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事不能“太本分”
24530800000037

第37章 丢掉本分做事坏习惯(4)

因此,那些生性懒惰的人不可能在社会生活中成为一个成功者,他们永远是失败者。成功只会光顾那些辛勤劳动的人们。懒惰是一种恶劣而卑鄙的精神重负。人们一旦背上了懒惰这个包袱,就只会整天怨天尤人,精神沮丧、无所事事,这种人完全是无用的之人。

亚历山大征服波斯人之后,他有幸目睹了这个民族的生活方式。亚历山大注意到,波斯人的生活十分腐朽,他们厌恶辛苦的劳动,却只想舒适地享受一切。亚历山大不禁感慨道:没有什么东西比懒惰和贪图享受更容易使一个民族奴颜婢膝的了;也没有什么比辛勤劳动的人们更高尚的了。

有一位外国人周游世界各地,见识十分丰富。他对生活在不同地位、不同国家的人有相当深刻的了解,当有人问他不同民族的最大的共同性是什么,或者说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时,这位外国人用不大流畅的英语回答道:“好逸恶劳乃是人类最大的特点。”

英国圣公会牧师、学者、着名作家伯顿给世人留下了一本内容深奥却十分有趣的书《忧郁的剖析》——约翰逊说,这是惟一一本使他每天提早两个小时起来拜读的书——伯顿在书中提出了许多特别独到而精辟的论断。

他指出:精神抑郁、沮丧总是与懒惰、无所事事联系在一起的。“懒惰是一种毒药,它既毒害人们的肉体,也毒害人们的心灵,”伯顿说,“懒惰是万恶之源,是滋生邪恶的温床;懒惰是七大致命的罪孽之一,它是恶棍们的靠垫和枕头,懒惰是魔鬼们的灵魂……一条懒惰的狗都遭人唾弃,一个懒惰的人当然无法逃脱世人对他的鄙弃和惩罚。再也没有什么事情比懒惰更加不可救药的了,一个聪明然而却十分懒惰的人本身就是一种灾祸,这种人必然成为邪恶的走卒,是一切恶行的役使者,因为他们的心中已经没有劳动和勤劳的地位,所有的心灵空间必然都让恶魔占据了,这正如死水一潭的臭水坑中的各种寄生虫,各种肮脏的爬虫都疯狂地增长一样,各种邪恶的、肮脏的想法也在那些生性懒惰的人们的心中疯狂地生长,这种人的心思灵魂都被各种邪恶的思想腐蚀、毒化了……”

伯顿对于同一个问题有大量的论述。《忧郁的剖析》这本书的深刻思想也集中体现在该书的这段结束语中。伯顿在该书的最后部分说:“你千万要记住这一条——万万不可向懒惰和孤独、寂寞让步,你必然切实地遵循这一原则,无论何时何地也不要违背这一原则,只有遵循这一原则,你的身心才有寄托和依归,你才会得到幸福和快乐;违背了这一原则,你就会跌入万劫不复深渊。这是必然的结果、绝对的律令。记住这一条:千万不可懒惰,万万不可精神抑郁。”

聪明一旦让懒惰占有,就像钢铁一样层层生锈;本来可以做栋梁支柱,最后却变成废渣污土后。正义之神正是派遣这些恶魔来折磨那些懒惰、无所事事真正的幸福决不会光顾那些精神麻木、四体不勤的人们,幸福只在辛勤的劳动和晶莹的汗水中。懒惰,只有懒惰才会使人们精神沮丧、万念俱灰;劳动,也只有劳动才能创造生活、给人们带来幸福和欢乐。任何人只要劳动,就必然要耗费体力和精力,劳动也可能会使人们精疲力竭,但它绝对不会像懒惰一样使人精神空虚、精神沮丧、万念俱灰。

一位智者认为劳动是治疗人们身心病症的最好药物。马歇尔·霍尔博士认为:“没有什么比无所事事、空虚无聊更为有害的了。”一位大主教认为:“一个人的身心就像磨盘一样,如果把麦子放进去,它会把麦子磨成面粉,如果你不把麦子放进去,磨盘虽然也在照常运转,却不可能磨出面粉来,”

那些游手好闲、不肯吃苦耐劳的人总是有各种漂亮的借口,他们不愿意好好地工作、劳动,却常常会想出各种主意和理由来为自己辩解。确实,一心想拥有某种东西,却害怕或不敢或不愿意付出相应的劳动,这是懦夫的表现。无论多么美好的东西,人们只有付出相应的劳动和汗水,才能懂得这美好的东西是多么地来之不易,因而愈加珍惜它,人们才能从这种“拥有”中享受到快乐和幸福,这是一条万古不易的原则。即使是一份悠闲,如果不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得来的,这份悠闲也就并不甜美。不是用自己劳动和汗水换来的东西,你就没有为它付出代价,你就不配享用它。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无论一个人处在什么样的社会阶层,他具有什么样的地位和身份,他都必须或者说有义务去努力劳动。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达官显要还是普通市民都必须各司其职、各尽其力,各尽所能,为社会做出自己的应尽的贡献。但有些人却偏偏会这样去做——白吃白喝一辈子,从来没有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懒散只会使生命变成片片凋零的黄叶,然后随着时间的流失漂走。年轻时以“来日方长”自慰。年老时以“为时已晚”自弃,剩下来的还有什么呢?只有一个无所作为的苍白人生了,所以说,千万别让懒惰拖住了你前进的脚步。

8、埋怨多

顺利和困难结伴,失败和成功为邻。传人之所以伟大,关键在于,当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理智,一味抱怨命运的不公,而他则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世上确实有很多不公平的事,有很多值得埋怨的事。但是,如果我们回过头来想想,世上是根本不可能会有什么十全十美。如果我们一味追求完美,抱怨社会,抱怨他人,如果我们一定要等到世上所有条件都完美后才开始行动,那么只好永远等下去了。有的人为什么一辈子都干不了一件事情,原因正在于此。相反,有的人也对自己的现状不满,但他却起来行动,力求改变现状,而不是埋怨,结果行动者却成功了,而埋怨者依旧一事无成。

吉恩快40岁了,他受过良好的教育,有一份安定的会计工作,一个人住在芝加哥,他最大的心愿就是早点结婚。他渴望爱情、友谊、甜蜜的家庭、可爱的孩子以及种种相关的事。他有几次差点就要结婚了,有一次只差一天就结婚了。但是每一次临近婚期时,吉恩都因不满他的女朋友而作罢。

有一件事可以证明这一点。两年前吉恩终于找到了梦寐以求的好女孩。她端庄大方、聪明漂亮又体贴。但是,吉恩还要证实这件事是否十全十美。有一个晚上当他们谈到婚姻大事时,新娘突然说了几句坦白的话,吉恩听了有点懊恼。

为了确定他是否已经找到理想的对象,吉恩绞尽脑汁写了一份长达4页的婚约,要女友签字同意以后才结婚。这份文件又整齐、又漂亮,看起来冠冕堂皇,内容包括他所能想象到的每一个生活细节。其中有一部分是宗教方面的,里面提到上哪一个教堂、上教堂的次数、每一次奉献金的多少;另一部分与孩子有关,提到他们——共要生几个孩子、在什么时候生。

他把他们未来的朋友、他太太的职业、将来住哪里以及收入如何分配等等,都不厌其烦地事先计划好了。在文件结尾又花了半页的篇幅详列女方必须戒除或必须养成的一些习惯,例如抽烟、喝酒、化妆、娱乐等等。准新娘看完这份最后通牒,勃然大怒。她不但把它退回,又附了一张便条,上面写道:“普通的婚约上有‘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这一条,对任何人都适用,当然对我也适用。我们从此一刀两断!”

当吉恩先生收到被退回的婚约时,还委屈地说:“你看,我只是写一份同意书而已,又有什么错?婚姻毕竟是终身大事,你不能不慎重行事啊!”

吉恩真是大错特错。他可能过分紧张、过度谨慎,但不论是婚姻,或是任何一件事情,你都不能过分吹毛求疵,以免你所订的每一种标准都偏高了。吉恩先生处理问题的做法,跟他对工作、积蓄、朋友的交情,甚至每一件事情都很相像。

成功的人物并不是在问题发生以前,先把它统统消除,而是一旦发生问题时,有勇气克服种种困难。我们对于一件事情的完美要求必须折衷一下,这样才不至于陷入行动以前永远等待的泥沼中。当然最好是有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那种大无畏的精神。

当我们决定一件大事时,心里一定会很矛盾,都会面对到底要不要做的困扰。

但是你要知道,积极的行动,即使百分之一的希望也有可能变成现实,消极的等待,即使有百分之九十九的把握也会落空。

杰米先生是个普通的年轻人,大约20多岁,有太太和小孩,收入并不多。

他们全家住在一间小公寓里,夫妇两人都渴望有一套自己的新房子。他们希望有较大的活动空间、比较干净的环境、小孩有地方玩,同时也增添一份产业。

买房子的确很难,必须有钱支付分期付款的头款才行。有一天,当他签发下个月的房租支票时,突然很不耐烦,因为房租跟新房子每月的分期付款差不多。

杰米跟太太说:“下个礼拜我们去买一套新房子,你看怎样?”

“你怎么突然想到这个?”她问,“开玩笑!我们哪有能力!可能连头款都付不起!”

但是他已经下定决心:“跟我们一样想买一套新房子的夫妇大约有几十万,其中只有一半能如愿以偿,一定是什么事情才使他们打消这个念头。我们一定要想办法买一套房子。虽然我现在还不知道怎么凑钱,可是一定要想办法。”

下个礼拜他们真的找到一套两人都喜欢的房子、朴素大方又实用,头款是1200美元。他知道无法从银行借到这笔钱,因为这样会妨害他的信用,使他无法获得一项关于销售款项的抵押借款。

可是皇天不负有心人,他突然有了一个灵感,为什么不直接找包销商谈,向他借私款呢?他真的这么去做。包销商起先很冷淡,由于杰米一再坚持,他终于同意了。他同意杰米把1200美元的借款按月偿还100美元,利息另外计算。

现在他要做的是,每个月凑出100美元。夫妇两个想尽办法,一个月可以省下25美元,还有75美元要另外设法筹措。

这时杰米又想到另一个点子。第二天早上他直接跟老板解释这件事,他的老板也很高兴他要买房子了。

杰米说:“T先生(就是老板),你看,为了买房子,我每个月要多赚75元才行。我知道,当你认为我值得加薪时一定会加,可是我现在很想多赚一点钱;公司的某些事情可能在周末做更好,你能不能答应我在周末加班呢?有没有这个可能呢?”

老板对于他的诚恳和雄心非常感动,真的找出许多事情让他在周末工作10小时,他们因此欢欢喜喜地搬进新房子了。

这个实例可以归纳为三点:

——杰米的决心燃起灵感的火花,因而想出各种办法来实现他的心愿,而不是妒忌那些住进新房的人。

——由此,他的信心大增,下一次决定什么大事时会更容易、更顺手。

——他提高了家人的生活水准。如果一直拖延,直到所有的条件都解决时,很可能永远买不起了。

让我们再来认识另一位先生。席第先生代表另一种类型,他不满现状,但他一定要等到万事俱备以后才去做,结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久,席第先生进入美国邮政局的海关工作。他很喜欢他的工作,但5年之后,他对于工作上的种种限制、固定呆板的上下班时间、微薄的薪水以及靠年资升迁的死板人事制度(这使他升迁的机会很小),愈来愈不满。

他突然灵机一动。他已经学到许多贸易商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这是他在海关工作耳濡目染的结果。为什么不早一点跳出来,自己做礼品玩具的生意呢?他认识许多贸易商,他们对这一行许多细节的了解不见得比他多。

自从他想创业以来,已过了10年,直到今天他依然规规矩矩在海关上班。

为什么呢?因为他每一次准备搏一搏时,总有一些意外事件使他停止。例如,资金不够、经济不景气、新婴儿的诞生、对海关工作的一时留恋、贸易条款的种种限制以及许许多多数不完的借口,这些都是他一直拖拖拉拉的理由。

所以说,不要等到万事俱备了才着手奋斗,只有在实干中创造,才会闯出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