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人的眼中,孩子永远是那么不懂事、见识少、阅历浅、不成熟,所以,父母总喜欢不由自主地摆出一副家长的架子。当孩子不听自己的话还和自己争辩的时候,他们会认为孩子没礼貌,不懂得尊重父母,就会生气地说:“你还敢顶嘴,你给我住口!”有的父母甚至会打孩子一顿。
这样的话,这样的行为,相信每个父母都不会感到陌生,也许,您就有过这样的经历。诚然,您会觉得,自己是长辈,训斥孩子是理所应当。可是,如果什么事情都是如此不分青红皂白,那么,孩子的口才能力就有可能出现明显的倒退。
其实,在某一些事情上,让孩子和父母争辩是一件很有益的事情。争辩就是各抒己见,相互辩论说理。这样做有利于双方沟通思想,通过争辩达成共识,解决问题。
更重要的是,通过争辩,孩子敢于开口说明他动脑筋了,说明他有自己的想法,让他表达出来,不是锻炼表达能力的好机会吗?这有什么不好呢?
也许在中国,与孩子争辩始终不是主流,但是在其他发达国家,与孩子争辩却已经被认作提高孩子口才的最佳方式。在美国,很多家长经常鼓励儿女和自己争辩,他们甚至在家里举行一些辩论会,孩子作为一方,父母作为一方,通过激烈辩论来训练孩子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培养孩子的口才。
波顿出生在美国犹他州,他的爸爸妈妈经常在家里举行“模拟法庭”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波顿一家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如有审判长、受害人、辩护律师等角色。在“庭审”过程中,波顿经常扮演的角色是控方的“专家证人”,和父母那方展开辩论。
波顿从小就非常独立,自然不愿意在辩论赛中失败。为了能在辩论中获胜,他不得不努力学习法律知识。每次辩论获胜之后,波顿都会感到无比高兴,他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波顿的例子,充分地表明了,合理的辩论对成长多么有好处。能够同父母进行真正争辩的孩子,在以后会比较自信、合群、有创造力且表达能力强。德国心理学家安格利卡·法斯博士证实:“隔代人之间的争辩,对于下一代来说,是走上成人之路的重要一步。”
所以,当父母遇到孩子与自己争辩时,不要一味对孩子训斥。例如,妈妈对儿子说:“等我们吃完了再去干。”而儿子却说:“我还有些事想要做。”其实,这并非是孩子与你作对,而是孩子独立的表现,说明他不再希望被父母指挥、安排,而希望自己做主。况且,父母并非总是正确的,孩子的争辩可以使父母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父母也可以在孩子的争辩中了解孩子的想法,可有针对性地进行有成效的教育。
那么,父母应当如何做,才能与孩子进行合理的争辩呢?一般来说,父母要注意以下这几个原则。
1确定争辩的规则。
无论是何种争辩,父母都要告诉孩子争论的基本规则。争辩不应是胡搅蛮缠、随心所欲,而是在讲道理的基础上进行的。如果孩子违反了争辩的规则,父母自然应该进行制止和教育。
需要特别提醒父母注意的是,由于父母是长辈,规则的制定一般由父母确立,所以在制定规则的时候要从实际出发,合乎孩子的情况,合乎一般的道理,否则,这种争辩就是不平等的。
2避免无益的争辩。
双方争辩,势必会产生细小的摩擦。如果一味按着自己的情绪走,那么就有可能出现一些不必要的误会。所以,家长应该让孩子明白,在交往过程中,当意识到自己的想法、意见与别人不同,并且自己的言行遭人非议时,每个人都会本能地奋起辩驳。实际上,为了避免无益的辩论,此时,最需要的就是冷静思考。
父母要告诉孩子,如果自己的争吵没有任何积极意义,就不必去“唇枪舌剑”,与人争论一番,更不必在那些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上做文章,只可一笑置之。如果对方对自己怀有成见,那么在这种非理性的环境中,最好不要向对方提出辩论,否则只能是火上浇油,注定双方辩论的失败。
3适当激发孩子的争辩情绪。
孩子不敢争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恐惧父母的“权威”。因此,想让孩子与你进行合理的争辩,首先,父母不要摆架子,同时,还应该适当激发孩子的争辩欲望。
一个念初中的孩子,在自己的作文中描述了他成长过程中的争辩欲望:
哈哈,现在我是家里的最佳辩手!
为什么这么说呢?就是因为,父母总会给我辩论的机会,总是在一些事情上“刺激”我。我上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总觉得父母什么都懂,父母说的总是对的,他们让我做什么,我就乖乖地做什么。那时候,父母在我的眼里,是最伟大的。可以说,在那个时候,我丝毫没有和父母争辩的想法。
但是,那个时候的幼稚,不代表能够影响我一生。到了三四年级的时候,父母经常给我讲事情、讲道理,虽然我也听得很认真,但是总有些怀疑,总觉得这个好像不对,那个好像不是这样,但是不敢说出来。这个时候,其实我已经想和父母进行辩论了。
事情的转机还是在六年级。随着我的知识越来越多,我与父母争辩的种想法越来越强烈,并且,我也终于鼓起勇气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了。
不过,尽管那个时候我经常和父母(尤其是父亲)争得面红耳赤,但大败而归的总是我,低着头说不出一句话。可是我心里一点也不服气,我知道,其实道理还是我对,只是我的语言组织还有很大问题。
让我不肯放弃的,关键就是爸爸的态度。父亲总是得意地对我说:“你还小,你毕竟还年轻,知识还少,要学的东西还很多,哈哈!”不知是开心的笑,还是轻蔑的笑,我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一样,说不出是什么味道。
为了胜过爸爸,我开始阅读各种书籍,并不断借来口才类杂志进行学习。我能感觉到,我自己在不断地进步。上了初一,我依然喜欢和父亲争辩,结果大败而归的不再是我,有时候父亲被我辩得说不出话来。我扬扬得意地看着爸爸,而爸爸笑了笑,叹着气,用一种佩服又不像佩服、生气又不像生气的眼光看着我。而妈妈的眼光,则是带着一种“后生可畏”的神情。
其实,我知道这都是爸爸妈妈对我思维和口才的训练,我知道他们都是爱我的!爸爸妈妈,我也爱你们!
4把争辩当成一种愉快的、和平的思想交换。
无论你与孩子的辩论多么激烈,你一定要告诉孩子,辩论是为了明辨是非,探求真理。只有使用文明、恰当的辩论语言去参加辩论,才能做到观点正确,旗帜鲜明。
所以,父母一定要让孩子明白,在与人辩论时,最好能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不断地告诉孩子这个道理,孩子在辩论时不仅能做到动之以情,又能以情明理,这样辩论将会成为一种愉快的、和平的思想交流,辩论才真正是既争出了公理,又增进了人际和谐,达到了积极争辩的目的。
5做好辩论的善后工作。
在争辩中经过一阵唇枪舌剑,既有胜者,也有败者。尤其是在生活中,辩论观点的对立极易产生人际间的隔阂。因此,做好辩论的善后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家长不仅要教孩子学习辩论语言和辩论技巧,更要懂得如何化解矛盾,这是在辩论这种特殊交际场合下,辩论者所要达到的境界。
一般来说,辩论中总会有失败的一方。如果孩子失败了,就必须有敢向真理低头的胸怀。要让孩子明白,向真理低头并不等于向辩论者本人低头。孩子所服从的是对方所辩论出的真理,虽然孩子败给了对方,也应该以坦诚的态度来表达自己在这场争辩中所受的教益,这才是辩论的宗旨。
可以说,与孩子进行辩论,这是口才突飞猛进的有效方式。如果父母还是很难做到给孩子争辩的权利,那么,父母就必须改变自己的心态,克服自以为是,唯我是从,只准孩子说是、不准孩子反驳的单向说教思维定式,而要尊重孩子,鼓励争辩,让孩子在争辩中锻炼表达能力,在争辩中加深和孩子的思想交流,在争辩中营造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这样,孩子的口才才能不断进步。
演讲训练——提高口才形象的最佳途径
在训练孩子的口才时,父母总会忘记一个项目:演讲。但是,这个最容易忽视的项目,却对孩子的口才提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什么说,演讲对于孩子口才的提高非常重要呢?因为,演讲是演讲者面对广大听众,以口头语言为主要形式、非口头语言为辅助形式,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或阐述某一事理,达到互相沟通、交流信息的真实的社会活动的过程,这也叫演说或讲演。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势必要运用最巧妙的语言、技巧,这就是演讲对口才的重要性。
古往今来,那些着名的口才人士,都经历过许多演讲历练,从而才成为万众敬仰的口才大师。
德摩斯梯尼是古希腊着名的口才大师,而他的成功,正是建立在演讲之上。
在德摩斯梯尼的年代,彪悍的马其顿入侵希腊。为了鼓舞人民的士气,他发表了《斥腓力》等一系列演说,严厉谴责了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的扩张野心。
这些演讲,对民众的士气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那些着名的演说词,也一直保存在历史的长河之中,至今尚存61篇。
所以说,不断地参加各种演讲比赛,这对孩子口才的提高非常有效果。当然,演讲口才并不是一种天赋的才能,它是靠刻苦训练得来的。那些能言善辩的演讲家、雄辩家,无一不是靠刻苦训练而获得成功的。
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少年时曾患有口吃病,但他不被困难所吓倒。为了克服口吃,练就口才,他常常朗诵、慢读课文。为了准确发音,他对着镜子纠正嘴和舌根的部位,严肃认真,一丝不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