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西南丝绸之路
23964700000008

第8章 姜驿

唐代以后,灵关道在云南境内也称姚巂道,是由川会理渡金沙江进入楚雄、永仁、大姚、姚安到祥云、弥渡、大理、保山、腾冲。据樊绰《蛮书》以及《新唐书·地理志》载,唐代该道大约有500里路程在今天的楚雄彝族自治州境内。另一条由五尺道延伸而来的滇洱道与姚巂道南北纵横,沟通了楚雄的四面八方。而通往四川,与灵关道汇合的,还有一条元代开通的中庆建都驿道,路线为昆明、富民、元谋,由龙街渡江经姜驿入川。据元代《云南志略》载,从滇池到成都有24站,楚雄境内有和曲驿(武定)、虚仁驿(白路)、石州驿(元谋)、姜驿4站,计约长200-Y-米。

2004生126月,我们在古人称:“自建都,武定路分立站赤,夏月人马不能安止”的初夏,踏上了由中庆建都驿道北行的路程。这条路段现为108国道。中午,到达元谋县一个两岔路口,选了108国道边一家小饭铺吃饭。天很热,两排高大的杨树给公路搭起绿色的长棚,这对行车的人来说是一种奢侈的享受。可惜,108国道上车辆很少,道路很寂寞的样子,没有人会在意树的殷勤。我们吃饭的半个小时,路上只经过寥寥数车,小饭店也只有我们两个客人。 处于干热河谷地带的元谋,夏天很热,果真人马不能安。因为热,偌大的县城看不到几个人,街道空空好像一座弃城。我有个毛病,越是空旷的地方越容易迷路。于是站在街心纳闷:过去马帮、人流拥来挤去的热闹集市,怎么会如此清冷?想想是因为气温吧,连阴雨数日刚放晴,太阳就把蓄积的能量来了个大放送,这一下成了毒日头,一钻出车就像掉进桑拿浴房。不行,我要买防晒霜。要不一趟下来,我还不变成了黑炭团。

国道在黄瓜营打住,向西北偏去。我们则沿中庆建都驿道的路线从这里往下到江边,剩下的20多千米,是乡村土路。这段路几年前走过一次,经历了几次大的颠簸坎坷,最终我们的坐骑还是在离江边三四千米处失去往前行的能力。好在这次不同,我们的坐驾是朋友处借来的北京2500吉普车。 雨季中的龙川江水是红色的,而两岸的田野是一片化不开的浓绿,就连高耸的木棉树也是身披绿衣。剑蔗沿铁路线排成很长的一线,灰绿色的叶片厚而尖利,这是谷地里个性最强的植物。车从小村中穿过,村人一副慵懒的神态在树下纳凉。古驿道经过的地方,总有被甩出轨道一般的感觉,沉寂而落寞。 傍晚到达江边,就住在航运站的望江楼旅馆。门前即是一片石滩,一个古渡,伴着浊流滔滔的金沙江。这里叫龙江镇。镇很小,仅一条半街,几间饭铺、商铺。镇中心空心地上,有几个年轻人在打球,弄出小镇唯一的声响。街边的凤凰树婷婷娉娉,却难为小镇添半点风情。据记载,当年古道上客商络绎不绝,龙街是金沙江上的一个大型驿渡。这个古渡也是当年的红军渡口,可以看到一个小小的碑记。龙江村的大青树下的石屋墙壁上,有当年红军留下的标语,不知为什么被当地人给加了一堵墙和一把锁。

晨7:30分,有过江渡轮。到姜驿有30千米路,我们预计能赶10点半的渡轮回来。船老大听说我们到姜驿,蛮有把握地回答:“别想,能赶12点的就不错。”江中停有几只木船,站在木船上,江流会变宽,江水会变急。视角不同,感受的事物不会相同,就是同一条江,同一段路,走过的时间不同,使用的工具不同,体验也会不同。我们将车开上渡轮,这在江边算最大的船,渡江只需要5分钟。

路虽只有30千米,却极为难走,起始一段,在由大大小小的卵石铺在干河道上走。河道很宽很长,眼前的景象有些像西北戈壁。离开河道上山,路仍然难行,窄不说,全由弯道组成。我坐在一旁看张卫开车的架势,好像在参加越野赛。在古道上行走,我对公路有充分心理准备,但走这样的路还是第一次。在没有雨的情况下,30千米路花了我们2个多小时。

姜驿是由四川陆路进云南的第一个驿站,现在却连像样的公路也没有。两小时的车路总共见到两辆车,其中的中巴客车,在雨季河道有水或道路泥泞时都无法通行。连接姜驿的路是这样的状况,我已经想到了老镇的清冷。 这是一个立在山顶的古镇。走进去看到的第一个场景是一个坐在一排木板房前石阶上的老人。她很像雕塑,身子微侧,两腿一前一后。从我们进镇到离开,她一直坐在石阶上,连眼珠也没有移动过。

当年的大马店拆的只剩几堵内墙和一架屋顶。跟着一队毛驴走进一家老宅,里面是个完整的小四合院,院墙边有一方闲置的巨大石臼。女主人从街上跟我们一直走到院中,对我们的到访十分热情,她的陈述让我们明白,我们又找到了一家当年的马店。乡政府门口的空坝是镇子的中心,也是当年马队停歇和货物交易的地方。一株高大的老树就是古镇的守护者,它枝叶繁茂地张开了树冠,为古镇添上了最后的一点灵秀。树旁边的一间老屋的门头上,有字迹模糊的“元谋县”字样。北面是一个几乎看不出原样的古庙。在古道上见多了断壁残垣,保存较好的恰恰是各地的庙宇。世事难料,人事多变,只有神佛千年不改,这是百姓平凡生活中的一种精神支柱。这里的庙宇都成了这般摸样,可见道路的衰落已不是一年两年。听说村里当年马店很多,从陡街h来时,路边全是马店,开店的有王家、杨家、刘家,至今,刘方平家的马店仍开着,接待往来四川云南的零星马帮。一把铁锁挂在马店门口,我们不得入内,从门缝可看见,马店内已不是当年结构。

村民王强热心地给我们引路,在村头驿道口,我们看到那条蜿蜒在红色山谷间的马帮道,路至四川黎洪。沿这条路进川,可以绕到拉鲜,但道路更烂,没有人能说清能否走通。我们放弃了进入四川的打算,在我看来,直到今天,我们仍不能称它为公路。

回程到江边时,早已错过午间12点的渡轮。站在江边一片灰色的沙滩上,对岸绿色掩映的龙街镇显得美丽宁静。这时江边温度达35℃。渡口无人。

住在江边,最惬意的事情是傍晚在江边寻找各色卵石。金沙江的卵石,有着不同的色彩和花纹,让喜欢收藏石头的我欣喜若狂。一群在江边嬉水的少男少女加入了我们捡石头的行列。张卫给孩子们的奖励是山楂片和甜话梅,孩子们满心欢喜地跟在他的身后,将他们看来全都一样的石头递给他。临别前,一个男孩发现了车后装在纸箱里的蛋黄派。他小心翼翼地问张卫:“你们明天还在吗?”张卫回答的很干脆:“在,明天还要拣石头。”男孩高兴地说:“叔叔,我们明天拣石头,能给我们一人吃一块那个东西吗?”看见他期待的眼神,我心里不知为什么有了一丝酸楚。金沙江水有时清澈有时混浊,滋润和哺育沿江的土地和人民。同饮一江水,高原腹地江边的少年和长江入海处的少年,他们会有同样的期待吗?

天色越来越暗,看不清石头了。唯有夜色中发光的金沙江,1日夜不息。风起时,站在古渡的旅人,几人不起淡淡的乡愁?自称无故乡的我,在硕大的石滩上,思绪起伏犹如当年独在异乡的客人。

夜晚,枕着涛声入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