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作物制种技术
24259700000012

第12章 农作物制种基地建设(3)

危险性植物或叫入侵植物,是指因人为或自然原因,从原来的生长地进入另一个环境,并对该环境的生物、农林牧渔业生产造成损失,给人类健康造成损害,破坏生态平衡的植物。目前已知中国有危险性植物达380多种,这些外来植物以观赏、保护生态、牧草、粮食等目的或其他用途从外地区、国外引进,最终造成了对当地农业生态系统、畜牧和鱼类的栖息环境的危害,也影响人体健康。在牧草、草坪、蔬菜、花卉制种中,品种类型多,许多就是危险性种类。一些国外禁止制种的植物可能引入中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制种,这对中国农业生态造成严重的威胁。虽然危险性植物主要在南方及温暖地区容易造成入侵,但在北方地区也必须引起重视,特别是种子容易自播、一年生、宿根性植物容易侵染蔓延。因此,各制种企业或个人,在执行国家植物检疫的基础上,加强自律性,不引进危险性制种作物,或不在易侵染地区制种,及时销毁处理植株残体及废弃物,控制种源,防止逃逸蔓延。

1.牧草草坪植物水花生、三叶草、白香草木樨、赛葵、梯牧草、地毯草、节节草、臂形草、毛花雀稗、牧地狼尾草、棕叶狗尾草、苏丹草、波斯黑麦草、田毒麦、芒颖大麦草、水葫芦、紫花苜蓿等牧草;毛花雀稗、地毯草、巴拉草、多花黑麦草等草坪草。

2.花卉植物银花苋、胜红蓟、熊耳草、线叶金鸡菊、蛇目草、大花金鸡菊、秋英、硫磺菊、堆心菊、滨菊、银胶菊、伞房匹菊、万寿菊、孔雀菊、加拿大一枝黄花、水飞蓟、多花百日菊、裂叶牵牛、圆叶牵牛、马缨丹、紫茉莉、含羞草、铜锤草等。

3.药用植物含羞草、决明、土人参、望江南、美洲商陆、洋金花等。

4.稀特蔬菜尾穗苋、反枝苋、茼蒿、芫荽、菊苣等。

5.环境植物大米草、飞机草等。

植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在当地形成了植物—环境—其他生物稳定的生态平衡系统。当危险性植物传入后,如果脱离了人为控制逸为野生,在适宜的气候、土壤、水分及传播条件下,极易大肆扩散蔓延,形成大面积单优群落,破坏本地动、植物生存环境,危及本地濒危动植物的生存,造成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1.%生存能力强,与周围其他生物抢夺生存空间危险性植物在原产地一般都不是危害物种,引进后由于环境改变,更加适宜生长,造成对当地生态的影响。如假高粱生命力极强,茎秆、籽粒中含有少量氰化物,如果有假高粱,农作物将减产20%左右。苋属(Amaranthus)近缘种白苋(A.ablus)、反枝苋(A.retroflexus)、刺苋(A.spinosus)、皱果苋(A.viridis)和土荆芥(Chenopodiumambrosioides)为分布广泛的有害杂草,影响夏秋季蔬菜的生长,在温暖地区蔓延,排挤当地植物。藿香蓟、熊耳草(A.houstonianum)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各地逃逸后在低山、丘陵及平原普遍分布。婆婆纳属(VeronicaL.)一年生和匍匐性的多年生品种,一旦侵入草坪,很难用传统的阔叶除草剂去除。

2.分泌释放化学物质,抑制其他物种生长或对人畜造成危害加拿大一枝黄花、豚草(Ambrosiaartemisiifolia)、三裂叶豚草(A.trifida)、薇甘菊吸肥能力和再生能力极强,造成土壤干旱贫瘠,遮挡阳光,降低农作物产量;又可释放酚酸类、聚乙炔、倍半萜内脂及甾醇等化感物质,对草本植物有明显的抑制、排斥作用,影响其他植物生长直至死亡。有些危险性植物带有或分泌毒素,给当地人或动物带来疾病。如一枝黄花能引起花粉过敏,出现哮喘;紫茎泽兰含有的毒素能使马匹和羊患上气喘病;豚草会引起“枯草热”。

3.形成大面积单优群落,降低生物多样性紫茎泽兰(Eupatoriumadenophorum)、飞机草(E.odoratum)是中国目前危害最严重的外来危险性植物。大米草(Spartinaanglica)在原引种地以外地段,形成优势种群,排挤其他植物,构成对当地生物多样性的威胁。加拿大一枝花黄花(S.canadensis)引种后在南方各省逸生成恶性杂草,成为优势群体后几乎没有其他植物,人们称为霸王花。银胶菊(PartheniumhysterophorusL.)%广泛侵入其他亚热带与温带地区,形成优势杂草。五爪金龙(Ipomoeacairica)遍布华南,使被攀爬的植物由于缺光而死亡。千屈菜(LythrumsalicariaL.)可自播繁衍占领湿地,使其他物种消亡。

4.影响遗传多样性随着危险性植物的蔓延,残存的植被常被入侵植物分割、包围和渗透,使本土生物种群进一步破碎化,造成一些植被的近亲繁殖和遗传变异。有些入侵种可与同属近缘种,甚至不同属的种如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canadensis)与假蓍紫菀(Asterptarmi-coides)杂交;落叶松(Larix)与日本落叶松(L.kaempferi)杂交;海桑属(Sonneratia)与从孟加拉国引进的无瓣海桑(S.apetala)杂交等。入侵种与本地种的基因交流可能导致后者的遗传侵蚀。

四、制种基地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保护生态环境是保证制种基地持续发展利用的基本措施,即有现实意义,又有长远意义。

制种基地生态环境保护要实施以政府主导,公司和农户为主体,多方参与的长效机制,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坚持保护和治理相结合。

国家各级检疫部门加强农作物种源的调入、调出检疫和生产中病虫草害的监控,防止检疫性、危险性病虫草害传入蔓延。种子公司或个人认真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持种子检疫,对出入境危险性病、虫、草害加强检查处理,不引进严重威胁生态环境的危险性植物制种,对引进的对生态有威胁的植物在制种全过程加强管理,防止逃逸,保护生态安全。

制种基地环境保护应引起广大干部群众和种子公司的高度重视,农业管理部门及种子公司通过政策宣传、技术讲座等形式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使之认识到危险性病虫草害对生态的影响。种子公司领导和技术人员应加强防范意识,提高对危险性病虫草害的警惕性,学习有关检验检疫、引种、生产管理、交通运输、贸易等知识,从思想意识上做好防范准备。制种的各个环节以制度禁止废弃物的随意丢弃,进行无害化处理;提高种子收获处理水平,减少环境污染。制种农户应自觉树立保护制种环境意识,做好制种废弃物的销毁掩埋工作;清洁田园,不在田间、沟渠进行瓜类、茄果类蔬菜取籽,不乱扔瓜果,保护制种基地生态环境。

病虫害防治不仅影响作物制种产量、质量的高低,也影响制种基地的环境安全。种子公司和制种农户要高度重视病虫害防治,对顽固性、危险性病虫害的防治要作为中心工作来抓。首先,做好技术员、制种农户植物保护技术培训,技术员能够准确诊断和防治一般病害,对不了解的病害及时上报。第二,种子公司和植保部门技术人员应加强业务学习,及时了解掌握国内外植保先进技术、方法、新农药,迅速应用到生产中。第三,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病虫害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防治的原则,应用农业方法、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等综合防治,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

危险性植物制种的关键是在生产中做好控制管理,防止逃逸;逃逸蔓延后采取综合措施,把危害控制在经济社会允许水平。

1.加强制种控制管理,防止逃逸蔓延第一,政府通过调查研究,制定危险性植物名录,制定危险性植物制种应遵循的法律法规。对引进从事危险性植物制种的国内外公司和个人,根据谁引进、谁负责,谁受益、谁治理的原则,明确责任、义务,从制度上约束危险性植物的传入。

第二,危险性作物制种时,种子公司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要负起社会责任。从亲本种子入关到生产、收获、加工、运输、出口等环节严格治定管理措施,专人管理,加强监控,杜绝农户留种,监督制种废弃物销毁,防止种子、苗木逃逸到非制种田和自然环境。

2.采取综合措施,控制危险性植物传播蔓延危险性植物逃逸后,对生态环境会造成现实和潜在的威胁,应及时采取措施,控制传播蔓延。主要措施有:人工清除、机械或物理防除、化学防除、生物防治、替代控制等措施,并且将生物、化学、机械、人工等单项技术融合起来,发挥各自优势,弥补各自不足,将危险性植物的种群密度控制在生态和经济危害水平之下,达到综合控制危险性植物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