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禅悟人生:用禅释译生活中的放下
24283700000007

第7章 修心养性,根除邪念(3)

从前,有一个持戒僧,一生严格持戒,对自己从未放松过。有一天晚上,持戒僧因事外出。这晚天色漆黑,持戒僧走得非常匆忙,突然脚下好像踩着了什么东西,那东西还发出了很痛苦的叫声。

持戒僧想:坏了,是一只蛤蟆吧?肯定是一只蛤蟆!天呐,我杀生了!母蛤蟆肚子里说不定还有好多仔,这下杀生无数了,持戒僧当时又惊又悔。这晚,他躺在床上,想着那死去的蛤蟆久久无法入睡。

后来,持戒僧好不容易睡着了,却突然看到数百只蛤蟆前来索命,持戒僧吓得大叫一声醒来,方知刚才只不过是一个噩梦。

终于等到天亮,持戒僧急匆匆地来到昨晚的事故现场,没有看到蛤蟆可怜的尸体,却看到一只被踩烂的老茄子躺在路中央。原来如此!持戒僧长出一口气,这才放下心来。

境由心生,疑心太重的人总是杯弓蛇影,自己让自己得不到安宁。因而,如果做到佛法中的无我、净心是非常困难的。修行者尚且如此,何况凡夫俗子。

在一座深山中,有一个平和安乐的小村庄。

有一天,村庄来了一个奇特的老人,他在众目睽睽之下,生了一把火,并且用一根棍子在碗里不停地搅拌,搅着搅着,竟然从碗中掉出一粒粒的金块来。

村里的人十分惊讶,老人说这就是炼金术,只要把一些泥土和水放在碗中搅一搅,再用火烧一烧,就会炼出金子来。

村长请求老人告诉他们秘诀。经不住村民一再的恳求,老人终于点头答应了。

老人说:“在炼金的过程中,千万不可以想树上的猴子,否则就炼不出金块来。”

大家觉得很容易办到,等老人走了以后,由村长开始炼金,他一直告诉自己,不可想树上的猴子,可是越不想,偏偏猴子越是不断的浮现在眼前。

他只好交给另一个人,并一再叮咛不可想树上的猴子。

就这样,全村的人都试过了,却没有一人能炼出金子,因为树上的猴子,总是一直从他们心中跑出来。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干一件事,尤其是干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一个人能做到百分之百的完全投入是相当难的。俗谚有云:“威猛的狮子,即使只是为了捕捉一只弱小的兔子,也必须全力以赴。”所以古人说:“心宁则智生,智生而事成。”

大凡到过日本京碧寺的人,都会见到山门匾额上的“第一议谛”4个大字。这是一件书法杰作,吸引了许多人驻足凝视,观赏盘桓。

这4个字是200多年前洪川大师的手迹。洪川大师只这四个字,就写了85遍!

洪川大师每写一字,都要精心构思,反复揣摩,真可谓呕心沥血。

然而,替他磨墨的那位弟子,却是个颇具眼力而又直言无讳的人。洪川的每一点捺,若有一点瑕疵,他都会“挑剔”出来。

“这幅写得不好。”洪川写了第一幅以后,这位弟子这么批评。

“那这一幅呢?”

“更糟,比刚才那幅还差。”弟子摇头说。

洪川是个做事一丝不苟,力求完美的人,不愿意敷衍了事。

因此,他耐着性子先后写了84幅“第一议谛”。

遗憾的是,没有一幅得到这位弟子的赞许。

最后,在这位“苛刻”的弟子离开片刻的当儿,洪川松了一口气,心想:这下我可以避开他那双锐利眼睛了。

于是,洪川在心无所羁的心境下,自由自在地挥就第85幅“第一议谛”四个大字。

他的弟子回来一看,翘起大拇指,由衷地赞叹道:“精品”。

俗话说,心静自然凉。可见这个“心”在我们的生命中占据着怎样的地位。然而,若想“心静”则必须先“净心”。一个整天胡思乱想、疑心重重的人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净心的。这种人,即便有理想、有抱负,也很难实现,因而只能在心浮气躁中消耗残生。而那些心无旁骛、从一而终的人最终往往会成为一代宗师。

10.学会包容

在江边,一个船夫正将沙滩上的渡船推向江里,准备载客渡江。有一位居士在江边散步,看到这一情景若有所思。

这时刚好有一位禅师路过,居士于是快步向前,作礼请示道:“请问禅师,刚才船夫将船推入江时,将江滩上的螃蟹、虾、螺等压死不少。请问这是乘客的罪过?还是船夫的罪过?”

禅师毫不犹豫地回答道:“既不是乘客的罪过,也不是船夫的罪过。”

居士不解地问道:“乘客和船夫都没有罪过,那么是谁的罪过呢?”

禅师两眼圆睁,大声道:“是你的罪过!”

佛教虽然讲六道众生,但是以人为本,站在人本的立场,真理不能说破,事相有时也不能说破。船夫为了生活赚钱,乘客为了事务搭船,虾蟹为了藏身被压,这是谁的罪过?“罪业本空由心造,心若亡时罪亦无”。无心怎能造罪?纵有罪,也是无心之罪。而这位居士无中生有,妄自分别,难怪禅师要毫不客气的呵斥他“这是你的罪过”。

刻意去寻找别人的过错,其实是自身狭隘的表现。懂得包容的人,不仅给别人一份安逸,给自己一份宁静,也许,还会有一份意外的收获。

一个小学校长在他的校园里巡视,当他走到教学楼后面一条正在铺筑水泥的小路前时,他发现还没有完全凝固的水泥面上有两只玻璃球。他绕过去,尽量靠近那两只玻璃球。他想,一定是孩子们在课间玩耍时一不留神儿把玻璃球弹到了这里,如果现在不赶快把它们抠出来,等水泥完全凝固了,那玻璃球就成了永远的镶嵌物。他弯下腰,准备伸手去抠玻璃球。

突然,有两个男孩吃吃地笑着,手拉手从他身边飞快跑过,跑出几十米后,又警觉地回头,似乎是担心会遭到校长的批评。校长愣了一下,猛地意识到了什么,他摆摆手,示意那两个男孩过来。

男孩吐着舌头不情愿地走过来,手紧紧捂着口袋。校长微笑着对他们说:你们能不能借给我一样东西?俩人齐声问:什么东西?校长说:你们口袋里的东西——玻璃球。两个男孩惊讶万分,低着头,不敢迎视校长的目光。口袋里一阵脆响之后,十多只玻璃球交到了校长手里。

校长俯下身子,像个淘气的孩子,把玻璃球一只一只按到水泥路面上。两个男孩连忙向校长认错,承认原先那两只玻璃球是他俩按进去的,并表决心说“再也不敢了”,校长听了爽声大笑起来。他说:“为什么要认错呢?我表扬你们两个还怕来不及呢!你们看,水泥路面原本多么灰暗、多么单调,但是,镶上了几个玻璃球就显得多么精神、多么漂亮,告诉你们的同学,让大家把玩过的玻璃球、小贝壳、彩石子全都拿来,砌出你们自己喜欢的图案:心形、圆形、三角形、什么图形都可以,咱们要把这条路铺成一条五彩路!”

多少年过去,当年的孩子又有了孩子。当他们满怀信任地将自己的孩子再度送进自己的母校时,总忘不了牵着孩子的手,带他们来走这条五彩路。那些美丽自由的图案附着少年花样的梦想,被一条缎带般的甬路阐释得很具体很透辟。不再年少的心澎湃着、激荡着,在分享不尽的一份包容与睿智面前,再一次领悟到了生活的美好,再一次吸取了奋进的力量。

包容是一种对无心者的宽宥,是一种对年少者的谅解。很多事情,我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并不需要苛尽职责,一查到底,正所谓“难得糊涂”,何必那样伤人累己呢?包容不同于纵容,而是一个宽大的胸怀。

11.生活的境界——顺其自然

福州罗山道闲禅师去拜会石霜禅师,说:“心的灵知灵觉已现,却往往会被一大堆纷乱的念头束缚住了。在这种起伏不定的时候,我该如何用功呢?”

石霜禅师回答说:“最好是正视它,直接把各种念头抛弃掉。”

道闲对这个答案不满意,便又去请教严头全豁禅师,问了同样的问题。

严头禅师说:“那狂妄之心该止时便会止,顺其自然好了,管它干吗!”

人心总是纷乱复杂,起伏不定,智慧的人能够顺其自然。

波尔赫特是一位著名的话剧演员,从年轻时起,她在世界戏剧舞台上活跃了50年之久。但当她71岁在巴黎时,却突然发现自己破产了。更糟糕的是,她在乘船横渡大西洋时,不小心摔了一跤,腿部伤势很严重,而且引发了静脉炎。

给她治病的医生认为,必须把腿截去才能使她转危为安。可是,医生迟迟不敢把这个可怕的决定告诉波尔赫特,怕她忍受不了这个打击。

可事实证明,这位医生想错了。在他最后不得不把这个说出来时,波尔赫特注视着他,平静地说:“既然没有别的更好的办法,就这么办吧。”

手术那天,波尔赫特高声朗诵着戏里的一段台词,毫无悲伤的神色。有人问她是否在安慰自己,她的回答是:“不,我是在安慰医生和护士。他们太辛苦了。”

后来,波尔赫特继续顽强地在世界各地演出,又在舞台上工作了7年。

阿根廷著名的高尔夫球手温森德有一次赢了一场比赛后,得到一笔可观的奖金。他拿到支票后,微笑走出记者的重围,准备开车回俱乐部。

这时候,有一位年轻的女子向他走来。她向温森德表示祝贺后,又说自己可怜的孩子病得很重,如果拿不出那笔昂贵的医疗费,孩子就可能死掉。

她的讲述把这位球星深深地打动了,温森德二话没说,掏出笔在刚刚赢得的支票上飞快地签了名,然后塞给那位女子。他说:“这是我参加比赛的奖金。祝可怜的孩子走运!”

过了几天,温森德正在一家高尔夫球俱乐部进午餐时,一位职业高尔夫球会的管理人员走过来,问他是否曾碰到过一自称孩子病得很重的女子,并且给了她一张支票。

温森德点了点头,感到很奇怪。那个人对他说:“这是停车场的服务生告诉我的。不过,那个年轻女人是个骗子,她根本就没有结婚,更不可能有什么病得很重的孩子!我的朋友,你让人给骗了!对你来说这一定是个坏消息。”

“哦?你是说根本就没有一个小孩子病得快死了?”温森德急迫地问道。“谢天谢地,这是我这些天来听到的最好的一个消息。”

人生无坦途,面对众多的失败、挫折、欺骗等众多不顺心,甚至痛心的事情,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呢?道理很简单:与其自寻烦恼,不如顺其自然。

12.但吃肉边菜

相传六祖惠能曾被恶人追逐,避难于猎人中,长达15年之久。

在这期间,六祖常给猎人讲解佛法,大家都很敬重他。有时猎人出去打猎,就让六祖守着猎网,每有动物落下网中,六祖总是悄悄地解救出来放生。

猎人们平常主要以各种肉为食物,六祖便寻些野菜寄煮在猎人的肉锅里,与猎人共进饮食。猎人们热情地以肉相让,六祖便回答道:“但吃肉边菜。”时间一长,大家也就不以为怪了。

对于真正的圣人来说,他会毫不动摇的坚持自己的主张,哪怕身处恶境也从不会放松自己。六祖惠能虽然整日与猎户为伍,但却并没有受其左右,“入乡随俗”,反而向他们讲解佛法,让自己影响了别人。然而,对于一般人来说,却往往心性随境,虽然偶尔受到善的熏陶变得善良,而一旦陷入恶的境地却不能坚持善的主张,又回到了恶。

从前,印度的一个国王饲养了一头大象。它力大无穷,勇敢凶悍,在战场上能一举打败敌方的进攻。如果处决罪犯,它会去执行踏死对方的任务。

有一次发生了火灾,大象的住所被烧毁,只好搬迁到另一个住处。在新住处附近有一座寺庙,里面的和尚常常念经,经文里有一句话说:“行善者超升天堂,作恶者下沉深渊。”

大象不分昼夜都听到这句话,感动肺腑,以致性情渐渐温和,甚至起了慈悲之心。

一天,国王命令大象去踏死一名重大罪犯,罪犯被拖到大象的住地。不料,大象只用鼻尖轻触了几下犯人,就自行离去了。后来凡是被拖来的罪犯,大象全都用这种方式处理。国王看了大为发火,召集一群大臣讯问原因。

群臣议论纷纷,有一位大臣禀告说:“这只象的住所旁边有一寺庙,所以,大象必定是朝夕听闻佛法的教诲,心生慈悲。如果现在把它放在屠宰场,让它日夜看见屠宰的情形,必定会再起恶心。”

国王觉得有道理,立刻派人把大象牵到屠宰场附近,让它每天都看到斩杀、剥皮等残忍的事情。大象果然又恢复了昔日的恶性,残忍凶猛的动作愈来愈厉害。

中国有句古语叫做“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也从一个侧面反应出了人的善变本性。对于一般人来说,我们不可能要求他像六祖那样自始至终以佛法自度,所以只能不断用善心来感化众生,构造出一个善的世界。如果人人都善良,那么恶就无处立足了。

13.爱是生命最好的养料

一位禅师正在打坐,这时来了一个人。他猛地推开门,又砰的关上门,踢掉鞋子走了进来。禅师说:“等一下,不要进来。先去请求门和鞋子的宽恕。”

那人说:“这真是胡言乱语,我听说禅宗的人都是疯子,看来果真如此,我干吗要请求门和鞋子的宽恕?那双鞋子是我的!”禅师又说:“你出去!永远不要回来,你既然能对鞋子发火,为什么不能请它们宽恕呢?你发火的时候一点也没有想到,对鞋子发火是多么的愚蠢。如果你能同愤怒相联系,为什么不能同爱相联系呢?关系就是关系,愤怒是一种关系。当你满怀怒火地关上门时,你便与门发生了关系,你的行为是错误的,是不道德的,那扇门并没有对你干什么事。你先出去,否则就不要进来。”

听到禅师的说教,那人开悟了,他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既然你能够发火,那么为什么不能去爱呢?”

于是,那人去爱了。也许这是他一生中的第一次,他抚摸着那扇门,泪水夺眶而出,他抑制不住涌出的眼泪。当他向自己的鞋子鞠躬时,他的身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转身走到禅师的面前。禅师立刻伸开双臂拥抱了他。

孟子说:看待父亲、兄弟和君上像自己一样,怎么会做出不孝的事呢?的确,如果一个人爱别人如同爱自己一样,那么他才能真正的善待别人。假如你这样做了,那么不仅是你自己得到了升华,而且被你爱的人得到了爱的养分,他将会加倍的回报于你。

有一位老人,因为衰老逐渐丧失了工作能力。她的儿子就千万百计想遗弃她,于是狠心地背着她往深山里走。途中,这个儿子一路上都听到背上的母亲折断树枝的声音,心想:一定是她怕被遗弃之后,无法自己识路下山,因此沿路做上记号。他不以为意地继续往深山里面走,好不容易到达目的地之后,他放下背上的老母亲,毫无感情、狠心地对她说:“我们就在这里分别吧!”

这时候,他母亲慈祥地说道:“上山的时候,沿途都有折断树枝的记号,你只要顺着记号下山,就可以安然回家了。”这位老母亲并不在意儿子的大逆不道,反而沿途帮他做了记号,使其在返家的路途中不会迷路,这种伟大的母爱,终于唤醒了儿子的良知。他赶紧向母亲赔罪,又将她背回家,从此对母亲百依百顺。

这位母亲用爱教育了儿子,用爱滋养了儿子,从而也收获了儿子的爱。爱是生命中最好的养料,只要有爱就有彩虹,生命就有希望。

从前,美国有一个小男孩,几乎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孩子,他因为患脊髓灰质炎而留下了瘸腿和参差不齐且突出的牙齿。他很少与同学们游戏和玩耍,老师叫他回答问题时,他也总是低着头一言不发。

在一个平常的春天,小男孩的父亲从邻居家讨了些树苗,他想把它们栽在房前。他叫孩子们每人栽一棵,然后告诉他们,谁栽的树苗长得最好,就给谁买一件最喜欢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