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聪明孩子的8堂口才课
24525800000031

第31章 伶牙俐齿是训练出来的(2)

哪一个做父母的,没有经历过背诵?背诵的目的各有不同,有时是因为老师要求而不得不背,有时是为了记下某个名诗、名句,以此来丰富自己的文学素养。而我们提倡的背诵,主要目的是锻炼孩子的口才。

所以,父母不要以为,孩子背诵,只是仅仅把某篇演讲词、散文背下来就算完成任务,而是要求既要“背”还要“诵”。这种训练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培养孩子的记忆能力,二是培养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反复地“诵”,是为了“背”;“背”是为了“诵”得更流畅、更有感情,最终是为了提高孩子的口才。

因此,想让孩子通过背诵提高口才,父母就不要只看重时间,而是应当要求孩子在准确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声情并茂的表达,熟练朗诵之后,再背诵下来。这样,背诵的目的才能达到。

2帮助孩子理解诗句、文章。

想让孩子声情并茂地背诵诗文,那么,就要让他对选定的材料进行分析、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是要花点工夫的,需要父母帮助孩子逐句逐段地进行分析,推敲每一个词句,从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激发自己的感情。

3标出重点词汇。

父母在要求孩子背诵之前,应该帮助孩子对作品进行一些技巧上的处理,比如划分段落、确定重音、停顿等。平平淡淡,没有波澜,没有起伏,一调到底的朗诵是不会成功的。

4分段记忆。

对于孩子来说,一段文字过于长,可能非常不好记忆。这个时候,父母可以采取分段记忆法。分段记忆法是一种最常用、最有效的背诵方法,就是将一篇(段)较长的文章,分解成一句一句的,降低了难度,即由一句到两句再到一段,在由一段到两段再到一篇。循序渐进,各个击破,效果会好得多。孩子很容易产生成就感,那么,他就会乐于背诵。

5分步骤,逐渐轻松背诵。

对于背诵,父母不要总要求孩子在一段时间内便掌握,而是应当分步骤逐一实现。首先,进行背的训练,也就是让孩子先将文章背下来。在这个阶段不要求声情并茂,只要求能达到熟练记忆就行。在背的过程中,让孩子进一步领会作品的格调、节奏,为准确把握作品打下更坚实的基础。其次,当孩子熟背文章后,再让其大声朗诵,并随时注意发声正确与否,而且要带有一定的感情。最后,让孩子用饱满的情感,准确的语音、语调进行背诵。这样做孩子才能准确无误地记忆文章、准确地表达作品的思想感情。

6父母与孩子比赛。

无论对于谁,单纯的背诵势必都会感到枯燥,对于孩子来说更是如此,兴趣来得快去得也快。这个时候,父母可以与孩子进行背诵比赛,让孩子的兴趣始终保持在峰值。

为了让孩子更好地背诵,赵蓓的妈妈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与她背诵比赛。想到这里,她在下午4点就把要比赛的消息告诉孩子,背诵时间定于晚上9点整。

赵蓓听到要和妈妈比赛,很爽快地答应了。于是,母女俩都开始了积极的准备。

其实,赵蓓的妈妈心里也没有底,毕竟20多年没正式背诵过什么东西了。但是她知道,自己有一股子不服输的精神,认为一个人只要有毅力,什么事都能做好。

于是,妈妈开始阅读起要背诵的内容,司马迁的《报任安书》第六自然段:

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这一段文字,可以说是文章的精华,语言铿锵有力,文采飞扬,气势磅礴。妈妈刚看了一遍,心里就异常喜欢,决定一定要顺利拿下。

转眼间,9点到了,比赛正式开始。赵蓓还请爸爸做评委。首先,妈妈背诵,她心里很紧张,生怕输给孩子。几分钟后,她的背诵结束了,这时爸爸说:“你错了一个字!”

随后,赵蓓也开始背诵。一统计,她错了5个字。

妈妈非常兴奋,对孩子说:“看看,还是我厉害吧!”

这个时候,赵蓓显出了不服输的脾气,她对妈妈说:“咱们下个星期再比!我不相信比你差!”

看着孩子的样子,妈妈和爸爸相视一笑,他们的目的达到了。

可以说,让孩子学会背诵、爱上背诵,这对他们的口才提高非常有帮助。当孩子背诵了很多诗歌、名言警句或是比较好的散文时,在与人交谈的时候就可以充分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并运用在恰当的谈话中。这样的孩子,势必会拥有一个优异的口才。

问答训练——提升随机应变的本领

所谓口才,即是指与他人交流中,语言上优于他人的表现。因此,一个良好的口才,必须要在交流互动中才能完美体现。一个只顾说自己的孩子,哪怕他的语言能力如何出众,却不知道如何应对别人的提问,或提问给别人造成难堪,这都算不得好口才。

下面来看一个例子。也许这个故事大家耳熟能详,但它却充分表现出了,问答对于口才的重要性。

一些领导到某地开会,当地提供的早餐是馒头、稀饭和鸡蛋。这天早晨,一个领导剥开鸡蛋,发现鸡蛋是坏的,就跟服务小姐说:“给我换一个,这个鸡蛋坏了。”

不一会,服务小姐就回来了,可是,她忘了换鸡蛋的是哪个人了,就高声喊了起来:“谁的蛋坏了?”

众领导沉默不语。

服务小姐又喊了一句:“谁的蛋坏了?”

还是没有人答应。

这时,餐厅领班过来对服务员说:“你这小姑娘真没礼貌,应该这样问:哪位领导的蛋坏了?”

忽然,餐厅领班觉得这话也不对劲,赶紧又改口高声喊了一句:“哪位领导是坏蛋?”

看到这样的笑话,也许父母会认为,这么低级的失误,孩子怎么可能犯呢?其实,孩子的年龄还很小,有些问题并不是那么明白,或者说话很难考虑到后果,这样的笑话屡有发生。

所以说,别看提问简单,但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恰当的发问是实现有效沟通的基本功。善于发问的人,只要问题一出口,便立即打开了对方的话匣子;而不善于发问的人,问话一出,却使对方无言以对,使场面变得很尴尬。

由此可见,发问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说话艺术。一般来说,问话的技巧主要有以下两种。

1限制式问话。

所谓限制式问话,其实就是引导式问话,对方只能回答“对错”或“是否”,除此之外几乎无其他选择的余地。

一家饭店招聘服务员,有两位年轻人来应聘。

第一位应聘者这样招呼光临的顾客:“您好,您吃鸡蛋吗?”

顾客摆了摆手,似乎是说不吃,对话就此结束了。

第二位应聘者这样招呼光临的顾客:“您好,请问您吃一个鸡蛋还是两个鸡蛋?”

顾客笑着回答:“一个鸡蛋。”

从这两个服务员的实习表现来看,显而易见是第二位获得了成功。他的那种问话方式,就是典型的限制性问话。

一般来说,限制性发问对于陌生人比较适用,可以让对方在自己的引导下做出选择性的回答,从而让对方的回答更加符合自己的愿意。父母需要提醒孩子,如果对对方很熟知,那么尽量不要使用这种限制式的问话,否则可能会引起反感。

2开放式问话。

限制性问话一般在陌生人身上使用,开放式问话则比较适合与亲戚朋友之间。因为,开放式的发问往往可以让对方根据自己想到的内容进行回答,比较自由,这样会显得双方关系非常密切,没有隔阂。

比如,当孩子放学时,父母可以问:“今天学校里有什么新鲜事呀?今天老师说什么了?”同样,当孩子询问家人、朋友时,也可采取这个方法。

当然,无论哪种方式的询问,提出的问题一定要让对方感兴趣,因此,也就是说,提问时对方的情绪及情感状态非常重要。发问者一定要观察一下对方的表情再进行发问。这一点,父母必须向孩子强调,不要不分对方的情绪,便由着自己的性子提问。

有了提问,必然会有回答。跟发问相似,回答也是一种语言艺术。下面,我们先看一个例子,看看什么叫做巧妙的回答。

在南朝时,齐高帝曾与当时的书法家王僧虔一起研习书法。有一次,高帝突然问王僧虔说:“你和我谁的字更好?”

这个问题比较难回答,说高帝的字比自己的好,是违心之言;说高帝的字不如自己,又会使高帝的面子搁不住,弄不好还会将君臣之间的关系弄得很糟糕。

这时候,王僧虔巧妙地回答:“我的字臣中最好,您的字君中最好。”

虽然皇帝也听出了王僧虔的言外之意是自己的字比较好一些,但至少他也说了皇帝的字是在位的皇帝中最好的。

高帝领悟了其中的言外之意,哈哈一笑,也就作罢,不再提这事了。

尽管这个例子并非孩子,但是,王僧虔的思维方式却非常值得孩子学习。就像王僧虔那样,在许多场合,有一些话不好直说或不能直说或无法明说,这时模糊回答就是比较合适的。

具体来说,常用的回答技巧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不要马上回答。

对于一些问话,不一定要马上回答,特别是对一些可能会暴露自己意图、目的的话题,更要慎重。

2不要确切回答。

模棱两可、弹性较大的回答有时很必要。

3不要彻底回答。

不要彻底回答就是说,回答的时候将问话的范围缩小,或只回答问题的某一部分。

4使问话者失去追问的兴趣。

在许多场合下,提问的人往往会采取连珠炮的形式提问,这对回答问题的人很不利。特别是当对方有准备时,会诱使回答者落入其圈套。因此,要尽量使提问者找不到继续追问的话题和借口。比较好的方法是,在回答时,可以说明许多客观理由,但却避开自己的原因。

让孩子学会良好的问答方式,可以提升他们的随机应变能力,让他们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能恰如其分地提问或对答如流,这样,一个良好的口才才能算做合格。

绕口令训练——练就一副伶俐口齿

孩子的口才是否良好,关键一点就在于是否能想到说到,即第一时间就能将心中的词汇、语言表达出来。

那么,如何才能训练孩子这种伶俐口齿?不少教育专家都认为,有一项训练最具效果,即绕口令。绕口令作为一门特殊的语言艺术,对孩子的语言及思维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它不仅能有效地锻炼孩子的口才,增强孩子的记忆力,还能培养孩子的反应能力。

许智浩今年已高三毕业后,顺利考上了梦想中的传媒大学。当学校让他分享如何训练出这份过人的口才时,许智浩说:“我家祖上是说相声的,个个口才都特别棒。小时候,家人带着我玩过很多餐桌游戏,其中就有绕口令。那时生活在大家庭中,兄弟姐妹多,每次春节的时候,我们一家二十几口人,像我们这帮晚辈按照惯例是不能‘上席’的,但长辈们会让我们来表演绕口令,谁说得最好,谁就能坐上餐桌的‘席位’,谁要是说不好,只能端着小碗去一边吃。”

为了能上桌,一到过年前几天,许智浩和兄弟姐妹就偷偷地练绕口令。比如:“牛郎恋刘娘,刘娘念牛郎,牛郎牛年恋刘娘,刘娘年年念牛郎,郎恋娘来娘恋郎,念娘恋娘念郎恋郎,念恋娘郎。”

一到饭桌上,许智浩这群小家伙就开始七嘴八舌地说起来了。那些年小孩子们里就属许智浩下的工夫最多,所以他的绕口令说得也最快、最好,甚至有些叔辈的人还比不过他。这样,许智浩就有了上席吃饭的机会。不仅如此,许智浩还会私下创造许多新鲜的绕口令,一下子,他把兄弟姐妹们甩到了身后。

如今考上了传媒大学,许智浩很感激父母长辈们当年的这种训练与比赛,让他练就了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巴和机智过人的反应。

所以说,让孩子练习绕口令,这对他的口才锻炼非常有好处。不仅如此,绕口令一般字音相近,极易混淆,要想念得既快又好,没有快速的思维、良好的记忆、伶俐的口齿,是很难做到的。经常教孩子说绕口令,能够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使他们的思维更具敏捷性、灵活性和准确性。

看到了训练绕口令的好处后,父母就可以让孩子进行锻炼了。当然,绕口令并非简单地“说”,而是应当在此基础之上,一定要让孩子掌握一些技巧。

1要求“慢”。

刚开始练习绕口令时,首先一个关键点就是“慢”。所谓慢,就是要循序渐进,即节奏要适度,学的时候要一步步来,不能急于求成。对孩子来说学说绕口令就是练唇舌、练语言、练记忆、练思维,只要孩子说得流利、清晰,能够让人听懂且语速渐快即可。

很多父母看到专业人士说起顺口溜非常麻利,就要求孩子在一开始也达到这个程度,其实,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如果父母一味求快,就会使孩子只求速度,不求质量,说出口的全是咿咿呀呀的模糊音,而且会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使得他们从心底畏惧绕口令,学得不开心,那样就背离练习的初衷了。

2要求“勤”。

想要说好绕口令,关键的一点就是勤于练习,坚持不懈。

因此,父母教孩子学说绕口令,可以在以下两个环节上多下工夫。

(1)纠错对练,矫正发音。

如果让孩子独自、长时间练习绕口令,可能会感到枯燥,父母最好和孩子一起练习,通过采用相互纠错的方法,使孩子的吐字发音更为准确清楚,同时激发孩子的兴趣。

(2)公开演练,增强信心。

孩子练到一定程度,特别期望得到他人赞许时,家长可鼓励孩子在众人面前大胆表演,这样容易激起孩子的成就感和好胜心,锻炼孩子的胆量。

3要求“准”。

绕口令的要求,一是快,二就是准确了。绕口令作为一种有趣的语言游戏,同时也是一项复杂的语言活动。同音异调、字音相近、叠字重句是绕口令的鲜明特色,稍不注意,就会出现差错。因此,在教孩子练习绕口令时,父母要给孩子准确的示范音。

想要让孩子说绕口令时达到“快速”、“准确”的双重标准,那么,就需要训练他们的唇、舌、口等器官的整体协调性,舌头的部位、嘴唇的形状、口腔的开闭等都直接影响发音的准确性。对于唇、舌、口等功能尚未发育完全的孩子来说,很容易出现气息不匀、舌硬齿僵、喉咙发紧等一些问题。为此,家长可以训练孩子的口腔技巧,并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对孩子的口、唇、舌、喉等部位进行分类练习,使孩子的唇、舌、口等部位保持灵活性。

就是因为绕口令具有读起来朗朗上口的特点,因此,绝大多数的孩子都会比较喜欢练习。但孩子在初学绕口令的时候,往往因为一时读得不好而产生焦躁情绪,越想读好却越容易出错。针对这种情况,父母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降低要求,放慢速度,逐步提高朗读速度和质量。

孩子的年纪还小,对绕口令的意义、个别生僻字都不是那么熟悉,父母要把事先准备好的绕口令给孩子,并让孩子把其中的生字挑出来,教给孩子正确的发音。接着,让孩子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把每个字音读准确,速度很慢也不要紧,这样孩子才能读得很好。在读准的基础上,再让孩子慢慢加快速度,逐步提高朗读速度和发音质量。

(2)调动记忆,激发兴趣,让孩子带着积极的心态练习绕口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