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宫蓬莱殿。
殿阁在三层殿基之上,是皇后所居。
黄梓瑕跟随着络绎不绝的宫人,和王若,素绮还有王家的几位侍女一起,顺着白玉台阶而上,进入九间殿门。
迎面是巨大的沉香木十二扇落地屏风,上面镂雕十二花神,在仙花烟云之中,向着昆仑山遥朝王母。她随着王若停在屏风前,低头站着,听周围一点声音都没有。
她站在那里思忖着之前王若梦中的呓语。冯娘,看来那必定是冯忆娘了,可她口中的血色,又是什么意思?
正想着,眼前一片朱红色的丝锦衣角曳过地上厚厚的波斯地毯,身边的人已经纷纷行礼,一个个连头都不敢抬。
她知道必定是王皇后来了,便也随之躬身,低头看着皇后衣上的云霞纹饰。
王皇后在宫女的簇拥下走到屏风后,安坐在琉璃七宝沉香榻之上,端着秘色瓷茶盏沉吟许久,才开口说话。她音质清亮如流泉,缓慢而沉静:“阿若,你看来神情不太好。距婚期只有七日,怎么没有即将出阁的欢欣?”
王若侧身与她同坐在榻上,低声说:“因为一些琐事,所以近来忧思过虑,劳烦皇后过问了。”
王皇后端详着她许久,只握着她的手,却没有说话。黄梓瑕悄悄抬头,望了王皇后的面容一眼。却见她脸上虽依然带着上位者惯常的那种冷漠疏离,但眼中却隐隐透出一种家常的温柔。
这一对堂姐妹,看起来并不相像,年龄也相差了十来岁,可感情却似乎着实不错。
“京城之大,闲杂人等众多,纷纷纭纭不足为扰,你何苦多思多虑。”王皇后轻握住王若的右手,拢在自己的双掌中,温柔如抚慰幼鸟。黄梓瑕看着,心里有种难以言说的感觉,正微微一怔,却听见皇后问:“谁是夔王府派在王妃身边的人?”
素绮和黄梓瑕赶紧出声:“是奴婢们。”
皇后目光望向她们,着意看了黄梓瑕一眼,但也只停留了一瞬,便说道:“王妃年幼,日后到王府中,你们要多加照料。”
“是。”她们赶紧应了。
王若说:“崇古和素绮姑姑对我都尽心尽力,近日来多蒙照顾。”
“嗯,有什么不喜的地方,你和我说。”王皇后说着,便牵着王若的手站起说,“七日后就是你出阁之日,我为你准备了些东西,你到内殿看一看。”
一群人等候在外,内殿深广,声音低不可闻。过了不久,王皇后随身的几位女官都出来了,请大家到外间小殿用膳。
宫中的膳食与外间不同,制作得极其精细,但吃起来却淡而无味,黄梓瑕吃了几口就放下筷子了。身旁的丫头闲云赶紧用手肘碰碰她,问:“杨公公,我们一起到殿门口看一看好不好?这里好像可以俯瞰整个太液池,听说是很多人一辈子都看不到的景致呢。”
黄梓瑕如今虽然是宦官身份,但在王家来往甚多,与闲云也初初熟悉。闲云叽叽喳喳挺闹腾的,太过相熟的人都不喜她,所以竟要拉着她去。
她也不想再吃这样的饭,便与闲云走到门口,站在殿外的栏杆旁,向着北面眺望。
今日天气晴朗,不远处的太液池上波光点点,湖心的岛屿如同蓬莱仙岛,隐约点缀在太液池闪烁的水波中。
“真漂亮啊,难怪他们都说皇宫是天底下最美的地方。”闲云张开手,仿佛想要将美景收拢在自己的怀中一般。
黄梓瑕俯视着下面的千重楼阙,说:“是啊,真美。”
只是太过庄严华丽,反倒显得不像人间,而像无法触及的琼楼玉宇,没有人间烟火气息。
她们正在看着,王皇后身边的女官延龄走过来说道:“皇后已经让人开了偏殿,王妃要先休息一下。若你们想看看宫中景色的话,可就近到太液池边玩赏一下,千万不要离远了。”
闲云听说可以下去玩,立即欣喜地问:“真的?那可太好了!”
延龄便转身叫了一个年纪较大的宫女,名叫遥月的,让她带着她们去太液池边走走看看。黄梓瑕和闲云跟着遥月一起到太液池边,刚上了棠木舫,便听见水面有人叫道:“赵太妃到,前面诸人避让!”
她们抬头看去,见是一艘画舫自水面而来,船头站着一个年长的黄门,中气十足地冲着她们喊。
她们赶紧下了棠木舫,肃立在码头边等着赵太妃靠岸。
船靠了岸,几个宦官宫女先上岸,然后下来一个圆脸杏眼的少女,黄梓瑕一看见她,便有点惊讶,居然是岐乐郡主。又想起京城里说的,岐乐郡主为了让赵太妃许婚,特意到太妃身边,日常抄写经文。近日听说她因为夔王妃的事情郁郁得病,想不到今日她又进宫陪赵太妃来了。
刚刚喊话的那个黄门从船舱内扶出赵太妃。赵太妃是十分温柔妩媚的人,笑起来时眼角鱼尾纹细细的,一双眼睛略显疲态,但嘴角却总是上扬的。
十三岁进宫,十五岁生子,二十四岁成为太妃,甚至在大明宫中拥有自己的宫殿,与其他先皇去世后便外遣到太极宫与兴庆宫的先皇妃子相比,自然优越许多。
黄梓瑕和闲云赶紧上前拜见。赵太妃听说是夔王府上的人,微笑着打量黄梓瑕和闲云,问了姓名后,又着意看了看黄梓瑕,问:“你就是那个破了京城四方案的小宦官杨崇古?”
“是。”黄梓瑕低头道。
“嗯,人不错,相貌也好,夔王一向都是会看人的。”她说着,又问,“你们今日是陪着夔王妃进宫?刚巧,既然到了这里,我也去看看王家姑娘,以后她也是皇家的人了。”
赵太妃笑语盈盈,领着人往蓬莱殿走去。黄梓瑕等着她身后一行人走过,正要跟上,忽然袖子却被人拉了拉,有个女子在她身边抿嘴而笑,低声说:“杨公公,又见面了。”
她转头看去,原来是个怀抱琵琶的女子,她面容圆润,顾盼神飞,是个十分漂亮利落的女子。
黄梓瑕认出她是上次昭王李汭身边那个弹琵琶的教坊乐伎锦奴,赶紧朝她点头示意。她掩口而笑,悄悄说:“今日赵太妃想要听琵琶曲,昭王爷让我过来呢。”
赵太妃是昭王李汭的生母,黄梓瑕也是知道的。说话间她们已经进了蓬莱殿大门,王皇后亲自出来迎接赵太妃。
黄梓瑕站在台阶下,看见皇后身后正跟着王若,在众女官宫女的簇拥中走下台阶来。
王皇后居高临下,俯视着下面的黄梓瑕等一干人。蓬莱殿在太液池旁边,水风忽来,卷起王皇后的衣袂裙角,七重纱衣如临风盛绽的一朵绯色牡丹,半遮半掩着她的绝世风姿,飘渺华美,几乎要化为仙子飞去。
在所有锦衣华服、鲜花般的面容中,唯有王皇后的面容光华如明月,仿佛能照亮面前这个春天,就连身后比她年轻许多的王若也无法夺走她一丝一毫的光彩。
黄梓瑕不由得忘却了礼节,只顾凝望着她,无法移开目光。她只觉得自己低入尘埃之中,在俯视着她的王皇后面前自惭形秽。
她听到自己身边的锦奴轻轻地“啊”了一声,极低极低,压抑在喉咙间,几乎不可闻。
王皇后的目光从她们身上漫不经心地掠过,径自迎向赵太妃:“太妃驾临,臣妾有失远迎。”
“哎,我就不爱你们这些虚礼,如今你才是一宫之主,我这个老太婆,逢年过节还不得全靠你给我俸禄绢帛啊。”赵太妃笑着打趣道,一边携了王皇后的手,向着殿上走去。
赵太妃与王皇后言笑晏晏,黄梓瑕跟着众人一起上了蓬莱殿。在三层汉白玉殿基之上,朱门之内,太妃与皇后在上面坐了,太妃细细看着王若,与她询问交谈着,不时笑得开怀。岐乐郡主站在她们身旁,一张原本可喜的小脸上,满是阴郁,却偏偏不避到殿外去,只站着一动不动,跟木头人似的。
殿内有悲有喜,殿外一群人只当不知,在外面静立着。黄梓瑕等人因为不是近身宫侍,都候在外面。
黄梓瑕站在殿外,看身旁锦奴的脸上,一滴滴汗缓缓地从脸上滑下,连粉妆都几乎被弄花了。
她悄悄地问:“怎么了?”
“我……好像很热。”她说着,喉咙竟有点嘶哑。
黄梓瑕看看此时春日艳阳,又觉得水风徐来,似乎也并不十分热,便只拿出了自己的手绢递给她。
锦奴接过时,那一双手正在控制不住地颤抖。
锦奴擦了擦脸上的冷汗,见黄梓瑕神情奇怪,她又强行笑了笑,说:“没什么……可能是我老毛病犯了,我……回去休息一下就好了。”
黄梓瑕点点头,抬头仰望着头顶的碧云天。
锦奴踟蹰许久,又低声问她:“那位穿着红衣的,必定是……王皇后?”
“嗯。”黄梓瑕点头应道。
“那么……跟在她身后那位……是夔王妃?”
黄梓瑕又点了点头,认真地看着她,想从她的脸上看出什么来。
但锦奴的脸上,只是一种茫然而恍惚的神情,许久,她才低低地嘟囔了一句:“不可能……如果是这样,怎么可能夔王妃会是她……”
黄梓瑕敏锐地感觉到这其中肯定有什么内情,但锦奴只是一个初初来到京城的教坊琵琶女,又怎么会了解这其中的事情?
她正要开口询问,忽然里面皇后身边的女官延龄出来,问:“哪位是锦奴?”
“是我……”锦奴赶紧抱着琵琶应道。
“太妃召你呢。”延龄说着,又看了黄梓瑕一眼,低声问,“你怎么不进去伺候着夔王妃?”
黄梓瑕赶紧应了,锦奴迟疑了一下,拉了拉黄梓瑕的手。黄梓瑕感觉到她手上全是冰冷的汗,虚软无力。
她知道锦奴是无力抱着琵琶了,便帮她抱起,带着她进了大殿。
待锦奴行礼之后,黄梓瑕将琵琶放在她怀中,又将玉拨递给她,才走向王若。
她看见王若脸色苍白如残损的花朵,目光却一直盯着地上,仿佛不敢正视面前的任何人,包括一个小小的琵琶女锦奴。
黄梓瑕在心里轻叹了一声,收敛神情站在了她的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