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题
1.迄今所知保存最完整最早的西方法学着作《》是罗马五大法学家之一的盖尤斯写的。
2.恩格斯在《》一书中曾探讨过西方历史上司法确认经济关系的不同形式。
3.伊斯兰法的主要渊源是。
4.大陆法系中代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有典型性的法典是。
5.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法制强调以为本位。
6.民主问题首先是问题。
7.法律规范的系统化一般是通过法规汇编和两种方式实现的。
8.能够成为法律关系主体的能力叫做。
9.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包括行为模式和两部分。
10.法律关系构成要素包括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和。
二、单项选择题
1.“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是指。
A.中世纪的《阿马尔非法典》B.《罗马法》,C.《拿破仑法典》D.《普鲁士邦法》。
2.法的“概括性”是指。
A.法对人们行为的引导作用,B.法向人们提供一个评价他人是非的标准,C.法向人们提供一个行为模式,D.总结和概括统治阶级的胜利成果。
3.西方“纯粹法学派”的创始人是。
A.美国法学家庞德B.美籍奥地利法学家凯尔森,C.法国法学家荻骥D.英国法学家奥斯汀。
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有权制定。
A.基本法律B.特别行政区基本法,C.基本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D.行政法规。
5.“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中的“平等”,在我国是指。
A.公民在立法和适用法律上平等,B.公民在立法和守法上平等,C.公民在守法和适用法律上平等,D.公民在立法、守法和适用法律上平等。
6.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条件是。
A.有法可依B.有法必依C.执法必严D.违法必究。
7.目前世界上保存较为完整最古老的成文法典是。
A.古中国的《法经》B.古印度的《摩奴法典》
C.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D.公元前二十二世纪的《乌尔纳姆法典》。
8.划分社会主义法律部门的主要标准是。
A.法律调整的方法B.法律调整的对象,C.法律调整的范围D.法律调整的后果。
9.社会主义法得以实现的主要方法是。
A.依靠法律监督机关的有效监督B.依靠执法机关的严格执法,C.依靠人民群众的自觉守法D.依靠司法机关的强制。
10.“在专制政府中国王便是法律,同样地,在自由国家中法律便应该成为国王。”这句名言出自法律思想家。
A.法国的孟德斯鸠B.英国的洛克,C.美国的潘恩D.德国的黑格尔。
三、多项选择题。
1.法律关系属于。
A.思想关系,B.思想社会关系,C.经由该关系的参加者的意思表示而建立的社会关系,D.权利义务关系。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属于。
A.法律B.行政法规C.行政法D.基本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中关于“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本法可以制定选举细则”的规定属于。
A.确定性规范B.任意性规范,C.委任性规范D.授权性规范。
4.能够成为法律关系主体的有。
A.奴隶社会的奴隶B.封建社会的农奴,C.资本主义社会的雇用工人D.社会主义社会的广大人民群众。
5.新颁布实施的法规对于过去发生的事项和行为是否适用的问题属于。
A.对人的效力问题B.有无追溯力的问题,C.空间效力的问题D.时间效力的问题。
四、判断题
1.罗马法得以复兴的根本原因在于该法自身所具有的结构严谨,用语准确,内容丰富及以成文方式表现等其他法所不具有的特点。
2.健全与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是使社会主义民主得以发展的基础。
3.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法律”是指对全国公民都发生效力的法律。
4.守法也包括遵守劳动纪律和技术规范。
5.法律关系的参加者至少不少于一人。
6.普通法与横平法的表现形式均是判例。
7.法的制定需经过讨论与确定两个阶段。
8.法律的责任只是惩罚外部行为。
五、名词解释
1.法的适用。
2.法律溯及力。
3.法律事件。
4.判例法。
5.法律制裁。
六、简答题
1.法律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2.我国法律规定法定解释有哪几种?
3.简述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的主要区别。
七、论述题
1.试述社会主义法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2.增强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对我国法制建设有何重要意义?
第二十三习题与模拟考试题参考答案。
(第1章)
一、填空题
1.均布;格式;准则,2.立法;执法;司法。
二、多项选择题
1.ACD2.ABD。
三、简答题
1.答:广义的法律指法律的整体,它包括作为根本法的宪法、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某些地方国家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法规等。狭义的法律仅指全国人大和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法律。
2.答:(1)法是调节人们行为的规范;(2)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3)法规定人们的权利、义务、权力;(4)法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3.答:法的规范性是指它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了一个模式、标准和方向。
4.答:(1)法是一种抽象、概括的规定,它适用的对象是一般的人或事而不是特定的人或事。
(2)它在生效期间是反复适用的,而不是仅适用一次。
(3)它意味着同样情况同样适用,也就是通常所讲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5.答:(1)从逻辑上看,每一法律规范由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这两部分构成。这一问题又称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或逻辑构成。
(2)行为模式是从大量的实际行为中概括出来作为行为的理论抽象、基本框架或标准;行为模式并不是实际行为本身。
(3)法律后果一般指法律对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所赋予的某种结果。
6.答:第一,肯定性法律后果,即法律承认这种行为合法,有效并加以保护以至奖励;第二,否定性法律后果,即法律不予承认,加以撤销以至制裁。
7.答:(1)任意性规范和强行性规范是从效力强弱程度来对法律规范加以划分的。
(2)任意性规范是指这种规范是否使用可由个人自由选择。强行性规范是指不问个人意愿,必须加以适用的规范。
(3)一般地说,刑法、行政法和诉讼法中,多数是强行性规范,但也有个别任意性规范(如刑法中告诉才处理)。民法中任意性规范较多,但也有强行性规范(如关于民事行为无效的规定)。
8.答:(1)这三种规范是从法律规范内容是否确定这一角度来分析法律规范的种类。
(2)确定性规范指明确规定一定行为规则,不必再援用其他规则。委任性规范指它本身并未规定行为规则,但规定委托(授权)其他机关规定。准用性规范是未规定行为规则,但规定参照、援用其他法律或法律条文。
9.答:(1)法是国家意志的体现;(2)法的最终决定因素———物质生活条件;(3)经济外因素对法的影响。
四、论述题(要点)答:(1)工人阶级领导下全国人民意志的体现;(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法。
(第2章)
一、简答题
1.答:法的价值一词可以有不同的含义,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把握:
(1)它指的是法促进哪些价值;(2)指法本身有哪些价值;(3)在不同的价值之间或同类价值之间发生矛盾时,法用什么标准来对它们进行评价。
2.答:(1)从经济、政治、道德、法律等不同角度来划分。
(2)另一种划分方法是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分配正义和改正正义。
(3)当代美国哲学家罗尔斯提出了社会正义和个人正义之分,以及实质正义和形式正义之分。
3.答:(1)由于利益存在于不同领域而有物质、政治、精神三种利益之分。
(2)从计算角度不同来划分,利益可分为多数利益与少数利益;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
(3)从利益主体不同而有个人、群体和社会三种利益之分。
(4)还可以将利益分为合法利益、非法利益。
4.答:(1)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2)兼顾多数利益与少数利益,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3)效率优先,兼顾公平;(4)善于选择最佳方案。
(第3章)
一、单项选择题
1.B2.A3.C4.D。
二、多项选择题
1.BD2.BCD。
三、论述题
答:(1)法并不是调整社会关系的惟一手段;(2)“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3)法律的抽象性、稳定性与现实生活的矛盾;(4)法律所要适用的事实无法确定。
(第4章)
一、单项选择题
1.B2.A。
二、多项选择题
1.ACD2.BC3.BC。
三、名词解释
1.法律趋同化:指不同国家的法律随着社会需要的发展,在国际交往日益发达的基础上,逐渐相互吸收、相互渗透,从而趋于接近甚至趋于一致的现象。
2.法的现代化:指法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商社会的转变过程及其相关问题。
3.法的国际化:指各个国家或地区的法律相互借鉴与吸收,逐渐形成共识,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在某些领域中使本国的法律与国际上通行的法律相互衔接。积极参与国际立法的起草和制定工作;签署、批准和加入国际协议,严肃认真地履行自己所承担的国际义务。
四、简答题1.答:(1)法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产物;(2)私有制、国家和阶级是法产生的阶级与政治根源;(3)除经济、阶级根源外,还有其他人文、地理等因素的影响。
2.答:(1)法代表统治阶级的意志,原始社会的习惯代表该社会全体成员的利益。
(2)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原始社会的习惯一般是自发形成的,它虽然有强制力,但在性质上和形式上与法律的强制力不同。
(3)法的内容是原始社会习惯中不可能有的。
(4)法适用于国家范围内所有居民,原始社会的习惯仅适用于同一氏族或部落。
(第5章)
一、单项选择题
1.A2.C3.C4.B。
二、多项选择题
1.AD2.BC3.ABCD。
三、名词解释
1.正式意义上的渊源:一般包括制定法、条约、经认可的习惯;在有的国家,判例法也是正式渊源。制定法主要包括宪法、法律、法规等。
2.非正式意义上的法律渊源:除民法法系的判例外,主要指权威性法学着作,正义和公平等观念、政策等。
3.法系:通常可以指一个国家的法律的整体或某一类具体的法律制度,在汉语中通常译为法律制度、法律体系或法制。西方法学家所称的法系主要指具有某种共性或共同历史传统的法律的总称,也即根据这种共性或历史传统来划分法的类别,凡属于具有某种共性或传统的法律就构成一个法系。
四、简答题
1.答:较早出现的是港口城市的《海商法》,其中着名的是公元10世纪左右在意大利阿马尔非城制定的《阿马尔非法》,公元12,13世纪比斯开湾奥莱龙岛的《奥莱龙法》和波罗的海果特兰岛的《维斯比法》,15世纪西班牙巴塞罗那城的《海事法汇编》等。
2.答:(1)资本主义法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上的法律,它的本质首先是资产阶级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2)资本主义法所代表的是作为一个整体的资产阶级的意志和利益。
(3)与以往私有制法律相比,资本主义法具有以下特征:维护以雇用劳动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私有制;维护资产阶级专政和代议制政府;维护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人权。
3.答:(1)资本主义社会不同于以往奴隶制、封建治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在形式上,法律上,不论资本家和工人、富人和穷人,都处于“平等”地位,都“平等”地享有各种“自由”。这种自由和平等又被称为“人权”。
(2)资产阶级自由、平等、人权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的范畴。在评价资产阶级民主时,我们应看到它具有的巨大历史进步作用,但它始终是而且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不能不是虚伪的民主。
从根本上说,资本主义民主是为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服务的。
(3)资本主义民主之所以是狭隘的,骗人的民主,最根本原因就在于它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的。
(4)资产阶级民主的虚伪性也体现在,即使连形式上、法律上的平等,也是不彻底的。
4.答:(1)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首先提出了划分公法和私法的学说。他认为,保护国家利益的法律属于公法,保护私人利益的法律属于私法。后来的资产阶级法律,主要是民法法系的法律,其继承了这一传统。
(2)关于公私法划分的标准以及公私法中各自包括哪些具体部门法,在资产阶级法学家中一直存在不同意见。
(3)由于划分标准的不同,对具体部门法的划分也就不同。根据一般的划分法,公法一般是宪法、行政法、财政法和程序法。劳动法、社会福利法、经济管理法则是兼指公私法性质的法律。私法一般可分为民法和商法。
五、论述题
答:(1)法律渊源方面的差别。主要是判例是否是正式意义上的法律渊源。在民法法系国家,法院判例在法律上或理论上不被认为是正式的法律渊源。与民法法系不同,在普通法法系国家,也由于历史传统的关系,判例被认为是正式意义上的法律渊源之一。
(2)在使用法律技术方面的差别。
(3)在法典编撰方面的差别。
(4)在法律分类方面的差别。
(5)在法律概念、术语上也有不少差别。
(6)以上差别主要是由于两大法系的不同历史背景造成的,也体现了不同的哲学倾向。
(第6章)
一、简答题
1.答:(1)治理国家主要依靠什么,是法律还是道德?
(2)对人的行为的指引,主要依靠一般性的法律规则,还是依靠针对具体情况的具体指引?
人治论强调具体指引,法治论强调一般性规则。
(3)在政治制度上应实行民主还是专制?法治论者主张民主、共和政体,人治论者主张君主制、君主专职或寡头政治。
2.答:(1)静态意义上的法律和制度,或简称法律制度。
(2)动态意义上的法律,即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对法律实施的监督等各个环节构成的一个体系。
(3)指“依法办事”的原则。
3.答:(1)经济较发达;(2)一般居民生活比较安定;(3)社会秩序相对稳定;(4)有一定程度的民主;(5)社会成员拥有基本的道德水平和法律意识;(6)有较完备的法律和较健全的立法、执法、司法、法律监督机制以及较强的法律职业。
4.答:(1)法治代表理性、效率、文明、民主和秩序。以法治国,适当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2)法治并不是人们感情冲动的产物,它可以说是使人们沟通理性的体现。
(3)法治代表一种对人们行为的高度规范性指引方式而不是一种个别性指引方式。这种高度规范性又具有极大权威性的指导方式对社会成员来说,也就是法治的体现和要求,它是建立社会秩序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具有连续性、稳定性、高效率的优点。
(4)健全的法治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法治不能直接造就精英,但能为精英的涌现提供适宜的土壤。
二、论述题
答:在我国进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仍存在各种阻力,这主要表现在:
(1)中国历史上,缺乏民主法制传统,但却有长期封建专制和特权的传统。
(2)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利己主义、金钱至上、贪婪、腐败之风的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