孙国强竟抢在上司面前跟人家握手道别,搞得上司满脸不高兴。没几天,孙国强就被调到了另外一个不太重要的部门。后来,才听说是这个上司向公司老总打了小报告,说孙国强太浮浅,不适合做销售业务。

经朋友点拨,孙国强知道自己犯了职场忌讳——越位。来到新的部门之后,孙国强汲取了教训。他对上司恭敬有加,跟上司在一起走路时,孙国强总会后退一步;与客商谈生意时,孙国强就会在一旁保持缄默;在应酬的场合,孙国强也会突出上司的中心地位,口口声声引用上司的“语录”,尽管这些“语录”比孙国强腹中的词藻要逊色得多,但孙国强还是恰到好处地表述出来。

孙国强的谦虚终于赢得了上司的信任,他的谨慎也博得了上司的赏识。有一天,他请孙国强喝咖啡,说:“其实,我根本就不如你,部门经理的位置应当是你的,你在我手下干有点屈才了。”后来,在他的极力举荐下,孙国强担任了另外一个部门的经理。

开始的时候,孙国强没有找准自己的角色位置。作为底层的员工,受部门经理的领导,在各种场合应当以上司为中心,突出上司的主导地位,如果喧宾夺主,旁若无人,在公众场合抢“镜头”,就会使上司陷入尴尬的处境,上司当然不愿意把这样犯上的下属留在手下了。

“越位”是费力不讨好的职场第一傻!既然你是人家的职员,那么就要放聪明些,努力摆正自己的角色位置,在自己的职位上,努力做人、踏实做事,千万不要轻易“越位”。

李宏是一所重点院校的高材生。大学毕业后,顺利地进了一家私营制冷设备公司。老板求贤若渴,看中了李宏的潜能,第一年就让他做了销售主管。后来,由于业绩突出,老板又直接提拔他做了总经理助理。李宏一时间成了老板最信赖的人。凡是公司重大的商务活动,老板总是让他不离左右。

由于职场上发展得过于顺利,李宏产生了一种错觉,无形中把自己当成了公司的二把手。

一天,美国一家大采购商如约拜访公司。老板、李宏、销售部长和技术部长一起出面洽谈。美国客户简单地问候之后,就用英语直接进入了谈判主题:新款冰淇淋机是否能做,技术上存在哪些难题等等。

老板只能进行简单的英语会话,看到一大堆专业词语冒出来后,他把目光转向了李宏。这时候,李宏的表现欲上升到了顶点。在将客户意思转述的过程中,为了尽快达成交易,李宏“添盐加醋”般述说了一番,他不仅擅自报低了加工费,还承诺说有些技术问题可以自行解决。

谈判结束之后,客户径直走过去对李宏说:“你很能干,英语也说得呱呱叫。如果不出意外,我们回去后,这份50万美元的订单就给贵公司了。”

客户回国之后,发来了订货合同,老板这才搞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原来,好几处公司做不到的条款都被李宏擅自承诺后列入了合同。如果单方毁约,将会招致加倍的索赔。老板生气极了,当即就解除了李宏总经理助理的职务。

老板对李宏的信任降到了冰点,李宏不得不换到了另一家公司。经历了这次职场的磨练,李宏总结出了两条教训:一是要清醒地认识自己的位置;二是老板就是老板,作为职场新秀,应该先学会顺从,然后再等待时机突破。

超越自己身份的胡乱表态,既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也是无效的。老板既没有表态也没有授权,李宏却抢先表明了自己的态度,造成了喧宾夺主之势,这样,就让老板陷入了被动地位,老板当然会不高兴了。在这种情形下,表态应该由老板来执行。在老板还没有开口之前,做下属的就先口若悬河,很容易惹老板反感。

在有些企业中,公司的一线职员可以参与到公司和本部门的一些决策中,这时就应该注意一个问题:谁做什么样的决策,是有限制的。什么身份的人,做什么样的决策!有些决策,你作为下属是可以参与的;而有些决策,作为下属,还是不插言为妙。

在工作中,“越位”会对上下级关系产生重要的影响。下属的热情过高,表现得过于积极,会让领导偏离“帅位”,大权旁落,无法实施领导的职责。因此,作为领导,往往会把这样的行为看成是对自己权力的侵犯。

如果你是一名普通的下属,而且时不时地会犯这样的毛病,上司就会将你看成是“危险角色”,对你保持一定的警戒,甚至还会想办法“制裁”你。这时候,即使你有意同领导配合,也来不及了。

身处职场,大家一定要找准自己的位置。和上司相互配合,不轻易“越位”,才能踢出一场漂亮的好球。在与上司相处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的两种“越位”:

答问越位。有些问题的答复,需要拥有相应的权力才行,作为一名普通的职员,本来没有这种权力,却要抢先答复,会给上司的工作造成一定困扰,这样做是不明智的。

场合越位。有些场合,比如:与客人应酬、参加宴会的时候,应当适当突出领导的身份。作为下属,有的人张罗得过于积极,领导突出得不够,往往会让领导不高兴。比如:不管领导在不在场,都要抢先一步同客人认识,抢先上前打招呼。

一定要记住:不要做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与你的同事保持适当的距离

职场中,很多新人都会有这样的困惑:不知道如何与同事相处。关系太远,人家会认为你不合群、孤僻、不容易交往;关系太近了,容易让别人说闲话,而且也容易令上司误解。所以说,只有和同事们保持适当的距离,才能成为一个真正受欢迎的人。

同事之间关系处得好,本来是一件好事。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得跟一个人似的,有什么不好?为什么要拒绝亲密呢?因为,与同事太过亲密,反而会给自己找来祸端。

小倩刚参加工作没多久,见了本部门的同事就跟见了亲人似的。大家每天一起上班,说着笑着就把活干了。中午一起到食堂吃饭,其乐融融就像一家人。晚上一干人等时而泡吧,时而打保龄球,时而蹦迪。小倩心中想:真是相见恨晚啊!

小倩感叹,谁说工作以后不容易交到朋友!既然是朋友,自然就无话不谈,尤其是发牢骚的时候。通过小倩的嘴巴,变态的大老板、偏心的二老板、马屁的他、无知的她……一一陈现出来。在场的人都纷纷点头称是,英雄所见略同。

然而,没多久,小倩的“宏论”便陆续从各个渠道有了反馈。当事人都知道了小倩对他们的评价,有的对她怒目而视,有的偷偷给她准备了“小鞋”,有的干脆以牙还牙。小倩惊诧、愤怒,最后伤心,却发现伤心都找不到理由,再亲密的同事也不是朋友。同事是你的,也是大家的,有闻必报,人家有什么错?

同事就是同事,不是朋友,如果你错把同事当朋友,那么,你自然就有苦头吃了。

交朋友,除了志趣相投外,忠诚的品格是最重要的,一旦你选择了我,我选择了你,彼此之间就要相互信任,忠实于友谊,这可是双方的责任。同事就不同了。

一般来说,如果不是自己创业,也不想砸自己的饭碗,那么,你是不可能选择同事的,除非你在人事部门工作。所以,你不能对同事有过高的期望,如果同事出卖了你,也不必太惊讶,吃一堑长一智就是了。可惜,很多涉世不深的年轻人不懂这个道理。

进入职场之后,小吴发誓,逢人且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除非遇到真朋友。慢慢地,小吴有了三五个知己,其中一位还是红颜知己。想到对方已经是人妇,自己也有谈及婚嫁的女友,所以小吴相信,他们可以成为异性间也有纯洁友谊的明证。于是,他们两个人便放心地出双入对、谈天说地。

殊不知日久生情,一场轰轰烈烈的多角恋爱就此展开了。最后的结果是两败俱伤,有情人没成眷属,连同事也做不成了,小吴长了见识。

小吴暗下决心,痛改前非。正当小吴重整旗鼓之际,得知有人讨论新同事文化,于是在百忙之中大声疾呼:都是亲密惹的祸,保持距离,拒绝亲密!

在职场中,与同事保持适当的距离也是一种自卫、自尊与沉稳的体现,同时也是一种豁达与明智。彼此之间有距离,才活得真实明白。但这个距离也要有度,固然不可过近,但同样不可太远。至于怎样保持不太远的距离,以下建议可以帮到你。

有距离不等于无情无义,也不是一意孤行,而是一种人格与个性的完美结合。即使拒绝也可以做得“有情有义”。如,你可以微笑着委婉地拒绝同事,并告诉同事自己确实也有很多事情需要处理。

同事与同事相处就应该平等,更不会因为今天我帮助了你,你明天就一定记得我曾经帮助过你。不过,这些事情是在所难免的,因此在想办法拒绝的时候,说话就一定要有分寸和技巧,不要说一些太过僵硬的话。为了让自己成功脱身,为了不破坏同事关系,最好让自己吃一些亏,说一些让同事能有台阶下的话语。

同事之间最容易形成利益关系,如果对一些小事不能正确对待,就容易形成沟壑。对于同事的缺点,如果在平时不当面指出来,一与外单位人员接触时,就很容易对同事品头论足,挑毛病,甚至恶意攻击,这样不仅会影响同事的外在形象,长久下去,还会影响到自身形象的塑造。

同事之间是由于工作关系而走到一起的,就要有集体意识,以大局为重,形成一定的利益共同体。特别是在与其他单位的职员接触时,要形成“团队形象”的观念,多补台,少拆台,不要为了自身的小利而损害了集体大利,最好“家丑不外扬”。

由于经历、立场等方面的差异,对同一个问题,同事之间往往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引起一些争论,一不小心就容易伤和气。因此,与同事有意见分歧时,一定不要过分争论。客观上,一个人接受新观点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再加上每个人都“好面子”、“好争强夺胜”,彼此之间谁也难服谁,此时如果过分争论,就容易激化矛盾而影响团结。面对问题,特别是在发生分歧时,要努力寻找共同点,争取求大同存小异。实在不能一致时,可以选择冷处理,这样做,不仅可以让争论淡化,还可以保持自己的立场。

此外,还要注意保持平常心。许多同事平时一团和气,然而遇到利益之争,就会当“利”不让。有的在背后互相谗言,有的嫉妒心发作,说风凉话。这样既不光明正大,又对自己没有好处,因此对待升迁、功利,要时刻保持一颗平常心。

该拒绝时就拒绝

职场中,每个人都会有或多或少的苦恼。对于痛苦,有的人会选择逃避,有的人会选择掩饰,有的人会选择忍耐,但就是想不到拒绝。因为,“温良谦恭让”的教育,使我们似乎既不敢拒绝,也不会拒绝。

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该拒绝时就拒绝。

快下班的时候,刘杰接到了石屏的电话,他心急火燎地请求刘杰再帮他一下,写个新方案给客户:“说客户已经催了我好几次了,可是我实在是没时间。”最近,石屏正与女朋友处在热恋中,常常这样请刘杰帮忙做方案。

沉浸于爱河的石屏是刘杰在公司里关系比较好的同事之一,以前他们在业余的时间常常一起去打球、游玩,刘杰挺喜欢石屏的洒脱和率真。所以,一个月前当石屏一脸兴奋地谈到他交往了一个女孩的时候,刘杰毫不犹豫就答应了帮他干点活,给石屏更多的时间去“谈朋友”。

可是,一个月下来,刘杰发现自己越来越不快乐,他发现自己已经厌倦了总是替别人做事。可是,怎么拒绝石屏呢?他觉得很难说出口,作为好朋友是该相互帮助的,拒绝会不会让他失去这个朋友呢?刘杰想了很多。

办公室里的同事,需要相互帮助的时候很多,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我们帮助同事是非常必要的,这样做也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的益处,比如:良好的人际关系和高效的工作。但是,有一些人,会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那么,该怎么办呢?事实告诉我们:该拒绝时,就要懂得拒绝。

大学一毕业,严秀君就应聘进入了一家公司。进公司前,很多朋友包括父母都关照他,做事一定要勤快,对同事要热情,对前辈要尊重。严秀君对这个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非常珍惜,所以下决心要努力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