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改变一生的10堂口才课
24522000000031

第31章 谈判口才——能言善辩占尽先机(3)

在谈判中,谈判者恰当地使用步步紧逼术,可使论证一步比一步深化,增强语言的说服力,可使对手时时处于被动,使其没有喘息的机会,没有思考的时间,以便于达到自己预期的目的。

8.请将不如激将谈判法

“城府深沉”的人,把自己内心世界隐藏得很深、喜怒不轻易流露。一般很难探寻出其内心的真正想法,是谈判桌上最难对付的人。

然而,他并非无懈可击吗?天底下根本没有毫无破绽的人,关键是能不能找到适当的方法。一般说来,无论多么谨慎自守的人,一旦陷入惊惧、愤怒等失常状态时,就会暴露出他的本性。最好的办法是让他失去常态,所以对付这种人,激将法最管用。反过来说,我们也必须防备对方用特定策略激怒、刺激我们,使我们失去方寸,进而掌握我们的弱点并加以利用。

公元208年,曹操亲率二十多万大军南征。江东的孙权摇摆在抗曹与降曹的两种选择之间。经过鲁肃的建议,孙权有意联合刘备对付曹操;这时诸葛亮也与刘备商量联孙抗曹,他在分析了江东当时的处境和可能出现的对策之后,料定孙权方面会派人前来试探。

果然,鲁肃来到,从而成为诸葛亮开展一场出色外交谈判的起点。诸葛亮听说江东来人,便高兴地说:“大事济矣!”接着十分慎重地叮嘱刘备,凡来人提及与曹操作战的问题,都推给他诸葛亮回答。他不仅要从与来人对形势的谈话中捕捉相关信息,而且还打算通过倾心交谈结交朋友。结果,直率的鲁肃经过诸葛亮的争取,透露出江东的投降倾向与抗曹势力的现状,以及作为决策者孙权目前害怕曹操兵多将广、不敢决策抗曹的心态,于是诸葛亮就自告奋勇,出使江东鼓动其抗曹。后来的情况证明,在江东谈判中,鲁肃确实起到了穿针引线和弥合裂缝的作用,给予诸葛亮很大的支持。

诸葛亮在见到江东决策人物之前,首先遭遇到的是一批力主降曹、胆怯自私的文官。他们虽非决策人物,但对孙权决策有重大影响。尤其是谋士张昭,曾经是孙策临终时指定的江东内政的主要决策顾问。这些人的投降主张已经严重地干扰着孙权抗曹的决心,诸葛亮采用了快刀斩乱麻的果断手法,对各种不利于孙刘联兵抗曹的言论,一驳到底,不拖泥带水。

很快,诸葛亮与孙权直接会谈。他看到孙权“碧眼紫髯,仪表堂堂”,立即判断对手有很强的自尊,“只有激,不可说”。对待这位江东的最高权威人物,诸葛亮对准他当时在战与降之间举棋不定的矛盾心态,不但把曹操的实力格外加码地描述了一番,而且一点也不委婉地建议他如果不能早下抗曹决心,不如干脆投降。孙权不甘屈辱,立即回敬一句:“诚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降曹?”

于是,诸葛亮抓住这个话柄,毫不犹豫地抛出一枚令对方难以承受的重磅炸弹:“昔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又安能屈处人下乎!”这枚炸弹既是对孙权的强大刺激,也是对孙权的有力鞭策,当然还是刘备一方对抗曹的坚定表态。此时,被触犯了尊严的孙权“不觉勃然变色,拂衣而起,退入后堂”。

在鲁肃的斡旋下,诸葛亮与孙权的谈判迅速恢复,并且很快实现妥协,事实证明了这枚重磅炸弹的有效威力。十分清楚,诸葛亮是怀着破釜沉舟的心情向孙权展开强大攻势的,这完全符合当时形势对双方的要求。

在最精彩也是最关键的与周瑜的一场谈判中,诸葛亮善于拨弄对手弱点的战术发挥到了极致。周瑜是对孙权决策影响最大的人物,一旦抗曹开始,他必然也是主帅,诸葛亮必须调动起他强烈的抗曹愿望。于是异想天开地利用曹植《铜雀台赋》中“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的句子,诳称曹操有染指孙策遗孀大乔和周瑜妻子小乔的念头。这不啻在周瑜最敏感的部位砍了一刀,把一个故作深沉、正得意洋洋地对诸葛亮大演其戏的周郎刺得顷刻之间离座而起,将自己与曹操势不两立的意愿和盘托出。请将不如激将,诸葛亮可谓神机妙算,仅凭几句话就完成了联吴抗曹的艰巨使命。

一个平庸的谈判家很难有如此的胆识,因为这要冒造成整个谈判失败的危险,给自己一方带来严重的损害。但是,诸葛亮决不是徒逞一时口舌之快而意气用事的人,他之所以敢于这样做,完全是肯定了孙权绝不肯轻易降曹的缘故。应该说,诸葛亮对这种“破坏性的试验”还是心中有底的,正如他后来用《铜雀台赋》激怒周瑜一样,都取得了别人意想不到的正面效果。

激将术,通常是从反面刺激对方,使其接受建议,从而达到下面激励的效果。有时由于种种原因,对有的人正面鼓动难以奏效,就不妨有意识地运用反面刺激法,直接贬抑对方,以激起对方的正面心理冲动,使其在不自觉中接受说明。

某公司进行人事制度改革,公开招聘中层干部,大伙希望年轻有为的大学生小赵揭榜应聘。可是小赵瞻前顾后,犹豫不决,大伙一时也不知如何说服他。这时,一位同事便采取激将法,一脸鄙夷地对小赵说:“小赵啊,你可是个大学生,学了一肚子玩意儿,却连个部门的担子都不敢挑,真是个窝囊废!”“我是窝囊废?!”小赵一急之下,当场揭榜应招。从心理学角度看,激将术其实就是想方设法激励人们产生超越自我的好胜心理。

使用“激将法”说服他人,要掌握以下两个原则:一看准对象;二讲究分寸。

激将法有一定的适用范围,一般说来,不适合两种人。不适合沉稳持重、办事稳妥、社会经验丰富的人,这种人很容易看破你的意图;不适合自卑感强、性格内向、做事谨小慎微的人,激将会被他们误认为是对他们的挖苦、嘲笑,并极可能导致怨恨心理。所以,激将法只有在那些社会经验不太丰富,且容易感情用事的人身上最为管用。

同时,激将法不宜过于刻薄,那样容易使对方形成反抗心理,而语言无力,不痛不痒,则又难让对方的情感产生震撼。所以,在使用激将法时,既要防止过度,又要避免不及。

9.妙语应对谈判僵局

有一句话说:“困难像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其实这句话同样适合谈判,只不过弹簧变成了对手。对手的攻势一旦起来,毫无疑问不利局面就会推向我方。这时怎么办?当然是设法改变这种不利局面。如何去做呢?一般认为,可采取以下策略或技巧。

一是要头脑冷静,切不可言语冲动,刺激对方。“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言辞尖刻会形成感情对立,对改变局面极为不利。

二是更换谈判团成员。非常有经验的谈判家不会触怒对方而被要求离开,因为他可能要在换人策略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所以,让可能刺激对手的成员离开,不失为一个有效的策略。

三是用轻松的话题缓解紧张气氛,用不同的方法重新解释问题。谈论一些轻松的话题,或者讲一则娱乐新闻、一个有趣的故事,就可以缓解紧张气氛。而如果提供新的理由、新的信息,就可以探讨更广泛的问题;而如果找到一个桥梁,就能够使需求部分达成某些方面的一致。

四是审查过去或将来的需求,一同揣摩达不成协议的后果,然后制定补救方略,或是由双方人员建立一个特别工作组,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五是试着改变谈判室的气氛。如果谈判中关于双赢的重点已陷入低调,试着将它变得更具竞争性。如果谈判已很难控制,试着打开更多的双赢通道。

除此之外,谈判中,恰到好处的沉默也是一种艺术,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有时候,在谈判中把沉默当作语言,不仅可以起到语言的作用,甚至可以让其成为谈判桌上的一件利器。我们有时会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位谈判者在和别人谈话中,当他感到乏味时,会拿起桌上的报纸或其他什么,随便翻阅起来,这是暗示对方,报纸虽然很乏味,也比你的话有意思。每当这时,知趣者大多会停止谈话。

实际场景中,如果我们面临着对方不合理的要求,或者自己对他所说的东西感到厌烦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坐在位置上,一言不发。

英国政治家赖白斯在一次演讲中,突然停顿,取出了表,站在讲台上默默注视观众,时间长达72秒之久。正当听众迷惑不解之时,他说:“诸位刚才所感觉到的、局促不安的几十秒长的时间,就是普通工人垒一块砖所用的时间。”赖白斯用这种方式来表现演讲内容,实属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