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最新工会制度与娱乐全书——最新基层工会工作全书
24363400000064

第64章 基层工会的经济技术工作(1)

基层工会经济技术工作概述

一、工会群众生产技术工作的重要意义和具体内容

工会群众生产技术工作是指工会通过对职工生产活动进行组织、引导和协调管理,调动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活动。它有利于企业提高生产和工作效率,推动技术进步和提高职工素质,增强企业活力。工会群众生产技术工作是工会主要经济活动之一,它对于全面履行工会的社会职能和调动职工积极性,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企业进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工会群众生产技术工作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社会主义劳动竞赛、职工技术协作、合理化建议与技术革新活动、劳动模范工作等。

工会群众生产技术工作的这些内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联系在于,它们的基本目的是一致的,即调动广大职工的劳动积极性、创造性,发挥职工的聪明才智,为加快企业的建设和改革,把企业推向市场,发展社会生产力而进行的群众性实践活动。其区别在于,他们的活动方式和活动内容有所不同,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所发挥的作用也有所不同。

二、社会主义劳动竞赛

1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原则及其主要形式

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是职工群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赶超先进,充分发挥积极性、创造性的实践活动。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应遵循以下原则:

(1)应围绕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这个中心来进行,每一个具体的企业,就应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来确定竞赛的具体目标;

(2)坚持“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原则,它体现劳动者之间同志式的互助合作关系;

(3)有利于职工参加的原则,体现广泛的群众性;

(4)精神鼓励与物质鼓励相结合,使竞赛成果与职工的政治荣誉与物质利益有机结合,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长期来,各级工会组织创造出许多劳动竞赛的有效形式。根据劳动竞赛的实际情况来看,竞赛的形式大致有:

同工种、同业务竞赛,这种形式的竞赛,其竞赛的内容基本相同,可比性强,便于互相学习和交流经验,也适合于一些单项内容的竞赛;

上下工序协作竞赛。这是同一产品上下工序之间开展竞赛的一种形式。使每道工序按时、按质和按量地均衡生产,使生产过程环环紧扣,从而保证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

科室业务竞赛,这是组织科室技术人员和干部参加竞赛的一种形式。比如组织工程技术人员针对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攻关,解决生产、技术难题。

2如何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开展劳动竞赛

新形势下,劳动竞赛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为企业参与竞争服务。

(1)劳动竞赛的模式向企业需要靠拢。过去计划经济下进行的竞赛模式往往是随着一年不同的月份,自上而下统一布置。如年初的“开门红”,5月的“红五月”,7月的“战高温夺高产”,等等,声势浩大,场面热闹非凡。应该承认,昔日劳动竞赛对企业生产的发展曾经起过一定的推动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弊端,流于形式,实效性、针对性不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更好地针对本企业当前生产经营需要,确定小型、多样、实效的竞赛模式。具体来讲,一般竞赛规模较小,如在企业内部区别不同工种、不同岗位,开展小范围的竞赛,强化了参赛者的同一性、可比性,便于竞赛开展。竞赛实施的时间要短,如针对企业生产经营上的一个难点,突击一段时间,达到预期目的后竞赛即结束。竞赛目标要明确,操作性要强,如用销售额、抢修设备、降低某种原材料消耗等实施专项竞赛,从而加强竞赛的针对性,使竞赛收效更为显著;

(2)劳动竞赛的指导方针要向提高职工素质方面转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往往以超额完成生产任务作为目标,号召职工加班加点,大干苦干,在劳动竞赛上,很少考虑竞赛本身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作用。而市场经济条件下,产量不再是决定企业兴衰的唯一因素,科学管理、职工技术素质等方面对影响企业效益的比重逐渐加大。因此,劳动竞赛要以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技术攻关等为内容来开展,竞赛更加注意职工智力资源的开掘,而不仅限于体能的挖潜;

(3)劳动竞赛必须向经营、流通、信息、科技方面发展。改变以往只局限于生产领域的范围内开展竞赛,而且参赛人员也必须从局限于生产工人向企业全体职工参加,使职工人人为企业竞争服务。

三、职工技术协作工作

1职工技术协作的意义和原则

职工技术协作是职工群众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为实现共同的技术目标,提高技术水平,开展的技术互助活动。目前,在我国基层企业,大多建立了职工技术协会,并在工会组织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在现代化的大生产中,人们离不开生产技术知识,技术理论知识和技术成果是促进生产的根本保障。先进的技术,诸如新的工艺、设备、工具、操作方法等,一旦加以推广和应用,就会提高生产力,促进企业生产的发展,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工会组织领导下的职工技术协作活动,对于推动企业技术改造、技术进步和先进技术的传播,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以及促进集体主义的协作精神,提高职工技术素质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职工技协活动的主要原则是面向生产,面向群众、现代化的企业生产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的。企业的技术进步程度决定着企业自身的自我运行和发展能力。当前,我国许多企业面临资金不足、设备老化的状况。如何有效地挖掘企业内部潜力,在不投资或少投资的情况下,通过职工技协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革新、技术协作等活动,使现有的技术设备、工艺流程能够充分发挥潜力,提高经济效益,是技协活动面向生产的重要内容。因此,职工技协面向生产,就必须紧紧围绕生产过程中的技术关键的薄弱环节来开展活动,争取逐步解决影响生产的一系列技术问题。

职工技术活动面向群众,是要为职工提供一个学习、掌握技术知识,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阵地。应发挥每一个职工的技术专长,做到人尽其才。鼓励他们为生产献计献策,将自己的专长毫不保留地用在生产上。对职工的发明创造应给予鼓励和支持。对有突出贡献的应给予重奖。

2职工技术协作活动的主要内容

职工技术协作活动的主要内容有:

(1)广泛开展技术攻关,通过该项活动,解决企业生产中的技术难题,有效地提高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降低成本,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2)交流先进经验,推动技术进步。通过该项活动,把先进的技改经验向全厂推广。也可向全行业有偿推广使用,使新技术、新工艺、新操作方法能够扩大到更广泛的生产领域中去,变为全社会的财富;

(3)开发职工的智慧潜力。职工技协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充分发挥每个职工的才能,挖掘他们潜在的智力。因此,应认真对待每一项建议、每个细小的改革。鼓励职工敢想敢干,甚至异想天开。同时要组织技术培训,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这样,就有可能获得重大的技术突破,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4)开展技术扶贫活动。职工技协活动应在坚持互利互惠的原则基础上,帮助一些亏损企业或技术薄弱的企业,开展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活动,发扬扶弱济贫的精神,为社会做贡献。

四、合理化建议和技术革新活动

1合理化建议和技术革新的作用

合理化建议,是指职工群众为搞好生产、改进技术、完善经营管理以及解决职工生活方面的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的行动。

技术革新是对技术的改进和完善。它包括:产品设计的改进、生产工具和设备的改进、工艺流程和操作方法的改进等。

合理化建议和技术革新活动是工会群众生产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作用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合理化建议和技术革新有利于企业挖潜改造,促进企业的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通过采纳各种建议和方案,发挥现有资金、设备、人员的优势,降低各项消耗指标,走扩大内涵再生产的道路,并消化、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促进企业进步,增强企业活力,提高经济效益;

(2)合理化建议和技术革新有利于提高职工的文化技术素质。通过开展该项活动,能增强职工的事业心和进取精神,从而激发职工勤奋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岗位技能,使职工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3)合理化建议和技术革新有利于促进企业管理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合理化建议是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重要形式,职工在该项活动中,对企业的生产、工艺、安全、管理等提出意见和建议,体现了职工对工作的主人翁地位和精神,它促使广大职工关心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事实证明,当职工的意见、建议被采纳实施之后,就能普遍提高职工的热情和干劲,激发更多的人为企业发展出力。

2合理化建议和技术革新的组织工作

为了动员职工积极参加该项活动,工会应同企业行政紧密配合,做好合理化建议和技术革新的组织管理工作:

(1)做好宣传动员工作。让广大职工对开展合理化建议和技术革新的意义和作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使广大职工积极主动地参加,并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2)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管理。合理化建议要有目标,既有全面的征求建议,也有针对某一技术难题或影响企业的关键问题而征求的建议。应建立相应的档案,对征集的建议分门别类地进行处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计算机等进行科学管理;

(3)做好合理化建议的评审、实施和革新成果的推广工作。建议征集上来后,要组织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通过可行性研究,对决定采用的建议,应及时组织实施。对经鉴定确认有推广价值的要及时推广使用。有普遍推广价值的,可以有偿转让给有关部门,以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做好表彰奖励工作。工会要搞好合理化建议和技术革新的总结评比工作,并按国家有关规定对有功人员进行奖励。在给予物质奖励的同时,还要给予精神奖励,授予相应的荣誉称号,以激励更多职工参与该项活动。

五、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

在全国亿万职工中广泛深入地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简称“创新工程”),是全中国总工会为了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工会十四大精神,团结和动员广大职工在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中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而提出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

所谓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是指将各种生产要素(如生产资料、劳动力等)和生产条件进行重新组合,并把新的组合应用到实际生产过程中去,以便获得新的价值和利益。技术创新包括技术本身的创新、经济过程的创新、组织管理的创新、企业文化观念的创新等。

1工会实施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的重要意义

“创新工程”是工会适应当前形势、任务的要求,把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地引导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建功立业上来的重要举措和有效载体。“创新工程”的实施,有利于增强职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职工的劳动技能;有利于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有利于充分发挥工人阶级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

2实施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的总体要求

实施“创新工程”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为方向,以实现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目标为主要内容,以企业为主体,把增强企业科技开发能力、市场竟争能力、抵御风险能力和提高企业整体素质作为主攻方向,把解决影响企业发展的难点问题和帮助亏损企业扭亏增盈作为重点,最大限度地吸引和组织广大职工围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增强品种、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开展各种群众性的经济技术科学研究动。并以此为龙头,以新的观念、新的思路、新的举措,掀起一个群众性的经济技术创新热潮,充分展现出工人阶级伟大的创造力量。

3实施“创新工程”要坚持的几个原则

(1)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在继承中创新;

(2)要立足基层,注重实效;

(3)要坚持群众性,充分发挥工人、科技人员、管理干部三结合和企业、科研单位、大专院校三结合的优势;

(4)要把自主创新和消化吸收与引进适用技术结合起来。

4实施“创新工程”需要采取的主要措施

(1)加强领导,统筹规划;

(2)加强调查研究和分类指导;

(3)重视发挥人才、信息和网络的优势;

(4)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

(5)加强宣传,形成声势;

(6)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当知识型职工”系列活动。

六、劳动模范工作

1劳动模范工作的重要意义和原则

劳动模范工作,是对劳动模范、先进生产者、先进集体的评选、表彰、宣传、培养、使用和管理的总称。

劳动模范是在生产工作中的优秀人物。对他们的贡献给予充分肯定,及时进行评比和表彰,树立先进典型,宣传先进事迹,就能为广大职工树立学习的榜样。这对于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提高生产和工作效率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支持先进,爱护先进是工会劳动模范工作的主要原则。要大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抵制和纠正讽刺、打击、排挤先进入物的不良现象。让全社会都形成支持先进、爱护先进、学习先进的良好风尚。

2劳动模范工作的主要内容

工会劳动模范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