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之所以能伴随着人类文明生生息息,绵延至今,并对今日世界产生全方位的重大影响,皆因体育具有满足人和社会发展现实需要的实际效用。这种实际效用就是体育的价值。体育价值不仅是体育存在的社会前提,也是体育文化的核心内容。
一、体育的工具价值
体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从结构上看,它作为一种方式、手段影响和改变人的体质,即自然属性。从这个角度来看,体育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和不同的社会中,可以采取完全相同的运动方式和手段来执行改变人的体质这种职能,其作用、价值的判定则可通过通用的一定的评定方法,而不以社会文化的差异为转移,这里的体育主要是相对于人体而言的。
体育的自然属性是通过人体运动来表现的,研究这种自然属性就是要把从事运动的主体一人作为生物学上的个体来看待,揭示运动对人体的作用、功效,即人和运动的关系以及运动的技术原理。换言之,体育的自然属性是从生物学的角度来加以研究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主要属自然科学研究的范畴。正因为体育具有自然属性,不同时代、不同社会的体育才有相互继承、交流、借鉴、吸取的基础。同时,劳动等活动也因此和体育有了直接的联系和具有某些相同之处。
人的身体素质——力量、速度、耐力等的综合水平组成了人的身体能力的质量基础。体育运动是通过表现人的身体能力来提高人的身体素质的示范性运动。当然,各种体力劳动也可以提高人的身体素质,但这种提高表现在身体能力方面与体育锻炼的结果是不同的,因为劳动对人的身体素质的提高不可能是综合的。体育锻炼易于全面提高人的身体素质,从而增强身体能力的综合水平。身体素质与身体能力或体质与能力,联系密切而不等同。体质是体能的质量基础,体能是体质的活动表现。但是,身体能力并不仅仅归属于身体素质。身体能力表现在活动中作为运动能力,实际上无法与各种技能相分离。运动技能是在生活中通过学习、活动的方式而获得,所以,身体能力与运动技能是统一形成和完善的。也就是说,身体能力作为运动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的形成物,其基础是身体素质,而其表现形式是运动技能。因此,体育的工具价值表现在对身体素质和技能的提高上,是一种“为他”的存在,似乎离开了军事、宗教、健身,它便无存在的意义。
体育的工具价值,一般来说,是指体育对人和社会所具有直接的客观效用。更确切地说是体育这一客体与主体(人和社会)需要之间的一种特定(肯定与否定)的关系。马克思说:“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406页)从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看,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处于同其他事物的联系和关系之中。本质即关系。因此,任何事物的任何属性,归根到底都可以归结为一定的关系。没有关系,就无所谓属性。
人的需要在本质上是社会性的,是被历史决定了的,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需要虽是主体人的需要,并在人的意识中表现为主观欲求,但却是具有对象性的东西,是一种客观规定。人通过实践活动,创造着客观环境,即作为对象的自然生活条件和社会生活条件,又通过人的实践活动,规定着人的需要。所以,人的需要从本质上讲,取决于人的社会本性,取决于个人在生产关系体系中的地位,取决于人的客观的生活条件。
价值属性也是客观的。因为不仅外部世界是客观的,外部世界同人的关系是客观的,而且人的需要也是客观的。然而,价值属性的客观性,决不意味着它不依赖于主体的需要。价值属性是客体的一种属性,但它决不只取决于客体,而是客体在同主体发生关系的过程中产生的。没有主体的需要,就不会有价值属性。人的实践改造了客体,又改造了主体自身,造成新的需要,因而也就造成了并不断改造着客体对主体的价值关系。客体的价值属性,作为对主体人的特定关系,是人的实践在物本身的固有属性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因此,价值既取决于客体本身的结构,又取决于主体的活动。由于人和世界物质的统一性,客体具有满足人的需要的多种可能性,但仅仅这种可能性还不能实现为价值。把这些可能转化为现实的价值属性,是一个不断实践的历史过程。因此,客体的价值属性总是具有社会历史的性质,总是与主体人的需要和有目的的实践活动分不开的。
基于以上认识,体育的工具价值,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提高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通过增强体质,以利于人类的生存,促进社会的发展;(2)通过体育产业创造经济价值,为社会做出特殊贡献。
体育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不可忽视。现代体育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如迈克尔·乔丹为美国名牌球鞋耐克做广告,一年收入可达3000多万美元。一届的奥运会总收益超过一些国家全年国民生产总值。近年来,一些西欧国家每年在体育上的国民消费总额一般超过百亿美元。1995年法国国民在体育上的消费支出达140亿美元。其中个人及家庭消费占42%,商业广告赞助占9%,社区、社团赞助及政府津贴占其余的一半。
如此巨大的经济价值,主要源于体育运动的独特魅力。奥运会节目的电视转播权从1972年的1520万美元,涨到1980年的9260万美元。进入80年代由于卫星电视的转播,电视广告拥有巨大的覆盖面,洲级或国际体育活动几乎可以传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运动员的偶像也从区域走向世界,1996年在美国亚特兰大举办的夏季奥运会全球电视转播费达到9.07亿美元,由此成了各国争相申办奥运会的聚焦。
二、体育的文化价值
所谓体育的文化价值,就是体育除了作为增强体质和发展经济的手段以外的内在精神价值,它是通过体育间接的社会功能表现出来的,具体说,体育的文化价值或内在价值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振奋民族精神,表现民族自尊
体育运动具有的广泛社会性使体育成为国家中最强有力和最直接的宣传鼓动工具之一。当今时代,要问鼎世界,保持国家强盛,振兴民族,必然要以民族精神的发扬为前提,而体育则成为振奋民族精神的巨大动力。甚至一次重大国际比赛的得失,也能像巨石击水一样,在国民心中产生巨大的冲击波,使千万人乃至整个民族、国家沸腾起来,使民族精神得以升华,爱国激情得以张扬,民众之心联成一体,为国家的腾飞、民族的昌盛提供难以估量的精神力量。如1968年捷克冰球战胜前苏联冰球队后出现举国欢庆的盛况,我国女排获得“五连冠”后在国内引起轰动,以及第十三届世界杯足球赛阿根廷队获冠军后在国际国内所产生的影响都是生动有力的说明。
在一个国家的主权独立受到侵犯的情况下,能够在国际体育竞争中战胜代表侵略国的运动队,其象征意义对于被侵略国的人民振奋民族精神,维护民族自尊是极其重大的。就像中国观众在《火烧圆明园》的电影中看到僧格林沁用蒙古族的摔跤技艺将英国侵略者巴夏礼摔得狼狈不堪而不自主地拍手叫好一样,当前中国乒乓球运动员何智丽以日本国民小山智丽的身份代表日本与中国队对抗并获得胜利时,中国观众表现出对她的强烈不满和种种非议。这些表现民族意识心理的行为,从总体上说是健康向上的,它可以引起人们对体育比赛的关注和热情,希望通过比赛胜利显示本民族、本国家的强大,同时可以激发民族自信心和爱国热情。但是如果认识不到体育运动国际化的大趋势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先导作用,甚至完全以胜负来决定好恶,则反映出心胸狭隘、素质低下。就中国体育爱好者来说,当各地球迷不仅接受了“外援”,而且外籍球员因其上乘表现而成为自己心目中的崇拜者时,对中国运动员加盟外国球队、替他人效力的现象似乎也应以平常心态对待之。
2.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满足社会成员的精神需求,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体育运动不仅对增强体质、提高肌体活动能力和发掘人的潜力有极为明显的作用,而且对调节人的心理、满足人的精神需求、保持健康的精神状态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也有极为明显的作用。主要表现是:运动使人能从工作的紧张状态中解脱出来,兴奋和抑制得到平衡,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运动具有娱乐性。运动者和观赏者都能通过愉悦感官、陶冶情趣、调节感情,获得美的享受。娱乐性运动能给人带来愉快,竞技性运动则能满足人的特殊的审美需求,运动对人的身心两方面的功能是体育能够满足社会和个人需求,实现体育目的任务的基础,是使体育成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途径的内在根据。体育的功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体育运动形式的日益丰富和多样化,体育功能也将不断发生变化,从而推动和促进体育的整体发展,这将成为满足社会成员的精神需求和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必不可少的永恒条件。
3.协调人际关系,创造和保持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局面
体育运动是人类进步的结果和文明的象征,随着社会的发展,体育运动越来越成为人类社会生活及其进步的前提条件和基本内容。在体育竞赛中,为了取胜,形成了格奥尔格·西梅尔所说的“战斗游戏”。“体育竞技为控制冲突提供一种有效的可能性”。体育竞赛中的竞争是激烈的,这是最强者不受淘汰,身体技巧、策略和战术上最优秀的人取胜的惟一模式。同时,在竞赛中也是相互学习和交流的最好时机,来创造相互理解和联系的条件,协调彼此问关系使之正常化、情感化。从而为国家的稳定、国防的巩固、经济的发展、政权的稳固、科学文化的繁荣等创造合适的社会环境和局面。相当多的研究资料表明,积极开展体育运动对减少社会犯罪率,协调人际关系,缓解社会矛盾,加强社会公德,提高人民文明程度有明显的积极作用。
4.增进和调节国家民族间的关系,创造有利于人类共同发展的和谐的国际环境
体育运动的国际化使体育成为国家之间重要的交往手段。通过体育比赛,相互学习和交流,来创造国家、民族间的相互理解和联系的条件,协调国际关系,缓和冲突,促进文化交流,加深不同国家、民族人民间的相互了解,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减少和消除国家和人民间的隔阂,对维护世界和平、创造有利于人类共同发展的和谐的国际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20世纪70年代的“乒乓外交”用小球转动了大球就是一个极其生动典型的例子,再如1980年冬奥会上,美国冰球队击败前苏联队,大大出入意料,从而减轻了使美国公众和美国总统由于苏联介人阿富汗这一政治局势而产生的沮丧情绪等等。
总之体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对人类社会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是多方面的,它全面作用于社会各方面,与体育的自然属性只是独立地体现于人体运动本身不同。体育的文化价值(相对于自然属性而言可称之为社会属性)属社会科学研究的范畴。体育的社会属性主要是由体育与社会的关系决定的,在社会诸因素中,直接决定体育社会属性的又主要是社会生产关系。不同时期,不同形态的体育的属性的差异、特点,主要是由体育的社会属性的不同所带来的。
从体育价值观的意义上说,工具价值即体育自然属性的价值,文化价值即体育社会属性的价值,二者的区分是相对的,从一定意义上讲,工具价值也是一种广义的文化价值,而文化价值则是更深层意义上的一种工具价值。
三、确认体育的价值,树立一种新的体育观
当前我国体育科学研究存在着重自然科学研究,轻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倾向。从我们探讨问题的角度看,实际上是重视体育的工具价值而轻视体育的文化价值。事实上体育的本质是文化,而文化的本质是人。研究体育不能没有文化背景,更不能脱离人的全面的需求。开展体育价值研究就是要引导人们对体育做出新的价值判断,就是要使人们能够辨别体育运动中的真与假、善与恶。从一定意义上说,只有我们更善于从主客体关系上去理解、把握体育的价值,我们才能防止体育的异化(如兴奋剂、球场暴力等),才能使体育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文明进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1.竞技体育与健身体育都是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
国力是一种合力,是整体性、综合性的实力体系。综合国力既指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政治实力、军事实力和外交实力,又指这个国家的文化积累、文化潜力、文化活力和发展水平,是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文化实力的总合。体育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体育事业是以其特殊的生产方式和精神产品纳入国民经济体系的。这种精神生产不仅以其精神产品为物质生产提供了精神力量,增强了国民经济增长的力度,从而使综合国力有可能在有序的、健康的发展中显现它的实力。而且还能以其丰富的精神产品充实国民经济体系,以其宏大的精神财富增进国民财富。
体育的实力同经济、政治的实力是相互作用的,他们既有耦合和相互借重之处,又有其相对独立的张力和影响力。一定的体育是一定的经济、政治的反映,并随着经济、政治的发展而发展。经济发达、政治强盛的国家,不仅其经济、政治实力在国际社会中占重要地位,而且它的体育也往往以其得天独厚的优越性和高大的形象屹立在世界各民族体育之林,成为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体育是一种强力的黏合剂,无声的语言,它不仅将具有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文化素质和共同语言的人群联结在一个民族共同体中,而且将不同经济生活、不同风俗习惯、不同语言的各民族联结成团结和睦的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就是这种以共同的中华文化所结成的统一国家。这种共同的中华文化并没有因政治的屡屡变迁而被冲决,也没有因经济的变革而被分离,它只会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而日益昌盛,始终成为凝结各民族人民的强大力量。在现代中国,中华体育更成为凝聚和鼓舞全国各族人民和海外炎黄子孙抵御外侮、奋发图强,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而努力奋斗的精神力量,它正以其巨大的感召力、凝聚力、向心力日益显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