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作物制种技术
24259700000003

第3章 农作物制种概述(2)

2.种子工程内容种子工程是一项典型的农业系统工程,其涉及多领域、多学科、多部门。按其功能分为农作物改良(新品种引育)、种子生产、种子加工、种子销售、种子管理等五大系统,以及种质资源收集、选育、区试、审定、原种(亲本)繁殖、生产、收购、精选、检验、包衣、包装、贮藏、保管、标牌销售、售后服务等十五个环节。

种子工程实施的指导思想是紧紧围绕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适应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需要,坚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在充分挖掘现有品种、技术、设施和管理的潜力,发挥最大效益的同时,增加投入,扩大规模,提高档次和效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种子产业,保证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协调、健康的发展。

种子工程的总体目标是促进中国种子工作实现“四个根本性转变”,即由传统的粗放型生产向集约化大生产转变;由行政区域的自给性生产经营向社会化、市场化转变;由分散的小规模生产经营向专业化的大中型企业或企业集团转变;由科研、生产、经营相互脱节向育、繁、推、加工、销售一体化转变。最终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现代化种子产业体系,形成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的种子产业体系和富有活力的、科学的管理体制,实现种子生产专业化、经营集团化、管理规范化、育繁推销一体化、大田用种商品化。

指由种子公司或种子集团将新品种选育、引进、种子生产、加工、包装、贮藏、推广、销售和种子售后服务管理五大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育、繁、推、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生产管理体系。种子产业化是种子工程的实现目标。

§§§第三节良种繁育的程序

良种繁育的程序是指一个品种按种子繁殖阶段的先后和种子世代的高低形成的过程,也叫种子繁育程序或种子生产程序。种子繁殖是分级进行,即在种子生产中,设置专门的留种地,按照一定的技术程序,逐级扩大繁殖,生产出不同级别的种子。

一、农作物种子的级别划分及质量分级

农作物种子的级别划分,实质是种子的质量级别,是衡量种子质量优劣的标准。农作物种子的级别划分是种子的良种繁育级别,主要是以繁殖的程序、代数和繁殖单位的级别来确定的。各国的种子等级划分不尽相同,美国通常采用四级制,即育种家种子(Breeder%seed)、基础种子(Foundation%seed)、注册种子或登记种子(Gegistered%seed)和检验种子(Certified%seed)。

中国目前种子分类级别分为原原种(Basic%seed)、原种(Original%seed)、良种(Certified%seed)三个等级,各级种子的质量标准对农作物生产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当于国外育种家种子,或者叫超级原种。

1.原原种概念是指一个品种育成时获得的遗传性状稳定、一致的种子,以及用这些种子在一定时代内繁殖生产的,具有本品种典型性状和较高产量水平的少量种子。原原种由育种单位或个人提供,育成品种确定推广后,由育种者或品种持有者进行种子保存和生产。

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由授权单位生产。

2.原原种的基本特征原原种应具备以下特征:①由育种单位或个人控制的品种纯度最高、最原始的优良种子。②具有本品种典型性状;③品种纯度达100%;④遗传性状稳定、群体表现一致;⑤有一定的世代限制;⑥产量和主要性状达到推广使用的原有水平。新品种推广时,都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在使用一定年限后,品种的增产效果逐渐减退,甚至出现减产。

主要原因是随着繁殖代数增加,种性混杂退化;有时可能是原原种不纯。原原种是整个种子繁殖体系的基础,决定着良种生产质量和推广程度。原原种生产也是良种繁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生产中应注意原原种的保纯与扩繁,保证优良品种的典型性和增产性,为良种繁育提供高质量的亲本来源。

国外称基础种子,指用原原种按技术操作规程繁殖的第一代至第三代种子;或者由生产上正在利用的品种经过提纯更新后达到原种质量标准的种子。原种是生产良种的基础,中国的原种可分为原种一代和原种二代。原种在种子生产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各个国家对它的繁殖代数和商品质量都有一定的要求。各类作物原种的质量标准,主要是以纯度、净度、发芽率、水分和杂草种子等五个方面确定的。

又叫生产用种、生产种,是由原种繁殖若干代后,符合质量标准,供应大田生产播种用的种子。包括常规品种的第一至第二代种子,以及达到杂交种良种质量标准的杂交种F1代种子。良种是供大面积生产使用的种子,是主要的商品化种子。

二、种子质量分级标准

种子质量分级标准是种子生产标准化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内容,是用来衡量考核各级种子生产、良种提纯复壮、种子贮藏等工作的标准;也是种子优质优价的定价依据,有了种子质量分级标准,种子标准化工作就有了明确的工作目标。

中国在1984年颁布了粮食作物种子、蔬菜、林木和牧草种子质量标准。随着农业的发展和种子检验规程的重新修订,中国在1996年重新修订和颁布了各类作物种子质量标准。目的是保护种子生产、经营和使用者的利益,避免不合格种子造成生产损失,防止坑农、害农事件的发生。不同等级种子的质量标准主要从纯度、净度、发芽率、水分四项指标衡量,以品种纯度作为种子质量分级的依据。原则上常规品种(包括自交系)不分级,杂交品种分一、二级。

纯度达不到原种指标的降为一级良种,达不到一级良种的降为二级良种,达不到二级良种的即为不合格种子。净度、发芽率、水分中有一项达不到指标的,就为不合格种子。一些国家没有制定良种级别的杂交品种种子,一般参照国际标准或由企业的质量标准。

三、原种生产程序

原种是用育种家种子或原原种繁殖的,或者生产中已经使用的原种经过一代或多代选择、提纯繁殖获得制种用的亲本原种。为了提高种子质量,有直接使用原种进行制种,繁殖良种的趋势。原种及亲本一般由育种或品种所有者掌握,农作物制种主要涉及从原种到良种的生产技术和质量控制等环节,因此,在本书中主要介绍各类作物良种(包括常规品种、杂交品种)的繁殖,对各类作物的原种繁殖不做主要介绍。

主要包括单株选择、分株比较、株系鉴定、混系繁殖4个程序。

1.单株选择从种植原原种的第一、二代种子田或本品种纯度较高、典型性状明显的种子田或大田中,选择具有本品种典型性状的优良单株。

(1)选择标准。以品种的典型性、丰产性、成熟性、抗性和单株整齐度等为标准,要求植株整齐健壮,穗形(果形)大小一致,结实率较高,抽穗(开花)、成熟期一致,籽粒饱满等。

(2)选择方法。分田间初选和室内复选两步进行。前者一般分苗期、抽穗期(开花期)和成熟期3次选择,做好标记。初选单株在室内再进行复选,当选穗(果)分别脱粒、编号,并妥善贮藏种子,选择数量根据下年株系圃面积大小而定,禾本科粮食、牧草等一般667m2株(穗、果)行圃应选株(穗)数为1500株左右,甜椒100~150株,番茄50~100株。

2.分株比较将上年当选的单株(穗)分别种在株(穗)行圃,小区行数、种植方法、行长、行距根据作物品种而定。

(1)田间布置。根据供种范围、繁殖系数等决定株系圃的面积。每隔10或20个株(穗)行中设一对照,种植1行原种种子。试验区四周设保护区。

(2)观察记载。在生长期间进行详细地观察记载,了解各个株系的典型性、整齐度、丰产性、抗性等,在苗期、抽穗期、乳熟期或收获前进行评选,对不符合要求的株(穗)行要及时清除,以免相互授粉或收种后造成混杂,对特别优异的单株可单收作为选育新品种的第一代选种材料。当选的株行要以行为单位分别收获,供下年株系分系比较。

3.株系鉴定对株行比较选留的种子,以每一株行的种子为单位或小区,建立株系圃。用株系圃进行第二次后代鉴定,其小区面积一般较株行圃的株行面积大,生育期间的栽培管理、调查记载、室内考种、评选方法与株行圃相同,将选留的优良株系全部混合收获。

4.混系繁殖将株系圃中株行、穗行的混收种子混种在原种圃扩大繁殖。原种圃要安全隔离,栽培管理精细,保证植株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生长期间要根据典型性状做好去杂去劣,这样生产出来的种子就是原种。

为了鉴定原种对提高产量和改进品质的效果,在用原种圃扩大繁殖原种的同时,还要进行原种比较试验,即用株系圃混系种子、原种、原种一代、良种(生产用种)进行产量比较试验,测定原种的增产效果。并且为了更进一步推广原种,还要进行省、地、县的区域试验,以确定该品种的适宜种植范围。

三年三圃制原种生产,就是单株选择后经过株行圃、株系圃、原种圃这三圃繁育的种子,由于对其表现进行了连续三代的鉴定评选,所以,它的优良性状稳定,生产的原种质量也高。

二年二圃制生产,就是经过单株选择后,株行比较选留的单株全部混收,不再进行株系鉴定,对混收的种子进行原种扩大繁殖。和三圃制生产程序相比,二圃制省时、省力,二圃制由于减少了一次繁殖,因而与三圃制相比,在生产同样数量原种的情况下,就要增加单株选择的数量和株行圃的面积。

1.%选好原种田原种田应选择土质良好、地势平坦、阳光充足、排灌方便的土地,从地区分布上,应该选该作物品种的适宜种植区。由于很多作物同一种内不同品种间的种子(如蔬菜的油菜、甘蓝,牧草的苜蓿、三叶草),甚至不同种间的种子(如花卉的翠菊各种间,牧草的披碱草、羊草、冰草等)外形、大小、色泽等差异很小,容易混杂;此外,许多蔬菜、花卉、牧草种子成熟时落粒性很强(如豆类、三色堇、琉璃苣、老芒麦、野大麦等),容易出现自生苗;一种作物长期种植容易造成养分过度消耗、病虫害积累。因此,每隔2~3年或4~5年(多年生)种子田要轮作一次,采用粮食作物与蔬菜、花卉轮作,豆科牧草与禾本科牧草轮作,这样既易于防止种子的混杂,又能使用地与养地结合,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减少病、虫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