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郑惠龙的案例可以看到,孩子喜欢插话,是因为他懂得知识很多,希望能得到别人的承认。孩子的插话往往会得到父母或老师的注意,久而久之,孩子觉得这种方式很管用,他也就越喜欢这种方式。
父母不明白,为什么孩子这么喜欢插嘴,但实际上,恰恰是父母的推波助澜,帮助孩子形成了这个不良的说话习惯。一般来说,孩子常常用以下几种方式打断别人的对话。
1不停地在大人之间来回地跑动。
有的孩子故意打断别人的对话,是因为本身有些“人来疯”的特点,看见家里来了客人,孩子会显得非常兴奋,总想做出点什么引起大人的注意,所以常常在大人之间来回跑动。如果大人之间正在进行比较重要的谈话,难免常常被打断。
2故意“找碴儿”。
由于有些问题需要大人之间才能讨论,所以,这些话可能持续的时间比较长,这时孩子在一旁会有被忽略的感觉,他们就会因为内心的小小不满故意发些小脾气,或者弄些小别扭甚至哭闹起来,让大人的谈话不得不停止。
3插嘴。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所以,他们在家中缺少有共同语言的同龄人。正因为如此,他们常常急切地插嘴到大人的谈话之中,使大人的谈话不得不中断。
当然,也有的孩子,就像郑惠龙那样,在听大人谈话时,所谈论的内容,曾经听说过或有点似懂非懂就会产生“共鸣”,急于想“表现”自己,讲一讲自己的“看法”,或者对讲话中的部分内容感到好奇,迫不及待地想解决心中的“疑问”,于是他可能会不顾场合打断别人的谈话。
可以说,没有人喜欢自己的话被人无端打断。可是,孩子经常会扮演这样讨厌的角色。对孩子这种爱插话的不良说话习惯,父母既不能放任不管,又要注意处理方式。父母应注意以下几点。
1教孩子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意见。
有时候,孩子非常想说话,想表达自己的意见,非打断别人说话不可,问题必须当时就得解决时,父母就应教孩子如何表达自己的意见又不失彬彬有礼。比如:要打断别人讲话之前先要对大家说声“对不起”,在征得别人同意后才可以说自己想说的内容;当有客人在场的情况下,如果孩子只跟父母说话时,可以让孩子趴在大人的耳边悄悄地说,而不要影响到别人的谈话。
2针对孩子不同的情况加以引导。
当孩子对家人的谈话内容提出疑问时,千万不要因为孩子打断大人的谈话而一时恼火,并当别人的面训斥孩子,这样只会伤害孩子的“好奇心”和“自尊心”。父母应该在事后教育孩子,谈话中间不要随便插嘴,这样做是不礼貌的。
当然,更重要的是,父母要抓住平时有利于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机会,对孩子加以启发和诱导,特别要注意运用发生在孩子身边的事情来教育孩子,使孩子受到启迪和提高。例如,爸爸妈妈带孩子上街玩,看到别的孩子在其父母和别人讲话时随意插嘴、吵闹不休,惹得父母心烦时,就可以问自己的孩子:“刚才那个孩子做得对不对?为什么?如果是你,你会这样做吗?”用具体的事件,使孩子从中会得到很好的教育。
如果是谈话结束后孩子来提问,父母回答完以后,还可以再夸奖他一句:“你真爱动脑筋!”这样孩子的好习惯会得到强化。
3不要对孩子的正当要求置之不理。
父母平时尽量做到及时回答孩子提出的问题;只要有可能,就要及时地对孩子的要求做出反应,不要让孩子等太久;特别是当孩子用适当的方式提出正当的要求,父母更不应置之不理,而应适当满足。
不随便打断别人说话,这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一门重要艺术,父母必须要让孩子学会这点。同时,不随便打断别人说话,这也是一个好的说话习惯,对于口才的培养与提高,具有很多的好处。
总与大人“针锋相对”
现在的孩子非常喜欢和大人顶嘴,无论父母说什么,他都会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反驳,不管父母说得是否正确。其实,有时候顶嘴正是孩子独立思考和特别个性的表达,这有利于孩子独立思维的培养,但如果超出了正常范围,那么父母就必须予以纠正。
李紫滢这个孩子,让家人操碎心,因为,她总是那么爱和大人顶嘴。小的时候,妈妈以为这是她独自思维的成长,可是渐渐长大后她才发现,孩子这么做,已经到了没有缘由的地步。
当李紫滢进入五年级时,她顶嘴的毛病更加明显。只要妈妈叫她做点事,她就开始反驳:“我为什么要做得这么累,不公平!其他小孩子都不用做这么多事!”妈妈回答:“不许再啰唆!你并没有做多少事!你已经11岁了,本来就应该做些家务事了。”“我本来就做太多了!我不想做了,就算你逼我,我也不做!”
就这样,李紫滢和妈妈大吼了几句,然后转身自顾自地回房间去了。
看到李紫滢这个样子,妈妈明白,这样吵下去永远也不会有好结果。她决定,下次李紫滢再吵的时候,要改变回应的方式。
“为什么我要做家务事?人家豆豆都不用做!”有一天,妈妈要李紫滢把垃圾丢出去时,她又开始吵闹。
这时候,妈妈说:“李紫滢,你实在太爱辩了,我不想再和你辩下去。下次我要你做事的时候,希望你在5秒钟以内说‘好’,10秒钟以后开始去做。”
妈妈的话并没有让李紫滢感到意外,她趾高气扬地回答:“凭什么?你从哪里学来这个馊主意?”
这一次,妈妈没有再和李紫滢纠缠,而是继续说下去:“如果你照我的话做完,就可以去做你想做的事;如果你继续吵闹,我会给你更多的工作。听清楚了吗?”
“我不懂!我也不会去做任何事!”李紫滢大声顶撞。
妈妈依旧没有生气,心平气和地说:“很好,你刚为自己赚得了一个工作。现在去把客厅扫干净,没扫完不准做其他的事。”
李紫滢被逼急了,于是开始耍赖,又叫又跳,一阵风似的跑回房间。
等到晚饭时间,李紫滢走出卧室,这时她才发现,今天没有自己的碗筷。
李紫滢不解地问道:“我的碗呢?”
“等你做完工作,我自然会热饭菜给你吃。”妈妈就事论事地说。
这个时候,李紫滢终于开始有点明白了。她赶紧把客厅扫干净,把垃圾倒出去了。
“谢谢你今天做的事。”晚上上床后,妈妈吻了一下她的额头说。从此以后,李紫滢没那么好顶嘴了。她发现,合作听话的好处比唇枪舌剑的好处多多了。
李紫滢妈妈的这种做法,化解了孩子总是顶撞父母的情绪。她的这种方式,对于总是顶嘴的孩子来说,具有非常良好的效果。
当然,面对顶嘴的孩子,父母要慎重对待,对于真的顶嘴要合理应对,对于个性表达的“顶嘴”却要适当鼓励。
1主动了解孩子的意图。
当孩子与父母开始顶嘴时,父母首先应当明白,孩子向来都是很直接地用言行来表达自己的意图的,从来不会遮遮掩掩。所以,在孩子顶撞大人时,家长应该问问自己:“究竟发生了什么?这个小家伙想怎样?”
如果家长能得到孩子的真实想法,那么就会理解为什么突然之间孩子会变得那么粗鲁。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有助于父母缓和气氛和自己的情绪。父母这么做也是给孩子做出了一个榜样,教他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2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孩子总和父母顶嘴,很多时候并非出自内心,而是不会恰当地表达,父母没必要因此发火,更不能借题发挥,甚至因为自己遇到不痛快的事而迁怒于孩子。没法让孩子有效地停止顶嘴的父母,往往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在教育孩子时不免粗暴急躁,而这种不当的处理方法往往很容易伤害孩子的心灵。
闫坤今年刚刚17岁,却因为恶意伤人,被判刑4年。谈到这里,他的爸爸不禁泪流满面说:“是我害了孩子啊!小的时候,孩子就爱和我顶嘴,而我那个时候还年轻,对他那样总是感到生气。有一次,我实在忍无可忍了,便把他狠狠揍了一顿。从那以后,孩子再也不理我了,变得越来越孤僻,所以,他与别人除了小矛盾,就选择了这种极端的方式!如果当年我用科学的方法规劝孩子,而不是拳脚相加,相信他一定不会是现在这样!孩子,是我害了你啊!”
3提醒孩子改变说话方式。
对于孩子的教育,父母尽量不要过于直白。父母直截了当地对孩子说“不许顶嘴”,还不如说“我理解你的感受,但是你能换一种口气说吗?”或者说,“我不喜欢你这样说话,你可以慢慢用你的道理说服我。”
如果孩子正在气头上,父母也可以说:“我知道你现在很生气,等你冷静下来我们再谈好吗?”这样,孩子就会明白顶嘴不好,自动会作出改变。
4减少对孩子的溺爱举动。
孩子总爱和父母顶嘴,这和父母的溺爱不无关系。很多孩子顶嘴,都是由于父母的过分溺爱造成的。
所以,当孩子蛮不讲理地顶嘴时,最好是全家统一阵线。如果孩子不听话,明显是不讲道理地顶嘴胡闹时,大家都不要理他,孤立他,让他自己承受后果;而当他变得讲道理听话时,则要用鼓励的言行强化他的转变。
5给孩子做个好的榜样。
如果父母自己都时常跟爱人顶嘴,跟老人发生冲突,那管教孩子的力度就可想而知了。因此,父母多多以身作则,平日处事平和,不急不躁,遇到长辈时言行尊重,孩子自然会听从教导,而不再顶嘴了。
父母一旦发现孩子有顶嘴的习惯,就应认真分析产生的原因,多与孩子谈心,了解孩子想什么,喜欢什么;多与孩子沟通,就可以减少冲突的发生,改变孩子顶嘴的不良行为,让孩子重新拥有一个好口才。
放弃废话,学会简洁、
凝练地表达思想
生活中,有些孩子待人文质彬彬、说话语气也较为平稳,可以说,踏实的性格是他们最大的财富,可惜的是,有的时候这样的孩子只要开口讲话都经常会出现废话连篇的状况。
对于这类孩子来说,所谓“废话连篇”,就是指说出的话词不达意,说了半天,却让人听不懂他究竟要讲什么。
可以说,一个良好的口才,除了要态度上的谦和,更重要的就是说话重点要明确,让人听得明白。一个孩子说话没重点,让人很费解,就不会产生好的交谈效果。
李晨顺利地考入了梦想中的中学,每天都是在兴奋中度过的。他很外向,爱说话,为人热情,只是说起话来让人费解,原因就是他说话没重点,不着边际的话太多。
正是因为如此,大家喜欢和李晨一起游戏,喜欢找他帮忙,但是不喜欢和他聊天、说话。可是,李晨自己却还没有发现这个缺点。
有一天,李晨和几个同学在一起聊天,他讲的是让自己难忘的一件事,说有一次游泳时不小心腿抽筋了,在水里动弹不得,眼看自己要沉下去了,这时他向伙伴呼救,然后在伙伴的帮助下得救了。
原本,这个故事应该突出李晨当时如何害怕,最后又怎样被解救的经过,但是,李晨讲到那个伙伴的时候,把伙伴介绍了一通,例如伙伴的姓名、长相、年龄、身材以及兴趣爱好等,讲了大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