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海上巨兽——战列舰
2432300000005

第5章 英国经典战列舰荟萃(2)

1912年,英德海军竞赛进入狂热状态。为巩固在火力方面的优势,英国皇家海军决定在新开工的4艘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后由马来亚殖民地赠款建造的第五艘)上安装15英寸主炮。4座双联炮塔采用背负式布局,前后对称,节省下来的重量用于加强动力和重点部位防护。女王级是英国首批采用全燃油锅炉的战舰,航速已接近早期战列巡洋舰,由此被称为“高速战列舰”,火力、航速和防护都比之前的超无畏舰有显著提高,在日德兰经受住了战火的考验。

两次大战之间,伊丽莎白女王级进行了两次现代化改装。1924~1933年增加了防鱼雷隔舱,前后烟囱合并,扩建前部桅楼与舰桥,加装高炮和水上飞机。1934~1941年换装新型锅炉和主机,增大主炮仰角,加强水平防护,改建大型箱形舰桥,防空火力也得到增强。二战中该级舰长期在地中海作战。1940年4月厌战号参加挪威战役,在纳尔维克歼灭了德国驱逐舰分队。7月卡拉布里亚海战中,该舰命中2.64万码外的意大利战舰恺撒号,这是经确认的战列舰炮击命中敌舰最远距离纪录。1941年3月马塔潘角夜战中,以厌战号、勇士号、巴勒姆号为首的英国舰队击沉3艘意大利重巡洋舰。同年11月,巴勒姆号被型潜艇发射的3枚鱼雷击沉。12月伊丽莎白女王号和勇士号在亚历山大港遭意大利“猪猡”人操鱼雷袭击坐沉,打捞修复后于1944年加入东方舰队参加对日作战。1943年厌战号参加了西西里和意大利本土登陆战,9月在萨勒莫被3枚德军滑翔炸弹击中重创。1944年6月厌战号、马来亚号参加诺曼底战役。战后,女王级于1947~1948年相继退役解体。

本级舰名中,“厌战”、“勇士”均为皇家海军传统舰名。马来亚号是为了感谢马来亚殖民地的造舰献金而命名的。巴勒姆号是为了纪念18世纪海军名将、第一代巴勒姆男爵查尔斯·米德尔顿。

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排水量:标准27500吨,满载31500吨;(改装后)标准32468吨,满载36300吨;主尺度:196.8米(全长)×27.6米×9.2米;改装后宽31.7米;动力:4台帕森斯式蒸汽轮机(巴勒姆号和勇士号为布朗-柯蒂斯式),24座巴布科克-威尔考克斯重油锅炉(巴勒姆号和勇士号为亚罗式),功率5.6万轴马力,速度23节;载油3400吨,续航力4500海里/10节;防护:主装甲带330~150毫米,装甲隔舱150~100毫米,甲板330毫米,主炮塔正面330毫米,炮座250~100毫米,司令塔280毫米;武器装备:8门381毫米主炮(双联×4),14门152毫米副炮(伊丽莎白女王号16门),2门76毫米高炮,4门3磅炮,4具533毫米水下鱼雷管(改装后拆除);(改装后增加)32门40毫米离炮(八联×4),16挺13毫米高射机枪(四联×4),马来亚号、厌战号拆除6门副炮、换装8门102毫米高炮(双联×4),勇士号、伊丽莎白女王号拆除全部副炮换装20门114毫米高平两用炮(双联×10);(战时增加)40毫米和20毫米高炮,4架水上飞机/1部弹射器编制925~951人;(改装后)1124人。

二、海军上将级战列巡洋舰

1915年,英国获悉德国即将开工建造马肯森级战列巡洋舰。为与之对抗,皇家海军根据战时应急计划在1916年开工建造4艘海军上将级战列巡洋舰。设计排水量3.6万吨,航速32节,主炮采用与伊丽莎白女王级战舰相同的4座381毫米双联炮塔,副炮全部位于露天甲板上,以减少高速航行和恶劣海况下海浪的影响。该级以英国历史上著名的海军将领命名,因此被称为“海军上将”级。在首舰胡德号开工后仅仅几小时,日德兰大海战就爆发。针对英国战列巡洋舰在海战中暴露出来的防护方面的脆弱性,海军上将级改进了设计,重点部位防护强化到足以抵御381毫米炮弹,改进弹药库防火设施,装甲及舰体结构总重增加了5000吨,排水量因此扩大到4.21万吨,航速略有下降。1915年9月1日,胡德号重新开始建造。但仅仅一年之后,传来了该型舰计划抗衡的对手——德国海军马肯森级工程已经中止的消息。1917年3月,海军上将级刚动工的后三舰(罗德尼号、安森号和豪号)的建造工作全部停止,只有已完成一定进度的胡德号得以继续完成。由于建造中不断修改设计和取消后续舰计划,胡德号既是当时皇家海军中长度最长、吨位最大的军舰,也是建造成本最高的主力舰(造价高达602.5万英镑)。(图B)

1930年代胡德号进行了数次局部改装,拆除副炮、加装高炮。由于二战爆发,将其改装为高速战列舰的大规模改装计划被取消。法国战败后,1940年7月3日,胡德号率H舰队重创了米尔斯克比尔的法国舰队。1941年5月24日,胡德号与威尔士亲王号在丹麦海峡拦截德国新型战舰俾斯麦号,本舰被德舰炮弹命中,引发后部主炮弹药库爆炸,舰体断裂沉没。

海早上将级战列舰排水量:标准42670吨;满载45200吨;主尺度: 262.1(全长)/259(水线长)×31.7×8.7米;动力:4台布朗一柯蒂斯式蒸汽轮机,24座亚罗重油锅炉,功率14.4万轴马力,航速31节(完工时)/29节(1941年);载燃油4000吨,续航力4000海里/10节;防护:主装甲带300~130毫米,装甲隔舱130~100毫米,甲板100~50毫米,主炮塔正面380毫米,炮座300~130毫米,司令塔280~230毫米;武器装备:8门381毫米主炮(双联×4),12门140毫米副炮(改装后拆除),4门102毫米高炮,4门3磅炮,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改装后增加)10门102毫米高平两用炮(双联×4,单管×2),24门40毫米高炮(八联×3),4架水上飞机/1部弹射器;编制:1477人。

三、纳尔逊级战列舰

根据1922年华盛顿条约妥协的结果,日、美可以完成其未竣工的16英寸主炮战列舰。作为交换,英国有权在条约规定的吨位内建造2艘安装16英寸主炮的新战舰,即纳尔逊级。纳尔逊级由原定建造海军上将级后两舰的船厂建造,使用了原来为豪号和安森号战列巡洋舰准备的材料。该级采用平甲板船型,适航性不佳。根据日德兰海战的教训着重提升防护水平,首次采用倾斜布置的水线装甲带,并强化水平防护、增加水密隔舱。受3.5万吨排水量限制,3座三联装16英寸主炮塔全部布置在舰桥之前,中间一座高出前后炮塔,呈金字塔状排列,机舱、副炮集中配置在舰体后部。这种非常规布局的目的是缩短防护区域,将有限的装甲重量最大限度集中到重点部位。但造成主炮射界受限、舰艉存在火力死角的缺陷。纳尔逊级首次采用炮塔化的高平两用副炮,为远距离炮战观测需要,前桅与舰桥设计成一体式塔楼。两艘纳尔逊级与日本的2艘长门级、美国的3艘科罗拉多级合称为条约年代的“七巨头”。

二战爆发后,由于航速限制,除罗德尼号参加了围歼俾斯麦号外,纳尔逊级绝大多时间在执行护航任务和为登陆提供火力支援。1943年9月29日,意大利代表在纳尔逊号上签署了投降协定。1944年两艘纳尔逊级参加了诺曼底战役。1945年纳尔逊号又开赴印度洋参加对日作战,见证了日军在印度尼西亚的投降。战争结束后,1946~1948年纳尔逊级相继退役解体。(图48)

纳尔逊级战列舰排水量:标准33950吨,满载3.8万吨;主尺度:216.5(全长)/212(水线长)×32×10米;动力:2台布朗-柯蒂斯式蒸汽轮机,8座重油锅炉,功率4.5万轴马力,航速23.8节,续航力7000海里/16节;防护:主装甲带356毫米,甲板152毫米,主炮塔正面406毫米(C炮塔457毫米),炮座381毫米,副炮塔38毫米,司令塔330毫米;武器装备:9门406毫米主炮(三联×3),12门152毫米高平两用副炮(双联×6),6门119毫米高炮,14门40毫米博福斯高炮,2具620毫米鱼雷发射管,3架水上飞机/1部弹射器;(战时增加)48门40毫米高炮(八联×6),61门20毫米机炮;编制1361人。

四、“前卫”号战列舰

“前卫”号战列舰是根椐1941年度战时计划紧急建造的,它是英国海军最后的战列舰。因为二战的爆发,英国原设计装备406毫米主炮的雄狮级战列舰的建造计划被迫停建。为了增强战列舰的实力,英国海军利用库存的大型轻巡洋舰勇敢级的381毫米42倍径双联装炮塔,在短期内以低成本建造了该艘高速战列舰。原381毫米主炮塔的仰角被提升而延长了射程,并加强了炮塔装甲防御,在平甲板型舰体的前、后方各以背负式配置2座,共4座炮塔。同时利用了雄狮级的动力装置,航速达到30节,装甲防御可应付406毫米口径炮弹,整体上与雄狮级战列舰非常相似。期间根据战争经验进行修改也导致建造工期延长,竣工时战争已经结束,服役14年后走完了其历史。(图49)

“前卫”号于约翰·布朗船厂(克莱德河畔)建造,1946年4月25日竣工,1960年除籍,售出拆解。

“前卫号”战列舰新建时标准排水量:4.45万吨;续航力:20节时9000海里;全长:248.2米;武器装备:381毫米42倍径双联装炮4座,133毫米,50倍径双联装两用炮8率,40毫米六联装机关炮10座,同双联装机关炮1座,同单装机关炮11门;宽:32.9米;吃水:9.4米;主机/轴数:帕森斯式齿轮传动型蒸汽轮机4组/4轴;装甲:舷侧356毫米,甲板152毫米,炮座330毫米,炮塔前部330毫米,司令塔76毫米;主锅炉:海军部燃油3体式水管锅炉8座; 功率:13万马力;舰员:1893名;航速:30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