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慈善良是为人最基础的道德标准,一个善良并且内心充满爱的人总是快乐的,他往往能得到上天的眷顾,就像人们说的傻人有傻福,其实正是无意间的善行和爱的气息感染着他人,施善者才会得到别人的帮助。孝顺既是培养爱的土壤又是它的孪生兄弟,孝敬不单是子女对父母的关心,实质是能否关心他人。
春秋时候,有个叫闵子骞的人。他母亲去世比较早,父亲娶了继母,生了两个弟弟。继母很讨厌他,常常虐待他。
一年冬天,后母用芦花给他做衣服,而给他两个弟弟做暖和的棉衣。芦花做的衣服看起来很厚实,但并不保暖。正好他父亲带他出门,由他驾马车。因为天气太冷,寒风嗖嗖,衣服很不保暖,所以他就冻得发抖。父亲看了后非常生气,衣服穿得这么厚居然还发抖,肯定是故意做作来诋毁继母。
父亲一气之下,就拿起鞭子抽打闵子骞。结果一鞭子打下去,衣服破了,芦花飞出来。父亲终于明白了,原来是后母虐待自己的孩子,所以很生气。回到家里,立刻就要把他的后母休掉。
闵子骞对继母还是同样的真诚。于是跪下来求他的父亲说:“父亲,不能休掉后母,因为‘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有母亲的时候,只有我一个人寒冷,倘若母亲走了,我和两个弟弟都要挨饿受冻。”这样的情况下闵子骞真诚的孝心依然不减,还考虑到家庭的和乐。这份孝心和真诚让父亲息怒,并让后母心生惭愧,这个家庭也从此幸福快乐。
古训有言:“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意思是父母爱我,我孝敬父母有何难呢?父母憎恶我,我还能尽孝道,这种孝才算是真正的孝道。如果对父母的孝顺也基于他们的付出,这更像是对感情的讨价还价,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那么孝顺也应该没有筹码。
台湾第37届杰出青年赖东进,全家七口人,除自己和姐姐眼睛完好,父母和弟弟妹妹全是盲人。当乞丐的父母带着孩子们,晚上睡在墓穴里,白天去乞讨。赖东进九岁那年,父亲为送东进去读书卖掉13岁的大女儿,从此赖东进既要照顾父母弟妹,还要上学,但他从来没有缺过一次课和迟到过一次,放学回家去讨饭,讨饭回来就跪着喂父母吃饭……他在多次报告中讲述自己的身世时,提到了他对生活充满感激之情,感谢父母,虽然父母都是盲人,但给了他生命。至今他还跪着给父母喂饭,他感谢苦难的命运给了他的磨炼,给了他与众不同的人生。
这位赖东进就是曾经的乞丐囝仔,父母都是残疾人,一家靠乞讨过日子。他一边刻苦读书一边悉心照顾家人,不忘一同经历苦难的父母姐妹。
让孩子学会孝顺,家长要建立长幼有别的秩序,比如就餐时让长辈先入座,吃东西要谦让,不要只顾着自己。
家长要在孩子面前树立威严,让孩子了解父母为他和家庭所付出的辛苦,既让孩子感觉亲近友好,又受孩子尊敬。
另外,父母也要尊重孩子,家庭是一个整体,晚辈孝敬长辈,长辈尊重晚辈,听取孩子的心声和意见,不要各自为政,让家庭成为和谐的整体。
让孩子了解孝顺不光是金钱的问题,钱不能代替亲情,孝敬需要多多陪伴,多多谈心,是心灵的沟通。从小事培养孩子孝敬父母的品质,比如问候下班回家的父母,当父母劳累时,孩子主动帮助或请父母休息下,承担力所能及的一些家务。父母外出时,孩子提醒父母是否遗忘东西或注意天气变化。如果父母生病了,孩子应主动照顾,宽慰父母。孟子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意思是说,尊敬自己的长辈,并用这样的态度对待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孩子,并用这样的态度对待别人的孩子。
家长不仅要让孩子尊敬爱护自己的长辈,同样要尊敬爱护其他老人。
有一个传说是这样的:很久以前,有一户人家,家里有五口人,三代同堂,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一个儿子。
爷爷、奶奶七八十岁了,老了,走不动了,爸爸妈妈很讨厌他们,觉得他们是一个包袱。两人一商量,决定把爷爷奶奶丢进大山里去。一天晚上,他们把爷爷奶奶装进一个大竹篮里,两人把他们抬进大山。当他们正准备把爷爷奶奶扔下不管时,他们的儿子在旁边说话了:“爸爸妈妈,你们把爷爷奶奶丢在大山里,这个大篮子就不要丢了。”爸爸妈妈感到很奇怪,问儿子,为什么要把篮子带回家。儿子回答:“等你们老的时候,我也要用这个大篮子抬你们进山,把你们丢进大山里。”爸爸妈妈听了,心里慌了,赶紧把爷爷奶奶抬回家,好心侍候,再也不敢不孝敬父母了。
要想孩子懂得孝顺,最重要的是父母首先做出榜样。
父母不孝顺,孩子当然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即使对孩子讲将来要孝顺父母,也是苍白无力的,孩子看到父母的行为,怎么能信服呢,所以要想孩子孝敬,父母就要以身作则。
百善孝当先,懂得孝敬的孩子,到社会上才会关心朋友、爱护他人。一个人总是毫不矛盾地拥有这两种品质,且相辅相成,他的周围就会充满幸运和快乐的磁场,他的生活自然顺利和谐。
6.学会感恩,未来因你而美好
感恩是一种处世态度,也是一种生活智慧,要让孩子学会感恩,让他们感谢生活的赠予。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过上快乐的生活,但怎样才能让世界因他们而美好?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让他们学会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如果一个人有感恩的心,就会看到不同的世界,就会认识到生活的美好。
美国人有感恩节,在这一天,具有各种信仰和各种背景的美国人,共同为他们一年来所受到的上苍的恩典表示感谢,虔诚地祈求上帝继续赐福。其实,值得感恩的不仅仅是对上苍,我们对父母、亲朋、同事、社会等都应始终抱有感恩之心;我们的生命、健康、财富以及我们每天享受着的空气、阳光、水源,都在我们的感恩之列。
我曾看到一个二年级的学生拿着一份功课回来,给她的班主任卓丽老师看。显然,卓丽老师是让她去找另一个老师帮忙的。看过后她问这个学生:“你有没有跪下膝盖感谢她?”学生说没有。卓丽老师立刻生气地提高声音说:“别人帮助你,你怎么能不跪下膝盖表示感谢?回去说谢谢!”
虽然卓丽老师有些夸张,并不是真要学生跪下膝盖,但这表明感恩是一个多么重要的性情培养。
我每次给学生上完课离开教室前,班主任老师常常会对全班同学说:“我们该对张老师说什么?”“谢谢!”学生们会一起大声说。学期结束的时候,有的老师会让学生每人给我写封感谢的信,告诉我他们学到了什么,哪些活动最喜欢,上我的课多开心,甚至以全班的名义买个礼物一起送给我。可见,美国学校是多么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
感恩是一种处世态度,也是一种生活智慧,要让孩子学会感恩,让他们感谢生活的赠予。
我不得不承认,当我最初发现我的小女儿患有脑瘫时我也是怨声载道的,我觉得我不可能再是一个快乐的女人,觉得生活对我和孩子是那么的不公平,女儿的生活和我的生活都是不幸的,很长时间我闷闷不乐。
在带着女儿从美国到中国四处求医的过程中,我遇到了无数富有爱心的人们,他们给了我许多的鼓励,而这个过程,也让我的女儿获得了感恩的态度。
有一次,我带女儿看一个儿童发展科医生,她告诉我她的儿子有自闭症,我很惊讶,因为她看起来非常开朗快乐,我似乎找到了知己,问她如何看待孩子的病。她非常平静地告诉我:“这些孩子选择来到我们的家庭是因为上帝知道我们有能力照顾好他们。”
我永远也没有忘记她说的话。事实也的确如此,我的女儿得到了我们无尽的爱,带给了我们无限的欢乐,也使我们发现了自己的潜力,使我从一个文弱女子变成一个积极向上的快乐女强人。没有她,不可能有我今天的写作。
我不该为此感恩吗?
我每天十年如一日地带着小女儿去游泳锻炼,由于我们的坚持出现引来了越来越多的人的注意,越来越多的人过来和女儿说话,也鼓励我。当我深深地感谢他们时,我觉得我很快乐,我觉得没有我的小女儿我不可能有机会认识这么多善良的人们,这是上帝对我们的赐予。
生活给予孩子挫折的同时,也赐予了他们坚强,他们也就有了另一种阅历。感恩生活,生活将赐予你灿烂的阳光;不感恩,只知一味地怨天尤人,最终可能一无所有。
懂得感恩的孩子,往往是有谦虚之德的人,有敬畏之心的人,是爱多于恨的人。心里被怨恨涨满的人,如同被雨水淹没的田园,很难再吸收新的水分,很难再长出感恩的花朵或禾苗。
爱玛是一个高中生,有一天晚上她和同学在驾车回家的路上正穿过一个十字路口,一辆汽车以每小时90里的速度闯过这个路口的红灯,爱玛是没有错的,但是汽车正撞到她的车子上。
看到这场车祸的人都觉得两个孩子肯定不会活着出来,爱玛就几乎丧命。
这个16岁的女孩子遭受了骨盆、腓骨和踝关节骨折,子宫穿孔,卵巢、肾脏及膀胱受伤的苦难。她的心脏和右肺也受到了创伤。这个前拉拉队队员,以前每天跑三英里,而现在每天要与痛苦相伴。一般来说,像她这种骨盆损伤的人都不能行走了,但是你不必和爱玛说上几句话,你就知道她是个非常有决心的人。现在爱玛能瘸着走了。
爱玛很有决心,她给许多看望她的人以信心,包括许多她都不认识的人。她说:“每天躺在床上疼痛,没有任何办法。当人们探望我时,他们给我很大的安慰,使我能往前走。尤其是我不认识的人,我不认识他们,但是他们来了。
在正常的生活中,人们来访是不足为奇的。但是,对我来说,这是件大事。”
爱玛尽量地让访问她的人知道,对于他们的探访和礼物,她是多么的感激。“有时我会去和那些人说:‘谢谢你那天去看我,那天我正呆得无聊呢。’我尽量地把一切为我祷告的人加在我祷告的名单上,否则对他们不公平。他们为了我花了许多时间和精力,对我有很强的信任感,他们应该得到报答。”
爱玛说:“我本来是该死了的,我活下来了,对此我很感恩。”她说她觉得她比以前变得爱助人了。“当你受了许多苦以后,你对别人的感觉变得敏感了,我觉得这就是上帝的目的,他使我变成了更好的人。”
现在,爱玛已经上了大学,她说她对正在受苦的人们有句忠言:“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你自己身上,尽量地想明天,想一切都会好的,并对小的事情感恩,对帮你的人,对你面前的三明治,直到你觉得好一些为止。”
“感恩”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鸦有反哺之孝,羊有跪乳之恩,动物尚且感恩,更何况我们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呢?“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感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人格健全的重要标志。
让孩子学会感恩,让他们生活的每一天都充满着感恩情怀,学会宽容、学会承接、学会付出、学会感动、懂得回报。用微笑去对待每一天,用微笑去对待世界、对待人生、对待朋友、对待困难。如此,孩子将会快乐地成长,未来也因为他们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