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苏]合作教育学派教育基本原理与论著选读
24012600000007

第7章 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及策略

合作学习是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教学策略。目前,这一策略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美国、西德、荷兰、英国、澳大利亚、以色列、加拿大、日本和尼日利亚等国的中小学课堂,对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和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在美国,“合作学习”与“掌握学习”一道,被人们誉为当代最受欢迎的两种教学策略。

合作学习的重要代表人物斯莱文认为:“合作学习是指使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以他们小组的表现为依据获取奖励或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美国教育学者嘎斯基认为:“从本质上讲,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形式,它要求学生在一些由2-6名学生组成的异质性小组中一起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在每个小组中,学生们通常从事各种需要合作和互助的学习活动。”简单地说,合作学习是指一系列能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

目前,实践中运用着的合作学习形式有好多种,每种形式的合作学习其侧重点都有些不同,但对于任何形式的合作学习来说,有五个基本要素是不可缺少的。合作学习的两个重要代表人物约翰逊兄弟认为这五个要素包括:“积极互赖--学生们知道他们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为其所在小组的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个体责任--每个学生都必须显示出对分配作业的掌握;面对面的积极互·38·动--学生们有机会互相解释所学的知识,有机会相互帮助去理解和完成作业;社交技能--期望所有学生都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对小组活动提供指导,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的冲突;小组加工--各小组必须定期地评价共同活动情况是否良好,应怎样提高其有效性。”

合作学习的策略很多,近年来得到研究肯定的主要有以下诸种。

(一)学生小组学习

学生小组学习法是由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创设并研究成功的合作学习技术。其中适用于大多数学科和年级水平的有两种:学生小组成绩分工制和小组游戏竞赛法。

1.学生小组成绩分工制具体做法是:将学生分成4-5人一组,先由教师讲授新教材,并对练习作业给予适当揭示,接着以小组为单位做练习作业,作业之后,对所学材料进行测验,测验须独立完成,试卷由教师当堂批完或课后不久尽快批完,并把个人得分转化为小组总分。每个学生对小组做出的分数贡献,是由该生此次测验分数超过自己过去测验平均分数的部分决定的。低于过去平均分者得5分,最高分得10分。测验成绩优异者无论其以往测验成绩如何,一律得到10分。采用这种评分方法旨在鼓励每个学生都提高测验成绩,以使整个小组获得奖励,尤其可以防止那些成绩差的学生被排斥在小组之外。因为在这一策略中,起作用的是学业的进步,而不是学业的成功,而任何人都可以争取进步。成绩分工法是一种把合作与学习评价联系起来考虑的教学策略。

2.小组--游戏--竞赛法具体做法是:先将学生分成5-6人一组,教师对某一学习单元作初步的讲解,然后将练习作业发给每个学习小组。小组成员共同思考练习,相互提出问题,直至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为止。接着开展竞赛性小组游戏。一般每周举行一次,用以检查与作业练习相类似的知识技能。每一游戏小组均有3名学生组成,其成员从各学习小组中挑选。为保证竞赛的公平性,前一次测验或竞赛成绩最高的3名学生被安排在一号桌,得分次高的3名学生安排在2号桌,依次类推。每张竞赛桌上的优胜者均为其所在小组赢得相同的积分点数。这就意味着,不管是优等生还是差生,均有机会取得成功,为所在小组做出贡献。参加游戏的学生在竞赛中得的分数转化为团体总分,以此决定小组的优胜名次。小组--游戏--竞赛法的主要特点是公平竞赛,形式活泼,除了以“游戏”代替了“测验”之外,这一策略的其余部分与学生小组成绩分工制基本上是一致的。

属于这一类别的合作学习策略还有“集体帮助个人法”和“合作性读写一体法”等。

(二)其他的合作学习策略

还有一些虽不属于前类但却十分重要的合作学习策略。它们是:

1.切块拼接法具体做法是:将学生分成5-6人一组,把一项学习任务分割成几个部分或片断,每个学生负责掌握其中一个部分或片断。随后,把分在不同小组中而学习同一部分任务的学生集中起来,组成一个个“专家组”共同学习研究所承担的任务以至掌握。然后全部学生都回到自己的小组中去,分别就自己掌握的那部分内容教给同组其他同学,循此,达到对学习任务的全面掌握。一个学习单元结束后进行测验,检查每个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每个学生的测验成绩单独计分,小组之间不进行比较。切块拼接法是将合作与学习任务挂钩的一种教学策略。

2.切块拼接2法切块拼接2法是斯莱文博士在切块拼接法的基础上改良而成的。斯莱文的改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要求全体学生都先了解学习的总任务,但集中要解决的问题仍然是分配给他们的子任务(局部任务),这样保证了每个学生既观整体,又精局部。其次,切块拼接2法引进了“学生小组成绩分工制”的测验计分方法,将分数归组,鼓励小组间的竞争,鼓励个人不断超越自我。经过以上改进,任务关联性有所降低,而奖励关联性却大大提高了。

3.共同学习法具体做法是:学生分成4-5人一组,共同学习统一分配的教材。

小组共交一份报告单或答卷。褒奖也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根据小组平均分计算个人成绩。

4.小组调查法具体做法是:学生分成2-6人一组,先由教师根据各个小组不同的情况提供有关学习课题,由小组将课题再分解成子课题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小组成员通过合作活动收集资料,共同讨论,集思广益,协同准备向全班汇报或呈现学习结果。汇报方式不能照本宣读,而是采用短文、演示、实验、展览、小测验、竞赛会等生动有趣的形式,以引起全班同学的关注和好奇。最后,教师或学生自己就各小组对全班的贡献做出评价。小组调查法在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方面尤为突出,任务的关联性也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