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总经理必读的508篇经典管理故事
24552300000005

第5章 魅力篇(5)

就这样,蚁群在小蚂蚁带领下,迎着巨浪向山顶靠近。小蚂蚁冲在最前面,势头最猛的洪水首先拍击在它的身上。蚂蚁们全都看在眼里,群情激昂,拼死向山顶进发。就在快要到达山顶的时候,小蚂蚁感觉自己有些要顶不住,身上一点儿力气都没有了。它把眼睛一闭,等待着洪水把它带走,把它带到一个它从来没有去过的地方。但是,让它没有想到的是,它的身体被群蚁抬了起来,它们最终到达了山顶的安全地带。

过了好长时间,小蚂蚁苏醒了,睁开眼睛看着大家,泪水止不住地流了下来。它深情地对大家说:“谢谢大伙儿,没有你们,我就会葬身于洪水当中。”群蚁听了小蚂蚁的话也全都热泪盈眶,其中有一只老蚂蚁对小蚂蚁说:“要不是你,我们大家都会葬身于洪水中,我们现在开始选蚁王,同意小蚂蚁做蚁王的把手举起来。”

毫无疑问,所有的蚂蚁都不约而同地举起了自己的手。而那5只候选蚁王头低了下去,手却举得高高的。这只貌不惊人、瘦弱的蚂蚁,凭着自己的勇敢和危险时刻的行为当选为蚁王。

领导,之所以能够成为领导,是因为他本身具有领袖气质、指挥若定的品质、一呼百应的个人风采。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大将风度”,是需要学习和磨炼才能获得的。

失信的惩罚

据说,铁拐李年轻的时候,总上山采药,以给人治病为生。他的医术在小镇上也算有些名气,不过与“医术精通”还是有很大的距离。所以,他立志学习最好的医术,成为名副其实的“神医”。有一天,铁拐李上山采药,遇到一位老者。这位老者满头银发,面如重枣,其气质中带着一种令人说不出的仙风道骨。

铁拐李猜测此人绝非凡夫俗子,忙上前答话,在言谈中得知这位老者深得道法,他不知不觉中对修道成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每天采药路过这里都要和这位老者攀谈一两个时辰,从中感悟很深,回到家里就潜心研究当天的谈话。岁月如梭,一晃5年过去了,铁拐李与老者也交往了5年,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从未间断过,他对“仙道”已经是颇为精通了。

这一次,铁拐李如期而至,但并未见到那个老者。他正觉得奇怪,忽听头顶传来老者的声音:“你一定能修成正果,但需要多多磨炼,3天后,你便可得道,到时你要惩强扶弱,行善积德,不久便可成仙。”铁拐李向上看去,才知和自己交往5年的老者原来是天上的“太上老君”,专门下凡来点化自己的。他心里无比地激动,忙叩头致谢,但高兴地有些忘形了,忘记了自己是在山上,结果,他的整个身体从山上摔了下去。

他苏醒过来后,发现自己躺在一家农舍中,旁边坐着一个老农和一个小孩。他连忙起身致谢,感谢老农的救命之恩。

但是,铁拐李发现老农的眼里始终含着泪花,脸上显得非常忧虑,好像有什么心事。他便问道:“老人家,莫非家中发生了什么令人不快的事情吗?不妨给我说说,你是我的救命恩人,我一定会尽力相助的。”

老农慢慢抬起头来,伤感地说:“唉,说来话长啊,我的老伴不知为什么,从生出这个孩子以后,便一病不起,到现在也不见好,看了好多医士,没有一个人能说出病因的,都说她得了一种怪病。我一个人带着孩子生活,既当爹,又当妈,还得照顾老伴,生活得好难啊!”说到这里,老农早已是老泪纵横,声音哽咽,无法把话继续说下去。铁拐李见状,忙说:“老人家,不必伤心,我从小学习医术,兴许我能治好她的病。”老农一听此话,激动地站起身来,忙把他带到后院,去给老伴看病。

铁拐李经过一番望闻问切之后,摇了摇头,转身对老者说:“我也不知道她得的是什么病。”老农听了这话后,眼神又恢复了原来的沮丧,头也低了下去,眼泪不由自主地又流了出来。铁拐李心里清楚,老农最后的一点希望也破灭了。铁拐李心中一直感念老农对自己的救命之恩,所以,他把遇到太上老君的经过全都说了出来,并对老农说自己3天后便可得道,到时再来治病,会易如反掌。

铁拐李在老农的千恩万谢中离开了这里。从这之后,铁拐李的成仙道路一帆风顺,并且还收了7个徒弟,他们组成了传说中的“八仙”,一直做着“惩强扶弱”的事情。

忽然有一天,铁拐李一拍自己的脑门,想起了当年对老农的承诺,赶忙驾云来到那家农舍,可是他看到的却是一个小孩在一座孤坟前啼哭。

铁拐李把脚一跺,知道自己来晚了。他轻轻地走到坟前,老农的儿子猛然间回头看到了他,眼神里透露出天底下最恶毒、最冷酷的神情。他一句话都不说,只是用这种眼神直勾勾地看着他。铁拐李扑通一声跪倒在坟前,向天长叹一声:“我枉为仙人,居然失信于他人。”说罢,举起手来向自己的一条腿上劈去,他的腿应声而断,铁拐李就成了真正的李铁拐。

在企业中,常常有这样的现象,就是有些领导往往兴头上来了,轻易地就给下属许诺,之后,便忘在了脑后,最后不了了之。这就是所谓的领导给下属开的“空头支票”。

这种情况的出现有多种原因,有的是因为领导本身就爱许诺,为了拉拢下属,总以好处示之,但是心里却根本就没当回事儿。这种领导是没有责任感的领导,说话口无遮拦,想到哪儿就说到哪儿,最容易冷了下属的心,从而得不到下属的尊重。

竞选

美国内战结束后,陶克将军竞选国会议员,他的对手是他当年手下的一名士兵,名叫约翰·海伦。一位是功勋卓着的将军,一位是普普通通的士兵,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胜利一定属于陶克将军。竞选演讲开始了。陶克将军的演讲慷慨激昂,他说:“诸位同胞,还记得17年前那个激战的夜晚吗?我率领士兵到茶座山狙击敌人。那是多么艰苦的战斗呀!但我从没想过退缩,因为我知道,为了我们的国家,为了正义和自由,我愿意付出所有,包括生命。我三天三夜没合眼,血战之后,我竟躺在树林里睡着了。”

与陶克将军的演讲相比,约翰·海伦的演讲要朴实得多,他说:“亲爱的同胞们,陶克将军说得不错,他确实在那次战斗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我当时只不过是他手下的一名普通士兵,和他一起出生入死。那次,他在树林里入睡时,我就站在他的身旁守护他。当时我携带着武器,饱尝寒冷的滋味,还时刻准备着用我的身躯为他挡着随时会射来的子弹。我在心中说,我是一名士兵,我要保护将军的安全。”

约翰·海伦的演讲一结束,就响起了潮水般的掌声,最终他当选为国会议员。

约翰·海伦之所以能在竞选演讲中获胜,原因在于他的演讲听起来更真实、更亲切。他坦诚地承认自己是一名普通的士兵,这样就拉近了与广大民众之间的距离;作为一名普通士兵,在恶劣的战争环境中他仍能坚守自己的岗位,兢兢业业、恪尽职守,让人觉得他更值得信赖。陶克将军在竞选演讲中,列举了自己的赫赫战功,言辞慷慨激昂,但是他的演讲始终保持着对民众的一种高姿态,不能给人以亲切、真诚的感受。因此,失利也在情理之中。企业领导在与员工相处当中,要尽量多学海伦,少学陶克。

老虎的孤独

在茂密的森林里,有一个动物王国。国王因无继承人暂时空缺,很多动物都想登上国王的宝座。

经过商量,动物们决定根据往届所规定的立法来选出新国王。这个消息让整个森林兴奋起来。

选举的立法是:第一轮(称为初试),所有的动物都有资格参加,从中选出3位候选者;第二轮(复试),以全体投票的方式决定谁是新国王。日期定下以后,有些动物为选举的事忙东忙西;有些动物在窃窃私语;有些动物是两耳不闻森林事,一心只想睡大觉。

勇敢的黄狮、狠心的黑豹和善良的老虎成了初试的胜利者。动物们私下里议论纷纷,相互商讨着谁会成为胜者,该投谁一票。

一周以后,善良的老虎在动物的欢呼声中当上了国王。老虎下决心要好好治理动物王国,不让它们失望。这个想法却让它走上了错误的道路:它出门遇到原来的好朋友时,不再像以前和它们打成一片,而是表情很严肃地走过。

动物们渐渐觉得,老虎不再平易近人了,它们回不到从前的那种关系了。

时间久了,老虎的威信树立起来了。但没有动物和它说知心话,它开始觉得迷茫,不知所措了:它看到小浣熊时,嘴上的微笑还没化开,小浣熊已经溜掉了;小野猪再也不拿新鲜的水果给它吃了;小狐狸也只是卑微地说声“大王好”便离开了。

老虎虽然治理好了整个动物王国,但它一直在孤独、困惑中生活。没有朋友,没有笑声,这些反反复复地折磨它。

于是,做国王不到一年,老虎便辞职了,带着迷惑回到深山里去了。

“距离产生美”,在企业中,领导和下属之间应该有一定的距离。这段距离可以让你建立起自己的权威,可以让你令行禁止、鹤立鸡群,这段距离真的非常美丽。正因为距离的存在,你才是名副其实的领导。没有这种距离,领导和下属还有什么两样呢?然而,这种距离也会产生一个副作用,就是领导者的孤独。戴高乐说过:“伟大的人物,必然会与人群保持一段距离。”

捡鞋

根据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中记载:公元前218年,始皇东巡,当行至阳武博浪沙时,张良派刺客谋杀秦始皇没有成功,便逃到下邳,隐姓埋名过起隐居生活。

张良闲来无事,爱四处溜达。

这天,他转到这个小镇东面的一座石桥上,心中无聊便看着桥下发呆,忽然什么东西掉了下去。“我鞋掉了,帮我捡起来”。张良顺着声音看去,原来是个老人,满头的白发,凌乱的胡须,拄着拐杖在那儿吩咐道。

张良捉摸着:你算老几呀?还让我帮你捡鞋?不是见你年老体衰,我都想挥起拳头揍你。然而,他回头一想,自己年轻力壮,于是便克制住怒气,帮老人去桥下捡回了鞋。

“替我把鞋穿上!”老人不道谢,反而变本加厉,大咧咧地对着张良伸出脚来。

张良气不打一处来,但随即转念一想,反正鞋都捡起来了,干脆好人做到底。于是,他默不作声地替老人穿上了鞋。之后,老人对张良赞叹道:“孺子可教也。”

又经过几番考验,这位老人将《太公兵法》送予张良,并告知此书可以兴邦立国。

得到这本奇书以后,张良日夜研习兵书,俯仰天下大事,终于成为一个深明韬略、文武兼备、足智多谋的汉代开国名臣。

张良在当时克制住了自己的不快,为老人拾鞋、穿鞋,看上去好像很懦弱,但这并不是软弱的表现。处处以礼相让,这既表现出对老人的尊重,又表现出自身品格的修养。

张良多次以《太公兵法》进说刘邦,刘邦多能领悟,并常常采纳张良的谋略。他深受刘邦的器重和信赖,他的聪明才智也有机会得以充分发挥。

真正的强者总是善于隐藏自己的锋芒,假装不知,实际上清楚;假装不行动,实际上因不能行动,或将待机而动。让别人的攻击因为没有着力点而不能发挥作用,反之自己只需轻轻一击就可以令竞争对手受到重创,这才是真正的经营管理高手应该做的事情。

高难度的考试

一张招聘海报前面围满了人,大家都纷纷议论。

有的人说:“部门经理,好职位,月薪还高,去试试吧。”有的说:“这么着名的公司,只招一个,各方面的要求肯定高。”还有的人说:“可是,这个招聘都贴了好几个月了,说不定已经招到人了。”

旁边负责招聘的人开口了:“请大家踊跃报名,我们这个职位还在招聘中。”

统计好的简历被送进董事长办公室,他很认真地翻阅着,无奈地叹了口气。

正在此时,一个留美博士前来应聘。

董事长问道:“对于这家着名的公司,每天有这么多应聘的人,是不是感到压力很大呀。”

博士笑而答道:“压力肯定是有的,但要是把压力转化为自身的动力,也未尝不是件好事。”

“嗯。好吧。那你明天凌晨3点的时候再去我家应聘吧。”

博士虽然半信半疑,但还是在凌晨3点去按董事长家的门铃,却迟迟没有人来开门。于是,他耐心等待,直到早上8点钟董事长家的门才打开。

董事长带博士进了书房,很亲切地对他说:“准备好了,我们现在开始。”

博士点点头,董事长问:“你会写字吗?”

博士很诚恳地说:“会。”

董事长顺手拿来纸笔:“那你就写个简单的简字吧!”

博士很快写完了,在一旁很耐心地等待下一道考试题。

董事长静静地看着他,说:“考完了!你可以走了。”

博士觉得很奇怪,心想这是哪门子考试啊,疑惑地问:“就这样吗?”董事长点点头。

博士很礼貌地说了声“谢谢”,便离开了。

董事长到董事会上宣布,那名博士通过了考试,而且是一项严格的考试!

所有人都很诧异,好奇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才、什么样的考试,让这个职位空缺了这么久。

董事长见大家如此疑惑,便慢慢叙来:“一个年轻有为的博士,他的聪明与学问一定是不值得怀疑的,所以我考了其他更难的。首先,我考他的牺牲精神,我要他牺牲睡眠,半夜3点钟来参加公司的应考,他做到了;其次,我考他的忍耐,要他空等5个小时,他也做到了;我考他的脾气,看他是否能够平心静气,他也做到了;最后,我考他的谦虚程度,我只是出了一个5岁小孩都会写的字,他也写了。一个人已有了博士学位,又有牺牲的精神、忍耐性好、脾气好、谦虚,这样德才兼备的人,我还有什么好挑剔的呢?我还有什么样的理由不聘请他呢?”

话毕,会议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气度决定高度,一个人无论有多大的才能,都应该在气度上培养自己。一个有气度的人才会有所成就,一个优秀的管理者首先应在气度上高于别人。

知错善改

楚襄王与州侯、夏侯、鄢陵君、寿陵君四个宠臣一道沉迷于享乐挥霍中,国家一天天衰败下去。亡国迫在眉睫。

大臣庄辛为此感到极为气愤,便对楚襄王说:“大王如若继续同四位宠臣一起挥霍无度,一味地放荡不羁,不理朝政,那么,楚国将会危在旦夕。”

楚襄王不悦,反问道,“你到底是年老糊涂了呢,还是真的预料到楚国有不祥的预兆?”

庄辛谨慎地答道:“我从现在大王的所作所为就看到了楚国的将来,不敢妄加评断有什么天降的不祥之兆。”

庄辛顿了顿继续说:“但是,如果大王一直终日不理朝政,楚国将注定要灭亡!老臣在此请求大王让老臣去赵国,让老臣在那里看楚国的结果。”

楚襄王很气愤地挥袖而去。庄辛在得到恩准后,去了赵国。他在赵国居住了5个月后,秦国就发兵攻占了鄢、巫、陈这些地方。楚襄王狼狈逃到了城阳。他此刻感到事态的严重性,立即派人将庄辛从赵国请了回来。

庄辛回到城阳,楚襄王对庄辛说:“我以前没有听从先生的劝谏,如今楚国变成这个样子,这该怎么是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