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2006全国高中生精彩作文年选
24533500000020

第20章 品读感悟(2)

总有一天,我会到谢别托夫卡小镇,去看看您出生和战斗过的地方,去看看瓦莉娅和她的战友们英勇就义的地方,去看看谢廖沙可怜的母亲,去听听第十二骑兵师震天的喊杀声,去亲身体验一下革命的激情怎样在胸中激荡。那时,我便会恭恭敬敬地站立在您的面前,热切地唤一声:“您好啊!保尔·柯察金!”

致以

最崇高的敬礼!

崇拜您的学生朱彤

不平静的夜

林伟

培根说:“读史可以明智。”我无意明智,却喜欢坐拥书城,与古人对话,感受秦汉的鼎盛、唐宋的辉煌,观千古政治风云变幻,看传统文化脉络相传。我不喜欢读中国近现代史,在我看来,它太凝滞,太沉重。

今夜,我在灯下坐定,翻开久违的《中国近代现代史》课本,略作温习。翻开第一页,“鸦片战争”四个触目惊心的黑字就映入眼帘。只读一两页,我的呼吸便不再畅快,一页一页地往下读,我的心也一点一点地往下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鸦片战争中,“两江总督牛鉴对英国火轮船,开始‘疑其轮系用牛拉’,而有人将实情相告,仍然‘疑信未决’,直到亲眼见到‘火轮机关’,才‘叹而信之’。”可笑!可悲!可叹!这些平日吟诗作对、附庸风雅的旧中国官僚们对近代科技竟无知到了这等惊人的地步。如此闭塞落后,怎能不被动挨打?我叹了一口气,接下去就读到在侵略者的坚船利炮前战战兢兢地在不平等条约上签字的清朝官员,读到被称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在英吉利和法兰西两个强盗扬长而去之后留下的颓垣断壁。

这是一部什么样的历史啊!我盯着书页,却全然看不到任何内容,只见到每一张发黄的书页上都用残酷凝重的笔墨写着两个大字:屈辱。我再不忍心目睹这一幕幕惨剧,失落地合上了课本,闭目冥思。冥冥中秦始皇满副威仪地站在我面前,慢条斯理地问我:“朕的长城如何?”我不知怎样回答。他猛地抽出长剑,掷于地上,愤愤而去。李广风驰电掣而来,在战马上高声喝道:“吾乃‘飞将军’也!”调转马头冲进如云的战阵。曹操横槊赋诗:“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吟罢翻身上马而去,马蹄扬起一路黄尘。唐太宗静观已久,皱了皱眉头,吩咐左右:“朕要接见万国使臣,起驾回宫。”轿子晃悠悠地消失在路的尽头。我急了,连忙喊道:“都不要走!”可是没有人理会我,一切曾经的辉煌顷刻间烟消云散,只剩下我手中这部阴霾笼罩的历史和死一般沉寂的夜。

我小心翼翼地继续翻动似乎被鲜血浸泡过而变得发脆的纸张,一页页地往下读。洪秀全举起了太平天国的大旗,“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口号响彻神州大地。康梁变法,百日维新,烈烈扬扬,“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义和团声势浩大,“旬日之间,神坛林立。业冶铁者,家家铸刃,丁丁之声,日夜相续”。我每读到这些记载,心情立即兴奋起来,仿佛死水里泛起涟漪。可是我刚刚高涨的热情很快又被“镇压”、“失败”一类的字眼拉下深渊。多次反复之后,我开始嘲笑自己:这些微弱的火星,在无数铁蹄践踏下的古老大地上,如何燃烧得起来呢?夜已经很深了,偶尔听见一两声咳嗽,愈发衬出这夜的死寂。

我疲倦地离案起身,呷一口香茗,味浓而涩,全无往日的甘洌。我不甘心,又埋头课本,寻找时代的强音。于是,在经历了世纪初的风风雨雨之后,我跌跌撞撞地来到了“五四”的门槛前。四周人头攒动,我身不由己地被人流推搡着,汇入了游行的队伍。我和人们一起振臂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冲破军警的阻拦,直奔赵家楼,燃起复仇的大火。透过冲天的熊熊火光,我看到韶山冲的山路上走出了“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年轻人,听到关东模范小学的课堂里传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铿锵回答,看到嘉兴的南湖上穿梭的画舫划开了一条条水路……仿佛在茫茫大海中几度沉浮之后终于望见指引迷途的航灯,民族精神从此汹涌澎湃,不可遏抑,中华民族从此一天天地走向新生。夜的沉寂已被彻底打破,激越的冲锋号撕破夜空,呼啸的子弹掠过耳际,炮声隆隆,红旗猎猎,中华民族也就一天天地迎向曙光。

匆匆间跨越了一个多世纪的时光,回眸历史,不禁思绪翻飞。历史与中国开了个玩笑,把这个有着五千年文化积淀的文明古国一下子拖入近代黑暗的深渊。但是,中华民族是伟大的。她的伟大,不仅在于能在顺境中创造出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更在于能在逆境中不甘沉沦,掀起民族自救的巨浪。在凄风惨雨中,民族精神的火光摇曳不定而始终不灭,终于冲天而起,这不正是古老民族顽强生命力的体现吗?

我默默地思考着,身上龙的血脉顽强地搏动,心中一种信念在升腾。

一缕金色的阳光斜铺在书桌上。我长长地吁了一口气,抬起头来,东方的天际已被朝霞点染得绚烂而壮观,一轮旭日正喷薄而出。已经过去了,这个不平静的夜!

搏击者之歌——舒婷诗集《双桅船》读后

李楠

“舒婷”这个名字,我是从我的语文老师那里得知的,从他那儿,我还得知不少人都认为舒婷的诗“晦涩”“朦胧”“看不懂”。正因为如此,我才阅读了她的诗集《双桅船》。

“也许旋涡眨着危险的眼,也许暴风张开贪婪的口,啊,生活,固然你已断送,无数纯洁的梦,也还有些勇敢的人,如暴风雨中疾飞的海燕……”这首《致大海》,使我感觉到舒婷的诗并不朦胧晦涩。它的每一行,都能唤起我心灵的共鸣,并且使我窥见了诗人的苦闷和追求、沉沦和深索,窥见了诗人在生活这个汹涌的海洋中是如何掌舵的。

起初,“凭着一个简单的信号,集合起星星、紫云英和蝈蝈的队伍,向没有被污染的地方出发”(《童话诗人》)。是的,童年是一个“没有被污染的地方”,是一个天真地认为自己将成为爱因斯坦的年代,是一轮带着金色光圈的太阳。然而,年龄一年年增加,童年也随着小沟里的溪水一起溜走了。

于是,“生活表面的金粉渐渐剥落,露出凹凸不平的真相来”(《生活、书籍与诗》)。舒婷把生活比作大海,这样来描绘它:“大海的日出引起多少英雄由衷的赞叹;大海的夕阳招惹多少诗人温柔的怀想。多少支在峭壁上唱出的歌儿,还由海风日日夜夜地呢喃;多少行在沙滩上留下的足迹,多少次向天边扬起的风帆,都被海涛秘密、秘密地埋葬”(《致大海》)。生活是丰富而多变的,有日出和夕阳般美好的日子,也有奋斗被厄运冲垮的时刻。当我解出一道难题之后,当我在球场上和伙伴们一起享受拼搏后的间歇时,当我从自己制作的收音机中听到音乐声的一刹那,我感觉到了自己的价值,感觉到了生活中的日出和夕阳。然而,当我因为批评一老师“照本宣科”而被批评时,当我看到一位女生因帮助后进同学而遭到误解和打击时,我看到了生活的另一面:并非“不断朝前走去,就能把天边的彩霞搂在怀里”(《生活、书籍与诗》)。

从五光十色的梦想中回过头,突然面对变幻莫测的现实,有时难免会消沉。我夸大过生活的阴暗面,夸大过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这正像舒婷在《船》里写的那样:“一只小船……倾斜在搁浅在荒凉的礁岸上……满潮的海面只在离它几米的地方……无垠的大海纵有辽远的疆域,咫尺之内却丧失了最后的力量。”在这里,舒婷把船比作理想和奋斗。理想和奋斗有时会在生活中搁浅。但诗人好似对我的惆怅进一步提问:“难道真挚的爱将随着船板一起腐烂?难道飞翔的灵魂将终身监禁在自由的门槛?”(《船》)是啊,难道自己对生活的爱,对理想的追求,就这样因暂时的挫折而消失吗?难道它们从此就失去了瑰丽的色彩?不,我绝不能相信。

我开始更认真地读书,从鲁迅到王蒙,什么都读。我希望从书籍中把握生活,观察世界的全貌,经历我未曾经历过的旅程,品尝我未曾品尝过的甘苦。正如舒婷在《这也是一切》中写的:“不是一切大树都被暴风折断;不是一切种子都找不到生根的土壤;不是一切真情都流失在人心的沙漠里;不是一切梦想都甘愿被折掉翅膀。”是的,我开始坚信:在这敏感的大地上,一个真诚的人的嗓音,不论多么微弱,也会引起应有的反响。就是因为有了这种信念,才使得那“动人的热带阳光”和“最可靠的春风”回到我身旁,新的信念和新的追求再次产生。

其实,舒婷的诗一点也不难懂。它是生活的哲理,是搏击者的歌,是向现实思想中的谬误宣战的歌,是向远大理想和美好未来奋进的歌。它使我坚信:胜利,属于高歌猛进的搏击者。

点亮那盏心灯

湖北省实验中学高一(1)班付嵘蓉

张爱玲曾说:“长的是磨难,短的是人生。”很多时候,生活就像阴霾笼罩着的灰色天空,令人压抑甚至绝望。此时,我们不能停滞不前或是自甘堕落,而应该拿出那盏熄灭已久的心灯,点亮它,驱走黑暗,迎来光明。

闭上眼睛,感受一下黑暗中的世界,你可能一两分钟都忍受不了。而海伦?凯勒,这位震惊世界的美国女作家,却在黑暗中快乐地生活着。一岁多时,她被一场大病夺去了“看,听,说”的能力,她长年生活在痛苦中。八岁时,她的家庭教师——温柔而富有爱心的苏莉文,把小海伦带到花园里。她打开水管,让水从海伦的手心流过,那股清凉的水流快活地奔泻而下,带着阳光的气息,流进了海伦的心田。她明白了什么是美好,什么是爱……苏莉文教师点亮了海伦?凯勒的心灯,使她意识到“生命是多么美好而宝贵,即使丧失了某些方面的能力,我依然可以活得精彩,因为,还有那么多的事物等着我去认知”。海伦顿悟了,她发现了生命的意义,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看到了前行的方向。

让我们把眼光放得更远,来看看中华青史上的英雄儿女吧。听张骞的驼铃阵阵,看苏武牧羊的忠节刚烈,叹昭君出塞的黄沙漫漫——他们在艰难困苦面前,在失望迷茫之际,或英勇无畏,或镇定自若。他们点亮的岂止是自己的心灯,更是千千万万炎黄子孙的心灯!

当我们处于漫无边际的黑暗中,当我们位于万丈深渊之下,请不要自怨自艾。看看海伦,想想让我们震撼的先人,或是现在正为社会作贡献的辛勤工作者们,我们有理由不振作吗?我们应该用他们的精神力量,用人类的大智慧点燃那盏心灯,让我们的生命像宝剑闪着熠熠光辉,像寒冬腊梅散发出一缕缕暗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