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一个会为人巧处事的智慧女人
24524100000024

第24章 摆正心态——给自己熬一碗心灵鸡汤(2)

有的女人做任何事的时候,都先要放在个人的“得”与“失”的天平上进行称量,怀着功利的目的评估一切,担忧付出与回报的比率,总是以世俗的价值观猜测未来可能的一切。因而,她们不能果断地做出选择。于是,她们失去了很多成就事业的机遇,到头来却抱怨命运对自己的不公。她们之所以没有达到自己所崇尚的那个目标,只是由于心中总是有着太多的功利性顾虑,缺乏舍身一播的勇气。其实,有时,女人失去了一些东西,反而会得到更多。就像王昭君失去了锦衣玉食的宫廷生活,踏上了黄沙漫天的西域之路,却得到了天下的一度太平与后世的无限赞美。

一个女人如果能坦然地面对得失,她就能把一切艰辛和失败当成一种享受,她生命的意义将推向一个新阶段,没有痛苦,也没有得失和成败,这就是真正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圣人心境,也是为人处事的一种新境界。

淡然不是淡漠,不是消极的处事态度,它是历尽沧桑后的醒悟,是了然于胸的大度,是坦然面对一切的平静。淡然是一种渗透事物的本然,大彻大悟的智慧,是一种超然的觉悟。淡然不是冷淡,不是与世隔绝,不是世人皆醉我独醒的狂放,淡然是一种为人处事的方式,是积极面对人生,坦然面对生活的态度。淡然的人不会偏激于名利的得失,淡然处事,要有宽阔的视野,博大的胸怀,可以包容他人,同时也包容自己。淡然要有一颗平常的心,可以平静的看待事物,而要有一颗平常的心,必须经过磨砺,参透一些事物发展的规律,静能生悟,水止而能照物。心如止水,品超斯远,云飞而不碍空,不为一些小事而耿耿于怀,练就一颗豁达的心,才有可能让自己的心态平静,坦然地面对人生中的得失。

雷玲玲,曾经获得过“浙江青年年度人物”的光荣称号。回到日常生活中,她并没有因为得奖而沾沾自喜,而是与任何一个有追求的女人一样,脚踏实地地为自己的理想打拼着。每天,她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自己的网店经营上,与男友和家人一起想方设法把生意做好。雷玲玲开创的这片天地虽然还不大,但足以让她充满了积极向上的能量。曾经的痛苦让她悟出了很多道理,她说:“上学、找工作、开网店,一开始都很难,但最难的都挺过来了。不管自己能得到多少,我都会尽力去做,就算最后没达到预期,我也会坦然面对。”

为了不虚度光阴,使生命尽可能卓越,女人的确应该追求得到,努力用智慧和汗水创造业绩。然而,女人也应该正确看待失去,学会忍受失去。为了成就一番事业,有时不得不失去一些感官的享受;为了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主要人生目标,有时不得不“丢卒保车”;尤其是为了不玷污自己的人格,有时不得不失去一些利益,比如金钱——那种只要出卖良心或尊严就可以得到的金钱。

坦然面对失去,需要女人及时调整心态,首先要面对事实,承认失去,不能总沉湎于已经失去的、不存在的东西之中。得到和失去其实是相对的。为了得到,需要失去,因为失去一些,可能意想不到地得到了另一些。俗话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事实正是如此。女人与其为了失去而懊恼,不如全力争取新的得到。女人应该明白的是,有时失去并不一定是损失,而是放弃,是奉献,是大步跃进的前奏或序曲,这样的失去,也是一种得到。

坦然地面对得失,不是像有些女人那样自我姑息,也不是像某些女人那样“看破红尘”,碌碌无为地苟活。坦然面对得失,就是要女人胸襟更豁达一些,眼光更长远一些,经常为自己整整枝,打打杈,排除那些不必要的留念与顾盼,以便集中精力于人生的主要追求。这样,小而言之,有益于自己;大而言之,有益于社会。

卸掉完美的心理包袱,女人可以赢得精彩人生

在为人处事中,很多女人喜欢追求完美。其实,人生没有完美可言,完美只是在理想中存在。生活中处处都有遗憾,这才是真实的人生。因为那种“完美”的追求而苦恼,可能会留给女人更多的遗憾。

心理学家休伊特和弗莱特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研究完美主义。他们发现,完美主义者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不管是何种类型的完美主义者,都有这样、那样的健康问题,譬如沮丧、焦虑、饮食紊乱等。他们还把完美主义者分为以下3种类型。

第一种是自我型。这类人给自己设定远大目标,并努力达到。他们容易陷入自我批判,情绪沮丧。加拿大芭蕾舞演员克伦·凯因享誉国际芭蕾舞界,在她的职业生涯中,表演超过一万场次,但她在自传中表示,只对其中大约12场较为满意。此外,她对自己能力的第一感觉就是失望。

第二种是总以为别人对自己有更高期望,于是为之不断努力。他们容易发生饮食紊乱,乃至产生自杀的想法。他们不愿意尝试新事物,因为害怕给别人留下愚蠢的印象。当觉得别人的要求不合理或者不公平时,他们只能默默地自我调节悲伤或者愤怒的情绪。他们要在人前展现完美,所以从不请求他人帮助,一切问题都自己扛。

第三种则把高标准严要求的对象拓展到其他人身上,要求他人也要十全十美。弗莱特说:“他们把对自己的要求也强加给别人,觉得这样才公平。”这类人往往处理不好人际关系,婚姻一般会遭遇失败。

如果一个女人一味地将完美的茧一层一层地套在身上,那么,她最终也会累倒在这重重的包裹之中。完美是女人在生命中没有必要承载的重量,所以,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女人永远不要背负完美的心理包袱上路,否则将永远陷入无法自拔的矛盾之中。

一个女人如果陷入完美的情结,无异于给自己套上了枷锁,付出不少,结果却未必圆满。我们有时候惊异于那些条件相当不错的女人,年龄不小了却孑然一身,仔细了解,大多是她们总是追求完美的心态害了自己。她们总是在寻求更完美的对象,而且总是发现新对象的某些不足而又把眼光转到另一个新对象身上,当她们发现也许过去的某一个其实不错时,蓦然回首,那人已与别人相拥灯火阑珊处。

其实,不仅女人自身是不完美的,女人生活的世界也是布满缺憾的。比如,有一种风景,你总想看,它却在你即将聚焦的时候巧妙地隐退;有一种风景,你已经厌倦,它却如影随形地跟着你;世界很大,你想见的人杳如黄鹤;世界很小,你不想看见的人却频频进入你的视线……世上有许多事,倒过来是圆满,顺理成章却变成了遗憾。然而,世上的许多事物正是在顺理成章地进行着,我们没有办法将它倒过来。承认世界是不完美的,将使女人宽容和接纳别人,使自己在为人处事中更加通情达理。

完美是一把双刃剑,在给女人不断向上的动力的同时,也给女人的心灵留下沉重的压力。它会让女人面对现实无能为力,急躁、自卑,甚至急功近利,这些不良心态的产生,对女人的健康极为不利。因为过于完美的自我要求会导致心理应激的压力,如果应激压力大于自己的承受能力,就容易产生心理上的失衡。因此,女人必须解除存留心中的完美主义武装,砸掉自己套在自己身上的枷锁。女人要意识到:即使缺陷再大的人也有其闪光点,正如再完美的人也有缺陷一样,只要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照样可以赢得精彩人生。那么,女人应该如何卸掉完美的心理包袱呢?

首先,正确评估自己的能力。既不要估得太高,更不必过于自卑。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女人如果事事要求完美,这种心理本身就成为做事的障碍。不要在自己的短处上去与人竞争,而是要在自己长处上培养起自尊、自豪和工作的兴趣。

其次,正确看待“失败”和“瑕疵”。一次乃至多次的失败并不能说明一个人价值的大小。仔细想一下,如果从不经历失败,女人就很难真正认识生活的真谛。因为成功仅仅只能坚定期望的信念,而失败则给了女人独一无二的宝贵经验。

女人只有经受住失败的悲哀才能到达成功的巅峰,亡羊补牢,犹未为晚。更不必为了一件事没有做到完美的程度而自怨自艾。没有“瑕疵”的事物是不存在的,盲目地追求一个虚幻的境界只能是劳而无功。女人可以问一问:“我真的能做到尽善尽美吗?”既然不行,女人就应该尽快放弃这种想法。

女人要拔掉心底的虚荣木桩

虚荣心是一种常见的心态。女人的一生,要经历错综复杂的事物,要接触形形色色的人群,特别是那些官场、商场以及各色人物,要想做到没有一点虚荣心,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但是,过度地爱慕虚荣,女人就会让虚荣心蒙住眼、心,越过客观存在的底线。

虚荣心男女都有,但总的说来,女人的虚荣心比男人强。因此,虚荣心带给女人的痛苦比男人大得多。虚荣心是一种递增的发展事物,好像一只被吹起来的气球一样,总是希望越吹越大。生命的虚荣心是无限的,俗话说“做了皇帝还想成仙”,满足了一个愿望,随之又产生了两三个愿望。满足了这个细小的愿望,很快又新生了那些庞大的愿望。由此可见,虚荣心具有一种强烈的渴求力量。求而得之,则满足快乐;求而不得,便苦恼愁闷,便寻求新的获得途径。

通常,两个女人一碰面,彼此就会从头顶打量到足尖,然后打听对方的服装、饰品、物品价值多少、哪里买的,恨不得自己马上去买。要是自己经济能力有限买不起的话,心里就会好一阵失落和难受。其实,虚荣心理的表现是多方面。比如:对自己的能力、水平过高估计;处处炫耀自己的特长和成绩,喜欢听表扬,对批评恨之入骨;常在外人面前夸耀自己有点权势的亲友;对上级竭尽拍马奉承;不懂装懂,打肿脸充胖子,喜欢班门弄斧;家境贫寒却大手大脚,摆阔气赶时髦;处处争强好胜,觉得处处比人强,自命不凡;把生活中的失误归咎于他人,从不找自身的原因;有了缺点,也寻找各种借口极力掩饰;对别人的才能妒火中烧,说长道短,搬弄是非等。

过度追求虚荣会让女人苦不堪言。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中的女主角玛蒂尔德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莫泊桑用了大量笔墨描写玛蒂尔德因虚荣而产生的内心痛苦:“她觉得她生来就是为着过高雅和奢华的生活,因此她不断地感到痛苦。住宅的简陋,墙壁的黯淡,家具的破旧,衣料的粗陋,都使她苦恼……她没有漂亮服装,没有珠宝,什么也没有。然而她偏偏只喜爱这些,她觉得自己生在世上就是为了这些。”玛蒂尔德为了能在舞会上引起别人的注意,就向富有的女友借来项链,最后在舞会成功地成为焦点。但她却乐极生悲,丢失了借来的项链,由此引起负债破产,做了10年苦役才还清项链带来的债务,却被告知借来的项链是假的。造成这一悲剧的主观原因其实就是玛蒂尔德自己——因为她爱慕虚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