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影响一生的10堂礼仪课
24522400000034

第34章 旅游民俗,享受在路上的每一刻(2)

腊月的最后一天,要全家团聚吃一顿丰盛的年饭。凡家中在外地工作或学习的家人都会尽可能赶回家团聚。这顿饭要吃得欢欢乐乐,菜肴吃食也都具有吉利的象征意义,如鱼——年年有余,整鸡——大吉大利,青菜——清洁平安,年糕——年年高等。吃饭时,不要说丧气的、不吉利的话,不能失手打破碗碟杯盏,不能碰翻椅凳,因为这些会被视为不吉利的征兆。

在“一夜连双岁,三更分两年”的除夕之夜,人们有通宵守岁的习俗。这一夜灯火通明,家人围坐一声畅谈,小孩还可以从大人那里得到压岁钱。在除夕之夜,我国北方,家家都要包饺子。

春节拜年是一种极普遍的礼仪习俗。新年开始,人们走亲访友,登门拜年互致节日祝贺,联络感情。出去拜年要穿戴整洁。出门遇到熟人、朋友要恭贺新年,说些喜庆话。

春节期间,人们还经常走上街头,参加舞狮子、耍龙灯、踩高跷、逛花会等娱乐项目。

(三)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这一天叫上元月,这天晚上称元宵。自唐朝开始,民间就有元宵之夜观灯的风俗。据载,汉文帝刘恒将农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现在元宵节有很多节俗活动。

舞龙或舞狮。各地组织龙灯队,从初三、初四开始走家串户玩耍,元宵夜,各队龙灯聚在一起表演。

放灯、观灯。按照“除夕火,元宵灯”的习俗,元宵夜,家家户户挂灯放烟火,人们以观灯为乐。有的地方还制灯谜,人们观灯之时还可以猜谜,增添了游乐兴致。有些单位组织灯会,场面盛大而壮观。

吃元宵。每逢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要吃元宵(汤圆),象征着家庭团圆、和睦幸福。

(四)清明节

清明节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又叫“寒食节”、踏青节,在阳历4月5日左右。

清明节主要的活动就是扫墓和踏青。清明节人们纷纷前去亡故亲友、祖先墓前修缮、供奉、怀念、祈祷。现在,人们往往前去公墓、烈士墓、先烈纪念碑进行祭扫活动,哀悼、缅怀先烈,接受爱国主义传统教育。

清明时节,正值万物逢春,人们三五成群结伴春游踏青,舒活筋骨,按传统习俗还要荡秋千、放风筝,还要插柳戴花,传说这样可以避邪驱凶,红颜不老,还可预知天气、消灾解祸。

(五)端午节

端午节又叫端阳节或五月节,在农历的五月初五,是我国民间传统的节日。

在古代,人们认为五月是恶月,因为天气转暖了,“五毒醒,不安宁”。“五毒”指蝎子、蜈蚣、毒蛇、蛤蟆、壁虎。潮湿的气候容易滋生疾病,所以人们在端午节要把菖蒲、艾草或大蒜头等挂在门上,据说可以起到净化空气、驱祛病毒的作用。人们身上都要带上香包,内装雄黄、艾草等药材,大人要饮雄黄酒,小孩子则将酒抹在前额、耳、鼻等处,还要在手、脚、脖颈等处挂上五色丝线用来避邪。

端午节吃粽子,传说是为了纪念战国时爱国诗人屈原。相传五月五日是屈原投汨罗江的日子,楚国百姓找不到屈原的遗体,便向江里投粽子,希望水中的蛟龙、鱼鳖等饱食粽子,以免伤害屈原遗体。这一风俗沿袭后世,便形成了民间在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传统习惯。

端午节有一项不可缺少的活动——赛龙舟。传说越王勾践被吴王打败后卧薪尝胆数载才回到祖国,于五月初五操练好水兵,一举消灭了吴国。后人为纪念他的胜利,便在每年这一天挑选年轻力壮的青年举行龙舟竞赛。

端午节,亲朋好友之间有送礼的风俗,一般以粽子、咸蛋、猪肉等相赠,女婿要去给丈人、丈母娘拜节。

端午节寄托了中华民族对龙的喜爱和作为有气节的龙的传人的自豪,以及战胜自然灾害的信心。

(六)中秋节

中秋原名“仲秋”,“仲”乃居中之意,农历七、八、九月为秋季,八月十五正好是秋季中间,故名“仲秋”。

中秋节有着吃月饼的习俗。月饼形圆如月,也叫“团圆饼”,它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和祝福。

古代有众多诗人喜爱吟月,“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寄寓了离家在外的游子深深的思乡念亲之情。如今,求学、差旅在外的人逢中秋之时一定要写信或打电话问候家人,表达自己希望和家人一起团聚的心情。

中秋节,民间要走亲访友,互赠礼品。青年男子趁此节日拜会岳父母,礼物不分轻重,可以是月饼、糖果、酒类、糕点等,最好是成双成对。

(七)重阳节

在《易经》中,小“九”为阳数,农历九月九日有两个阳数,故名“重阳”,乃大吉大利。这一天又叫“登高节”、“老人节”。这天的重要活动是登高、插茱萸、赏菊花。

秋季饮菊花酒、佩茱萸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由于农历九月时秋雨缠绵,天气阴潮,暑气未尽,所以人们容易生病,衣物易发霉。菊花有清热祛风、平肝明目的功效,茱萸可以驱虫御毒,这两种东西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大有裨益。

重阳节登高其实也有实际的生活原因:秋天正值山上药材、野果成熟之际,农民此时已秋收完毕,正好有时间登高口收,在“九九”之日前往采收主要是图个吉利。

三、现代人怎么过节

(一)妇女节

3月8日,是世界各国劳动妇女的节日。

1909年3月8日,美国芝加哥女王为争取自由平等,举行大罢工和示威游行,得到美国广大劳动妇女的积极响应。

1910年8月,第二届国际社会主义妇女代表大会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大会通过了德国革命家克拉拉·蔡特金的建议,定3月8日为国际劳动妇女节。

1949年以后,我国规定每年3月8日为妇女节,在这一天,全国的妇女们要放假半天。

(二)劳动节

5月1日,是全世界劳动人民的节日。

1886年5月1日,美国芝加哥工人举行大罢工,要求改善劳动条件,实行八小时工作制。经过斗争,终于赢得了胜利。

1889年7月14日,第二国际成立大会在法国巴黎举行。大会通过了法国代表拉文的提议,把5月1日定为“国际示威游行日”,亦称“劳动节”。

1949年以后,我国规定5月1日为劳动节。

如今每年劳动节,全国许多单位召开表彰会、庆功会,宣传劳动模范的先进事迹。不少地方举办游园会,张灯结彩,欢庆节日。

(三)青年节

1919年5月4日,以北京大学为首的北京13所高校的学生举行示威游行,抗议帝国主义列强侵犯我国领土,学生的爱国行动遭到了北洋军阀政府的镇压。为了纪念学生的爱国运动,1939年,陕甘宁边区西北青年联合会规定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

1949年12月,我国正式规定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此后,每年5月4日这一天,全国各地青年都要以举办报告会、演讲会、文艺晚会等形式,纪念“五四”运动,欢度“五四”青年节。

(四)儿童节

6月1日,是国际儿童节,是全世界儿童的节日。

1949年11月,为了保障全世界儿童的生存权、保健权和受教育权,改善儿童生活,国际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举行的理事会上作出决定,每年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1949年12月,我国政府规定6月1日为中国儿童节。

每年6月1日,各地儿童们身穿节日盛装,举行联欢会、游园会等各种活动,和世界各国儿童共同欢庆自己的节日。

(五)国庆节

10月1日,是中国的国庆节。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确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中国的国家名称,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盛大的开国大典,毛泽东主席升起了新中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并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如今每逢国庆节,放假3天。全国各地都张灯结彩,悬挂欢庆标语,并举办国庆晚会等活动。

四、人尽皆知的西方节日

(一)圣诞节

圣诞节是纪念耶稣基督诞生的节日,它的时间是12月25日。它的节期延缓很大,通常为12月24日至次年的1月6日。现在圣诞节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民间节日。

圣诞节来临时,亲朋好友之间要互寄贺卡,卡上写有各种祝福的语句。

西方人以红、绿、白三色为圣诞色,每逢圣诞节来临,都要用圣诞色来装饰。红色的有圣诞花和圣诞蜡烛。绿色的为圣诞树。

圣诞之夜,家家户户都要围在圣诞树周围吃圣诞晚宴。宴席开始前,人们打开放在圣诞树下的一包包礼物,互相祝贺。宴会后还要在圣诞树前做各种游戏,唱圣诞歌曲,欣赏音乐。圣诞老人也是圣诞节期间庆祝活动的重要角色。据说,圣诞老人是根据一千多年以前的两位主教保护儿童的事迹,从而神化的人物,他能给人带来福祉并给孩子们带来节日礼物。圣诞之夜,孩子们在临睡前,都要在壁炉前放一只袜子。他们相信,一位白须红袍的老人将给他们带来礼物。

圣诞节期间的传统食品有火腿、火鸡、蜜饯、水果饼、葡萄干及布丁等。

(二)情人节

每年的2月14日,是西方传统情人节,它深受欧美各国青年喜爱,也是一个充满温馨甜美的浪漫节日。

情人节又称为“瓦伦丁节”。据传说,公元3世纪时,古罗马有一位名叫瓦伦丁的虔诚的基督教徒,因带头反抗罗马统治者对基督教徒的迫害而被捕入狱。在狱中,他受到典狱长之女的精心照料,并且同她相爱。临刑前,他给自己的情人写了一封信,表明了自己光明磊落的心迹和对她的一片情怀。公元270年2月14日,瓦伦丁被罗马统治者处死。自此以后,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壮烈而多情的殉教者,就把这一天定为情人节。

而今的情人节,是青年人追求美好爱情的节日。在这一天青年人要向心中的情人寄送一封情人卡,在卡上尽情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不需署名。

在情人节,沉浸在爱情之中的人们要互赠礼物:巧克力、精巧的小饰物和玫瑰花束,前两种东西以做成心形最受欢迎。这一天情侣们还喜欢参加舞会或进行郊游。

(三)愚人节

愚人节也叫万愚节,为每年的4月1日,是西方国家已有800年历史的民间传统节日。据记载,愚人节起源于法国。法国人将愚人节的受骗者称为“四月的鱼”,意思是他们像小鱼一样容易上钩。到17世纪末,英国人也开始过愚人节。随后,愚人节广泛流传到世界各地。

在愚人节期间,人们以相互愚弄和欺骗来取乐。几乎什么样的玩笑都可以开,谁都可以被愚弄和欺骗,被愚弄和欺骗者只许苦笑,不许发火。

愚人节轻松、幽默、快活的气氛,不仅深受欧美人的喜爱,也逐渐流行到世界各地,包括我国。虽说愚人节可以愚弄和搞笑,但还是应讲一定分寸的,如果过度的话,还是不可以的。

(四)母亲节和父亲节

母亲节和父亲节原都是美国的节日,这两个节日意在告诫人们勿忘父母养育之恩。

18世纪初,美国国会通过决议:将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确定为母亲节,以表示对母亲的崇敬和感谢。

母亲节这天,全家人团聚并且让母亲休息一天。当日,父亲们要负责做家务和照料孩子,让妻子好好休息一天。孩子们则不准贪睡,一大早就要爬起来去为妈妈做上一顿早餐。正餐要全家一起去外面吃。

在母亲节,人们要向自己的母亲赠送表达自己心意的礼品,其中鲜花是最受人欢迎的。当天不能赶回家当面向母亲祝贺节日的,通常要打电话向母亲致意。

1910年,美国基本上正式确定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为父亲节,然而父亲节真正成为全国性节日,要比母亲节晚很多,直到1972年,这一节日才得到法律的认可。

人们在父亲节这一天,要佩戴鲜花以表达对父亲的敬意。如果父亲健在,应当佩戴红玫瑰。如果父亲已经去世,则应佩戴白玫瑰。目前美国各州选定的向父亲表示敬意的鲜花不尽相同。

受西方文化影响,这两个节日,近年来在我国许多城市也逐渐兴起。

(五)感恩节

感恩节是北美独有的节日,每年11月第四个星期四是美国人的感恩节,加拿大则定在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一。

感恩节源于北美的普利莱斯。1620年9月10日,两名英国清教徒为了摆脱宗教和政治上的迫害,乘坐“五月花”号木船,经65天由海上漂泊至普利莱斯。由于严寒、疾病和缺少衣食,第一个冬天便夺走了半数以上人的生命。纯朴的印第安人同情他们,给他们食物,并教他们狩猎、种玉米、捕鱼、盖房等技法。

移民们经过辛勤劳动,终于在第二年获得了可喜的丰收,闯过了生活的难关。为了感谢上帝赐予的收获和增进同印第安人的友谊,他们用火鸡、玉米等劳动成果制成佳肴,自制啤酒,大摆筵席。当时印第安人也带着鹿和火鸡应邀前来,一连欢庆了3天。白天设宴,举行体育活动,夜晚载歌载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