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新民”教育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
23992100000012

第12章 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地位

首先,梁启超在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是一个有着广泛而深刻影响的代表人物。他一生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时代。他的业绩,主要包括政治与学术两个方面。在政治上他可谓是“曲径迂回教训多”。在学术上,他特别是在晚年,成果累累,成绩卓着。

在中国近代史上,太平天国革命的洪秀全、杨秀清;戊戌维新的康有为、梁启超;辛亥革命的孙中山、黄兴。被并称为“洪杨”、“康梁”、“孙黄”而载入史册。梁启超在中国近代史上名声大,影响深,那是毫无疑义的。

在中国近代史、近代教育史上,梁启超提倡新学、抨击旧学,主张兴办学校,废除科举,他还身体力行地倡导“新文体”、“新史学”、“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在传播和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和思想方面,在批判中国封建传统观念和整理研究历史文化遗产方面,他涉猎之广,着作之多,在同时代很难找出第二人。尽管他在政治上、学术上(特别是他的后期)有过这样或那样的缺陷或不足之处;但是从总体来说,他的历史功绩和他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所应占的地位是应该肯定的,并给予较高的评价。

其二,梁启超在主持长沙湖南时务学堂时,他大胆地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宣传维新变法的理论,对封建顽固派的旧学大加批驳,使时务学堂成为当时最负盛名的学校。它与广州的万木草堂、北京的通艺学堂齐名,都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变法维新理论和培养人才的重要和着名的场所。在这短暂的办学过程中,也显示了梁启超作为一个教育改革家、教育实践家的气魄和才华。

其三,在戊戌变法运动期间,特别是“百日维新”的高峰期,作为康有为助手的梁启超非常活跃,显示了一个宣传家、组织家的卓越才能。他在《时务报》、《湘报》和《新知报》上发表了大量的文章,名重一时。“自通都大邑,下至僻壤穷陬,无不知有新会梁氏者”。在教育方面,梁启超宣传的变法内容,主要是学习西方,变科举,兴学校,育人才,开民智,开官智等等。

“百日维新”的教育改革,主要的有废八股,改革书院,试策论,办学堂,奖励新着作、新发明,翻译书报,开报馆等等,梁启超都积极参与其事,并为其诞生、成长而宣传呐喊。

在维新变法运动整个时期,从梁启超的一系列倡议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作为一个教育家的可贵品质。一是他勇于冲破封建主义教育的藩篱,无论在教育制度方面或者课程内容方面,都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尝试或实践,并且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他曾提出各种各样的学校设置方案或建议,不仅是切合实际的,而且也是创新的。二是他能够高瞻远瞩,把教育改革和变法维新联系起来考察。

他看到了要发展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必须依赖于提高人民的文化教育水平和培养一支具有专门学识的知识分子队伍,二者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梁启超把资本主义教育改革放在战略的地位上。他这个认识不仅在当时是最先进的,直至今天对我们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其四,1899年至1903年是梁启超作为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黄金时期,他在这一时期的论着,对年轻一代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这期间,他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已经突破了他的老师康有为的藩篱和支配、控制,相对独立地全面宣传了一整套当时是先进的、新颖的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梁启超以其数量极大的作品和流畅明白的语言文字,受到了青年知识分子的欢迎。

梁启超这个期间撰写的论着,有关文化教育方面的主要有:《十种德性相反相成义》、《教育政策私议》、《新民说》、《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保教非所以尊孔论》、《新民说》等等。《教育政策私议》比较全面的介绍先进的学校制度系统,教育必须适应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状况的理论,以及资本主义的教育行政管理的制度和方法。这些理论和方法都是令人耳目为之一新的。

脍炙人口的《新民说》,向广大的青年学生鼓吹新鲜的资产阶级社会道德观念,要“新国”必先“新民”,要求人们必须具有资产阶级的爱国思想和独立自由的奋斗精神,树立起“勿为世俗之奴隶”,而大力发挥勇敢进取的意志。这些号召自然是起了发聩震聋的作用的。因而这个时期作为启蒙思想家、教育家的梁启超,他的功绩和影响是不能低估的。

其五,晚年的梁启超,从政界转入文教界,他在政治上保守、倒退,在学术上却获得很大的成就。他的许多着名的学术着作,如《清代学术概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历史研究法》等以及许多论文,都是这个时期问世的,给当时的学术界和教育界以重大的影响。这些着作都是我们研究我国文化学术思想的重要参考书。

他担任清华研究院的导师和几所大学的教授,为中国学术界培养了一批颇有造诣的人才。从晚年在学术上、教育上的成就来说,梁启超比之晚年的康有为、严复,甚至章太炎,声誉更高。这个时期,他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各个学校或教育团体还作了大量有关教育理论和方法方面的讲演,如:《科学精神与东西文化》、《东南大学课毕告别辞》、《我对女子高等教育希望特别注意的几种学科》、《趣味教育与教育趣味》、《教育与政治》、《教育家的自家田地》、《教育应用的道德公准》等等。

由于晚年的梁启超在政治上保守、落伍,反映在他的讲演中自然有不少内容是一些糟粕。

尽管如此,由于他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学者,他的讲演的题目又多是学术和教育方面的,因而在学术观点和治学方法中还有不少可取之处。学术上的天才,政治上的侏儒,这就是站在大学讲坛上发表讲演的梁启超的矛盾而又统一的形象。

纵观梁启超的一生,尤其是他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他不愧为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他在中国近代教育史册上应占有较高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