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衄、肌衄(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
例1:张××,女,教师,36岁。
初诊:1981年4月15日。患者两年来牙龈经常出血,时发鼻衄,两小腿均出现出血点,月经量多,经期不定。近期头晕而痛,心慌气短,全身乏力,来院寻余诊治,化验血小板8万。曾到省级医院检查诊断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舌质淡无苔,脉沉弱。
辨证:气虚血亏。
治法:养心益气摄血。
处方:自拟方。
生地炭30g 丹皮10g 鹿角胶10g 龟板胶10g
阿胶10g 丹参10g 当归15g 茯苓10g
太子参20g 炙黄芪25g 白术10g 麦冬10g
远志6g 侧柏炭10g 白茅根15g 炙甘草6g
水煎服,每日1剂,嘱服10剂。
二诊:1981年4月26日。服上药后,鼻出血减少,经量随之也减少,头晕心慌气短均已好转,嘱以前方减侧柏叶、丹参,加仙鹤草15g、兰根12g、水牛角10g,嘱服20剂。
三诊:1981年5月17日。服上药后,经量大减,牙龈出血停止,鼻衄每日只见1次,量亦少,两腿出血点已消退,头晕、心慌、气短大有好转,检查血小板计数增至12万,睡眠均好,精神尚可。病情已好转,配制末药一料,巩固疗效。
处方:
西洋参100g 麦冬60g 五味子30g 鹿角胶50g
龟板胶50g 枸杞子40g 炙黄芪120g 当归80g
太子参50g 白术60g 茯苓40g 生地60g
阿胶60g 仙鹤草60g 犀角20g 藕节30g
地榆炭40g 首乌60g 紫草30g 黄精50g
大枣50枚 炙甘草15g
上药共为细末冲服,每次10g,每日3次。
随访半年,病情稳定,再无出血症状,精神转佳,面色红润,已正常上班。
按:血小板减少症为常见的一类出血性疾病,属于中医“血证”、“鼻衄”、“肌衄”、“发斑”等范畴。证候分类为阳证、热证,慢性多为里证、虚证,后期虚实杂见,气血两虚兼见血瘀。本例为气虚血亏之证,治以养心益气摄血法。余每遇此症,用生脉散合龟鹿二仙胶加阿胶、当归、黄芪、仙鹤草、大枣之类,治之多见显效。
例2:陶××,男,9岁,学生。
初诊:1986年8月6日。患儿素体虚弱,在放学回家途中和同学打闹摔伤。回家后略受外感,出现头痛发烧咽痛咳嗽等症,经个体诊所医生诊治。一周后,外感症状基本消失,但出现全身皮肤紫斑且伴有鼻衄、尿血等症,急来院就诊。化验血小板计数为5万。西医诊断为血小板减少症,经西医治疗两周,疗效较差,要求中医中药治疗。症见患儿面色苍白,体形瘦弱,神疲,下肢有明显紫斑,全身稀疏,舌质淡,苔白,脉细数。
辨证:阴虚内热,气不摄血。
治法:益气养阴,清热凉血。
处方:经验方。
生地10g 当归8g 黄芪12g 赤芍6g
白茅根15g 银花15g 藕节6g 仙鹤草10g
地榆8g 丹皮6g 紫草6g 兰根10g
内金6g 焦楂10g 大枣3枚 甘草5g
水煎服,每日1剂,嘱服6剂。
二诊:1986年8月13日。服上药后,胃纳转佳,精神亦好。面色转华,血小板计数已升至8万。以原方再加首乌10g、阿胶12g、太子参15g,又进20余剂。
三诊:1986年9月6日。服上药后,诸症消失。查血象:血小板为13万,红细胞420万,白细胞6300,以原方配制末药一料,服之三月病获痊愈。
随访两年,患儿身体健康,发育良好。
按: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并非少见病,且近年更有增多之势。据文献资料报导:多认为此病系脾不统血,阴血不能内守,故多投以归脾汤加减或肾髓亏虚投以肾气丸大补元煎等传统方法治疗,效果欠佳。初中期大部分患者属于脾阴虚,血燥,阴虚生内热,热伤络脉则血外溢者多见。上方经临床应用,效果良好。请同道进一步在临床实践中验证。
紫斑(过敏性紫癜)
例1:陈××,女,12岁,学生。
初诊:1987年6月5日。患者周身紫癜反复发作半年余。三月前曾因紫癜大发,出现颜面浮肿,双下肢膝关节、踝关节肿痛,履步艰难,经某医院检查化验诊断为过敏性紫癜(关节型)。经西医治疗月余天,紫癜退净,膝、踝关节肿痛消失。近一周来,两膝关节肿痛再作,伴腹痛,身痒异常。症见:四肢紫斑密布,胸腹均有散在之斑点,色呈紫红,伴面眺,神疲而心烦,咽于不欲饮,两膝踝关节肿痛而步行难,尿黄,便溏,舌质红降,苔黄黑而腻,脉象弦紧。
辨证:风热袭表,湿热壅滞,阴虚火旺。
治法:清热解毒利湿,凉血止血祛瘀。
处方:自拟方。
水牛角粉12g紫草12g 黄连8g 银花15g
连翘10g 生地20g 丹皮10g 防己10g
木通10g 白藓皮15g 地肤子10g 地榆10g
白茅根30g 赤芍10g 甘草6g
水煎服,每日1剂,嘱服6剂。
二诊:1987年6月12日。服上药后,周身紫癜色已转暗淡,下肢关节肿痛稍减。嘱以原方再进10剂。全身紫癜退净,下肢膝、踝关节肿痛得瘥。病属邪去阴伤为患。故再以犀角地黄丸每次1丸,每日3次调治月余,紫癜未发,余症全瘳而病已。
随访一年未见复发。
按:紫癜并非是一种单纯性的皮肤粘膜出血疾患,而是一组可与它处出血并见的综合病证。成因有内伤、外感之别,证型常表里虚实互见。病情虽错综复杂,然亦有症可辨,有规可循。一般病势急者多属邪实而以热证居多。本例由风热袭表,肺胃蕴热,湿热壅滞,阴虚火旺,导致紫癜发生,因此在治疗上首先以清热解毒利湿为主,佐以活血祛瘀滋阴凉血止血,巩固疗效,澄源治本。
例2:姬××,男,26岁,工人。
初诊:1995年3月17日。患四肢紫癜已三月余,刻下遍体皆发,色红,怕热瘙痒,腹痛便溏,脉细涩,舌暗,苔薄白润。
辨证:脾虚不能摄血,血热迫血外溢。
治法:益气健脾凉血,祛风化湿。
处方:玉屏风散加味。
生黄芪12g 自术10g 防风10g 乌梅10g
丹皮10g 紫草15g 赤芍12g 生地15g
早莲草12g 陈皮8g 地肤子10g 首乌12g
苡米12g 蝉衣6g 甘草6g
水煎服,每日1剂,嘱服12剂。
二诊:1995年3月28日。服上药后,紫癜已减少过半,有时烦热,腹痛便溏好转,舌苔已化,脉象同前。以原方化裁继服。
处方:
生黄芪18g 白术12g 防风10g 乌梅10g
木香6g 当归12g 赤芍10g 紫草10g
鸡血藤15g 陈皮8g 地肤子10g 仙鹤草15g
首乌15g 蝉衣6g 甘草6g
水煎服,每日1剂,嘱服12剂。
三诊:1995年4月11日。服上药后,紫癜消失,二周未发,瘙痒止,腹痛便溏烦热亦瘥,精神转佳,脉细,舌淡红,正气渐复,血热亦清,以原方加减,扶正和营,调理善后。
处方:
炙黄芪24g 炒白术12g 炒防风10g 乌梅10g
当归12g 白芍12g 仙鹤草30g 阿胶12g
炙甘草6g 大枣5枚
水煎服,每日1剂,嘱服15剂。
随访三月,未见复发。
按:本例为“过敏性紫癜”,按中医辨证属脾虚血热,以致血液溢于肌表,而现腹泻腹痛之症,同时症有瘙痒,乃风之为患,故方予玉屏风散合痛泻要方加凉血清热之品,又选用了乌梅、蝉衣、紫草、防风等具有抗过敏作用较好的中药,故此症消病愈。
消渴(糖尿病)
例1:赵××,女,56岁,干部。
初诊:1966年5月21日。患者身面轻度浮肿,发热自汗,口渴喜饮,随饮随渴,咽干口燥,日夜约饮水25磅有余,饮食正常,小便较多,色微黄,精神萎靡,行动时感到心累气短,舌红少津,脉细数。患病已过半年,屡服中、西药无效,曾在金川公司医院检查血糖高,尿糖(+++)。诊断为糖尿病。经我院检查血糖仍高,尿糖(+++)。
辨证:上消·肺津不足,内有燥热。
治法:益气生津,润肺清热。
处方:玉泉丸合白虎汤加减。
沙参15g 麦冬12g 五味子8g 生石膏30g
知母10g 粉葛根15g 花粉12g 生山药20g
乌梅10g 芦根15g
水煎服,每日1剂,嘱服6剂。
二诊:1988年5月27日。服药后,口渴明显减轻,热退汗止,昼夜饮用量减至15磅左右,嘱再服原方6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