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左脑,属于逻辑的、理性的、功利的、个人经验的、分析的、计算的大脑;右脑,则属于灵感的、直觉的、音乐的、艺术的、宗教的等可以产生美感和喜悦感的大脑。多多用右脑去感知,生活更加幸福。
不是幸福太远,而是你视而不见
幸福格言:幸福就像一条尾巴,就在我们不断向前奔走,四处寻觅的时候,它其实一直跟在我们身后。
如果需要给生命一个意义,那这个意义或许就是寻找幸福。可以说,世界上没有哪个人不在追求幸福。但并非所有的人都得到了幸福,甚至有些人一生与幸福无缘,出此,有许多人就以为幸福遥不可及。
实际上,不是幸福太远,而是你视而不见。人们追寻幸福,往往就像一个老太太急着找她所遗失的眼镜,直到最后才发现它端正地架在自己的鼻梁上。世间最大的错误,就是人们对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视而不见,却到处寻找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老马失去了老伴,身边只有唯一的儿子。老马十分疼爱它,把它带到一片草地上去抚养,那里有流水,有花卉,还有诱人的绿荫。总之,那里具有幸福生活所需的一切。
但小马驹根本不把这种幸福的生活放在眼里,每天滥啃三叶草,在鲜花遍地的原野上浪费时光,毫无目的地东奔西跑,无所事事地沐浴洗澡,没感到疲劳就睡大觉。日复一日,这匹又懒又胖的小马驹对这样的生活逐渐厌烦了,对这片美丽的草地也产生了反感。它找到父亲:“近来我的身体不舒服,这片草地不卫生,伤害了我;这些三叶草没有香味;这里的水中带泥沙;我们在这里呼吸的空气刺激了我的肺。一句话,除非我们离开这儿,不然我就要死了。”“我亲爱的儿子,既然这攸关你的生命,”老马答道,“那我们就马上离开这儿。”
于是,父子俩立刻出发去寻找一个新的家。一路上,小马驹高兴得嘶叫奔跑,而老马却不那么快乐,只是安详地走着,在前面领路。它让它的孩子爬上徒峭而荒芜的高山,那山上没有牧草,就连可以充饥的东西也没有一点。第一天,它们就这样空着肚子睡觉了。第二天,也只吃到一些长不高而且带刺的灌木丛,但它们心里已十分满意。又过了两天,又累又饿的小马驹几乎迈了前腿就拖不动后退了。
老马心想,现在给它的教训已经足够了,就趁黑把儿子偷偷带回原来的草地。小马驹一发现嫩草,就急忙地去吃。“啊!这是多么绝妙的美味啊!多么好的绿草呀!”小马驹高兴地跳了起来,“哪儿来的这么甜这么嫩的东西?父亲,我们不要在往前去找了,也别回老家去了,让我们永远在这个可爱的地方吧,我们就在这里安家吧,哪个地方能跟这里相比呀!”老马笑着点点头。
天亮了,小马驹终于认出了这个地方——原来就是几天前它离开的那片草地。它垂下了眼睛,惭愧不已。老马温和地对它说:“亲爱的孩子,我希望你今后记住这句格言:幸福其实就在你的眼前。”
很多时候,我们就像这匹小马驹一样,总是认为到远方才能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其实有时候它离我们很近,近得让我们很容易就忽略了它。曾经在报上看过一副名为“福在哪里”的漫画,画上画着一个大大的“福”字,一个人站在“福”字的“口”中向外张望,嘴里问:“福在哪里?”福在哪里呢?他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可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
我们总是说:等我有了房子就好,我得努力;等真的有了房子,心里又会想要一所别墅……内心焦灼,脚步匆匆,却美其名曰“我在奋斗”。或许直到苦苦追寻了一生之后才会恍然大悟:原来我们要寻找的幸福早已汇聚成河,只可惜我们还没能去感受,它已随时光的流逝而匆匆离去。
当然,我们追求更好的物质生活这没有错,我们有事业心也没有错,但是这一切和你享受身边的种种并不矛盾呀。为什么一定要等到所爱的人离去,才会想起他的美好?为什么一定要父母驾鹤西行,才会忆起他们的恩情?其实,不管你要追求什么,你随时可以幸福,而不用等到你成功的那一天。
年轻的朋友们,请静下心来,好好体会一下那些如空气般环绕在你周围的幸福吧——延续的生命,健康的身体,无私的父母,亲密的兄弟,一群给你支持让你常常开怀大笑的朋友,一份为你提供生活来源的工作,还有你买的那些自己喜欢的小东西——然后,对自己的现状心存感激,同时也要对别人为你所做的一切怀有敬意和感激之情。这样,你才是一个幸福的人。
有些幸福,是不完美才能体会到的
幸福格言:完美只是一个永远不可企及的目标,一个美丽的陷阱,如果你执著于追求它,必将耗费你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你也会活得很累很累。
生活中常有这样一类人:即使是事情做得很成功,大家都在相互庆祝,他(她)却一脸的不高兴,还在为过程中的一些小失误而遗憾,为没有完全达到自己的目标而埋怨。他(她)常说:“要是当时能这样做,结果就更好了。”在他们的眼中:只有更好,没有满意。我们称其为“完美主义”人。不过,从幸福学的角度上来说,他们还有一个名字——幸福无能者。
其实,追求完美,本身并无可厚非,我们可以把它视作一种浪漫的憧憬与希望,或是生活的一个过程和体验。但,现实是——并不存在十全十美的东西,如果你把浪漫凌驾于现实之上,把幻想寄托于现实之外,过度要求事事完美,反而是在拿自己一生的幸福开玩笑,你必将在一种虚无的痛苦中凌迟自己的生命之躯。
就像下面这个圆一样。
它是一个让所有人羡慕的圆,它的生活是美好的,就是因为完美,它放松了对所有不安全因素的警惕,终于有一天它受伤了,它很难过,因为它不再是一个完美的圆,它缺了一个小角。
伤心归伤心,日子还是要过呀,从此它的行动有所不便,以往几分钟可能到达的路途,现在得几个小时,它的心情是郁闷的,它感觉周围的一切都在取笑它,它哭了,因此它懂得了什么是伤心难过。
“圆,你还好吗?”一只小蚂蚁关心的问它。
“你是谁啊?我怎么从来没有见过你?”圆答道。
“我是小蚂蚁,因为你之前的生活节奏太快,所以忽视了我的存在,其实我一直在你的身边。”
圆沉默了。
“你要去哪?”小蚂蚁问。
“我心情很不好,不知道要去哪里。”之后,圆“唉”了一声。
“那我带你去玩吧!”小蚂蚁高兴地说。
圆点点头。
所以,小蚂蚁和圆就一起上路了,在路上圆看到了花儿开的很艳、蝴蝶和蜜蜂在花丛中飞舞、绿绿的小草上还有早晨的露珠、它们都跟圆打招呼问好,圆很开心,这条路它每天都要从这里经过,但它从来没有发现这里竟然如此美丽,身边竟然有那么多的好朋友,它幸福的笑了,从此它也真正明白了一个道理,完美固然好,但有些幸福是不完美才能体会到的。
人生的美好,并不在于完美。如残缺之圆继续在人生之途滚动并细尝沿途滋味,才算是一个幸福而完整的人。
然而,生活中,我们却往往会忘了这个简单的道理,于是,我们总是在关注自己的缺点,对自己提出过分要求。不仅如此,我们还会以完美主义者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同事、部属、朋友和子女。我们制定了很多规则与标准来束缚自己,牵绊他人,结果自己和周围的人也苦不堪言,不胜其累。
事实上,人生的各种“不完美”皆由追求完美而导致。“最完美的商品只存在于广告中,最完美的人只存在于悼词中”,完美永远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这一点,任何人都不能例外,比如:美国大发明家爱迪生有过一千多项发明,被誉为“发明大王”,但他在晚年却固执地反对交流输电,一味主张直流输电;电影艺术大师卓别林创造了生动而深刻的喜剧形象,但他却极力反对有声电影……伟人、名人都不可避免的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我们又何必苛求自己和身边的人是完美的呢?只要我们不懈地去努力,并用心去体会就能品尝到生活所赋予的酸、甜、苦、辣等各种生活的真滋味,就可以将掺和着百味的人生过得有声有色,过得幸福圆满!
人人有不足,而生活也总会有缺憾。当我们因为不够完美而心情不爽的时候,常常忽略了缺憾其实也是一种美,是上天赐给我们的另一种恩惠。你可以搜索一下自己的记忆,你会发现你记忆犹新的和自以为美好的实际上并不是那些真正完美的事情,正如当初我们错过了一份美好的感情,如今每每都会想起,时时都会拿出来玩味,甚至到老还会记得曾经有一个多么美丽的姑娘或者多么帅的小伙子偷偷喜欢过自己,却阴差阳错地未能牵手,到了那时候,所有的遗憾都沉淀成了一种美丽的情愫,一种让我们感到幸福的美好记忆。
因此,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幸福的人,就请你最好脱下虚假的外套,亮出真实的自我,当你不再注意自己和身边的事物是否完美时,或许有一天你会惊喜地发现往日渴求的“完美”,今天已经具备。
拥有一颗充满钝感的心
幸福格言:与其做一个容易难为情的敏感者,不如做一个脸皮厚点的迟钝者。
提起迟钝,很多人觉得这是贬义或否定的,甚至是骂人的。但日本作家渡边淳一却在《钝感力》一书中说,钝感就是一种才能,一种能让人们的才华开花结果、发扬光大的力量;钝感力作为一种为人处世的态度及人生智慧,相比激进、张扬刚硬而言,更易在目前竞争激烈、节奏飞快、关系复杂的现代社会中生存,也更易取得成功,并能同时求得自身内心的平衡及与他人、社会的和谐相处。
确实如此。在我们周围有很多过分敏感的人,他们的灵魂太容易受伤和流血。他们总是满腹狐疑地打量周围的一切,生怕自己被人捉弄了还蒙在鼓里;他们往往把爱情搅成一个旋涡,一会儿生死相许,一会儿****右盼,所以,他们往往有一个美丽的开头,一段风波迭起的过程,然后是一个悲哀的结局;他们所追求的完美和精致,实际上是一种悬空的理想状态,它与粗糙混乱、充满缺陷的现实有点格格不入,往往成为生活中的“多余人”。过分敏感的人,无非是在用一种狭隘而幼稚的认知方式,为自己营造着可怕的心灵监狱,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自寻烦恼。他们不但会让自己活得非常累,而且也使周围的人活得非常的累。所以,引用渡边淳一的话说就是“与其做一个容易难为情的敏感者,不如做一个脸皮厚点的迟钝者。”
曾经听到过这样一个笑话:
这年冬天,在苏格兰的南部,下了一晚20年难遇的大雪。这让非常喜欢滑雪的安德鲁先生兴奋不已,可惜他又苦于没有雪橇。
妻子建议他说:“你的朋友丹尼尔不是有雪橇么?我相信他一定会借给你的。”
“真是好主意!我这就去找他!”
于是,安德鲁就出门去找他的好朋友丹尼尔了。
路上太冷了,半路看到一间酒吧,他决定进去喝一杯酒暖一暖身子。一边喝他一边在心里想:“我希望丹尼尔能把雪橇借给我,不过也许他会怕我把他的雪橇弄坏了。”从酒吧出来的时候,他又想:“要是他自己不用,又舍不得借给我,那他真是一个无聊的家伙。”一边走着一边想着,他心里就有点闷了,好像已经被丹尼尔拒绝了。于是他又走进了另一个酒吧,喝点酒来解闷。等他出来的时候,他暗暗对自己下了个决定:“要是那个家伙真的不肯借给我,我一辈子也不跟他讲话。”
就这样,等他到丹尼尔家的时候,已经夜深了。他看到丹尼尔的窗子已经没了灯光,心里气急了,拾起一块石子,把窗玻璃打得粉碎。一会儿,丹尼尔穿着睡衣,出现在那破了的窗口上,向街上愤怒地叫喊:“是谁把我的窗打碎了?”
“是我,你这个混蛋!”安德鲁举着拳头向丹尼尔挥舞:“你留着你的雪橇吧,看老子要把它打个稀烂!”
这虽说是个笑话,但这一种人在日常生活中也并不少见。跟这样的人打交道,一不小心会惹得他们怒发冲冠或涕泪交流,比如你对某位过于敏感的女士随意恭维一句:“你的长发比以前乌亮了,柔美极了!”那么,她可能不仅不感谢你的赞美,反而双眉紧蹙,嘴角滑出一丝冷笑。原来她心里想的是:你说我长发柔美,言外之意是说我面相丑陋、体态臃肿了!他们给自己编织了一个非常痛苦的人生。
敏感,或许可以让你把任何问题的实质都能看得清楚透彻,任何人的一举一动,都难逃你的法眼。但一个人如果太聪明、太敏感,也未必是一件好事,往往会为自己的聪明和敏感,在肉体和精神上,付出双重的代价。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很多拥有高学历的人,却很难成为成功人士、大企业家的不争之实。原因就是,对各种刺激的敏感度越大,对自己的伤害就越深。正如某位心理学家说过:“分析得太极端,有时会使自己变成偏执狂。”当你执著于纠缠在各种事物的含义中的时候,这样的过度敏感,会让你把一些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会让你的脑子发条始终是紧紧的,而承受这个最大折磨的就是你自己。这样的人,时时生活在自己制作的压迫之下,得不到喘息,勇气也会在缜密思考中丧失,需要的机会也会在求全责备过程中溜走。
所以,我们有必要让自己换一种思维方式来面对眼前所有的一切。让我们心中充满钝感力,让自己的世界透明一些,简单一些,不想也不问那些是是非非,能够使我们放下包袱,轻松自如地开始新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