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成语故事之一
24307700000062

第62章 人给家足

【释义】“给”,“足”都是富裕丰足的意思,它至今仍用来指人人饱暖,家家富裕。【出处】汉·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

墨子是战国时期墨家的创始人,他主张“兼爱”,反对战争,他的“非儒”思想正好是儒家的反面。墨子名翟,是宋国人,但他并非是读书出身,他是工匠出身,有一双勤巧的手,有制造机械的技能,并且懂得军事。

墨子自称“贱人”,但对诗、书非常熟悉。他曾经学过儒学,只因不满它繁琐的“礼”

,后来才另立新说,提出“非儒”的主张。

和春秋战国时期其他学派不同,墨家学派的成员多半和墨翟一样,来自下层社会,出身于平民小生产者,过着简朴的生活。他们住的是低矮的土房,屋顶上盖的是没有修剪过的茅草。他们吃的是粗茶淡饭,用豆叶子做汤;盛饭用泥土碗,盛汤用瓦器。夏天穿粗麻衣,冬天披鹿皮祆。

墨家的成员就是过着这样艰苦的生活。他们互相救助,严守纪律,服从首领。如果在别的诸候国做了官,要把俸禄的一部分交给墨家团体;谁的行动违反了墨家精神,谁就可能被召回。

墨家的人死了,只用三寸厚的桐木板做个简陋的棺材,丧礼也非常简单。

以上就是墨子提出的“节用”、“节葬”等主张,也就是节制生活,反对铺张浪费;办丧事要节省人力和物力。这些都是对贵族奢侈享乐生活的抗议。

墨子非常重视发展生产,强调“耕勤者生,不耕勤者不生”。这说明他已经意识到劳动生产是人类生活的基础。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对墨家的评价很高。高度肯定了墨家加强农业、节省勤俭(强者节用)的主张,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人人饱暖、家家丰裕。这也是墨家胜过其他诸子百家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