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聪明孩子的8堂口才课
24525800000003

第3章 父母是“口才大师”的启蒙者(2)

壮壮的父亲因为不清楚问题的答案,从而粗暴制止了孩子的提问,这样的行为是每个父母万万要不得的。如果壮壮的父亲能及时查找相关书籍,积极回应孩子的提问,让孩子获取这方面的知识,待到下次孩子与伙伴们聊到太阳时,定会滔滔不绝地讲出太阳为什么东升西落。因为孩子了解,才会讲得好。相反,孩子如果对某个事物一无所知,他一定不愿意开口与人交谈。

所以作为父母,就必须学会接纳孩子的问题。无论是让人忍俊不禁、啼笑皆非的问题,还是那些无法回答的问题,父母都应该正视孩子的提问。如果对孩子的提问一味地借口搪塞、一笑置之、敷衍了事或粗暴制止,久而久之,孩子就不想再问了。这时,父母关闭的不仅是孩子好奇和求索的心门,也将堵塞孩子和父母交流的渠道,更有可能使孩子与好口才绝缘。

雨涵的妈妈带着雨涵到公园里玩,雨涵见到树叶沙沙作响地飘落到地面上,很兴奋地捡起一片叶子问妈妈:“妈妈,为什么叶子一到秋天就掉下来了?”妈妈一时不知如何回答女儿的问题,但又不想扼杀孩子对自然奥秘的求知欲,于是就回答雨涵说:“因为树也像雨涵一样,要穿新衣服啊。”雨涵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走了一半,雨涵又停住了,她停在了一棵柿子树下面,看着结满果实的柿子树又问妈妈:“妈妈,人为什么不能开花结果呢?”妈妈像刚才一样,巧妙地回答了雨涵的问题:“谁说不能啊,雨涵就是爸爸妈妈的果实啊。”

雨涵正是在这种良好的语言环境下成长,当她与小朋友聊天时也总是滔滔不绝。每次一到六一儿童节联欢会,幼儿园的老师也都让这个能说会道的小姑娘做主持人。

雨涵的口才能力能够在同龄孩子中脱颖而出,这是与父母分不开的。雨涵的爸爸妈妈从来不会对孩子的问题置之不理,为了更好地接住孩子抛过来的“球”,父母总设计一些简单生动的语言来巧妙地回答雨涵的各种难缠的问题。

孩子来到世界上时,会对各种事物都产生浓厚的兴趣,对什么都感到新鲜,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表现出对知识的渴望、追求和对新鲜事物的探索。同时,问问题是孩子思维和表达这两种能力的结合,有了想法并表达出来是一种能力,父母应该为孩子敢于提问感到高兴,不但要耐心听取孩子的“为什么”,鼓励、肯定孩子的“为什么”,还要积极回答孩子的“为什么”。因为孩子注意力不持久,如果马上不回答,孩子会或忘掉了刚刚问的问题,或兴趣降低,这些都会大大影响其求知的欲望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当然,有的时候孩子的问题会比较难于解答,这个时候,父母也不要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可以换一种方式来回答。

赵普今年5岁了,总是有很多问题向妈妈询问,而妈妈也是有问必答。可是今天,赵普的提问却让妈妈犯了老大难:“妈妈,我是从哪来的?”

妈妈想到现在对孩子说生命的起源为时过早,只好说:“等你以后长大了就会知道的。”

“可我现在就想知道嘛……”

赵普还在不依不饶地央求,妈妈皱了皱眉头,不知如何是好。突然,她想到了一个巧妙的办法。

妈妈摸着赵普的头,俏皮地说:“爸爸身体里有许多小鱼鱼,这些小鱼鱼叫做‘精子’,妈妈身体里有个小泡泡,叫做‘卵子’。当这些小鱼鱼遇到小泡泡时,都争先恐后地冲向小泡泡。那个身体最强壮、反应最灵敏、跑得最快的小鱼鱼冲到了小泡泡的跟前,一下子钻进了小泡泡的身体里。现在,小泡泡和小鱼鱼共同组成了一个新的细胞,叫‘合子’,这个新的细胞只有铅笔尖那么大。于是,妈妈怀孕了。慢慢地,这个细胞越长越大,长成了一个小宝宝。所以,每一个孩子都是最棒的,因为在成千上万的小鱼鱼中,只有跑得最快的冠军小鱼鱼才能和小泡泡结合在一起,长成爸爸妈妈的宝贝!”

听完妈妈的话,赵普兴奋地拍着手,大声地喊道:“我是冠军!我是冠军!妈妈,接下来呢?”

看着孩子渴望的眼神,妈妈只好继续说下去:“小宝宝住在妈妈的肚子里,依靠脐带从妈妈体内汲取营养。小宝宝长得越来越快、越来越大。200多天过去了,小宝宝已经从妈妈肚子里汲取了足够的营养,长得也足够大了,他可是从铅笔尖儿那么点儿长起来的呀!妈妈的肚子再也住不下了。小宝宝现在很想从妈妈的肚子里出来,看看亲爱的爸爸妈妈,看看外面的世界,再换一间大屋子,于是,他开始使劲儿了……哎呀呀,妈妈的肚子开始痛了。爸爸赶紧把妈妈送到医院,在那儿,会有医生和护士帮助妈妈。妈妈使出全身力气,宝宝也使劲儿往外钻,终于,随着一声嘹亮的啼哭,宝宝出生了!”

“哈哈!”听完妈妈的讲述,赵普笑得前仰后合。他对妈妈说:“谢谢你,妈妈!没有你和爸爸就没有我,我谢谢你们!我一辈子都是你们的乖宝宝!”

人们常说:“有知识并能很好地表达出来才称得上口才;没有知识,尽管嘴皮子会‘吹’,吹出来的也只能是无稽之谈,算不上口才。”所以,想让孩子有个好口才,必须让孩子肚子里有尽可能多的知识,而孩子提问题正是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事实上,父母并非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百事通”,当父母遇到难以回答的问题时,应和孩子一起找书研究,要边看书边用孩子能够理解的词句向孩子解释,也可以采取反问的方式使孩子在一问一答中提升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只有增长了知识,孩子才能拥有更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日后才能与他人侃侃而谈。就像雨涵和赵普的妈妈那样,巧妙的回答非常值得各位父母学习、借鉴。

不要压制孩子的说话欲望

随着孩子一天天的成长,他们对说话越来越有兴趣,他们心里有一点事就要说给父母、同学及愿意听他说话的一切人听。正因为这样,孩子们一天到晚,就像小麻雀,唧唧喳喳说个不停。

当孩子在家里对父母喋喋不休地没完没了的时候,有些父母就抱以烦躁的态度,并不由分说地粗暴制止。尤其是带孩子到亲戚家做客时,父母总是严厉地告诉孩子:“到人家去做客,把小嘴巴闭紧,不要乱讲话。”

事实上,父母的这种话,对孩子的说话积极性打击是很大的。一个成功的父母,应当给予孩子充分的发言权,这就等于给他提供了训练听、说的机会。让孩子发表意见,讲讲心里话,会使孩子的口才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小川是出了名的小“话唠”,在家里的时候就唧唧呱呱地说个不停问个不停。每次爸爸妈妈带小川去亲戚家做客时,都命令小川不要乱讲话。

一次爸爸妈妈带着小川去一个朋友家做客,由于是第一次到这个阿姨家,小川显得格外地兴奋,小嘴说个不停,指着墙上的照片问:“阿姨,照片上的这个漂亮姐姐是谁啊?”虽然阿姨忙着在厨房做饭,但还是耐心地回答了小川的问题:“这个小姐姐是阿姨的女儿,下次我就带着漂亮的小姐姐去小川家玩。”

小川这孩子就是闲不住,东看看西摸摸。一会儿又跑到厨房指着冰箱说:“阿姨,您家的冰箱好大啊,里面能放好多好多的鱼吧?”没等阿姨回答小川的问题,妈妈就给小川下了一道死命令:“小川,以后到别人家做客的时候再没完没了地说话,就把你关在家里不让出来了。”

生活中经常会出现像小川的爸爸妈妈一样的父母,他们“无情”地剥夺了孩子说话的权利,压抑孩子说话的欲望。当孩子有话憋在心里,而父母却总不允许他说话、提问,长期下去的结果便是孩子不愿意再开口讲话。

对于一个孩子而言,爱讲话是个好现象,父母没必要捂上孩子说话的嘴,而是应当给孩子一个自由表达的机会;否则,这就等于封锁了孩子锻炼口才的一个好渠道。尤其是在做客、串门时,在陌生的环境甚至陌生人面前说话,都是锻炼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最佳机会。

除了拜访等情况,在平常生活中,父母更不要打击孩子的说话积极性。尤其是在饭桌上,父母总认为在吃饭的时候说话是“没礼貌”、“没教养”的表现,所以,那些爱说话的孩子就会常常遭到父母的训斥。其实,父母这样的行为也是非常不好的。

佳佳就很喜欢在饭桌上和父母讨论今天的饭菜香不香,或者哪个小朋友不爱吃青菜被老师批评了,可爸爸妈妈总对佳佳说:“吃饭的时候不要讲话,有什么话吃完再说。”

有一次,佳佳一家人到一个从法国回来的朋友家里做客,朋友问佳佳:“宝贝,想不想喝可乐?”佳佳妈妈抢着说:“小孩子喝可乐不好,喝果汁吧。”开饭时,这个朋友发现佳佳很喜欢吃她做的牛排,于是就问她:“佳佳,你觉得阿姨做的牛排怎么样?”妈妈怕这么一问就打开了佳佳的话匣子,便又抢着说:“看她那小馋猫的样子,一定觉得很好吃。”

佳佳几次欲言又止,让这个朋友感到很奇怪,不解地问:“为什么不让孩子自己回答呢?我想知道她的想法。”佳佳妈妈说:“在饭桌上讲话是不礼貌的,佳佳这孩子一旦话匣子被打开就关不上了。”

其实,吃饭是人一天中最轻松的时刻,对于孩子也是一样,他们会不断地倾吐一天的点点滴滴讲给父母听,或是加入父母的话题中。但是,绝大多数的父母都不这么认为,总觉得孩子吃饭时说话不礼貌,让自己“丢面子”,因此便会果断制止。如果在这种气氛下父母制止孩子说话,便是压抑了他们的说话欲望、表现欲望。

父母完全可以让饭桌变成孩子的演讲台,他们在发表见解或是吐露心声的同时,口才能力也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并且,饭桌上的演讲,并不一定就会招致他人的反感,因为绝大多数的人都会明白,这是孩子的天性。

如果孩子已经养成了不爱说话的习惯,那么,父母就要想办法“引诱”孩子开口,这样才能扭转态势。

邓超是个特别听父母话的孩子,可是有一点,他就是不爱多说话。平时做完作业,他就喜欢读书或者看电视,很少同父母一起交流、谈心。邓超的爸爸妈妈平时也是大忙人,不是很重视孩子这方面的表现。

一天,邓超和爸爸妈妈一起看电视。爸爸和妈妈在讨论哪一个人物形象更好一些,在一旁坐着的邓超却一言不发。

妈妈觉得每一个孩子看到动画人物可爱的样子,都会情不自禁地说上几句,爸爸也意识到儿子实在是太沉默了,家里几乎听不到他的声音,于是问道:“儿子,你喜欢哪一个呢?”

邓超见爸爸问自己,想也没想就回答说:“都差不多。”

妈妈接着说:“我喜欢小熊猫。你觉得怎么样呢?”

邓超说:“嗯,可以。”

爸爸和妈妈对视了一下,妈妈又对他说:“超超,你已经是大孩子了,对任何事物都该有一个自己的喜好评价呀?每个人都是有头脑和思想的。你有什么想法,以后要跟爸爸妈妈说出来才行。”

邓超点了点头。从那以后,尽管他的话还是不多,但是已经逐渐敢说点什么,或发表自己的意见了。父母不断地鼓励他,一年后他与其他同学沟通再没什么隔膜了。

无论孩子在哪种场合说话,父母都要明白,语言的发展离不开任何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必然要经过萌芽、发展、高潮、成熟、衰落的基本情形。而作为幼年阶段的萌芽期更是尤为重要,父母能做的就是不能打消孩子说话的积极性,因为他们都有一种潜在的说话欲望,那就是能像大人那样信口开河地说,很多时候他来点胡说也是正常的。所以,不要硬性规定孩子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不能说话,因为强行压抑孩子表达的欲望,对培养孩子的口才没有任何好处。

让孩子练好普通话

如今,国家在大力推广、普及普通话。可以说,普通话是全国通用的语言,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这不仅是工作事业的需要,更是一个人素质的体现,特别是对于正处在语言发展期的孩子而言,讲好普通话是每一位孩子应具备的语言素质。

幼儿时期,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期,也是最佳年龄期。在这个时期内,就要培养孩子说普通话的习惯。幼年时期的孩子好模仿,敢讲敢说,喜欢与人交往,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培养孩子说普通话的意识很重要,如果父母在家不说普通话,只说地方方言,使孩子缺少一个良好的语言氛围,那么孩子就会经常说出一些带方言的普通话,甚至不会说普通话。

很多孩子从小没有在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下成长,说起普通话便磕磕绊绊,以至于影响到今后的发展。丹丹就是这样一个孩子。

丹丹的妈妈是福建人,爸爸是山东人。小时候,由于爸爸妈妈工作非常忙,所以,她一直由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轮流照顾,大约每过半年,家中的“主流”语言环境就要换一次。在外公外婆负责带孩子的时候,孩子就跟着学闽南语,而在爷爷奶奶带时,听到的则是山东话。

渐渐地,丹丹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这个时候,父母猛然发现她说话时并不像其他孩子那么清晰准确。而且由于丹丹只会说闽南语和山东话,导致她经常听不懂幼儿园老师在讲什么。由于沟通出现了问题,下课后,其他小朋友一起做游戏,丹丹却从来不参加,因为其他孩子讲的都是流利的普通话,丹丹听不懂也不会说,只好躲在角落里一个人玩,回到家后就哭闹着不要再去幼儿园了。

丹丹之所以开始有些孤僻,主要就在于父母忽略了练好普通话的重要性,将孩子的沟通之路堵塞。其实,孩子天生就有超强的语言模仿能力,如果丹丹的父母抓住这一特点,并教孩子练习一口字正腔圆的普通话,孩子自然会受到良好的熏陶;相反,如果家长没有给孩子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孩子就会因为听不懂、不会说普通话而不愿意开口说话。

当然,如果父母能够给予孩子更多的语言刺激信号,那么他们掌握语言的能力就会更强。所以,作为父母应深知孩子学说普通话的重要性,自孩子出生后,就要坚持培养他们学说普通话。

那么,究竟怎样让孩子练好普通话呢?

1“以身作则”,让孩子跟家长一起练好普通话。

首先,家长要提高自身的普通话水平,坚持用普通话与孩子交流。因为孩子天生好模仿,愿意与人交流,父母就可以因势利导,用普通话和他交流,这同时也要求父母本身要有较高的普通话水平。在平时,父母尽量规范自己的语言,保证正确发音,遇到语音不能确定的字、词,就查字典,及时纠正错误,以确保在孩子面前能正确地发音。

其次,为了营造良好的普通话环境,父母还需要与家人共同努力,都参与到讲普通话的队伍中,孩子受到良好的熏陶,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模仿、学会、说好普通话了。

2时刻提醒孩子说普通话。

想要让孩子把普通话讲得标准、流利,就需要家长时刻提醒孩子说普通话。

阳阳的家里到处贴着“要说普通话”的醒目标志,只要是阳阳看得见的、经常去的地方,妈妈都会贴上这样的标志来提醒阳阳说普通话。

平时,阳阳与同伴交流的时候,妈妈也总是耐心地在旁边鼓励他用标准的普通话与人交流。每天,阳阳妈妈都要求阳阳用普通话朗读一篇文章,这样不但锻炼了孩子的表达能力,更让孩子的普通话得到有效的练习。

3在娱乐中提高孩子普通话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