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礼仪实用百科(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24313800000036

第36章 馈赠礼仪风俗(2)

受礼与拒礼礼仪

受礼

大多数人很幸运地接受过礼品,却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礼貌地接受别人的礼品。

(1)双手捧接。当他人口头宣布有礼相赠时,不管自己在做什么事,都应立即中止,起身站立,面向对方,以便有所准备。在对方取出礼品,预备赠送时,不应伸手去抢,开口相询,或者双眼盯住不放,但求“先睹为快”。此时此刻,而要保持风度。

在赠送者递上礼品时,要尽可能地用双手前去“迎接”。不要一只手去接礼品,特别是不要单用左手去接礼品。在接受礼品时,勿忘面含微笑,双目注视对方的两眼。接过来的若是对方所提供的礼品单,则应立即从头至尾细读一遍。

(2)表示感谢。你可能对礼品赞不绝口,但这是不够的。在双手接过他人礼品的同时,你应向对方立即道谢。“谢谢你”三个字表明你谢的不是礼物本身,而是谢对方对你的美意。你还可以找一些动听的话至少是令人开心的模棱两可的话来说。你可以感谢送礼人所花费的心血:“你能想到我太好了。”你可以感谢对方为买到合适的礼品所付出的努力,如:“你竟然还记得我收集邮票。”

(3)当面拆封。如果现场条件许可,如时间充裕,人数不多,礼品包装考究,那么,在接过他人相赠的礼品之后,应当尽可能地当着对方的面,将礼品包装当场拆封。它表示自己看重对方,同时也很是看重获赠的礼品。在启封时,动作要井然有序,舒缓文明,不要乱扯、乱撕、乱丢包装用品。

(4)表示欣赏。当面拆开包装之后,要以适当的动作和语言,表示你对礼品的欣赏。比如,可将他人所送的鲜花捧在身前闻闻花香,随后再将其装入花瓶,并置于醒目之处。要是别人送了一条围巾给自己,则可以马上把它围上,照一照镜子,并告诉赠送者及其他在场者:“我很喜欢它的花色”,或是“这条围巾真漂亮”。千万不要拿礼物开玩笑,除非那是一件恶作剧的礼物。

(5)写感谢信。在口头表达感谢之外,别忘了写封感谢信,它表明你花了一些时间反谢馈赠者,就像送礼人花费时间来挑选礼物一样。

拒礼

当你不能接受送礼人给你的礼品时,你可以礼貌地拒收礼品,但是必须注意礼节。

符合社交礼仪的拒收礼品的方法因人因事而异,一般常见的有如下方式:

(1)婉言相告法。婉言相告法,即采用委婉的、不失礼貌的语言,向赠送者暗示自己难以接受对方的礼品。比如,当对方向自己赠送手机时,可告之:“我已经有一台了。”当一位男士送舞票给一位小姐,而对方打算回绝时,则可以说:“真不好意思,我男朋友也要请我跳舞,而且我们已经有约在先了。”

(2)直言缘由法。直言缘由法,即直截了当而又所言不虚地向赠送者说明自己之所以难以接受礼品的原因。在公务交往中拒绝礼品时,此法尤其适用。例如:拒绝他人所赠的大额现金时,可以这样讲:

“我们有规定,接受现金要算受贿的。”拒绝他人所赠的贵重礼品时,可以说:“按照有关规定,你送我的这件东西,必须登记上缴。”

(3)事后退还法。有时拒绝他人所送的礼品,若是在大庭广众之前进行,往往会使受赠者有口难张,使赠送者尴尬异常。遇到这种情况,可采用事后退还法加以处理。即当时接受下来礼品,但不拆启其包装。事后,要尽快,通常情况下不超过24小时把礼品退还给赠送者。

馈赠技巧

送礼不单讲究时机和场合,有时还要讲究一下送礼的技巧。只有掌握了送礼的技巧,才能把整个送礼过程划上一个漂亮的句号。

常见的送礼技巧有:

借花献佛

如果你送的是土特产,你可以说是老家来人捎来的,分给朋友尝尝鲜,东西不多,又没花钱,不是特意给他买的,请他收下。一般来说,受礼者那种因盛情无法回报的拒礼心态可望缓和,会收下你的礼物。

暗度陈仓

如果你送给朋友的是酒一类的东西,不妨避谈“送”字,假借说是别人送你两瓶酒,来和朋友对饮共酌,请他准备点儿菜。这样喝一瓶送一瓶,关系也近了,礼也送了,还不露痕迹,岂不妙哉!当然,这是针对比较要好的朋友,一般人兴许认为你“蹭饭吃”,吃小亏占大便宜呢!

烘云托月

有时你想送礼给人,而受礼者又跟你有些过节儿,不便直接去送。你不妨选择受礼者的生辰婚日,邀上几位熟人一同去送礼祝贺,那样受礼者就不会拒绝了。当事后知道这个主意是你出的,必将改变对你的看法,使关系和好如初。借助大家的力量达到送礼还情的目的,实为上策。

移花接木

老张有事要托小刘去办,想送点礼物疏通一下,可是又怕小刘驳了自己的面子。老张的爱人跟小刘的对象很熟,老张搞起了夫人外交,让爱人带着礼物去拜访,一举成功——事也办了,礼也收了,两全其美。看来,有时直接出击不如迂回运动能收奇效。

醉翁之意

假如你是给家庭困难者送些钱物,但又怕他自尊心强,不肯轻易接受。你若送的是物,不妨说,这东西在我家撂着也是闲着,不如你拿去先用,日后买了再还。受礼者会觉得你不是在施舍,日后又还,会乐意接受的。这样你送礼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顺水人情

有时送礼不一定自己掏钱去买,然后大包小包地去送。在某种情况下,人情也是一种礼物,比如,你能通过某些关系买到出口转内销、出厂价、批发价、优惠价的东西,当你为朋友同事买了这些东西后,他们在拿到东西的同时,已将你的那分情当做礼物收下了。你分文未花,只不过搭上一点人情和功夫,而收到的效果与送礼一般无二。受礼者因交了钱,收东西时心安理得,毫无顾虑;送“情”者无本万利,自得其乐。这种避嫌、实惠的送礼方法在上下级之间、关系者之间出现的频率极高。

涉外馈赠礼品礼仪

馈赠礼品,首先要注意对方的习俗和文化修养。由于外宾所属国家、地区间有较大的差异,文化背景各不相同,爱好和要求必然存在差别,例如,在阿拉伯国家,不能给当事者的妻子送礼品;在英国,人们普遍讨厌有送礼人单位或公司印记的礼品;在法国,由于只有在办丧事时才使用菊花,所以,除去丧事场合外,你一定不能送菊花;日本人视狐狸为贪婪的象征,所以不喜欢有狐狸图案的礼品。

赠送礼品,要考虑到外国朋友对我国产品的喜欢情况。据了解,外国朋友大都喜欢我国如下礼品:景泰蓝制品、玉佩、绣品、国画、书法、瓷器、紫砂茶具、竹制工艺品、汉字纸扇等。

赠送礼品还要讲究数量,我国一向以双数为吉祥,而在日本则以奇数表示吉利,西方国家通常忌讳“13”这个数,因此,无论送水果或其他数量较多的礼物时都应注意这一点。

赠送礼品还要注意时机和场合,一般情况下,各国都有初交不送礼的习惯,此外,英国人多在晚餐或看完戏之后乘兴赠送礼品;法国人喜欢下次重逢时送礼品;我国则以在离别前赠送纪念品较为自然,如果为了引起对方惊喜之情,亦可于飞机即将起飞或火车即将开动之时赠送礼品,当然,这一般适用于特别熟悉的朋友之间。

给美国人送礼

可“以玩代礼”,邀请对方共度良宵就可算作送礼,当然也可送葡萄酒或烈性酒,高雅的名牌礼物他们也很喜欢。送一些具有浓厚乡土气息或别致精巧的工艺品,可以满足美国人的猎奇心理。送礼可在应酬前或结束时,不要在应酬中将礼物拿出来。

给英国人送礼

给英国人送礼要轻,可送些鲜花、小工艺品、巧克力或名酒,送礼一般在晚上。

给德国人送礼

德国人喜欢价格适中、典雅别致的礼物,包装一定要精美。

给法国人送礼

法国人最讨厌初次见面就送礼,一般可在第二次见面时才送,礼品常是几枝不加捆扎的鲜花。

给日本人送礼

送礼是日本人的一大喜好,他们比较注重牌子,喜欢名牌礼物和礼品的包装,但不一定要贵重礼品。送礼时不要在礼物上刻字作画以留纪念,以便于他将此礼品在必要时转赠他人。

给韩国人送礼

韩国人喜欢本地出产的东西,故你在送礼时备一分本国、本民族、本地区的特产为好。

给阿拉伯人送礼

阿拉伯人喜欢赠贵重物品,也喜欢得到贵重物品,喜欢名牌和多姿多彩的礼物,不喜欢纯实用性的东西。初次见面不能送礼给他们,他们也不接受旧物品和酒。

给其他国家送礼

朝鲜人喜欢送花,斯里兰卡人喜欢赠茶,澳大利亚人喜欢鲜花与美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