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风水占卜手相面相密码
23908000000036

第36章 鉴戒容貌举止(1)

《孝经》上说:“容貌举止,可以观瞻,进退有据,事为法度。”

“容”是指人的整个身体及其表现,“貌”是指人的整个脸面。但由于“人心不古”,现代人的容貌举止言行往往表里不一致,给人造成以容貌举止观人的大大小小的失误。因此,本章通过人的表面现象以及根据人情事理透视其内心世界,由表及里,给为人处世者提供正反两方面的鉴戒。

1.只重容貌的人

《孔子家语》中说:“澹台子羽有君子之容貌,但是,他的言谈举止却与其容貌不相般配。”《论语》中说:“子张的为人高不可攀了,但是难以带领人一同进入仁德。”澹台、子张二人的威仪举止肯定有过人之处,但是孔子有以貌取人、失之子羽的感叹,曾子有子张难与其入仁德的感慨。这就是天命的相,但人事上却不努力的原因;如果不是孔子,人们怎么能知道这层道理,后代靠相貌观人察事的人很多,而且特别注重容貌。年轻的纨绔子弟大都来是打扮美丽妖冶,身穿奇装异服,而面貌态度,行为举止,像女孩子一般。这样的人,人见人爱,但是处朋友则有始无终,不欢而散;一起共事则少有成功,和性格刚毅、言语迟钝的人一起共事是太难了!而且还有运用内史叔服所谓下体丰满必有后代的说法观人察士的事例:如唐朝李畈派遣将领,必选面有福相之人,近代曾国藩亦常审视属员随从是否面有福相,并以此决定任职的大小。其中,虽然偶然有巧合的事例,终究不可引以为训;难道不知楚国的叶公子身材短小瘦弱,走起路来像要被吹到河里似的,但就是叶公子平定了白公胜的叛乱,以此名闻后世。这件事《春秋左氏传》有记载,当初,沈攸之前往领军将领刘遵考处,请求招收自己,刘遵考因为沈攸之形象丑陋没有答应,沈攸之最终成为征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长期在外领兵打仗,这件事《宋书》有记载。大概仅用相法谈论人的容貌举止,很难做到事事都有验证。

孔子认为,人心难知,甚于爬山涉水,甚于知天察地,上天尚且有春、夏、秋、冬四季,还有早晚日暮可以考察。所以,有人的容貌恭谨而富态,有的人容貌老成而其实则无赖,有的人长相和缓而急切。所以,有些人趋仁赴义犹如口干舌燥思饮甘泉,而他们抛弃仁义也像逃避炽热的火焰。所以,领导的用人之道是派他去偏僻之地任职而观察他的忠诚,任以密迩之地考察他的恭敬,给他安排繁重的事务以观察他的能力,突然地询问他一些问题以观察他的智慧,急切地和他约定事项以了解他的信用,托付给他钱财物资而了解他是否有仁德廉洁,告诉他大的变故危机而了解他的节操,强饮以酒,看他醉后是否能循规蹈矩,在稠群广众之中观察他的言谈举止。我们用这九种方法来考察,虽有一定效果,但也未必就能把人观察清楚。

2.根据容貌举止识别君子小人

站立要像乔木松柏一样,端坐要如华山泰岳一样。前进时要像太阳一样朗朗正正,意气风发,不疾不徐;后退要如流水一般,步履轻盈、态度安详,既不颠蹶,也不背逆,这样的人是高居上位的君子之相。站立时容貌端肃像斋戒一样,端坐时容貌如同参祭祀一样,拜见高贵显荣之人时,不自觉地浩浩荡荡,步履轻飘;辞别孤立无援、贫寒微贱人士时,不自觉地依依不舍,步履徘徊,这样的人是身处下位的君子。在众人瞩目的地方,落坐时故意作庄肃穆状,于稠群广众之中,进退举止,故意装作安然舒泰状,一拱手一作揖都显现出骨头软、屁股大者,是身居上位的小人。站立落坐都不端正,手脚不停地摇摆,进见时则惊慌张皇、举止失措,退去时则急走快跑,形象慌张,肩也耸,背也摇,是身居下位的小人。

3.男女都喜欢接近的人

卫国有一个相貌丑陋的人叫衰骀它,与他相处的男人,因想念他不能离去。妇人见到他之后,向父母请求说:“与其做其他人的妻子,还不如做衰骀它先生的妾。”这样的人已经十几个了而且还在增多。从不曾听说他倡导过什么,只是常常附和别人。

他没有君主的地位而能拯救其他人于死地,没有聚集大量的财物而使别人吃饱肚子,再加上他的面貌丑陋得使天下人吃惊,总是附和他人而从没说过什么,他的才智超不出他生活的环境,但是,无论男女都乐于接近他,这一事实上是有什么不同于常人的地方?至今还无人考究出其中原因。

4.举止像“鬼躁”和行为怪异的人

《后汉书》记载汉桓帝时梁冀秉持国政,兄弟富贵盛极,骄傲自恣喜欢驱马驾车长驱直人,甚至回家时仍然马不停蹄,长驱直入,老百姓称其为“梁家灭门驱驰”。后来梁兄弟及家人便被诛灭。《三国志注》记载管辂曾说邓风走路好像没有筋骨,一堆走肉;站立时好像没有手足一样,把邓风比为“鬼躁”,意为像鬼一样浮躁。

肃成公十三年,刘康公讨伐秦国,成肃公面貌温和,但他在社稷坛接受辰肉时,态度很不恭敬,刘子对朋友说:“我听说过这样的话,人居天地之立,受命而生,这是上天的意志,也是命运的安排。所以言语行动、举手投足要讲究礼仪,而小人只有出力卖命;而熟习礼仪的关键要常存恭敬之心,出力卖命的关键是要拘谨笃诚;恭敬的目的是在于供养神灵,而笃诚的目的在于保守家业。国家的重要军国大事有二件:一是祭祀;二是征伐。祭祀时有执用之事,征伐时有受辰之事,这都是供养神灵的大礼仪。但是,成肃公接受辰肉时,举止大为不恭,这不是反其道理而行吗?”

《续世说》中记载张融的举止也很奇特,平常居坐是脚膝端正,走路时则拖沓缓慢,昂首挺身,花样繁多,见到他的人都很惊异,围观的人好似市场一般,但张融却面无惭色,如无事一般。齐高帝曾经说:“这种人没有也不行,但是绝不能有第二个!”

5.以言谈知人

《孟子·公孙丑》里说:“不全面的言辞我知道它的片面性在哪里;过分的言辞我知道它的失误在哪里;躲躲闪闪的言辞我知道它的理屈之处在哪里。”

《易经·系辞下》里说:“一个人将要背叛你的时候,他的语言一定是惭愧歉疚;一个人心中有疑惑的时候,他的语言一定是支支吾吾,躲闪逃避;吉祥有福的人一定是沉默寡言;躁动不安的人一定是唧唧喳喳,说起来没完没了;诬陷别人的人,一定是讲话游移不定;没有立场、没有原则的人讲话,一定是理不直、气不壮,唯唯诺诺。

宋瑾撰写的《古观人法》也通过言语判定小人的说法:“言语平易浅近而且意义深远幽长,简单明了,清越激昂而又能隐恶扬善,表达自然朴素,出语温和厚道,平实和气而又自出天性,能做到这样的人是在上位的君子;言语拘谨,不苟言笑而又耻于自己的长处,乐于说及别人的善处,不掩饰自己的过失,不攻讦揭露别人的隐私,是身居下位的君子;言语奸诈邪深,对事情究根迫底,喜欢高谈痴论、议论风发,旁若无人而又能控制局面,学问渊博,出语温顺,但是不知道自己过失而别人又不能驳倒。这样的人是身居上位的小人。言语杂乱道理不明,随声附和别人而无主见,轻意改变自己的观点而很少有实话,听到别人的隐私就津津乐道,无有穷止;明知道别人具有道德仁义却百般刁难,排挤他人。这样的人,是身居下位的小人。

黄门侍郎王子猷兄弟三人一起去拜访谢安,子猷、子重大多说些风雅的事,子敬寒喧几句而已。三人走后,在座的客人问谢安:“刚才这三人谁强一些?”谢安说:“小的最高明。”客人问道:“怎么知道呢?”谢安说:“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由这两句话可以推知。”

6.看一眼就知道

《庄子》里记载,孔子见温伯雪子时,一言不发,子路就说话了:“夫子很久就想见温伯雪子了!今天见了他而不说话,这是为什么呢?”孔子回答说:“说到看人嘛,看一眼就知道这个人的道德品质,也就没有必要说话了。”

江陵在任翰林时,前往会见何心隐,两人默默相对了一段时间,不交谈一句话;江陵出来以后,向耿天台说:“这是个巨妖,我必将他处死!”耿天台进去,看见何心隐在庭中慢慢散步,低头自言自语道:“这个妖物将来一定会当宰相,既然当了宰相一定会杀我,我将从哪里找出一块弹丸之地藏身呢?”后来,何心隐果然死在江陵手上。

这两个人,不说话而以心神互相判断,判断之准如同债券契合,是天地中真正相知啊。倘若何心隐不死于江陵手上,而老死自家窗前,一定死不瞑目;倘若江陵当了宰相没来得及害何心隐,自己先死了,也会死不瞑目的。

7.善辩的人与木讷的人

老子说:“最善辩的人就像不善讲话的一样。”孔子说:“君子言语迟钝而行事敏捷。”由此可知,口不善言的人未必有什么损失;巧言善辩的人也未必有什么收获。辩论的内容应该符合道理,而天下最大的道理,是不辩自明的。长篇大论、滔滔不绝地探讨这些明显的道理,又有什么用呢?君子应该是说到做到,如果他把主要精力用在言辩上,那么在行动上就不得不懈怠,人不可能在言行事物两方面都很博大精通,这也是可以肯定的。赵文子的话讷讷不畅,就像不是从他嘴里说出来的一样,但他所举的晋国管库人士,却有70多家;周勃、张相如被当时的人称为德高望重的长者,但他们谈事情有时都说不出话来。因此,可知善辩与木讷的人,是两种不同的人。所以,考察任用人的,一定知道这个问题。

(1)善辩的郑注。《续世说·奸佞类》说:郑注本来姓鱼,人们都把它看做是水中的动物。他因行医于长安的权贵富豪之家。李朔镇守襄阳时,曾得到过他的治疗,效果很好。后来他移镇徐州后,便让郑注参与决断军政大事。郑注的特长是善于诡辩,阳奉阴违,善于了解人的心意而投其所好,但他又作威作福。因此,军府中人都很憎恶他。监军王守澄曾很气愤地把人们对郑注的看法告诉李朔,李朔说:“他真是一个奇才。将军可以与他谈一谈,如果觉得不满意,再让他走也不晚。”李朔让郑注去拜访王守澄,开始王守澄面带怒容,等到交谈起来,郑注能言善辩,纵横捭阖,所说的话都很合乎他的心意,于是王守澄顿生相见恨晚的感觉。后来王守澄入朝做枢密使,郑注于是很受重用。御史李款上折弹劾郑注对内结交宦官,对外结交大臣,要求将他交付司法部门查办,十天之内,他接连上呈了几十个奏章。王守澄知道后,把郑注藏在了右军中。中尉官韦元素等都非常憎恶郑注,左军将佐李宏楚对韦元素说:“郑注奸佞狡猾,天下无双,如果不能趁他在卵壳的时候除掉他,一旦羽翼丰满,肯定会成为国家的心腹大患。现在因为御史弹劾他,藏在军中,请让我以您的名义去找他,就伪称您有口疾,让他给治疗一下,我们趁机抓住他。”韦元素认为这样很好,就让李宏楚去找他。郑注来了以后,先是点头哈腰,接着,奸佞的话便像泉水一样流出,韦元素不知不觉地便握住了他的手,显得很亲热,听他谈话都忘了疲倦,最后赠给他很多金银布帛并送走了他。

(2)木讷的申公。《汉书·儒林传·申公传》皇上让使者在车上装上了布帛宝玉,用薄草包裹住车轮子,赶着四匹马驾的车去接申公,他的两个弟子赵绾、王臧坐着轻便的驿车跟随。接回后,申公去参见皇上,皇上向他询问治理国家的事情。申公这时已是80多岁的老人了,而且说话木讷直率,他回答说:“把国家治理好不在于说得多,而是在于多做实事。”这时皇上正喜好文章辞赋一类事,听了申公的回答,沉默了起来。但既然已把申公请过来了,便任命他为中大夫,安排在鲁邸居住,商议政教之事。

太皇窦太后喜欢第子的理论,不喜欢儒术,她寻找到赵绾、王臧的过错责备皇上说:“这是想重新做新桓平啊!”皇上也因此废掉了政教之事,撤了赵绾、王臧的官职,他们全都自杀了;申公也因病免官回家,几年后便死了。

8.形体语的作用

通过形体语言可以看出人的心情是悲是喜,态度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可以说心有所想几乎都能表现在形体语言上。

(1)信心的形体语。有信心的人是一种正直的姿态,腰杆笔直,昂首挺胸,坐有坐相,站有站相,时常正视对方,而且正视的时间也较长;而缺乏信心的或鬼鬼祟祟的人则往往相反。有信心的人眨眼的次数也较少,看起来似乎是较好的听众,有信心的人经常做出的动作如,①把两手指尖对应地合起来,形成一个尖塔。②双手在背后相握,下颌抬起,这是有权之人常做的,如墨索里尼。③让他的身体位置比你高,这是自信的形体语。④双腿交叉成4字形,双手抱着后脑勺,身子向后顷在沙发上或椅子上。

(2)紧张的形体语。紧张的人坐立不安,四处张望,一个小小的声音就能让他反应特别大或者吓一惊。他们的大脑完全处在紧张状态,副交感神经处于激动时期,还有可能是大汗淋淋,从动作可以看出是一种担忧、紧张、焦虑的状态。这时他们会做出一些怪异的动作。如,①有些人在紧张或不安时习惯于拉耳朵,这样可以排除心中的焦虑。②有提提裤子可以松一口气,一般提后会做出一个决定。③用手掩嘴,这时可能是说谎的紧张。④心里紧张或有别的事就会有坐立不安的姿态。⑤口袋的零钱作响可以缓解一下紧张的情绪。⑥人们在紧张中反应就是点燃一根烟,太紧张时就会在烟灰缸中紧紧地按住烟头。⑦口哨声是在恐惧和不安时发出的。⑧清喉咙表示他有所不安或焦虑。⑨向上方看的人是紧张或没办法处理的姿态。⑩吁的一声,紧张的状况已经过了,是一种解脱的姿态。

(3)厌烦的形态语。一个长时间或另类的事情经常让人感到厌烦,他们经常用一些形态语表达厌烦的情绪:

①对你视而不见,恍恍惚惚,心不在焉,对其他的事物毫不关心。或睁着一双无神的睡觉眼。②以手扶着头,视线向下,眼皮也微下垂,这是不耐烦的姿态。③交谈中缺乏兴趣,避免直视对方。表现出一种糊涂的形象。④当对事物感到厌烦时,最普通的动作是敲桌子,或跺脚。

(4)同意的形态语。同意或接受某人的想法和做法时,往往会露出甜美的微笑,大声地说话,有一种得意忘形的姿态。

一是手放在胸前,人们一向把手搁在胸前以示忠贞、诚实及效忠。这种姿势至少可回溯到古罗马时代。罗马军队表示效忠的敬礼方式,即为一只手放在胸前,另一只手放伸出指向受礼的人。美国人对国旗表示效忠时也是用这种类似的姿势。手放在胸前表示至少接纳了你。

二是触摸对方表示同意和接受了对方。大部分触摸都是想立即表露他们的感情,尤其是对他们所喜欢的人。我们发现那些仅仅伸出手,碰触他人手臂或抓住他人肩膀的人,只不过是想打岔或强调某一个重点。另外,就是表示安慰之意,通常以这个姿势伴着一些安慰的话,如:“好了,不用担心,一切会没事的。”我们之所以喜欢这种姿势,乃是因为由于被触摸而感到对方很高兴和我们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