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礼仪实用百科(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24313800000041

第41章 涉外礼仪风俗(3)

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都设立了各种勋章、奖章、荣誉称号等,以授予那些为发展国与国之间的友好关系或在某一方面做出卓越贡献的外国领导人、社会活动家、学者、专家、使节以及其他知名人士。

对外国人士授勋,一般要举行授勋仪式。仪式可以是简短的,但应是隆重的。也可借会见、宴会、群众大会等场合授予。受勋人一般均亲自出席仪式接受,但如因年纪大、身体不好或其他原因不能亲自到场,也可委托代表接受。

授予外国国家领导人勋章,在国内,一般由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出面授勋。在国外,一般委托驻外使节出面,有时由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在出国访问之机授予。授予外国专家学者荣誉称号,一般由授予单位的上级部门负责人,或由本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出面授予。情况特殊的,也可由省、市负责人出面;荣誉学位由有关大学的校长或学术研究机构负责人出面授予;荣誉市民称号由城市市长出面授予。

简单的授勋仪式,授勋人与受勋人相对站立,相隔三四步左右。授勋人宣读授勋决定,然后将勋章佩戴在受勋人胸前,并将勋章证书递送给接受人,有时双方还先后致词。

隆重的授勋仪式,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出席。授勋大厅设主席台和来宾席。授勋人和受勋人站在主席台上,授勋国政府的高级官员、受勋人的随行人员以及外国使节在来宾席就座,仪仗队护卫两国国旗和勋章,在军乐声中进入授勋大厅,将两国国旗竖立在主席台两侧,军乐队奏两国国歌。奏毕,授勋人致辞并宣读授勋决定,之后将勋章佩戴在受勋人胸前,最后,受勋人致答辞。

涉外参观游览礼仪

外国客人来访,应考虑安排参观游览活动,通过参观游览,可使其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经济发展情况,也是树立国家、部门、企业形象,扩大对外宣传和搞好开放工作的大好机会。

项目安排礼仪

选定参观游览项目,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1)来访的目的和性质。一般参观游览都有相对的针对性。根据其目的和性质,安排有针对性的游览活动,是一个基本准则。

(2)来宾的意愿、兴趣。安排参观游览的内容应考虑客人的意愿、兴趣。对一般代表团来说,待其到达后,提出参观游览方案,共同商定,对重要的、身份高的代表团,可事先通过外交途径了解其要求,再予以适当安排。

(3)当地条件的可行性。参观游览要注重当地实际情况,做到力所能及、切实可行,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比如安全设施、保密设施及接待条件等。

(4)季节与时间的可能性。有些游览项目和季节时令关系很大,安排时理应把气候因素考虑进去,同时,参观时间和路途时间的搭配也应充分考虑好。

技术指导安排

项目选定后,如果数量很多,就应制定出一个较为详细的计划或日程安排,内容应包括:目标、路线、日程、时间、车辆等,待确定了这些细节和具体内容后,应向各级接待方面交涉清楚,并通知相关人员,以便大家提前准备,即使出现问题,也会得到及时解决。

按照国际交往礼节,参观游览时,应有身份相当者陪同前往,接待单位也要有一定的人员出面,并根据情况安排人员负责解说、翻译,游览时则应安排导游人员陪同,导游人员不宜过多,但业务素质和文化素养要高。

参观游览时,接待单位或导游人员要介绍一些情况。介绍情况时要注意:一是要实事求是,故意夸大或贬低都会留给对方不诚实的滑头印象,此乃涉外礼仪中的大忌。二是要掌握时间,让客人多看,只需抓住时机略作介绍,不要喋喋不休,唯恐外宾不了解我们的光荣历史。

必要时,应将参观游览处的情况以书面材料形式先作介绍,以加深印象。三是介绍时要掌握分寸,随机应变。四是要尽量使所有参观者都能听得懂、听得清,可以分批介绍或使用扩音器材。

在风景游览区、公共活动场所以及允许外国人参观的地方,原则上都应准外国人拍摄,对其行为不应干涉。对一些不准拍摄的项目,如文物、专利设备等则应设有警告牌或中、外文说明标志,若无此类标志,一定要向外宾说明,以免引起误解。

接待参观礼仪

外宾到达前,接待单位一般应事先准备好相应语种的中外文对照的情况介绍材料。如果外宾所属国家地区所用语种不甚通用,或准备起来有一定难度,也可准备中英文对照的。

介绍材料力求简明扼要,实事求是。

陪同参观人员不宜过多,但应该有能够回答技术问题的人员,对可能涉及的技术问题要求事先有充分的准备,不临时抱佛脚,以免出现应答失误,或者时间耽搁。

引导外宾参观的人,要走在左前方,如果为了表示尊重而让外宾走在前面的话,反而会使他感到不知如何是好。上下楼梯时,引导的人,应该靠扶手走,而让外宾靠墙走。

有时,为了对于具有一定规格的外宾表示欢迎,应该在被参观企业或其他单位的适当地方,竖起参观客人国家的国旗和我国国旗。

在参观途中,如果碰巧到了午餐时间,不必特意从外面叫好菜来,也不必到外面的高级餐厅去招待,在企业或单位的内部餐厅用餐就可以了,招待过于豪华,有时反会使外宾产生不良的印象。

应当注意,在接待外宾的过程中,要内外有别,注意保密。属于保密产品,不要引导外宾参观,没有把握的不要轻易表态,更不要随意允诺送给外宾产品、资料等。

几种特殊的涉外礼仪

在有些国家,常有一些传统的特殊礼节,对此我们应了解并熟悉,以免引起误会或有所失礼,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涉外礼仪:

合十礼在印度和东南亚佛教国家通行,相当于握手,即把两个手掌在胸前对合,在国际交往中,当对方用这种礼节向我们致礼时,我们也应合十还礼,但我们一般不主动使用这种礼节。

鞠躬礼鞠躬礼是日本通行的见面礼,最常见的是屈体礼。屈体礼又分为“站礼(站着行礼)”和“坐礼(坐着行礼)”。行站礼时,双手自然下垂,手指自然并拢,随着腰部的弯曲,身体自然向前倾。行最高礼时,腰要弯到脸面几乎与膝盖相平的程度。坐礼一般在日本式房间的榻榻米(房内地板上铺的垫席)上进行。分为“指建礼”、“屈手礼”和“双手礼”,其中“双手礼”为最高的行礼方式。

亲吻、拥抱礼

亲吻、拥抱礼是西方、东欧和阿拉伯国家通行的见面礼,亲人、熟人之间见面时多是拥抱、亲脸和贴面颊等。夫妻之间是拥抱亲吻,父母子女之间是亲脸、亲额头,兄弟姐妹平辈的亲友都是贴面颊。一般在公共场合,关系亲密的妇女之间是亲脸,男子之间抱肩拥抱,男女之间是贴面颊,晚辈对长辈一般亲额头,男子对尊贵的女宾往往亲一下手背(手指)以示尊敬。在一些欢迎宾客的场合或祝贺、感谢的隆重场合,在官方或民间的仪式中,也有拥抱的礼节,有时是热情友好的拥抱,有时则纯属礼节性的。这种礼节,一般是两人相对而立,右臂偏上,左臂偏下,右手扶在对方左后肩,左手扶在对方右后腰,按各自的方位,两人头部及上身都向左相互拥抱,然后头部及上身向右拥抱,再次向左拥抱后,礼毕。

脱帽礼

脱帽礼,指西方男子戴礼帽时,两人相遇可摘帽点头示意,离别时再戴上帽子。有时与熟识的相遇者侧身而过,从礼节上讲,也应回身说声“你好”,再用手掀一下帽子。

吻手礼

吻手礼,是欧洲和拉丁美洲较古老的礼节,就是男人以亲吻妇女的手背来致意。行礼时,妇女可不脱下手套,伸出右手,男人微微俯身,用右手捏住对方的手指部分,拿起来用嘴唇轻轻吻一下。这种礼节现在已不太流行。只有在较隆重场合,或对一些身份特别高的妇女才行此礼。我们不“随俗”,主人也不会介意,但对方行这种礼节(多见于外交场合),我们也不必惊诧莫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