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一用就灵足疗祛百病
24534700000002

第2章 反射区按摩疗法,指压通经络

足底按摩,能显着刺激各部位反射区,使得血液循环畅通,排除积聚在体内的废物和毒素,能够使得新陈代谢作用正常发挥,最终达到治疗效果。

人体经络与足部的关系

在人体的12条经脉中,有6条到达足部,足部76个穴位的功效大多与足部反射区的位置相一致。中医学认为,五脏六腑的病变,可以通过经络将病气反映到人体体表穴位或足部反射区上;采用足部按摩,可以疏通经气,消除病灶,恢复和调节患者脏腑经络气血的正常功能,从而达到祛病健身的效果。

足部按摩的十大养生功效

足部按摩能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补“根气”,理“精气”,益“宗气”,有明显的“抗衰老”作用。可补脑提神、补心调律、补脾助运、补肾壮阳。

足部按摩对体弱多病者可“补不足”,对体壮证实者可“泄有余”,调节脏腑功能,加速人体抗病排毒的能力。可畅腑通便、泻毒利尿。

足部按摩能疏通经络,激发经气,改善毛细血管循环。可温经通脉、温里止痛。

足部按摩不仅可以“温阳”,还能“清火”,消炎去火功效颇佳。有清热去火、清湿化炎、清火解毒之效。

足部按摩可疏经活络、理气畅腑、通达正气、消除病邪,有消食导滞、消肿散结、消瘀化积之效。

足部按摩可宣解风、寒、暑、湿、燥、火的“六淫”外邪,也可舒解喜、怒、忧、思、悲、恐、惊的“七情”内伤。

足部按摩能使失调之脏腑功能恢复平衡。可调和阴阳、调理脏腑。

足部储藏着人体的“根气”,足部按摩可固养“根气”。凡气、血、精、液等耗散滑脱之证,通过足部按摩,可收到葆真秘元的功效。

足部按摩可疏经通络,对人体神经的紧张有舒缓作用。

中医有“下病上治,上病下取”的治疗方法,因而,按摩足部可使气、血、痰、火等病理因素逆冲而上产生的病症解除。可安神、平喘、降压。

足部按摩手法要领

按摩时手法应轻重适宜。开始宜轻,中间逐渐加重,然后再轻按。按摩力度加大时,患者病理反射区会有疼痛感,这种痛感是按摩效应,力度以患者能忍受为宜。按摩力度的合适与否是能否取得疗效的重要因素。力度过大,则患者无法忍受;力度过小则效果不佳,所以力度要大小适度、均匀。

运用的力度以按摩处有酸、麻、胀、痛感,即“得气”为原则。另一方面,按摩力度要渐渐渗入,缓缓抬起,有一定的节奏,不可忽快忽慢、时轻时重。快节奏的按摩一般适用于急、重症。

动作要有节奏,使被按摩的反射区受到有规律的刺激。而且按摩者有节奏地用力与放松,也不容易感到疲劳。

足部按摩适应证

足部按摩适应证非常广泛,无论急慢性疾病,都能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广泛适用于内科、儿科、妇科、伤外科、皮肤科、眼科与耳鼻喉科等各科内外诸多疾病,而且见效快、疗效好。足部按摩在临床上既可以治疗一些急性疾病,有些是一次治愈,有些疾病则几次即可痊愈,如胃肠道痉挛、心绞痛、咽喉痛、上呼吸道感染、痛经等疾病;也可以治疗一些慢性疾病,如慢性胃炎、消化不良、高血压、眩晕、失眠、腰腿痛等病。对这些疾病,只要坚持治疗,就会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足部按摩禁忌人群

1.吐血、呕血、便血、脑出血、胃出血、子宫出血、内脏出血等患者,如进行足部按摩,会因血液循环加快而可能引起更大的出血。

2.妇女妊娠期间,进行足部按摩会引起子宫出血过多,也可能会影响胎儿的健康,因此妊娠期应禁用。妇女月经过多者应慎用,以免出血过多。

3.严重的心、肝、肺系疾病,急性心肌梗死病情不稳定者和严重肾衰竭、心力衰竭以及肝坏死等严重疾病患者。

4.一切危急重疾病如急性腹膜炎、宫外孕等;某些传染性疾病,如流脑、乙脑急性期等。

5.对患有活动性结核性疾病,如肺结核活动期及梅毒、脑血管病的昏迷期,以及长时间服用激素和极度疲劳者。

足部按摩的注意事项

1.按摩者治疗前要将指甲剪短,以防在治疗中刺伤皮肤。用肥皂将双手和患者的双脚洗净。

在按摩的反射区内均匀地涂上按摩乳或凡士林油,起润滑皮肤、防止擦伤的作用。

2.按摩时被按摩者应先用热水洗脚后全身放松,情绪稳定,仰卧床上;按摩者取坐势,在膝盖上置毛巾,将患者的脚放置在自己的膝盖上。

3.按摩每个穴位前都应测定一下病理反射区的反射痛点。按摩师可用自制检查棒,尖端如圆珠笔尖即可。用此尖端轻扎探测一下病理反射区,如患者有扎刺样痛感,即是病理穴点,即可在此着力按摩。

4.老年人骨质脆而易碎,关节僵硬,小孩皮薄肉嫩,按摩时应以轻手法为主。

5.服药患者在足疗期间,不能私自停药。

6.对心脏病、糖尿病、肾脏病患者的按摩时间每次不宜超过15分钟。有严重疾病者,应以系统的正规治疗为主,可选择足部反射区按摩配合治疗。

7.按摩后半小时内宜喝温开水500毫升,有严重肾脏病及心力衰竭、水肿患者,喝水不宜超过150毫升。

8.饭后1小时内不宜按摩,以免对胃产生不良刺激。在情绪冲动、精神紧张和身体疲劳时均不宜按摩,需待情绪稳定,体质正常时再施治。

9.对一些疑难疾病或长期服药的患者,接受足疗效果较慢,需持之以恒,方能见效。

足部按摩的时间与疗程按摩的最佳时间根据病情和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按摩时间,有利于提高足疗的治疗效果。

对于按摩的时间,根据病情和具体情况选择,其目的在于使患者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下面是一些具体要求:

1.每次按摩的总时间,一般在半小时左右。

如病情复杂或病症较重,可适度延长时间。按摩时间太短,则达不到治疗效果。但如时间过长,则易引起疲劳,可见适宜的按摩时间十分重要。

2.对于具体每个反射区的按摩时间,主要根据病症反射区的变化而调整。一般情况下,肾、输尿管、膀胱反射区各按摩2~3分钟,头颈部反射区大约3分钟,其他反射区大约2分钟。有些反射区,如肝、肺反射区按摩时间不宜过长。主要病症反射区按摩时间长一些,按摩约5分钟,保证足够的治疗量。

3.最佳治疗时间,应选择睡前半小时。

4.每日按摩的次数,如条件允许,2次或3次为佳。

按摩疗程

第一疗程,1天按摩2次,7天为1个疗程;第二疗程,1天按摩1次,14天为1个疗程;第三疗程,隔日按摩1次,20天为1个疗程。1~3个疗程见效,如慢性疾病,则需延长疗程。

足部按摩后的正常反应足部治疗后可能会有一些不适或其他一些特殊反应,一般是正常反应,过一段时间就会自动消除或停止治疗后就会缓解,不必紧张。

睡眠增加

患者感到治疗过程中非常困倦,总想睡觉,夜里睡眠加深。此种反应表示患者机体的生理功能正在进行自我调整,正处在一种“保护性抑制”状态中。

出汗增加

出汗增加有利于体内毒素和代谢产物的排出。

足部出汗增加则说明足部的血液循环大为改善,可增强足部穴位对刺激的敏感性,提高治疗效果。

排尿增多

足部按摩治疗中,患者排尿增多,并有奇臭,如将尿液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出现明显的沉淀物,说明体内毒素和瘀积物被排出体外。

大便次数增加

足部按摩后,患者大便次数和量明显增加,臭味也增加,排气增加甚至治疗时就有排气,说明治疗后患者的肠蠕动加强,对于消除腑气不畅所引起的病症大有帮助。

足踝肿胀

特别是那些患有淋巴阻塞的病人尤为明显。

但随着病情好转肿胀会自然消失。初次施行足部按摩后,第二次按摩该反射区一碰就痛,这不要紧,只要忍耐一下,经过几次足疗后就会消失。

症状加重

如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腰背痛等足疗后疼痛加剧,但3~4天后疼痛就会缓解。足疗后,可将体内潜在的病情引发出来,病痛的程度和持续时间常与所患病症轻重相关,数日后可自动消退。

另外,还会出现脚部创口渗血,发热,小便黄,背痛,鼻腔、咽喉、气管分泌物及妇女白带增多等现象,这些反应都是正常的,说明治疗后人体机体免疫力及代谢功能加强,血流通畅。因此不必担心,短期内上述反应即可消失,仍可继续按摩。但如上述现象持续不退,则应暂时停止足疗,请医师检查,诊断出原因后再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