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碧水蓝天畅想曲
24549900000014

第14章 千年古城展娇容——仙桃市沔城回族镇打造生态家园纪实(1)

【蔡宜良】

“沔城,一座富有魅力的千年古城,美丽的自然生态和文化形态上的多样性,构成了别具特色的风情长卷。湖水轻漾,荷花映日,古桥小巷,城阙寺院,一旦进入影视镜头,便成为很有意境的造型。而氤氲于这里的诸多历史情绪和民间生活情调,如能给予艺术的再现,也将成为生动的元素,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这是湖北省电影家协会及其专家评审团对“沔城影视创作拍摄基地”的评语。

不错,当你走进沔城,你会惊奇地发现,沔城不仅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古城,而且是一座朝气蓬勃、独具魅力的年轻民族镇,同时也是一处令人向往的绿色生态家园。她散发着古色古香的文化气息,渗透着浓郁的回汉风情,充满着清新自然的水乡韵味。在许多人眼里,沔城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或许是沧桑的风雨镌刻着荣辱兴衰,或许是千年的历史积淀着厚重文化,或许是钟灵毓秀的造化蕴藏着奥妙神奇,总之,她像一位内涵丰富、典雅宁静、温婉秀丽的女子,“养在深闺人未识”,“犹抱琵琶半遮面”,既显露出古风遗韵,又表现出现代风尚,展示着与众不同的风姿和特色。下面,就让我们掀起她的盖头来,一睹她古老而年轻的容颜,探索她的神韵之所在。

谈沔城的发展,不得不谈沔城的历史。沔城的历史,既是一部饱经沧桑的历史,也是一部令人振奋的历史。

沔城始建于南北朝时期的西魏,距今已达1500年,建国初期迁治以前,一直是郡、道、府、州、县的治地,是昔日沔阳政治、经济、文化的中枢,是仙桃市的母亲城。这里物华天宝,地灵人杰,民俗风情浓郁,人文景观独特,不仅集回族、汉族、满族、蒙古族、土家族五族合一,而且汇佛教、道教、儒教、伊斯兰教、天主教五教同城。此外,历史上许多重要人物与沔城结下了不解之缘,从而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神奇的故事和迷人的胜迹。爱国诗人屈原曾在此行吟,留下与渔夫的千古对白,遗存莲池屈子台;三国军师诸葛亮曾在此励志苦学,喜结良缘,留有读书台和武侯祠;刘备曾在此安营扎寨,习武练兵,恩赐甘露普佛寺;唐朝名相狄仁杰曾在此担任复州刺史,清心问政,存有狄梁公问政处和迎恩楼;云南特使缅伯高曾在此洗鹅,留下“千里送鹅毛,礼轻人意重”的千古绝唱;宋代开国皇帝赵匡胤曾在此蓄精养锐,留有“天下美女朕不想,只想复州喻凤香;珍馐百味朕不爱,只爱黄鮕煮蒿菜”的沔城情结;南宋开国皇帝赵构曾在此隐居避难,存有康王桥和烟雨楼;元末农民领袖陈友谅曾在此揭竿起义,举旗称王,遗存故居玄妙观和行宫;贺龙元帅曾在此建立沔阳苏维埃政权,率领红六军举行了震惊鄂中的“沔城暴动”;国民党将领王劲哉曾在此点燃抗日烽火,与侵略者殊死血战。

沔城素有“四十八寺庙、四十八牌坊、四十八石桥、四十八古井”之称,还有唐贞观年间兴建的周长七里三分的环形城和古城池,明洪武年间修建的规模宏大的文圣庙古建筑群与清真东寺,明天启年间修建的湖北三大丛林之一的广长律院,清嘉庆年间修建的清真西寺等等。有赞为证:“沔阳首府千余载,城墙巍然屹立,屋宇鳞次栉比,里城外城街道横,方圆数十里。”更有闻名遐迩的“沔城八景”:“五峰山色景物幽,三澨波光月影浮;东沼红莲能避暑,西城古柏不知秋;南楼望月乐逍游,丙穴钓鳅夺诸侯;柳口樵歌歌大有,沧浪渔唱唱丰收。”昔日的盛景,令人叹为观止。然而,残酷的战火让沔城突遭横祸。1938年日寇入侵,派飞机三番五次对沔城狂轰滥炸;1941年,国民党一二八师纵火烧城,毁坏了历朝的雕栏玉砌,焚烧了千年的玉宇琼楼,好端端的一座文化古城,化为一片废墟。

一部古城兴衰史,记载着沔城昔日的辉煌。透过残垣断壁,依稀看见她灿烂的文化。沔城的城墙虽然倒塌了,但它依然矗立在沔城人民的心里和梦中。建国后,沔城人民努力医治天灾人祸带来的创伤,但由于历史原因,一直好梦难圆。

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到沔城这方热土时,沔城人民以其重振雄风、再铸辉煌的胆略和气魄,发扬“乐于奉献,敢为人先,负重拼搏,团结向前”的沔城精神,励精图治,奋发图强,致力于振兴沔城、建设美好家园的艰苦创业。1984年建镇,为沔城带来了发展契机;1987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沔城回族镇,又给沔城注入了新的活力,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从此,沔城开始走上发展的快车道。

建镇之初,百废待兴。面对沔城镇域小、人口少、底子薄、困难多的现状,镇党委、政府一班人清醒地认识到,沔城要发展,不能走其它一般乡镇的老路,必须锐意改革,开拓创新,克难奋进,探索一条切合沔城实际的经济社会发展之路,打民族牌,唱开放戏,走特色路,建文明镇。经过历届党委政府的不懈努力和全镇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沔城在改革中不断发展,在发展中不断调整思路,最终找准了自身定位,开创了沔城发展的新篇章。

近几年来,以杨世海书记、王桂峰镇长为首的新一届领导班子,求真务实,与时俱进,树立科学发展观,确立了沔城“生态旅游兴镇,绿色农业富镇,环保工业强镇,文明城镇立镇”的发展战略,并以“打造生态家园、创建旅游名镇”为目标,着力改善生态环境、美化人居环境、优化投资环境,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潜心打造一个天蓝、地绿、水清、人和的绿色生态家园和楚天旅游名镇,取得了两个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沔城先后获得“全国文明镇”“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国家AA级旅游名胜风景区”“湖北省影视创作拍摄基地”“楚天明星镇”“湖北平安镇”等殊荣,被省人民政府确定为全省“百镇千村”工程重点镇和仙桃市四个中心镇之一,以及武汉“1+8”城市圈16个明星镇之一。

一个经济繁荣、文化厚重、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新沔城脱颖而出,千年古城焕发青春,彰显勃勃生机。这正是:一千五百年,郡道府州县;小城故事多,一步一重天!

沔城博大精深的悠久历史,存留着灿烂的文化瑰宝,留下了丰富厚重的人文文化、风水独具的地理文化、风韵神秘的宗教文化、风情浓郁的民俗文化、风味独特的饮食文化、风格奇异的建筑文化等六大文化遗产。其得天独厚的文化与自然资源,具有极大的发展优势和美好的开发前景。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全镇上下都在思考这一课题。

早在十年前,当镇委、镇政府提出“旅游兴镇”口号的时候,有些人认为是天方夜谭抑或痴人说梦。沔城既无奇山异水,又无名胜古迹,当时唯一的“景点”就是几座在废墟上重建起来且规模不大的寺观庙宇、几座没被炸毁的古石桥和几口长满青苔的古井,绝大多数古建筑都在战火和文化大革命的“洗礼”中荡然无存,就连曾经水草丛生、浮萍满池的莲花池也沦为沉积整个城镇生活污水的一个积水池。沔城发展旅游业,岂不是异想天开?何况旅游产业投资大、见效慢,钱从哪里来?谈何容易!

面对这一系列问题,镇党委、政府反复思考,认真分析形势,结合自身实际,最后统一思想,达成共识。他们认为旅游产业是二十一世纪的朝阳产业和无烟工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源。而沔城的旅游资源还是有的,只是破坏太严重,需要重新开发和保护。古城虽然不在,但她的文化底蕴已深深扎根于这片土地中并且顽强地显露出来。城墙毁了,可以重建;牌坊倒了,可以再立;环境恶化了,可以改造。只要我们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不断挖掘历史文化遗产,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旅游资源与生态环境,按照既定的方向,一届接着一届干下去,就一定能实现“旅游兴镇”的宏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