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咿咿……呀呀”,孩子尚在襁褓之中,虽不能说出清晰的词语,却总按捺不住说话的冲动。在这个阶段,作为父母的你如果总是抑制孩子说话的欲望,那么,一个好的口才又怎能属于孩子?未来的路还有很长,让孩子不断地练习说话、丰富孩子的词汇、与孩子沟通,那么,一个“口才大师”的诞生就指日可待了。
抓住孩子口才培养的关键期
拥有一个好的口才,是人一生的财富。特别是对于孩子而言,他们的语言能力正处在不断发展之中,尽早地挖掘孩子的语言潜能,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会使他们的口才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
每个正常发育的孩子,都有着天生的语言能力。婴幼儿时期的孩子,很早就表现出咿呀学语的兴趣和天赋。悉心照料孩子健康成长的父母,就要抓住孩子口才培养的关键期,让孩子从婴幼儿时期就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为成为一个能说会道的“口才大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家住台湾新竹的李嵩声是当地小有名气的“语言小神童”。这个年仅6岁的孩子除了中文母语外,还能讲西、英、德、俄、日、法文6种语言。虽然不是非常精通,但对于这个只有6岁的小孩而言却是非常难得。
当别人问起这个6岁的孩子为何能够讲这么多语种时,李嵩声的爸爸李念祖自豪地说:“我儿子有语言的天分,但绝不是天才;而是我抓住了孩子口才培养的关键期,并掌握了方法,给了他及时的诱导和训练。”
在李嵩声1岁半的时候,爸爸李念祖被派到哥斯达黎加工作,他带着妻子与孩子举家赴任。为了让孩子能够尽快适应国外的生活环境,李念祖为孩子请了当地的保姆,一边陪他玩一边教他西班牙语。在孩子2岁时,他就能与当地同年纪的小孩一样讲流利的西班牙语了。此时,李念祖与妻子负责教中英文。2岁半时,李嵩声被送进美籍儿童的幼稚园,3岁半又进入当地美国私立小学试读。此时,李嵩声的英语与西班牙语已同等流利,可随时以两种语言变换交谈。4岁时,李念祖又帮儿子请了日文的家教。4岁3个月开始学习德文,4岁半又请了俄文家教,4岁9个月学法文。平均3个月,李念祖让儿子多学一种语言,采用渐进式的语言教学,从中去启发儿子的语言潜能。
看到李嵩声的事迹,作为父母的你有何感想?很多父母在担心孩子太小,学习过多的语言会产生“吸收不良”的后果。其实不然,每个孩子都是语言天才,在他们身上蕴涵着不可估量的语言潜能,越早学习语言,就越容易学会。
也许有些父母会认为,自己的孩子并不像李嵩声那样,从小就表现出如此高的口才天赋与潜力。其实,天赋与潜力与家长的挖掘是分不开的,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就要用心地观察孩子是不是喜欢说话,是否说得流利,是否发音准确,更要有意识地和孩子说话,孩子就会跟着咿呀学语。只要肯挖掘和培养,每个孩子都能成为语言的小天才。
遥遥是个两岁的小姑娘,语言发展有些迟缓,总是不愿意开口说话。每天,妈妈都会讲故事给读二年级的大女儿听,却发现小女儿遥遥每次都搬着小板凳在旁边当个“小旁听生”。虽然妈妈不知道遥遥是否能听得明白,但看到遥遥对图书有如此大的兴趣,就去图书馆借了很多简单、适合幼儿读的图书,还有一些发音练习配合彩色图片的简单幼儿启蒙图书。
大概三四个月后,遥遥终于可以读出书中的文字,虽然只是一小部分,但遥遥妈妈没有放弃,每天带着遥遥读书,练童谣,还安排一些好玩的游戏,诸如角色扮演,积极鼓励她多跟邻居家的小朋友一起玩,并带着遥遥和一大群小朋友轮流唱歌,背歌谣。另外,妈妈还在遥遥的卧室里贴满印有水果、动物的彩色图片,每次睡觉前,都教遥遥念几遍。
经过妈妈的努力培养与挖掘,现在的遥遥可以流利地与人交谈,经常参加幼儿园举办的演讲比赛,有时候甚至可以用英文与小朋友对话。
虽然遥遥与同龄小朋友相比,语言发展有些迟缓,但是妈妈没有放弃对她的口才培养,反而抓住了遥遥学习语言的特点,为其“量身订制”了一套语言学习方案,使这个原本有些许语言障碍的孩子变成了能说会道的小演讲家。
遥遥妈妈的方法,是不是给你许多启迪?
那么,这个时候,父母一定会问,如何尽早培养孩子的语言天赋呢?这就需要父母了解孩子学习语言的不同的年龄特点,抓住孩子口才培养的关键期,从而打造完美的“口才大师”。
0~1岁。
这个期间被称为“预备期”,是简单发音和初步理解阶段,也称“先声期”。3~6个月时,孩子就开始意识到语言的存在了,并会用口水制造声音,对语言进行探索。孩子到8个月左右时这种发声练习就达到了高峰,并会改变音量以模仿真正的语言。
这个时候,您可以利用孩子身边的物体和正在做的事进行对话,并积极响应与鼓励孩子发声。
1~15岁。
此时为语言发育的第一期。这个时期孩子的语言特点是使用单字,还会运用手势、表情辅助语言来表达需要;以动物的声音来代替其名;会模仿自己听到的声音,如父母逗孩子的时候会问:宝宝可爱吗?孩子就会鹦鹉式复述:可爱。如同回音一样,医学上称为“回音语”。“回音语”一般到了两岁左右就会消失。
这个阶段,父母就可以利用孩子这种复述的特点教给他们一些简单的词汇。
15~2岁。
1岁半到2岁是孩子语言发育的第二期,又称“称呼期”。这个时期的幼儿开始知道“物有其名”,喜欢问名称,词汇量迅速增加。不过,这时孩子还只是知道名称,常常闹出张冠李戴、指鹿为马的笑话。
这时,就需要家长从他感兴趣与熟知的事物开始,结合语言、图片、文字等形式,进行一一对应式的语言学习。
2~25岁。
在这半年内,是孩子的语言发育的第三期。孩子能说短句,会用代词你、我、他,开始接受母语所表现出的独特的语法习惯,例如用感叹句来表示感情,用疑问句询问等。这个时期的孩子已经开始学会观察与倾听现场语言,学习语法和理解整个句子。
为了让孩子的语言能力得到提高,父母除了与孩子,还要与家人多说话,让孩子观察大人说话的语气、语速、神态;多给孩子看图听故事,多听电视与影碟的丰富内容。
25~3岁。
此时为孩子的语言发育的第四期。这个阶段孩子已经会使用复杂的句子,喜欢提问,也称为“好问期”。
因此,父母不要“扼杀”孩子对事物的好奇心,尽可能地回答他们的提问,别把孩子与你的交流渠道堵塞。
3~6岁。
3~6岁时,孩子的语言能力已进入完备期。这个时候的孩子说话流利,会使用大量词汇,能从成人的言谈中发现语法关系,修正自己错误的暂时性的语法,逐渐形成真正的语言。
这个阶段,父母需要培养孩子语言的精确表达、丰富的词汇与表达技巧,并通过早期阅读充实知识及识字。
可以说,孩子的整个幼儿时期是他掌握语音、语调、措辞、表达方式的关键时期,父母想要尽早发掘孩子的语言天赋就要及早观察、及早发现、及早锻炼和培养孩子的语言天赋,再通过耐心的指导,从各个方面诱导孩子正确发声,多与孩子沟通,让孩子多说多练,那么培养一个“口才大师”就指日可待了。
多与孩子交谈感兴趣的话题
生活中,经常有父母遇到这样的难题:想和孩子沟通,但又不知道说些什么。对于稍大一些的孩子来讲,与他们交谈学习、考试、重点学校时,孩子就往往没有谈话的兴趣,而对于稍小一些的孩子而言,父母一味地对他们嘘寒问暖,更引不起孩子的积极回应。
究其原因,就是父母没有找到孩子感兴趣的话题。而在孩子心里,如果他们对什么东西、什么事情一旦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与父母交流,就会乐于向父母说出来。因此,要激发孩子说话的欲望,让孩子在交谈中锻炼口才,父母就要多与孩子谈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然后了解这个话题之后再去与孩子交流、讨论。
只有这样,孩子的“话匣子”才能被打开,他们就会津津乐道,充分发挥语言天赋,并和父母密切合作,相互沟通。习以为常后,孩子有话就会对父母讲,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无形中也就得到了提高。
皓皓今年6岁了,爸爸希望孩子将来能够继承他的绘画和书法事业,便经常带着皓皓去展览馆参观书法和绘画作品。皓皓看着前来参观的老爷爷,以及那些历史遗墨的时候显然很不感兴趣。从展览馆出来的时候,爸爸与他讨论起刚刚参观的作品,皓皓心不在焉地听着,爸爸问他什么也不说。
又是一个星期天,皓皓强烈要求爸爸带他到少年宫,而不是再去参观那些无聊的书画展。到了少年宫,很多孩子在那里做游戏,皓皓很快就加入了进来,高兴地玩了起来。
在回家的路上,皓皓滔滔不绝地与爸爸讲了在少年宫里的事情,例如在做游戏的时候某个小朋友摔了一跤,某个小朋友老是被捉弄。皓皓讲得津津有味,爸爸也耐心地听着,同时爸爸想到了一个问题:以前跟儿子讲书法、讲绘画的故事儿子总是不爱听,更不会开口谈论自己的看法,而儿子说起游戏这么高兴,对游戏的事情这么感兴趣,看来孩子对于感兴趣的东西就愿意打开“话匣子”与人交谈,那么以后一定要多和儿子聊游戏。
从那以后,爸爸让儿子了解书法和绘画知识前,都会主动和儿子谈游戏,或谈论一些儿子感兴趣的话题,这样儿子讲话的积极性就被充分调动起来了。每次他们都谈得很尽兴,儿子的口才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锻炼,同时也渐渐喜欢上了书法和绘画这些艺术。
从皓皓的例子可以看到,孩子对于他们不感兴趣的事物向来“金口难开”,父母想要打开他们的“话匣子”就应该对孩子的日常生活进行仔细的观察,看看他们对什么娱乐活动感兴趣,从而入手与孩子交谈这些话题,让孩子在交谈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可以说,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当孩子表示出某种兴趣时,不管你是否对它感兴趣,都不要横加阻拦,而要好好保护。多了解一些孩子感兴趣的东西,和孩子围绕那个兴趣进行交谈,让孩子的认识更加深入,让孩子的口才在交谈中获得进一步提升。
也许在幼儿时期,孩子的兴趣还集中在家庭,但当孩子上小学后,活动的重心会由家庭转移到学校、老师与同学身上。第一次接触家庭外的世界,每样事情对孩子来说都是非常新奇和有吸引力的,他们愿意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事情讲给父母听。这时候,父母不能用冷言回绝孩子,而应该做孩子的一个忠实听众,让他们在讲述故事时,使口才得到充分的锻炼。
凡凡很喜欢把学校里发生的事情讲给父母听,比如谁今天上课回答问题时说得很出色,比如哪个男同学又欺负女同学了,等等。可凡凡的父母却不以为然,觉得小孩子的世界很幼稚,即便凡凡将他认为最有趣的事情讲给父母听时,父母也只是冷冰冰地说上一句:“你管好自己就行了,不要把心思都花在没用的地方上。”
以后,每当凡凡想把学校里发生的事情讲给父母听的时候,都会想起父母那些冷冰冰的言语,刚到嘴边的话便戛然而止。回到家之后,他就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看书学习,本来活泼的小男孩变得郁郁寡欢。
对于上了小学的孩子,学校是他除了家庭外,接触时间最多的地方,也是获取各种知识的园地。因此作为父母,要想让孩子的口才能力突飞猛进,就不要仅仅将谈话局限在“学习”与“成绩”上,多关心一下孩子在学校看到哪些新鲜的事情,用心倾听他们的描述,使亲子沟通的渠道更为扩大,这样才能使孩子愿意开口,与大人进行交流。
另外,许多孩子对于父母小时候的事情大都很感兴趣,他们很想知道父母像他们这么大时是怎样生活的。我们常常听到孩子好奇地问:“爸爸,你小时候是不是和我一样淘气啊?”“妈妈,你小时候也喜欢臭美吗?”
这个时候,父母不妨坦诚将自己过去的梦想、挫折、成功和喜、怒、哀、乐,一切一切,毫无保留地向孩子倾诉,并借助这个机会,将上一代的阅历与经验,灌输到孩子的思想中去。这样,孩子不仅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还会明白,面对各种问题应当如何应对,可谓“一石二鸟”。
牛牛的爸爸是一位出色的大学教师,牛牛经常好奇地问爸爸是怎样当上老师的。爸爸发现孩子对于自己的经历很感兴趣,便把自己的故事讲给孩子听:“爸爸小学毕业后没有机会再继续读中学,只有一边工作,一边在夜校上课,有时假日和晚上的睡眠时间,也要用来温习功课。上了大学后,爸爸体会过没有机会读书的苦处,于是决定大学毕业后,要做一位好老师。”
牛牛听得很认真,爸爸就适时地加入一些词汇,有时还会与牛牛进行互动,让牛牛讲述自己的理想。很快,牛牛的表达能力就变得十分出色。
由此可见,只要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仔细观察,找到孩子兴趣的入手点,孩子的“话匣子”就被轻而易举地打开了。如果父母从来不关心孩子的兴趣点,那么,孩子势必会越来越沉默,直至发展到再也不愿开口说话了。
积极回应孩子的提问
爱提问,这是所有孩子的天性,孩子喋喋不休地问这问那,说明了孩子正对他周围的事情感到好奇,竭尽全力想了解这个世界,并想表达自己的想法。
所以说,好问不但是思维活跃的表现,也是求知欲望的体现,同时,在问问题的过程中,这也在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所以,父母应该接过孩子抛过来的“球”,关注孩子的语言和行为,从中捕捉他们思维的脉络。只有学会倾听孩子的声音,对孩子的回答和提问做出积极回应,才能使孩子树立说话的信心,敢于开口问问题。
壮壮这个3岁的小家伙很喜欢问东问西。一天他趴在窗台上看着下山的太阳,问爸爸:“爸爸,为什么太阳从东边升起来,又从西边落下去,再从东边升起来呢?”爸爸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更不知道怎么回答,他觉得太阳理所当然地要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就回答壮壮说:“这有什么好问的?太阳不从东边升起难道还从西边出来吗?”
虽然爸爸一句话打击了孩子的积极性,但是壮壮有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于是接着问:“就是啊,为什么不从西边升起来呢?”
爸爸也解释不清楚这个问题,又怕壮壮继续问下去,便更加不耐烦地说:“没有任何原因,太阳就是那样的。你没事还管得着太阳吗?管好你自己就行了!”
壮壮没有被父亲的态度吓怕,还是坚持问:“我想一定是有原因的,为什么……”还没等孩子说完,父亲就大声吼道:“烦死人了!我说没有原因就是没有原因,你听清楚没有,我说没有原因!”父亲的大声斥责使一旁的壮壮吓得瑟瑟发抖。
从这以后,壮壮遇到什么问题都不敢再开口问别人“为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