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苏]休金娜学校教育教学观与《中小学教育学》选读
24012300000038

第38章 培养差生认识兴趣的途径(2)

学生在大多数情况下对这种组织形式持否定态度,他们用各种理由逃避补课。他们说:“在同学和家长面前不好看”,“想去玩耍”,“为什么要补课呢,我在家里能够完成作业呀”,“上这种课很枯燥”,“反正补课也挽救不了得二分”,等等。

教师在进行补课时,必须周密思考这种课的组织和内容,力求在消除知识缺陷的同时还要发展学生对学科的兴趣。补课应当带有个别性和暂时性。起初要在个别谈话中向学生解释补课的重要性和意义,使他们愿意参加补课。

进行补课时,不应当使学生感到所学的东西都是已知的、熟悉的和以前已经做过的,而是要设法从新的角度、用新的材料和新的活动形式来呈现已知的东西,使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技能上取得成功。

在补课中,同样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独立性,允许学生问同学,相互出默写题和检查独立作业,给没有弄懂的同学解释作业题。让差生参与竞赛:谁拟的默写题最好,谁检查同学作业时最用心,谁举的例子最好,等。教师要协调、帮助和指导学生的行动。

学生对补课时的小组活动形式比较感兴趣。参加共同活动有助于学生更积极性地查明错误的原因,使个别学生克服胆怯心理,加强对自己力量的信心。

在补课中,要利用学生感到有价值的和接近他们经验的信息,以便扩大学生的眼界。要有目的地复习旧课和学习有助于差生在下面几节课上减轻学习难度的材料,使他们能够跟上班级的集体活动。

有时,在补课时也可以适当学些新教材,以便在全班按进度学到该教材时差生也能成为教师依靠的对象,借此来改变差生在班级里的地位,使差生在上课时表现出更高的积极性。

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教会差生意识到自己面临的学习任务。要使他们认识到所布置的作业的意义是什么,完成这项作业的困难何在,以及要用到哪些知识和技能。当差生理解了学习任务后,他们就会了解自己的学习过程,采取积极的行动,从而达到良好的结果。

让学生在学习中取得成功,这首先是使差生自我肯定的一种有效手段。随着成功感和自信心的增长,外部刺激(鼓励、表扬)就逐渐退居次要地位,而取得成功和克服缺点所带来的内部满足就逐渐居于首位。

让学生在学习中取得成功,这是使差生形成对学科的正面态度的重要因素。随着成功的出现,大多数差生能更认真地完成家庭作业,在课堂上较少地分心,争取举手发言,加入集体的活动,并产生克服困难的志向。

(六)师生关系对发展认识兴趣的影响

差生对学科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个性,取决于学生对教师的态度和教师对学生的态度。

研究表明,在学生的眼里,学习的最强有力的刺激,与其说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过程,不如说是社会刺激,这些触及学生个性的刺激比任何其他刺激都更重要和更有力。

对差生的广泛询问和对教师工作的观察使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教师对差生的认识可能性持不信任的态度,是“教师--差生”关系破裂的主要原因。教师对差生的不公正的指责、缺乏机智的做法和忽视学生的需要,这会在差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上造成隔阂。这种关系引起学生对学科的反感,不利于培养和巩固学生的兴趣。

创造良好的心理气氛和有良好情绪的相互关系,有助于真正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和克服他们在知识及技能中的缺陷。

如果教师对差生的力量和可能性缺乏真诚的信任,那么要改善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发展认识兴趣都是不可思议的。对学生的信任不应当是偶然使用的单一方法,而应当是教师在对差生的态度中应当遵循的原则。

为了加强差生对自己力量的信心,巩固他们克服困难的意志,教师可以采取“预付”信任的方法。这一方法表现为对差生布置一些在他们看来不可能做到的任务和委托,例如:让他们在上课前准备好要用的表格、词源资料,挑选默写用词,给报纸上做记号,等等。

对差生来说,教师的信任可能是他开始改变对学科的态度的转折点。对差生的信任能引起他们的自尊感,使他们产生不要辜负教师的信任、不要在教师和同学的心目中表现不好的愿望。

教师对差生的兴趣和爱好的关注,对于建立师生之间的良好的交往和合作关系开辟远大的前景。对学生的方向正确的兴趣,应当在课堂上使之实现。教师依靠学生的兴趣,能够利用良好的内部环境,把学习过程跟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和知识联系起来。

学生的兴趣是多方面的,不可能很广泛地使用集体活动形式,但是教师可以在考虑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状况的条件下使个人作业多样化。例如,对一个喜欢植物学的学生,教师在俄语作业题里选用了一些有关植物的趣味知识。对一个喜欢征服宇宙问题的学生,教师在布置作业时给了他一张写有宇宙问题的卡片。教师对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的关注,使学生感到教师跟他们的亲近,引起他们对教师的尊敬,从而改善了相互关系。

鼓励是校正师生关系和刺激认识兴趣发展的重要手段。

在学习上落伍的学生,已经习惯于听到教师的严厉斥责、教训和抱怨。根据В·Г·安纳尼耶夫的调查,教师对学生的申斥,几乎有70%落在差生和中等偏下的学生身上。在听课时遇到的情况也是这样:大多数申斥的话是针对差生的,而对这类学生的鼓励则很少。

差生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对“好话”很敏感,好话能使他们加强自信心,努力学习和情绪高涨。但是在这样做的时候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人特点,要考虑到鼓励所能触及的个性的方面。

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鼓励活动的结果(它在差生来说往往是不如意的),而且要鼓励露出的“苗头”,即鼓励学生的一切努力、迅速、用心、有首倡精神、爱学习的表现。

在完成作业的开头和完成过程中对差生进行鼓励和表扬是很重要的,这能激励他们进行智慧努力,肯定他们的活动开始得正确,增强他们的信心。表扬能促使差生在进步中进行新的努力,唤起欢乐感,使他们以更好的态度对待认识活动,使这种活动对他们来说变得更愉快、有趣。

由于学生的个性特点不同,他们对鼓励和表扬的反应是不同的:

有些学生明显地表现高兴,急于跟同学和家长分享自己的欢乐,而另一些学生就比较矜持。有些学生起初对教师的鼓励抱不信任的态度,或者在受到表扬时表现得无所谓,但是逐渐地他们也会为教师的善意所触动。随着对教师所采取的鼓励方式的反应,师生关系或迟或早地会发生变化,从而差生对学科的态度也会改变。

教师以恰如其分的、建立在冷静的严格要求的基础上的、信任的方式对待差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这个复杂的工作过程中,并非一切都很顺利。有时候,教师没有发现学生在学习上的进步,没有及时巩固他们的努力,或者说了不信任的话,就会使已经形成的接触受到影响,引起学生的学习热情降低。教师一定要时刻记住:对差生的工作不是立即就能奏效的,需要耐心、坚持和掌握分寸。

学生的内心环境还要依靠班级同学之间的关系气氛来创造。教师对差生的情绪和态度应当是班集体对他们的态度的道德榜样。要防止同班同学对差生的抱怨和责难:“他们拖了班级的后腿”,“他们回答问题叫人感到枯燥”,等等。

关系的刺激并不是孤立于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刺激而存在的,它们相互交织和相互影响而作用于差生的认识兴趣,作用于差生的道德发展。

(七)针对差生落伍的原因来培养他们的认识兴趣

培养差生认识兴趣的过程是复杂而长期的。它要求以整体观点来对待个性,要求考虑差生的学习可能性、学业差的原因、有没有认识兴趣以及他们的个性特点。

要考虑到差生的共同点,也要考虑他们的特点,以便采取不同的方法来培养认识兴趣。例如,对学校工作经验的分析表明,对于思维活动水平较低的学生,开始时必须暂时降低作业的难度,以后再逐步加大作业的复杂性,而把重点放在加强他们的自信心方面。对这些学生表现出的任何一点思考的努力、独立完成作业,都必须给以肯定的评价,教师也要真诚相信差生是能够掌握大纲规定的知识的。学生在掌握知识方面的进步、教师采用趣味性的材料,可以改变他们的学习态度,发展他们的即时兴趣。但是,为了进一步发展兴趣,必须使学生更深刻地领会和巩固认识技能,扩大他们独立活动的领域。

为此,可以采用个别作业、积极吸引差生参加学科课外活动等方法。

学生在学业上落伍的普遍原因,是他们缺乏安排学习的技能和技巧。通常,在学校里对这些学生的说法是:“他本来可以学习得好些,就是由于不会安排”;“她是有能力的,但是很古怪”。

由于安排学习的能力太差,这些学生往往不遵守完成作业的顺序,造成思路混乱,抓不住现象本质,不能依靠直觉来行动。根据一些教师的经验,为了培养这些学生的认识兴趣,首先应设法让他们学会合理地安排学习。

安排学习包括外部方面和内部方面。外部方面包括:遵守作息制度,准备学习地点,准备学习用具和学习用书。内部方面包括:确定学习任务和完成该任务的途径和技能,检查自己的活动结果的技能。

教师在和学生的谈话中,要向他们解释阻碍他们顺利地掌握知识的原因是什么,向他们提出合理组织学习的任务,使他们不仅理解而且接受这些任务。

教师们特别注意给学生讲述关于安排学习的途径和方法的信息:进行个别辅导和小组辅导,提供合理安排学习的计划和榜样,给学生完成家庭作业和某些作业题提供备忘录(怎样掌握规则、怎样完成练习、怎样解应用题、怎样写作文),等等。

教师在实际培养学习技能方面要下很大的功夫。让学生认识到技能的意义有助于克服刻板的学习方法,促使他们系统地完成作业和独立地克服困难。

教师的经常性检查、学生的互相检查和少先队的突击检查,对于培养学生技能都有重要意义。

学生掌握技能和技巧有助于实现个性的潜在能力,促使他自我肯定,取得成功,从而改变学习态度。

教师的实际工作经验表明,必须依靠教学的内容方面,同时保证教学的操作方面和动机方面的统一,才能为培养差生的认识兴趣创造最有利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