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公案小说,是明代万历年间(1573年—1620年)安遇时所作白话短篇小说集《包龙图百家公案全传》。它也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推理小说。共10卷100回。每回写一个有关包拯断案的故事。包拯(999—1062)北宋庐州合肥(今属安徽)人,字希仁。曾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官至枢密副使。他在知开封府时,以公正廉洁、不畏权贵、执法严峻著称。他深得民众敬赞,其事迹长期广泛流传民间,并成为小说、戏曲创作的题材。安遇时的小说,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内容,集中表现了包公刚直不阿的气质、深入实际的官风、智勇兼备的品格和为民负责的精神。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突出了包公根据逻辑推理、重证据轻口供和重调查研究的审案方法。该书文笔比较拙劣,但对以后的公案小说影响颇大。清代的说书艺人石昆玉据此及同时无名氏的《龙图公案》和完熙生的《包孝肃公百家公案演义》创作了评书《包公案》,后又有人略其唱词而录其说白遂成《龙图耳录》。清光绪五年(1879年),问竹老人对《龙图耳录》进行加工润色又成了白话章回小说《忠烈侠义传》(《三侠五义》、《七侠五义》)。《包龙图百家公案全传》比闻名全球的英国同类小说《福尔摩斯探案》早约300年,比美国著名的《莫格街凶杀案》早200多年。包公不仅是中国而且是世界上第一个秉公执法、严审明断的典型人物。也有人说明代完熙生所著《包孝肃公百家公案演义》(《全像包公演义》)的写作时间,可能比安遇时的《包龙图百家公案全传》还要早。
最早的侠义小说
最早的侠义小说,是清代无名氏的白话章回小说《施公案》。又名《施案奇闻》、《施公案传》、《施公案奇闻》、《百断奇观》。它也是侠义小说与公案小说合二为一的开创之作。原本8卷97回,现存最早为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刊本,卷首有嘉庆三年(1798年)《序》。它从施公出任扬州府江都县令写起,至其升任通州仓厂总督为止。前30回写施公独立办案,基本上还是公案小说的模式。施公作为清官,凭仗其聪明才智,采取微服私访等手段,侦破了将近10个图财害命、情杀、仇杀案件。其中莲花院九黄七珠案较为曲折动人。九黄系莲花院凶僧,与淫尼七珠及江盗相互勾结,无恶不作。结果施公将他们一网打尽。30回以后,侠士黄天霸投靠施公,改名施忠,成为了施公最忠实的保镖和最强大的助手。施公的足智多谋,加上黄天霸的高超武艺,有如如虎添翼,更是得心应手。他们不仅破了许多大案要案,而且剿灭了不少豪强盗寇。其中施公屡次遇险,但都在黄天霸救助下化险为夷。这里,作者将侠义与公案小说融为一体,尽管内容复杂而艺术拙劣,但在一个世纪之内,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不仅它的续书不断,以多种版本的小说和数十种剧目、评书的形式广为流传,而且开创了侠义公案小说创作这一特殊流派。在它的影响下,《三侠五义》、《彭公案》、《李公案》、《刘公案》、《于公案》、《张公案》等竞相出现,形成了近代文学一种非常突出的现象。它不仅在文学艺术方面有所成就,而且在社会学、文化学、民俗学、心理学、侦破学、法律学等等方面也不无裨益。
最早写女侦探的小说
最早写女侦探的小说,是近代的作家吕侠的文言短篇小说集《中国女侦探》。190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收有《血帕》、《白玉环》、《枯井石》3篇。因其均写女子破案的故事,故名《中国女侦探》。《血帕》写某烟馆老板的两个女儿,突然同时用同一根绳子自尽,县令多方侦察,案情不白。后经其夫人分析指点,才在死者身上找到血书手帕,终使案情大白。原来烟馆老板是个人口贩子,两个女儿即为其所卖,后因故欲将她们转卖他人,致使二人痛愤自尽。《白玉环》写一布商之子婚后3日,接匿名信称所居之所系一凶宅,如不迁居将大祸临头。新郎之姐觉其可疑,于暗中侦探,历经曲折,方使真相大白。原来是新郎之舅等人为争夺盗窃集团胜利党的信物白玉环而为。该书不仅是我国最早写女侦探的小说,也是我国最早的侦探小说之一。它虽显幼稚,却开了此类侦探小说之先河,具有重要的文学史料价值。
最大最好的侦探小说
最大最好的侦探小说,是程小青(1893—1976)的《霍桑探案》。作者在1914年写了第一篇侦探小说《灯光人影》,其主人公霍桑,是一个著名的私人侦探。此后,作者便一直以霍桑作为笔下的主人公,创作了80多篇共计300多万字的侦探小说,并总名为《霍桑探案》。它不仅是我国规模最大、影响最广、质量最好的一部侦探小说,而且可与世界著名侦探小说媲美,作者自然也是中国当之无愧的侦探小说真正的奠基人和佼佼者。作者在小说中塑造了私人侦探霍桑的艺术形象,人们称他是“中国的福尔摩斯”。首先他同福尔摩斯一样,具有非凡的智慧和勇敢的精神。他头脑冷静,目光敏锐,尤其善于逻辑推理。他能察微知著,举一反三,由表及里,由此及彼,探根求源。他善于运用科学手段,如脚印、手印的核查,血液、头发的化验等等。他又有过人的胆识,常常单身一人,深入虎穴,机智灵活,准确果断,破案擒敌。因此,无论罪犯怎样狡猾、案情如何复杂,一经霍桑之手,无不真相大白。其次,在霍桑身上,又突出表现了中国的特色。他是正义的化身,疾恶如仇,见义勇为,同情弱者,痛恨邪恶。他具有强烈的献身精神,为了所爱的侦探职业,坚持了独身主义。他办案,往往不是光靠官府的法律,而是多以社会的公德。他对恶人犯罪,以法惩办;对好人向恶人报复或惩处恶人,则自装糊涂,不了了之,暗中保护。这种办案方法,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广大读者是非观念的反映。作者以暴露黑暗为宗旨,全部取材于现实社会,并以形形色色的犯罪案件为中心事件,将笔锋伸向了贫富的悬殊、官吏的腐败、道德的沦丧、教育的失误、婚姻的不自由等等社会各个方面。他在对犯罪现象的描写中,尽力挖掘了犯罪的根源。同时,作品充分体现了侦探小说题材的神秘性、惊险性和曲折性,以及制造假象和悬念、故弄玄虚等等艺术特点,从而使故事扑朔迷离,引人入胜。作品对我国侦探小说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最早的连载小说
最早的连载小说,是1902年在《新小说》杂志上连载的长篇小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作者是清末谴责小说家吴趼人(1866—1910)。作品是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作品,共108回。小说以描写官场为主线,并涉及商场和“洋场”,通过九死一生(作者的影子)在20年中耳闻目睹的无数怪现状,暴露了晚清政治及社会的黑暗和腐败,描绘了一幅行将崩溃的清帝国的社会图卷,表现了作者的改良主义倾向。其后,刘鹗的《老残游记》、鲁迅的《阿Q正传》、巴金的《家》等不少名著,都是以连载的形式最先与读者见面的。
最早反映工人生活的小说
最早反映工人生活的小说,是1905年初版的无名氏的章回小说《苦社会》。全书49回,其中“楔子”1回。小说主干写晚清苏州书生阮通甫、李心纯、鲁吉园3家的苦难经历。阮通甫和鲁吉园因生活所迫,各以300元的身价卖给了人贩子。阮携妻儿老小,鲁则离妻别子,一起踏上了由广州开往秘鲁的轮船,出洋充当苦工。不久,阮被洋人打死在船上,留下寡妇孤儿。母子流落异国他乡而下落不明。鲁则被船上中国水手收为助手,幸免客死他国之难,但从此蛰居洋船,飘泊四海。李心纯客居美国15年,备受美国对华工残酷虐待和欺侮之苦,最后毅然回到了祖国,决心拯救成千上万的在美华工脱离苦境。全书故事至此中断,原书标明此书为“初集”,但未见续集问世。同时,书中还写了不少苦难的人物,并充分揭露了晚清社会的贫困凋敝、政府的腐败无能。书中对美国和秘鲁疯狂迫害、虐待华工的滔天罪行的描写,尤为惊心动魄,如在一艘满载华工开至秘鲁的轮船舱底,竟有七八十具均戴镣铐、脱皮断骨、腐烂不堪的华工尸体。作品第一次通过华工华商的悲惨遭遇,向世人反映了中国工人的苦难生活。正如孙家振在《叙》文中所说那样,“有字皆泪,有泪皆血,令人不忍卒读,而又不可不读”。《苦社会》可说是一部很实际的华工华商的血泪史,中国工人的苦难史。
现代最成功的市民小说
现代最成功的市民小说,是现代的小说家、人民艺术家老舍(1899—1966)的代表作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发表于1937年。作品真实地描绘了北京一个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主人公祥子先靠拉租来的洋车过活,后用3年的血汗终于买了一辆属于自己的洋车。但不久,这洋车便被乱兵抢走,接着反动政府的侦探又诈去了他仅有的积蓄,后为躲避特务的追踪又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工作,而虎妞对他那种推脱不开的“爱情”又给他身心带来了很大的磨难。尽管他作了种种努力,但一切都是徒劳。他后用虎妞的积蓄又买了一辆人力车,可是很快又不得不把它卖掉来料理虎妞的丧事。特别是他心爱的小福子的自杀,更吹熄了他心中最后一朵希望的火花。他丧失了对生活的任何企求和信心,不得不一步步从上进好强沦为了自甘堕落。那先前正直善良、壮实勤劳的祥子,终于被生活的磨盘碾得粉碎。他一直幻想以个人奋斗来扭转自己的命运、靠辛勤的劳动来改变自己生活的道路,但无情的现实逼得他最终只能“痛苦地活着,冤屈地死去”。小说深刻地揭露了万恶的旧社会,鞭挞了吃人的腐朽制度,对在苦难中挣扎的贫苦市民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它是一首“旧时代的葬歌”,特别引起了城市下层人民强烈的反响。它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现实主义杰作。小说问世以后,被译成了10多种外国文字,享有较高的国际声誉。
现代最早反映农民问题的小说
现代最早反映农民问题的小说,是鲁迅在1920年8月写的《风波》。它取材于1917年张勋复辟的历史事件,直接联系到1911年的辛亥革命。撑船的农民七斤在城里被剪去了辫子,当皇帝就要复辟的流言传来时,七斤的家里立刻紧张起来,辫子的有无成为了问题的焦点。赵七爷、九斤老太等各具特点,一个个神态毕现。风波过后的平静,虽然暗示了复辟没有得逞,但农民的生活依旧没有脱离原来的轨迹。小说通过农民一根小小辫子的去留问题的家庭风波,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巨大风波。作者指出,辛亥革命除了剪掉农民七斤的一根辫子之外,并没有给广大农村带来任何意义的变革。同时说明,封建遗老赵七爷拒不剪掉辫子的封建顽固立场。作者把农民问题同民主革命问题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既批判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又揭露了封建顽固派妄图复辟帝制的反动行径,并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同时,明确指出了对尚未觉醒的农民进行启蒙教育的问题。这样,鲁迅第一次把对农民的教育问题作为了重大的历史课题提了出来。在以后的作品中,作者通过闰土、祥林嫂、爱姑,特别是阿Q等一系列成功的农民典型,把占我国人口最大多数的农民精神上的弱点当作国民性的弱点进行了善意的批评,从而提高了农民的觉悟,唤起了他们的革命热忱。鲁迅站在广大被压迫的农民的立场上,以自己丰硕的创作成果,为解决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农民问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现代最早的著名小说
现代最早的著名小说,是周树人第一次使用“鲁迅”的笔名于1918年5月在《新青年》发表的短篇小说《狂人日记》。它也是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著名白话小说。小说通过一个被迫害致狂的人的自述,描写了他的精神状态和心理活动。狂人出生于封建士大夫家庭,受过封建教育,目睹过宗法制度和旧礼教吃人的事实,身受封建传统思想和伦理道德的束缚、压迫和残害。他认为周围的人都想加害于自己,整个现实社会已变成了“吃人”的世界,因此对四周的景象和自身的处境感到极端的恐惧。哪怕是赵贵翁奇怪的眼色、小孩子们铁青的脸、一路上的人交头接耳的议论、人们张着的嘴和街上女人说的“咬你几口”的话,都使他十分敏感地联想到了狼子村佃户告荒时讲过的人吃人的故事。他从他大哥平常的言论开始怀疑当前的安排,他以为医生把脉是为了“揣一揣肥瘠”、嘱咐吃药的“赶紧吃吧”是要赶紧吃他,从而归结出整个社会是人吃人的社会、整个历史是一部人吃人的历史。他在日记中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虽然他的每一句话都是疯话,但这些疯话中却又饱含着深刻的真理。从而尖锐地揭露了宗法制度和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他相信将来的社会是“容不得吃人的人”的,于是发出了“救救孩子”和推翻那个社会的号召。
鲁迅通过“迫害狂”患者在精神错乱时写下的谵语,从某些“人吃人”的具体事实,进一步揭示了精神领域内更为普遍地存在着的“人吃人”的实质,从而对封建社会的历史现象作出了惊心动魄的概括。小说借实引虚,以虚证实,构思异常巧妙,具有强烈的反封建的激情和彻底的民主革命精神。它是一篇应时代的感召而诞生的彻底反封建的战斗檄文。它向数千年来吃人的封建制度喷射出了空前炽烈的火焰,向封建社会吹响了第一声进军的号角。小说的问世,既标志着鲁迅创作活动的伟大开端,也标志着中国新文学的伟大开端,它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自此以后,文学革命突破了初期理论主张的局限,开始了内容上真正的大革新。作品受到了俄国作家果戈里的同名小说的影响,但在思想和艺术上又高于果戈里的作品。它发表后,因其忧愤的深广和批判的犀利,使众多读者耳目一新、警醒惊觉,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
现代最早的浪漫主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