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成语故事之四
24306800000088

第88章 向壁虚构

【释义】对着墙壁无事实地凭空捏造。比喻杜撰胡诌和不真实的记述。【出处】汉·许慎《说文解字序》。

在《尚书》之中,记载了一些国家重大的事件及事迹,这些国家包括春秋之前的唐、虞、夏、商以及周武王时期。它是最早的史书,不幸的是,在汉朝失传了。

有个在秦朝当过“博士”的伏生(名胜)汉朝时还活着,而且据说他还私藏着一部《尚书》。汉文帝就派“掌故”晁错到济南去拜访伏生。不料,伏生的藏书经过秦末汉初连年的战乱,也都失散了。检查整理的结果,这部原有l00多篇的古书,只剩了四篇,而且是写在竹简上的古文,一般人都不认得,于是叫伏生念给大家听。这时伏生已90多岁,眼花耳聋,说话也含糊不清了。于是,老先生念给他女儿听,再由他女儿转述,晁错等人就一字一句地记录下来,这才编成了一部《今文尚书》。虽然不全了,而且伏生和他女儿说的是山东方言,记的人误听错写的字也就难免,但在当时这就是唯一的《尚书》版本了。

孔安国是孔子的后代,他在孔子旧时讲堂的墙壁里发现一本《尚书》,但已凌乱不堪,孔安国把它编成一套,不过也是残缺不全的(这本书在汉景时期在山东阜被发现)但是比伏生留存的多了16篇。为了区别于伏生的《今文尚书》,人们就称孔安国的这个版本为《古文尚书》。汉武帝时,派人向孔家去取书,这时恰因宫中发生变乱,这部《古文尚书》因此又失散了。到后汉时,经学家杜林所留传的《古文尚书》,据说也就是孔安国的版本。此外,还陆续发现了一些前所未见的篇章,有的还重新分编过,所以现在我们看到的《尚书》,不止45篇,而是有58篇。关于《尚书》,历来的争论很多,唐代曾经正式规定,《尚书》以孔安国的版本为标准。可是后来有人却又认为孔本是假造的。《说文解字序》说:“世上人共非訾,以为好奇者也,向壁虚造不可知之书,变乱常行,以耀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