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礼仪实用百科(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24313800000033

第33章 宴会礼仪风俗(2)

暗示用餐开始。西餐大都以女主人为“带路人”。当女主人铺开餐巾时,就等于是在宣布用餐可以开始了;暗示用餐结束。当主人,尤其是女主人把餐巾放到餐桌上时,意在宣告用餐结束,请各位告退。其他用餐者吃完了的话,亦可以此法示意;暗示暂时离开若中途暂时离开,一会儿还要去而复返,继续用餐,可将餐巾放置于本人坐椅的椅面上。见到这种暗示,侍者就不会马上动手“撤席”,而会维持现状不变。

就餐礼仪

餐前表现

餐前表现,指的是准备用餐、等候用餐时的所作所为。无疑,它是用餐表现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要使餐前表现符合礼仪规范,应要注意以下问题:

(1)适度修饰。外出用餐,尤其是外出赴宴或聚餐时,应适度地进行个人修饰。总的要求是:整洁,优雅,个性化。一般而言,男士可穿套装,并剃须。女士则应穿时装或旗袍,并化淡妆。倘若不加任何修饰,甚至仪容不洁、着装不雅,则会被视为不尊重主人,不重视此次聚餐或宴请。

(2)准点到场。应邀赴宴,或参加聚餐时,一定要准点抵达现场。严格地讲,抵达过早或过晚,均为失礼。

早到的话,主人往往还未作好准备,因而措手不及。晚到的话,则会令他人望眼欲穿,甚至打乱整个原定的计划。另外,无特殊原因,切勿早退。

(3)各就各位。

在正式一些的用餐活动中,一定要按照指定的桌次、位次就座。倘无明确排定,亦应遵从主人安排,或与其他人彼此谦让。切勿争先恐后,不守座次。一般而言,在入座时,应于主人、主宾之后就座,或与大家一道就座。抢在他人之前就座,显然是不合适的。

(4)认真交际。

大凡宴请或聚餐,其主要目的是在交际,而不仅仅是为了大快口福。所以在用餐前后,尤其是用餐前稍事等候时,不要忘记尽可能地进行适当的交际活动。要问候一下主人,联络一下老朋友,并争取认识几位新朋友。假若一言不发,则显得与其他人格格不入,则难免会给人以“专为吃喝而来”的印象。

(5)倾听致词。在正式宴会开始前,主人与主宾大都要先后进行专门的致词。当宾主进行致词时,务必要洗耳恭听,专心致志。此刻开吃,闭目养神,与人交谈,或是打打闹闹都是缺乏礼貌的。若此刻暂时离去,则更会令人生疑。

餐时表现

主要是指在用餐期间的活动,也是用餐礼仪最重要的体现,它和下面的食物品尝共同构成了餐桌礼仪的主体。

关于这点,我们结合国内外的礼仪要求,总结出了“九要十不要”,来提醒读者在用餐时,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以符合礼仪规范。

(1)“九要”为:

①要正襟危坐:就座时,应从左侧进入,并使身体与餐桌保持两拳左右的距离。在餐桌上保持良好的姿势,上身呈挺拔之态,绝不能像个布娃娃似的东倒西歪、弯腰驼背地瘫在座位上。双手不要支在桌上,也不要同时摆在腿上,但在上菜空档,把一只手或两只手的手肘撑于桌面却无伤大雅,因为这是热烈与人讨论时自然而然的姿势,不过吃东西时,手肘最好还是离开桌面。双腿不要乱伸,因为有可能妨碍他人,另外,姿势也不雅观。

②要举止高雅:正统的礼仪源自古代宫廷,并且相延已久,故其程式化的规定极多。其中很重要的,尤其是正式宴会,都要求用餐者严格约束个人举止,力求使之高雅动人。例如,进食禁声:用餐之际,不论有意还是无意,不论吃东西还是喝饮料,都不要搞得进口有声、啧啧作响,那是不懂起码礼数的表现;再者,防止异响:除用餐外,体内的任何声音,不管是咳嗽、打喷嚏,还是腹中咕咕作响,都应离开餐桌,自觉控制,不要当众出丑。另外在就座用餐时,不要随便挪动桌椅,也不要把餐具搞得铿锵作响。

③要慎用餐具:务必正确使用餐具,这一点在西餐中更为注重。如果不会使用,最巧妙的办法是模仿女主人的做法。不宜主动拿餐具当教学仪器去主动教别人,这种指点是不必要的。

④要吃相干净:在用餐时,既要维护环境卫生,又要注意个人卫生。不要吃得“四处开花”,身上、脸上到处“留痕”,也不要把餐具、餐桌和地面搞得一塌糊涂。

⑤要礼待主人:宾客在宴请活动中,不要一入席就开始大吃,即使饿了,也不要给人以馋相。礼貌的作法是要时时帮助主人,以礼还礼。特别是在西餐宴请活动中,女主人往往处于“第一顺序”。其具体表现是:女主人要坐首位,由她宣布用餐开始或结束。中国家宴时,女主人忙里忙外,到处张罗,甚至难以入席,更应以礼相待、多加问候。

⑥要照顾宾客:客人之间也要相互照顾,不要来到之后,互不搭理,致使场面尴尬、气氛沉寂。在就餐时,不论是否相识,男士都要扮演“护花使者”的角色,要处处积极、主动地对女士多加照顾。比如,就餐之前,要帮助其存外套,或引导就座。在用餐桌上,要为女士取菜提供方便,拿调味品,并陪其谈话等等。这既体现了绅士风度,又是起码的餐桌礼仪的良好体现。当然,如果女方是女教主义者,或不喜欢被当作“小宠物”格外照顾,那你最好尊重其观念,不要一厢情愿。

⑦要尊重传者:在一些宴会中,一般有正规的侍者,无论主人还是客人,都要对其发自内心的尊重,不但要口头上表示感谢,经济上还要给点小费。

一般而言,小费由主人按照餐费的15%给出,可放在桌上,也可置于托盘上,给小费时可再次表达对周到服务的谢意。

⑧要积极交流:参加餐会,除了品尝美食,不要忘记进行适当的交际活动,而且,有时候,后者更为重要,实际上交际活动也正是多数宴会的主旨所在。

⑨要自我控制:既使菜肴再丰盛也要抵住诱惑,不要馋涎欲滴,另外即使菜肴再怎么合自己口味,也要依据自己的饭量来食用,不可如狼吞餐,不知饥饱,如果撑吐了,那就会成为他人的笑柄。同时,要注意自己的实际酒量,不要充大头,若被灌醉,礼仪丧失不讲,于己于人都极不方便。所以,适时加以自觉控制最好,给人留下进退有度的良好印象。

(2)十不要为:

①不要违食俗。

②不要坏吃相。

③不要胡布菜。

④不要乱挑菜。

⑤不要争抢菜。

⑥不要玩餐具。

⑦要吸香烟。

⑧不要清嗓子。

⑨不要作修饰。

⑩不要乱走动。

茶肴的食用

餐会上的各道菜式,在具体的品尝方法上均有所不同。若不了解各种菜肴的具体品尝方法,同样也有失礼节。以下,将扼要介绍一下常见菜肴的相关吃法,结合宴请实际规格,恰当采用,以体现良好风范。

(1)喝汤的礼节。喝汤十分容易发出声响。在日本文化传统中,喝汤时发出声响是正常而自然的举动,但大多数国家以喝汤不发声响为美,因此喝汤时尽量要小声,用汤匙舀汤,入口前要吹凉汤匙里的汤,吹时也应小声吹气。如果汤是装在汤碗中,汤里还有料,应先把料吃光,再喝汤。如果不是非常正规的宴请,你可以拿起汤碗,直接喝碗里已经凉了的汤。不过,千万不可捧起盘子,直接从盘里喝汤。

如果是清炖肉汤,而且汤的热度已经不再滚烫,你也可以直接拿起汤碗来喝,不需用汤匙一匙一匙地喝。

(2)蜗牛肉的取食。吃这道佳肴,你可能会沾得满手蒜头奶油,也可能使嘴巴散发出的浓浓的蒜头气味整晚不散。因此晚餐之后有约会的人应该避免在晚餐上吃这道菜,否则必须先确定对方也点了这道菜,才可以痛享一番。

有些饭店会提供客人一种金属制、形状像钳子的“蜗牛钳”,当你用小叉子或尖核针挖取蜗牛肉时,可使用这种蜗牛钳钳住蜗牛壳。如果没有这种蜗牛钳,也可以用餐巾护手(以免烧烫的蜗牛壳烫伤手指)抓住蜗牛壳,以另一手挖取蜗牛肉。

待蜗牛壳温度冷却,且壳内的肉已经挖空,可以一个接一个拿来吸吮,享受壳内鲜美的汤汁。如果你觉得这样太冒险,把蜗牛壳倒盖在金属盘子上,然后以叉子叉上小馒头片吸取盘子内的汤汁来吃。

(3)虾蟹的吃法。吃虾蟹肉开胃品时,应该使用摆在餐桌上餐具中最小的那把叉子(通常放在最左侧,有时也可能摆在最右侧)。如果这道开胃小菜还附有一小碟酱汁,可用汤匙取少许淋洒在虾肉或蟹肉上,也可以用叉子叉虾蟹肉,沾这些酱汁来吃。

如果用来装虾子的是高脚盘,且虾子体积甚大不能一口吞下,但是要在高脚盘中将虾子分切成数段又有困难,在这种状况下,你可用小叉子叉起大虾,放到碟子上,然后用刀将它分切成两段或三段。如果你觉得这样做还是冒险,也可以用叉子叉起虾子,一口一口地吃。

(4)蛤蜊的吃法。蒸蛤蜊一向是煮蛤餐会、龙虾大餐或“海滨餐会”的开胃主菜。餐宴主人提供蒸蛤蜊这道佳肴时,会细心发给客人一二条大餐巾,甚或一条围兜,以免弄脏衣服。还会发给一个空碗,或者一个公用的大碗,用来装蛤蜊壳。此外,还应该有一小瓶融化的奶油,以及一只汤碗,用来盛以蒸蛤蜊的汤汁调制而成的热蛤汤。

蒸过的蛤蜊至少应该半开,如果蛤蜊再怎么煮也不开口,就丢掉它,因它可能已经坏了。

如需把蛤蜊壳完全打开,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加以固定,然后以右手手指抓住它细细的颈部把蛤蜊溜滑的身躯拉出,用手指剥开颈鞘外的一层薄膜,丢弃不要,再把整个蛤蜊身躯放进融化的奶油中,或者放入蛤蜊汤内,然后入口品尝,享受它的美味。这种吃法虽然会沾染双手,但感觉很不错。吃完一整盘蒸蛤蜊后,应该把两手洗一洗。在宴会场合上,主人这时应该提供客人洗指碗,碗内装温水,让客人清洗手指。

真正嗜吃蛤蜊的人在享用这道佳肴时,必定要喝蛤蜊汤,才算真正品尝完这道菜。汤碗底部通常会有海沙沉淀,吃时要避免把海沙吃进嘴。

(5)生嚎的吃法。布置在碎冰块上的生嚎,是一道昂贵的佳肴。以左手手指抓紧剩下的那一片壳,以右手持小生嚎叉,将生嚎整个挖取出来。如果还有任何部分仍然黏附在壳上,利用叉子将它都挖出来。然后把生嚎放到盘子中央的酱碟里蘸一番。有些人则只在生嚎上滴几滴柠檬汁,他们认为刺激辛辣的酱汁会破坏这种海产鲜美的原味。

吃完生嚎后,你可以拿起空壳来吸吮一番,品尝余留的美叶原汁。这时要尽量避免发出啧啧的吮吸声。如果你喜欢,也可以把几块小片嚎饼放进酱碟里,再用嚎叉挑出来吃。

(6)贻贝的吃法。醺贻贝或腌贻贝有时会插在牙签上,当作餐前菜。不过,贻贝还是以烹煮成蒜味汤汁,装在汤盘中当作开胃小菜最为常见。你可以使用嚎叉或尖核针将贻贝自打开的贝壳中拉出,或者也可以拿起贝壳,将壳缘放在两唇之间,用嘴吸食壳内的贻贝和汤汁。吃贻贝时,可以舀一些贻贝汤来喝,它的味道非常鲜美。

吃贻贝时,也和吃龙虾一样,一手吃东西,另一手则应该抓住餐巾围在胸前,而且吃完后也一定需要在洗指碗洗一下手指,并用一块干净的餐巾拭干。

(7)鸡肉的吃法。吃鸡肉、火鸡肉或任何一种家禽时,要注意的事项都是一样的。如果是在野餐、烤肉或任何户外非正式的场合上,用手拿鸡肉来吃,自然并无不妥之处,但在室内的餐桌上,则应该使用筷子。是否可以动手将剩余的部分拿起来吃个干净,则要视情形而定。当然,这样做并不是很雅观,如果是在国宴上,或者和有身份的人一起就餐,这样的行为应该避免。

(8)小鸟肉的吃法。吃如鹌鹑等小鸟肉时,尽量使用筷子,然后只用单手来吃,直到小鸟身上没有任何细嫩美味的肉丝留下为止。主人和餐桌上所有其他人也都是这样的吃法。

(9)带肉排骨的吃法。吃带肉排骨时,如动手去拿,双手必定会沾满油腻之物。因此如果你在自家举行的餐宴中上了这道食物,记住多发给宾客一两条餐巾或足够的餐巾纸,并提供装有温水的洗指碗。

(10)鱼的吃法。吃鱼要当心鱼刺。如果端上餐桌的是一道鱼片,鱼刺多半已剔除,进食时可以放心。

如果端上来的是整条鱼则要注意。

如果盘中的鱼头部尚在,那么可先将鱼头切去,再将鱼切成片。你可以向侍者多要一个小碟子用来装鱼骨和鱼头,并请侍者将碟子拿走,这样你就可以不必在“鱼”目睽睽之下吃鱼,而可以尽情地享用美味的鱼肉。

(11)龙虾的吃法。龙虾是一道汁多味美的佳肴,不论在什么场合,要吃龙虾之前,都不要羞于戴上围兜。

有些人吃龙虾,要蘸融化的奶油,有些人则蘸美乃滋,有些人则喜欢在龙虾肉上洒一些柠檬汁,因此在准备这道菜时,这些附料也要准备齐全。

如果厨房没有将龙虾的壳彻底敲裂,你的桌面上可能会有一把胡桃钳和小嚎叉或尖核针。胡桃钳可用来夹裂龙虾壳,小叉子则可用来挖取狭窄难取之处的虾肉,至于较大部位的虾肉则可用普通的筷子来挖取。

首先以左手将龙虾固定在盘中,右手用力拔下龙虾的大鳌,放在盘子边。然后,继续将龙虾身躯固定在盘中,并以筷子取出尾部的虾肉,分切成数小块,以便蘸酱入口。然后用手拔下小虾螫,由有裂口的这一端吸取甜美的虾肉和汁液。接下来将放在盘子边的大虾螫夹裂,取出虾肉,分切成数小块,蘸上你喜欢的酱汁。

然后可以吃龙虾胃腔内称做玉米馅饼的绿色物质和龙虾卵了。龙虾卵只在雌虾体内才有,是十分美味的佳肴。用叉子叉起它,分切成数块,再依照个人喜好蘸酱调味。

通常餐宴主人或餐馆应该提供大碗或大盘子,让客人放置龙虾壳。吃过龙虾,还要给客人送上洗指碗。

(12)面食的吃法。吃面或条状的面食,最方便的方式是用筷子,但动作要轻,防止面带着汤乱溅。吃细长的面条时,假如你是坚持“正统”吃法的人,可用筷子卷绕面条,卷绕不宜太多,约卷四五条。卷绕时要慢,让所有的面条结实地卷绕在筷子上,然后就可以将它送入嘴里。

(13)面包的吃法。现在,某些餐会,即使是中餐式的,也像西餐一样,开始有了面包。面包主要有鲜面包和烤面包两种。二者在吃法上有些差别,须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但要记住一点,无论吃哪种面包,都不能用它蘸汤或擦盘子。

酒水的饮用

凡是宴请,均不可无酒,“无酒不称宴”。饮酒可谓是餐桌上的重要活动,可以和菜肴并重。善于饮酒的人,不仅能饮,而且会饮。要真正做到善用酒水,合乎礼仪,一般需要特别注意搭配菜肴、敬酒干杯和酒量适度3大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