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
当他快回到村子的时候,他看见陶岚在村子口的河边等他。他快步走上前去,抱着陶岚在她肩上伤心地哭泣,像一个受了委屈的孩子,陶岚紧紧地抱着他……
天渐渐暗了下来,对面的大堡子山上已经挂着一轮圆月,河边的草丛中耐不住寂寞的青蛙和蚂蚱在比赛叫唤。陶岚和杨如风紧紧依偎在一起,坐着。我们不会忘记三个月前,他们就是在这个地方表白,在这个地方深情相拥的。
等到白天的余热下去后,他们才往回走去。杨如风回到家里就抱住被子睡了。
家里早就听说这个事了,下午放学回家的孩子早就把杨老师不教学的事情在全村传遍了。杨泉夫妇平静地接受了这一事实。
对于杨如风来说,这虽然不能代表他就失业了。但是,他和那里的一切都有了感情,心理说不出的难受。杨如风的难受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这就如你明明知道结果是那样的,但是又不期望这个结果早一点到来,就如明明知道两个人不能在一起,还在痛苦地追求,结果这种追求就给双方都带去了痛苦。杨如风此刻的心理麻乱的很,他自己也没有想到这一天这么快就来了,虽然他知道会是这样的结果,但他也曾有过侥幸心理:如果近一两年内没有老师来,他就可以考到教师资格证。这样一来,他就可以名正言顺地给这里的孩子教书了,他之所以这么想的原因还有一个就是,如果他在沿河中学,那自己就能和陶岚在一起,他忽然觉得应该是考虑自己婚事的时候了,那天父亲把话说开的时候,他本想着把自己和陶岚的事情给父亲说了,今年就直接把他们的事情给定下来,谁知道父亲竟然不同意自己和陶岚的事情,这让他很痛苦。诚然父亲也是为他好,希望自己过得比别人强,他也想过,如果自己和巧玲结合,也许物质生活方面会很好,但是自己和巧玲之间总是似有似无的有什么东西隔着一样,这种感觉很难受,不是他看不上巧玲,巧玲漂亮,聪明,个头高。但实际上自己和巧玲根本不是一路人,也不会生活在一起。他自己宁可选择陶岚也不会选择巧玲。但是父亲不同意他们的婚事,让他不知道如何是好。别看他在北京等大城市呆过,实际上也是一个比较传统的人,他把孝道放在做事例行的首位,如果父亲不同意自己和陶岚的婚事,他就先不谈婚事,而是应该做父母的思想工作,直到他们同意为止。他可不能做那种大人不同意,两个孩子就在外面先住在一起了,然后把人家女方的肚子弄大,以至于双方父母同意也得同意,不同意也得同意,这种事情他可不会做。他觉得如果自己不能为心爱的姑娘穿上嫁衣,就决不会去脱她的衣服的。
从何事业上说,自己现在又“失业”了,而且家里还有四个老人,他也还没有想好结婚,他得等到自己手头有资本了才能结婚。于是他就和陶岚商量好了,今年先把他们的事情给定下来,过两年再结婚。
杨如风这样想的时候另一个人却和他一样,心理也在翻腾着,这个人就是他的父亲杨泉。
杨泉看到儿子又没有工作了,心理不好受啊!殷实的庄稼汉一辈子什么世面没有见过,可惟独对大儿子的事情,让他不知道该怎么办好。三个月前,儿子去了沿河中学当教师,他心里还蛮高兴。一是儿子当了老师就不想着往外面跑了,经常在家里也好,他自己快50岁的人了,说不定那天双眼一闭就睡在黄土里了,他想多看看儿子,自从大儿子上了高中以后就很少在家里呆过,几乎一年四季都在外面,特别是工作的这两年,过年也不回家。今年实在是没有办法,就把杨如风给叫回来了。其二,他就是要给大儿子在今年找一个媳妇,其实他早就选好了——巧玲。这孩子对家人对别人都好,嘴也很甜,见了他就杨叔杨叔叫个不停,主要一个原因是这孩子她爸在地委当书记,他想着儿子将来回到他们县上,就要有一个人来提拔。当然,这不是他不相信自己的儿子,但他总觉得有人要比没人好。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个愣小子竟然死活要和陶岚在一起,这让他有些惊慌失措。儿子那么坚决,他忽然想到儿子已经不是他想象中的那个孩子了,儿子长大了,有了自己的见解和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是他不能接受的,就拿那一晚谈话来说,这个愣小子竟然告诉他,两个人在一起就是要真心相爱,就是要有共同话题,就是要不离不弃,就是要牵手一起去看夕阳……哎,这孩子已经让书给念瓜了,根本不懂的什么是生活,什么爱情,爱情能顶饭吃吗?我和你妈当年结婚之前谁也没有见过谁,不也在一起了吗?不也不是结婚生了你们两兄弟吗?这孩子没有真正过日子,就不知道过日子的辛酸,当你和柴米油盐酱醋茶打交道的时候就顾不上什么是爱情了。再说他自己也不想管儿子的婚事,现在的年轻人花样百出,他们这一辈人已经跟不上人家的步伐了。
自从儿子当了教师以后,他也没有再说儿子和陶岚的事情,他想,反正儿子以后都在自己本乡田地,和陶岚过也不错,他还准备去提亲。可儿子的失业,让他隐约地感觉到,儿子之所以没有去北京,没有去他原来的单位上班,有很大一部分可能是因为陶岚的关系,陶岚没有去北京,所以这愣小子就也不走了。这时候他倒是希望儿子赶快到外面去蹦跶去,也不愿看到儿子窝在家里,都是这个陶岚,让儿子的事业心都没有了。杨泉摸着自己的赤脚片痛苦的思索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