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休闲爱好最新工会制度与娱乐全书——新编工会文体娱乐全书
24363100000112

第112章 国际节日(1)

一、劳动节

节日由来

5月1曰,是全世界劳动人民团结、战斗的重大节日,也是我国劳动人民的重大节日。

1886年,第一国际日内瓦会议喊出了8小时工作制的口号。1886年5月1日,美国芝加哥、纽约、波士顿、费城、华盛顿等地35万工人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大罢工,要求改善工作条件,实行8小时工作制,罢工遭到资产阶级的血腥镇压。

但是,在英、法、俄等国工人的声援下,美国工人阶级终于赢得了8小时工作制的权利。这次罢工运动在国际工运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纪念这次大罢工斗

争,1889年7月14日,恩格斯领导的第二国际在巴黎召开的成立大会上,决定把象征工人阶级团结、战斗、胜利的5月1日定为“国际劳动节”,又称“劳动节”。从此,5月1日就成了全世界劳动人民团结战斗的节日。

我国工人阶级第一次大规模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是在1920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明确规定每年5月1日为劳动节。

现在的每年这一天,全国人民举行各种庆祝集会和多样化的联欢活动,以发扬工人阶级的光荣传统、激发振兴中华的热情。

庆祝劳动节是各级工会组织的重回点活动,要集中全力组织好。

活动设计

1.庆祝五一游园会游园会要办得规模盛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气氛热烈。要邀请劳动模范、先进生产

者参加。

2.庆“五一”文艺晚会晚会的节目内容除娱乐、欣赏外,宣传工人阶级主人翁精神、反映工人斗争生活的节目要占一定的比例。

3.报告会

报告会可宣讲有关“五一”的来历、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等问题。

4.工运史和当代中国工人风采展览组织有关国际工人运动和我国工人运动的史料,以及当代中国工人的风采,以文字、图片等形式展览,起到教育和纪念作用。

5.职工拔河比赛

可增强工人之间的友谊和团结。一般适宜在“五一”当天举办,当天结束。

6.大型咨询活动

开展“劳动者权益保障”宣传,为劳动者撑起保护伞。

劳动节相关知识

1.我国最早纪念五一劳动节的歌我国最早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歌,当数《五一纪念歌》。

1921年初,我国早期工人运动领导人邓中夏在北京长辛店机车车辆厂创办了一所劳动补习学校:同年,他和教职员工们编写了一首脸炙人口的《五一纪念歌》

。歌曲主题鲜明,格调昂扬,表达了广大劳苦大众反对压迫、争取自由、渴求解放的强烈愿望。

歌词全文如下:

美哉自由,世界明星,拼吾热血,为他牺牲,要把l强权制度一切除净,记取五月一日之良辰。

红旗飞舞,走上光明路,各尽所能,各取所需,不分贫富贵贱,责任唯互助,愿大家努力齐进取。

2.劳动者享有哪些权利

(1)平等就业权和选择职业权。

我国《宪法》和《劳动法》规定,劳动者不分民族、性别、宗教信仰都享有平等的就业权利。劳动者在签订劳动合同时,有权按照自己的意愿与用人单位平等协商,就劳动条件、工资报酬、劳动期限等条款达成一致,签订劳动合同。

(2)获取劳动报酬权。

劳动报酬是劳动者付出劳动后应当得到的回报。获取劳动报酬的权利是公民非常重要的一项经济权利。我国法律禁止非法侵犯劳动者获取工资报酬的权利,任何单位不得克扣工人工资,职工加班应当可以获得加班费。

(3)休息权和休假权。

我国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安排调整职工的休息时间。但是劳动者每天工作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劳动法》第38条、第40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在元旦、春节、国际劳动节、国庆和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休假日,依法安排劳动者休假。

(4)获得安全卫生保护权。

《劳动法》第52条、第54条规定,用人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卫生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对劳动者进行劳动安全卫生教育,预防劳动过程中发生事故,防止和减少职业危害;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应当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5)接受职业技能培训权。

《劳动法》第68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业培训制度,按国家规定提取和使用职业培训经费,根据用人单位的实际情况,有计划地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培训。

(6)享受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权。

《劳动法》第73条规定,劳动者在退休、患病、负伤、因公伤残或者患职业病、失业或生育时,依法享有社会保险待遇。劳动者死亡,其遗属依法享受遗属津贴。

(7)劳动争议处理请求权。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劳动者权益发生争议时,劳动者有权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或者提起诉讼,在权益受到侵害时寻求司法救济。

(8)参加和组织工会权。

根据《工会法》、《劳动法》等规定,劳动者依法可以参加和组织工会,独立自主地开展活动,不受其他团体和组织的非法干预。

二、母亲节

节日由来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母亲节”,都以每年五月份的第二个星期日作为“母亲节”,以歌颂世间伟大的母亲,纪念母亲的恩情,发扬孝敬母亲的道德风尚。

“母亲节”的创始人是美国的安娜·贾维丝。1906年安娜·贾维斯的母亲突然去世后,她决定实现母亲的遗愿,为创立母亲节四处奔走。1914年,美国国会通过决议并由威尔逊总统亲自签署,将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定为母亲节,并以康乃馨花作为母亲节的象征。

节日期间,家庭成员都要做使母亲欢心的事,并向母亲赠送礼物,表示祝贺。当年的美国总统威尔逊还规定:母亲节那天,家家户户应悬挂国旗,以示对母亲的尊敬。

我国广东省妇联于1988年倡议:每年5月第H个星期

日为母亲节,也得到了全社会的响应。近年来,全国各地逐渐开始过“母亲节”。

活动设计

1.慰问活动

由工会领导带队,开展慰问母亲活动,让所有成为母亲的职工群众感到作为一名母亲的光荣与伟大。

2.小型文艺演出

由工会组织出面,以“母爱”、“歌颂母亲”为主题,举办一次小型文艺演出,以发扬尊重母亲的好传统、好风尚。

3.朗诵比赛

挑一些以歌颂母亲为主题的文章诗词,举办一次朗诵比赛,以激发尊重母亲、爱戴母亲的良好风尚。

4.联欢会

专门为一定范围内已成为母亲的职工群众举办联欢活动。

母亲节相关知识

1.关于母亲的名言“母亲”是一门女人一生修不完的学科。

母亲是最好的家庭教师。

母亲的身教胜过言教。

好孩子一定有一个好母亲。

儿女的成就是母亲最大的喜悦。

教养子女成才是母亲的责任与骄傲。

母亲是以儿女来点亮她自己生命的女人。

勤快的母亲往往有一个懒惰的女儿。

母亲在时,样样不缺;母亲不在,手忙脚乱。

2.毛泽东敬母

毛泽东非常敬爱他那乐于帮助别人的善良母亲,对母亲至诚侍奉。1919年,毛泽东的母亲因病去世。他怀着十分沉痛的心情,写了一篇《祭母文》,赞美称颂母亲:“吾母高风,首推博爱,遐迩亲疏,一皆复栽;悄恻慈祥,感动庶汇。

3.孟母断织教子

孟子是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儒家思孟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为“孔盂”。孟子的成才,与他母亲的关心教育是分不开的。

有一天,孟子逃学跑回家来。孟母正在织布,见儿子逃学回家,很生气。为了教育孩子,她拿起剪刀把刚织好的布剪断了。孟子见状非常惊讶,便问母亲为什么这样做。盂母说:

“你中途停学,和我中途断织是一样的事。君子只有经过学和问才能有广博的知识,以后做事才顺利。现在你未到放学时间就跑回家,将来怎么会有出息?好比我们家是靠我织布为生一样,现在我把布机上的布剪断了,全家吃饭和穿衣的来源也就都断了。”

母亲的劝告给孟于很大的震动。从此,他下定决心,刻苦学习,并拜子思为师,以继承孔子学说为己任,终于成了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

4.田母训子

战国时期,一个下级官吏想从齐国丞相田稷子那里得到好处,于是花言巧语,将二千两黄金“送”给了田稷子。田稷子将钱拿回家,田母觉得可疑。当问明原因后对田说:“我听说,读书人应当有道德修养,行为要纯洁,不取不应得的报酬,不拿不义之财。现在,你身为齐王宠臣,俸禄也很优厚。你应当把国家的事办好。

作为一名大臣,应当把所有的能力都拿出来治理国家,忠于职守,至死不变,同时,还要廉洁公正。这样办事才能顺利,自己也可以避免灾祸。而你的做法,正好相反。你怎么能对得起齐王对你的信任呢?”

田母还说:“做大臣不忠,和做儿子不孝一样。不义之财,我不能要;不幸的儿子,我也不能要!”田稷子听了母亲的这番教训,非常惭愧。他当即把受贿的钱全部退回,并当面向齐宣王请罪。

齐宣王知道后,对田母大加赞赏,并赦免了田稷子的罪。

三、妇女节

节日由来

3月8日是世界各国劳动妇女为争取解放而斗争的纪念日。

1909年3月8日,美国芝加哥女工为反对资产阶级的压迫、剥削和歧视,为争取自身的权利,举行盛大的罢工斗争和示威游行,这一行动得到美国广大劳动妇女的热烈响应。第Th年8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的国际第二次社会主义者妇女大会上,在著名妇女领袖、德国社会主义革命家蔡特金的提议下,为了加强国际劳动妇女的团结和斗争,大会一致通过将每年3月8日定为国际劳动妇女节。

中国妇女第一次纪念“三八”节是在1924年,在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妇女获得了解放。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做出决定:3月8日为法定的纪念日。

从此,每年3月8日,全国妇女享受半天的假日,参加为她们组织的各种形式的纪念联欢活动。

活动设计

1.妇女运动报告会

报告会的内容可以讲述妇女运动的历史,妇女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作用。还可专门宣传妇女模范人物的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