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休闲爱好最新工会制度与娱乐全书——新编工会文体娱乐全书
24363100000003

第3章 运动竞赛(3)

2.恢复期:在急性期的内出血和炎症反应已停止发展,即进入恢复期,此时软组织本身的损伤已渐愈,但功能还未恢复,局部还残存淤血和凝滞现象,因而还有疼痛、肿胀及功能障碍等征象。这时按摩治疗的效果较好,能起舒筋活血,去淤消肿,帮助功能恢复的作用。这时可直接按摩伤部,手法用力的轻重要根据伤者情况掌握,一般不宜太轻,一两次后要逐渐加重。常用的手法是擦摩、揉捏、拨筋、提弹、掐、切以及叩打、运拉等。

3.陈旧性损伤及劳损:指新伤治疗不当而残留的病变,或局部过度负荷造成的损伤。对这种伤的按摩同恢复期的差不多,只是按摩的时间较长,用力较重,以按摩伤部中心为主。

各部位软组织损伤的按摩治疗

1.踝关节扭伤。

体位:患者坐或仰卧。

步骤:

第一:在伤部周围轻推摩。

第二;掐悬钟穴,用力并持续约一分钟,起移痛作用。

第三,在伤部周围顺静脉、淋巴回流方向推摩、擦摩,并推压小腿后部肌群。

第四:用由轻渐重的推摩、擦摩手法,由周围移向伤处中心。如有肿胀或淤血,可交替用指切法和拇指指腹推摩。自踝下方推过肿胀范围。

第五,恢复期或旧伤者,在关节部擦摩后,可能在痛处用拨筋手法做十数次。

第六,以推磨结束。

2.膝关节扭伤。

体位:患者仰卧位,伤膝下垫一枕。

步骤:

第一,先推摩后擦净。由伤部周围到中心,重点在伤部。

第二,揉捏患肢大腿肌肉。

第三,在肿胀部用拇指推和切,然后用掌根按摩。

第四,取穴,掐血海、足三里和痛点。

第五,对慢性伤者,在痛部拔筋(主要为侧副韧带十数次,掐关节缝)。

第六,用推摩,运拉结束。

3.腰痛

体位:患者俯卧,不用枕头垫在手下,两臂放于体侧。

步骤:

第一,在腰部做轻推摩和按摩。

第二,擦摩伤部,由周围向中心,反复数遍。

第三,按压腰及骶部,上下反复数遍。

第四,在痛点拔筋十数次。

第五,取肾俞、腰眼、委中穴。第六,叩打腰部。

第七,患者起立,做腰部引伸动作。按摩者与患者背向而立,按摩者反手挽住被按摩者两臂,用骶部顶住患者得的,俯身将其背起。然后利用膝关节的屈伸活动,上、下、左、右颠晃患者几下。

4.肩部损伤。

体位。患者坐位,按摩者的一脚踏于其坐凳上,用膝部托住其肘,以使肩部放松。

步骤:

第一,在肩部推摩、按摩、揉捏、放松肌肉,改善循环。

第二,在痛点拔筋十数下。

第三,取肩髃、秉风、曲池、天宗等穴。

第四,可提弹肱二头肌、肱三头肌。

第五,揉捏及叩打肩部。

第六,运拉结束。

5.肘关节扭伤。

步骤:

第一,推摩(按摩关节部及周围)。

第二,揉捏前四及上臂肌肉。

第三,痛点拔筋,然后揉摩。

第四,取曲池、手三里、外关等穴。

止血急救法

1.抬高肢体法:用于四肢不大的流血。

2.直接压迫法:用干净敷料直接加压包扎于伤口部。

3.止血点压迫法:此法可止住较大的流血,但这是临时的措施,其后还须用其它止血法,主要的止血点有:

止血点位置

止血范围

颈浅动脉耳屏前上方一指宽处颈部、头顶部

颌外动脉下颌角前约1.5厘米处眼以下面部

颈总动脉胸锁乳突肌肉缘中点头、颈、面部

锁骨下动脉锁骨上窝中点肩部、上肢

肱动脉肱二头肌肉缘中点前臂、手

指掌侧固有动脉手指根部两侧

指尖部

股动脉大腿根部、腹股沟中点整个下肢

动脉将枕垫放在腋空内,屈膝关节压迫小腿以下

足背动脉足背内外踝连线中点足前部

伤口处理法

一般伤口可用生理盐水(0.9%)或冷开水冲洗,周围皮肤用75%酒精消毒,伤部可涂2%红药水或2%紫药水。浅的伤口不须包扎。关节部不宜涂紫药水。皮肤及皮下组织撕裂者,应去医院缝合。若无大出血,伤口又较整齐,则可用胶布粘合。伤口较深且脏者,应去医院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预防破伤风。

常用药物处理法

1.红药水:常用浓度为1-2%,消毒防腐作用较弱,对组织刺激性小,常用于皮肤表面浅小伤口。已化脓或较深的伤口,不宜涂用。要注意红药水不能与碘酒合用,因二者会起化学作用产生碘化汞,失去杀菌作用,并且有毒。

2.紫药水:常用浓度为1-2%,其消毒作用较红药水强,对组织无刺激性、无毒。可用于皮肤及粘膜的损伤。口腔内溃疡也可以用。紫药水收敛作用较强,涂后伤口结痂较快,不宜用于关节部位。

3.碘酒:常用浓度为2%。消毒作用强,但对组织刺激性大,不宜直接涂于伤口。常用于一般未破的疖、皮肤红肿、虫咬伤以及皮肤消毒。

4.酒精:浓度为70-75%的消毒酒精,适用于皮肤消毒,不宜涂伤口。

5.生理盐水:浓度为0.9%,有抑菌作用,对组织无刺激作用,用于清洗伤口。

6.消炎粉(氨苯磺胺SN):有杀菌功用,用于较脏伤口和感染的疮面上。

7.消炎药膏,可消炎杀菌,用于伤口。

绷带包扎处理法

常用卷轴绷带。在肢体直的部位以螺旋形包扎;粗细相差较大的部位以转折法包扎;关节部用“8”字形和“扇”形包扎。

包扎有固定敷料,压迫止血、保护伤口的作用。

踝关节扭伤包扎时,应分清是内翻扭伤还是外翻扭伤;用“8”字形绷带缠绕的,要使受伤部位受到保护。

关节脱位处理法

有关节脱位时,如无夹板,可用两条三角巾固定,先在伤侧腋下垫一小毛巾卷,用一条三角巾折成宽带将伤侧前臂悬吊在胸前,用另一条三角巾折成宽带,绕过伤肢上臂于健侧腋下作结。肘关节脱位的临时固定也可采用这个方法,但要尽量使脱位的财关节少活动或不活动。关节脱位一经固定,就要立即送往医院整复。整复的时间愈早愈好,因为时间久了,整复就要发生困难。

肘关节后脱位是运动中最容易发生的一种关节脱位。当肘关节稍微弯屈,身体向后跌倒,手掌撑地时,就容易发生这种脱位。这时伤肘肿胀、疼痛,失去正常功能。肘关节的正常位置发生改变,鹰嘴后凸,因而肘后都隆起,在隆起部的上方有一凹陷。

肘关节后脱位发生后,若一时请不到医生,可用下列方法进行复位:让伤员坐在凳子上,急救者屈一膝踏在凳上,将膝部抵住脱位肘关节前面,一手扶住伤肢的上臂,另一手紧握前臂下端,慢慢牵引,逐渐用力,边牵引边将肘屈曲,即能感到复位的声响。再检查肘部,若畸形消失,财关节伸屈活动恢复(能伸直,屈时手指能触及伤侧肩部),证明已经复位。然后屈肘90°,外敷新伤药。用三角巾将前曾悬吊于胸前。休息二到三周。在此期间,最好请医生作进一步的检查和处理。

骨折处理法

运动中发生的骨折,是一种严重的外伤。常见骨折的临时急救固定法;1.锁骨骨折:先在两侧腋下周厚棉垫垫好,再用两条由三角巾折成的宽带分别围绕两肩做肩环,再用一条三角巾折成的宽带分别后穿过两肩环,将肩向后方拉紧固定,最后,用小悬吊带将伤侧前臂吊起。

2.上臂骨折:屈曲肘关节,用一块夹板放在伤臂外侧,腋下垫一毛巾卷或棉垫,用绷带固定骨折的上下两边。然后用小悬吊将前夕吊于胸前,再用三角巾将上臂固定于胸侧。

3.前臂骨折:取长度由肘关节到手掌长的夹板一块,放在前行的外侧,用短绷带固定,然后用大或小悬吊带将伤臂吊于胸前。

4.指骨骨折:尽量使伤指伸直,用压舌板放在伤指的掌侧,然后用胶布固定。

5.大腿骨骨折:取宽带五到八条,在背部及伤肢后面分段放好;再用两块长度合适的夹板一块放在外侧由腋下到脚跟,一块放在内侧由腹沟到脚跟;然后用宽带固定夹板,在外侧做结。

6.膑骨(膝盖)骨折:伤员取坐位,一助手以双手托着伤肢大腿,急救者缓慢地将小腿拉直;在腿后放一夹板(长度自大腿及脚跟),然后用宽带三四条分段固定。固定后,伤员取半卧位(仰卧,将背部和头部逐渐垫高),用砖或小木箱垫高伤肢的脚跟,使股四头股放松。

7.小腿骨折:取长度由大腿中部到脚跟的两块夹板,分别放在小腿内、外侧,再用几条宽带分别于膝上、膝下、小腿和踝部固定。

8.足部骨折:将鞋子脱掉,在小腿后面放一个直角形夹板,用棉花垫妥,然后用几条宽带分别于膝下、踝部及足部固定。

9.脊椎骨折:情况较严重,必须用木板搬运,胸腰椎骨折时,需要四个人抬伤员上木板。抬时三个人并排站在伤员一侧,能下一条腿,将手分别摆在伤员的颈、肩、腰、臀、腿及足部,由一人叫口令,同时抬起;对侧第四人帮助抬腰臀部,并将木板担架迅速放在伤员下面,同时轻轻放下放下时应使伤员俯卧在木板上,胸部稍垫高,固定不动。

颈椎骨折时,也应有四、五人搬运,其中一人专管头部的牵拉固定,使头部与身体成直线位直不摇动,使伤员仰卧在木板上,在颈下放一小垫,不用枕头,头颈两侧用衣服或沙袋垫塞好,防止头部左右摇动。

另外,在竞技体操、足球、篮球等运动中,如果摔倒时手掌撑地,腕关节过度背伸(向背侧屈曲),使桡骨茎突与舟状骨互相挤压,就容易使舟状骨发生骨折。这种骨折的征象是,腕关节的桡侧(拇指侧)疼痛,背伸活动障碍,局部有压痛,肿胀不明显。将腕背伸或把拇指沿纵轴向上推压时,舟状骨部即出现疼痛。舟状骨骨折最初。诊断比较困难,往往容易误认为是闭关节扭伤。因此,如果腕关节在过度背伸时受伤,又有上述症状,特别是经过半月以后,腕关节背伸活动障得不但未减轻,反而越来越重,就应当怀疑这种骨折,需要到医院照X光片确诊,以免漏诊而贻误治疗。

悬吊带使用法

1.大悬吊带:将三角巾的底边放于健侧胸部,顶角对着伤臂的财部,屈肘成直角,放于三角巾中部,下放底角上折,包住前行,一个底角绕颈后,于肩部与另一底角做结。最后把肘后的顶角折压前面,用别针固定。

2.小悬吊带:将三角巾折成宽带,用带的中央吊起前候的下三分之一处,不要托肘,两端在肩部或颈后打结。

脑震荡处理法

脑震荡是受伤后伤员神志昏迷。在昏迷期间,反射减弱或消失,肌肉松弛,脉搏慢而弱,呼吸慢而表浅,这些征象将随意识的恢复而消失,神志清醒后,常头昏、头痛,并忘却受伤时的情况。

急救时。使伤员平卧,保持身体温暖。用针刺或用拇指掐人中(在鼻唇沟的上三分之一处)、百会(在头顶上,头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之交点)、涌泉(在脚底前约三分之一处)等穴位,促使意识恢复,并立即请医生处理。

运动中的晕厥症

脑部突然缺血引起的一种暂时失去知觉的状态,叫作晕厥。急救时,应使患者平卧,头部放低,不用枕头,足部略抬高,松解衣领,注意保暖,自小腿向大腿做重推摩和全手揉捏、如还不苏醒,可针刺或用拇指掐按人中、百会、涌泉、合谷(在掌背,虎口上一寸)等穴位,或给氨水闻嗅、促其苏醒。当知觉未恢复前,不可给病人喝水或服药。如有呕吐,应让患者的头侧转;如停止呼吸,应进行人工呼吸(口对口吹气法较好)。醒后可给以热茶,让他盖上被子休息。

当晕厥的前驱症状出现时,立即蹲下或平卧,就可避免发生昏倒。轻的重力休克,昏倒前扶着走一段路,也可使症状消失。

体弱的人,如平时就容易出现晕厥或晕厥的前驱症状而血压不高者,可服“加味四君子汤”。

运动中的过度紧张症

过度紧张往往在运动过程中或运动后立即出现。其征状为:明显头晕,面色苍白,恶心呕吐,急剧衰弱,脉搏快而弱,血压降低。严重者可出现嘴唇青紫,呼吸困难、右肋疼痛、肝脏肿大,心前区痛,心脏扩大等急性心力衰竭现象,现象,甚至昏迷。

急救时,对轻度的过度紧张,应使患者安静平卧,注意保暖,服热糖水或镇静剂。对于严重的病人,应保持平静,使他半卧,针刺或用指按揉内关、足三里等穴(内关穴在前臂掌侧,腕横纹上三横指,两筋之间,足三里穴在小腿上外侧,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外侧一横指)。如果人事不省,可加用人中、百会、涌泉。有条件的可皮下注射苯甲酸钠咖啡因(或因尼可刹米)1毫升,并迅速送医院治疗。运送时仍然要患者保持半卧的姿势。

运动中的中暑症

中暑是高热环境中发生的一种急性病。中暑时,病人感到头昏头痛、全身无力、烦躁心慌、恶心呕吐、口渴舌干,继则发高烧,颜面发红,皮肤灼热,无汗,有时流鼻血,脉膊洪水而快,呼吸急促。严重的,昏迷不醒,面色苍白,出冷汗,体温不高,脉搏细弱,血压下降,呼吸表浅,瞳孔扩大。此外,有的中暑病人体温不高,头痛,呕吐或四肢及腹部肌肉抽筋。剧烈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