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求人不如求己:如何做一个会说话办事的人
23899500000028

第28章 把事办到位的资本(2)

我刚步入麦克唐纳的办公室,他第一句话就说:“看见那边那双雪鞋没有?那是亨生给我的。我把他当作朋友。你熟悉他写的那本书吗?”“熟悉。刚好我这儿有一本。他还特地在书上为你签了名。”麦克唐纳翻阅那本书,接着,他带着挑战的口吻说:“你出版了一份黑人杂志。依我看,这份杂志上应该有一篇介绍像亨生这样人物的文章。”我表示同意他的意见,并将一本七月号的杂志递给他。他翻阅那本杂志,并点头赞许。我告诉他说,我创办这份杂志就是为了弘扬像亨生那样、克服重重困难而达到最高理想的人的成就。

“你知道,我看不出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在这份杂志上刊登广告。”他说。

通过旁敲侧击达到办事目的

生活中为人求情、代人办事儿常常遇到令人不满意的情况,可是只要你学会委婉的表达方法,旁敲侧击,往往能起到意料不到的效果。

韩国修筑新城的城墙,规定15天完工。大臣段乔负责主管此事。有一个县拖延了两天,段乔就逮捕了这个县的主管员,将其囚禁起来。这个官员的儿子设法解救父亲,就找到管理疆界的官员子高,让子高去替父亲求情。子高答应了这件事。

一天,见了段乔后,子高并不直接提及释人的事,而是和段乔共同登上城墙,故意左右张望,然后说:“这墙修得太漂亮了,真算得上是一件了不起的功劳。功劳这样大,并且整个工程结束后又未曾处罚过一个人,这确实让人敬佩不已。不过,我听说大人将一个县里主管工程的官员叫来审查,我看大可不必,整个工程修建得这样好,出现一点小小的纰漏是不足为奇的,又何必为一点小事影响您的功劳呢。”

段乔见子高如此评价他的工作,心中甚是高兴,然后又听子高的见解也在情理之中,于是便把那个官员放了。

那个官员之所以能够获免,原因大多在于子高的求情。子高把一顶高帽子给段乔戴上,然后就事论题,深得要领,不能不令人拍案叫绝。其实,一般人都存在顺承心理和斥异心理,对那些合自己心意的就容易接受。因此,顺应事物的发展规律,巧言游说,便容易成功。

这种方法不仅可用来求情,也可用来讽刺,虽不点入正题,却也侧重利害。

齐国的辩士田骈,他标榜自己不喜欢做官,以此自命不凡。实际上,他依附于权贵,气派和势力比做官的还足。

他朋友云奇一天来到他的府中,对他不肯为官的骨气表示极为钦佩并表示愿做一个小仆人。

田骈喜不自胜,问道:

“您是从哪里听说我不做官主张的?”

“听我隔壁的女人说的。”

“她也知道我?”

“不但知道,而且还说您是她的楷模呢?”

“她是什么人?”田骈更感兴趣地发问。

“她是个洁身自好的人,早就发誓不嫁人。可是今年30岁,却生过7个儿子;她虽然没有出嫁,可比出嫁的人还会生儿子。”

“这……这……”田骈有口难言。

从这则故事中我们不难看出云奇是采用旁敲侧击的方法,指桑骂槐,痛骂了田骈一番。生活中有许多事情便是这样的,旁敲侧击更甚于正面斥责。

进行耐心周旋办事

有些人脸皮太薄,自尊心太强,经不住人家首次拒绝的打击。只要略一受阻,他们就脸红,感到羞辱、气恼,要么与人争吵闹崩,要么拂袖而去,再不回头。

看起来这种人很有几分“你不给办就拉倒”的“骨气”,其实这是过分脆弱的表现,导致他们只顾面子而不想千方百计达到目的,于事业无益。因此,我们在找人办事儿时,既要有自尊,但又不要抱着自尊不放,为了达到交际目的,有时脸皮不妨厚一点,碰个钉子,脸不红心不跳,不气不恼,照样微笑与人周旋,只要还有一丝希望就要全力争取,不达目的决不罢休。有这样顽强的意志就能把事情办成。

从另一个角度看,软缠硬磨消耗的是时间。而时间恰恰是一种办事儿武器。时间对谁都是宝贵的。人们最耗不起的是时间。所以,如果你以足够的耐心,摆出一副“打持久战”的架势与对方对垒时,便会对对方的心理产生震慑。以“泡”对“拖”,足以促其改变初衷,加快办事儿速度。所以,你要沉住气,耐心地牺牲一点时间,反而可以争取到更多的时间。

某建筑工地急需60吨沥青。采购员到物资部门请领,但负责此事的处长推说工作忙要等两个月才能提货,采购员非常着急,他怎么能等两个月呢?当他了解到仓库里有现货,只是因为自己没“进贡”人家才拖他时,更是怒从胸中来,真恨不得马上找对方好好“说道说道”。

但他竭力控制自己的感情,思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他手头一无钱二无物,给人家“进贡”是不可能的了。他决心和那位处长大人软缠硬磨。从第二天起他天天到处长办公室来,耐心地向处长恳求诉说。处长感到烦,不理睬他。你不理,他就坐在一边等,一有机会就张口,面带微笑,彬彬有礼,不吵不闹,心平气和地恳求诉说。处长急不得火不得,推不起赶不跑。“泡”到第五天,处长就坐不住了,他长吁一声:“唉,我算服你了。照顾你这一次,提前批给你吧!”

进行积极跟踪办事

俗话说:“人心都是肉长的。”不管双方认识距离有多大,只要你善于用行动证明你的诚意,就会促使对方去思索,进而理解你的苦心,从固执的框子里跳出来,那时你就将“泡”出希望了。

某保险公司业务员杨辉到一个乡开展保险业务,因群众对保险工作性质不了解,怕吃亏,不愿参加,其中村长最为固执。杨辉决心攻下这个堡垒,他天天跑几十里去向他们宣传、动员,村长怕见他,就躲着走。一次听说村长到几十里外的邻县亲戚家帮助盖房,他骑车追了去,车子一放,袖子一挽就干活。干完活还和村长磨。

为了找一个长谈的时机,杨辉干脆天不亮就起床,冒雨赶到村里,在村长家门外一站两个钟头,村长起床开门愣住了,见杨辉淋得像水鸡,便一把将他拉进屋里说:“小杨,你就别‘泡’了。我们参加还不成吗?你这种精神,就是‘上帝’也得举手投降!”

村长这个堡垒一攻破,这个村参加保险工作的局面就打开了。

有对男女青年彼此相爱了,但女方的母亲认为青年小张木讷,不同意。小张虽然不善言辞,但很有心计,人又勤快。他经常到她家帮助干活,老人给白眼他不在乎,给冷板凳也不计较。见她家煤球没有了主动去拉,没水了马上去挑,有次下雨见到漏水,立即冒雨上房堵漏。她母亲得了病,没有车,他就背上往医院跑,直把老人感动得掉泪,说:“小张真是个好孩子啊,我同意了。”

寻求理解办事

有时候你去托人办事,对方推着不办,并不是不想办,而是有实际困难,或心有所疑。这时,你若仅仅靠行动去“泡”,很难奏效,甚至会把对方“泡”火了,缠烦了,更不利于办事儿。

如遇这种情形,嘴巴上的功夫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80年代初,著名的引滦入津工程曾一度因炸药供不上,面临停工、延误工期的困境。领导心急如焚,派李连长带车到东北某化工厂求援。李连长昼夜兼程千余里赶到化工厂供销科,可得到的答复只有一句话:眼下没货!他找厂长,厂长忙,没时间听他多解释,他跟进跟出,有机会就讲几句;他软缠硬磨,厂长不为所动,硬邦邦地对他说:“眼下没货,我也无能为力。”

厂长劝他另想办法并给他倒了一杯茶水,李连长并不死心,他喝了一口茶,看到这水又找到新话题:“这水真甜啊!天津人可是苦啊,喝的是从海河槽里,各洼淀中集的苦水,不用放茶就是黄的。”他一眼瞥见厂长戴的是天津产的手表,接着说:“您也是戴的天津表?听说现在全国每十块表中就有一块是天津的,每四个人里就有一个人用的是天津的碱,您是办工业的行家,最懂得水与工业的关系。造一辆自行车要用一吨水,造一吨碱要160吨水,造一吨纸要200吨水……,引滦入天津,解燃眉之急啊!没有炸药,工程就得延期……”他说得很动情,很在理。厂长理解了他的急切心情,同他聊了起来,问:“你是天津人?”“不,我是河南人,也许通水时,我也喝不上那滦河水!”厂长彻底折服了,他抓电话下达命令“全厂加班三天!”三天后,李连长拉着一车炸药胜利返程了。

缠着不放进行办事

只要你有心去做,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就像当年愚公移山一样,你就是一位战无不胜的办事儿高手。

下面是《读者文摘》上讲的一个关于墨西哥披肩的故事。

7年前我和太太在墨西哥度假,我们在街头上闲逛,太太突然用手肘推我说:“你瞧,那儿好多人。”

我应道:“噢,不,那是卖纪念品的地方,观光客才去,我不买纪念品,我只想四处走走,要去你自己去好了,回头在旅馆碰面。”

如同往常一般,她挥手径自走向人群,我继续在街头闲逛。在前方有个当地的小贩沿街叫卖着:“1200比索(比索:墨西哥货币单位)。”“他在对谁喊价啊,肯定不是我。”我心想。

不理睬,继续我的脚步。“好啦,”小贩道:“大减价,1000——800比索好了。”

在这时,我才第一次开口对他说话。“朋友,我实在感谢你的好意,也很敬佩你锲而不舍的精神,但是我丝毫没有兴趣,请你找别人好吗?”我甚至用墨西哥话问他:“你懂我的意思吗?”

“当然,当然。”他答道。

再一次,我转身离去,但他的脚步声还是在我耳旁响起:“800比索”。好像我俩是被链子锁在一块儿。

不耐烦一再地被骚扰,我开始跑步,但是卖披肩的小贩却与我保持同步速度,而他的要价已经下跌到600比索了。因为遇上红灯,我们必须在街口停下,而他仍然继续自言自语:“600,600就好……500,500比索……好啦,好啦,400比索。”

当绿灯亮起,我已快速通过马路,希望能摆脱他的纠缠。在我想转头察看之前,耳边又听到他踏拉的脚步声以及叫卖的声音:“先生,先生,400比索。”我感到浑身燥热,汗流浃背,又累又渴,对他的腔调感到厌烦无比。我转身面对着他,咬牙切齿地道:“混蛋,我告诉你我不买你的东西,别再跟着我!”

从我的态度及语气来看,似乎了解了我的意思。“好吧,算你赢了。”他回道:“只卖你200比索。”

“你说什么?”突然我对自己的反应也吃了一惊。

“让我看看你的披肩。”

我为什么要看看披肩?我需要披肩吗?我想要个披肩吗?不,我不认为——抑或我改变了主意。

回到旅馆,太太正躺在床上阅读杂志。我兴奋地说道:“嘿,你看我买了什么?”

“你买了什么?”

“一件美丽的披肩。”

“你花多少钱买的。”她随口问道。

“我慢慢告诉你。”我得意地道:“一位当地的谈判家要价1200比索,但是一位国际性的交涉家——和你一起度假的人——只用170比索就完成了交易。”

她轻蔑地说:“嘿,真有意思,我买了件和你相同的披肩,只要150比索,就挂在柜子里。”

穷追不舍进行办事

有位香港女作家,在浓浓的浪漫情调中与大陆某男士结成情缘,她曾经宣称那位男士是她所有男朋友中条件最差的。但她为什么偏偏选中了这一位呢?

事情的起源要追溯到几年前,那是她第一次赴上海,是为洽谈自己的小说授权给上海某家出版社出书而前往的一次晚宴上,女作家和某男士相遇,男士深为女作家的人生体验所激动,晚宴后就告诉她一句惊人之语——“我可以追求你吗?”

她当时未予理会,只当成是一句玩笑话。不料男士真的开始展开猛烈追击,每天从早上开始,他带了好多朋友,一起在她下榻的酒店“站岗”。对于男士此举,女作家感觉如遇“恐怖分子”,不敢踏出饭店一步。而紧盯不放的男士便不断以电话“骚扰”大作家,并告知她“如果再不露面,便要通知你的所有朋友,告诉他们我要追你。”

被逼得无路可跑的女作家急中生智说:“你请我喝咖啡,我们好好聊聊。”她知道大陆人收入极低,索性一口气喝了五六杯咖啡,准备使追求者“破产”。结果他也跟着叫了五六杯咖啡,结账时不但没有囊中羞涩,反而给了服务员一笔数目不小的小费,让对方知难而退的计谋没有得逞。

最激烈的是,就在她在上海的最后一夜,鼓足勇气的那位男士,竟在大庭广众面前猛烈亲吻女作家。霎时花容失色的女作家久久不能言语,随后激动得几乎落泪说:“你怎么可以这样。”

当她离开上海,那男士更是一路穷追猛打。赴西安,追踪到西安,抵达台北,越洋电话不知打了多少遍。

至此,女作家说:“只要我存在于地球上一天,似乎都无法逃出他的手掌心。”只好宣告投降,宣告结婚。

反复申请进行办事

同样的意思,反复申请、反复渲染、反复强调,不达目的,誓不罢休。面对顽固的对手,这是一种有力的武器。

宋朝的赵普曾做过太祖、太宗两朝皇帝的宰相,他是个性格坚韧的人。在辅佐朝政时自己认定的事情,就是与皇帝意见相悖,也敢于反复地坚持。

有一次赵普向太祖推荐一位官吏,太祖没有允诺。赵普没有灰心,第二天临朝又向太祖提出这项人事任命事项请太祖裁定,太祖还是没有答应。赵普仍不死心,第三天又提出来。

连续三天接连三次反复地提,同僚也都吃惊,赵普何以脸皮这样厚。太祖这次动了气,将奏折当场撕碎扔在了地上。

但赵普自有他的做法,他默默无言地将那些撕碎的纸片一一拾起,回家后再仔细粘好。第四天上朝,话也不说,将粘好的奏折举过头顶立在太祖面前不动。

太祖为其所感动,长叹一声,只好准奏。

赵普还有类似的故事。

某位官吏按政绩已该晋职,身为宰相的赵普上奏提出,但因太祖平常就不喜欢这个人,所以对赵普的奏折又不予理睬。

但赵普出于公心,不计皇上的好恶,前番那种韧性的表现又重复起来。太祖拗他不过,勉强同意了。

太祖又问:“若我不同意,这次你会怎样?”

赵普面不改色:“有过必罚,有功必赏,这是一条古训,不能改变的原则,皇帝不该以自己的好恶而无视这个原则。”

也就是说,你虽贵为天子,也不能用个人感情处理刑罚褒赏的问题。这话显然冲撞了宋太祖,太祖一怒之下拂袖而去。

赵普死跟在后面,到后宫皇帝入寝的门外站着,垂首低头,良久不动,下决心皇帝不出来他就不走了。据说太祖很为此感动。

同样的内容,两次、三次不断地反复向对方说明,从而达到说服的效果。运用这种说服法,须有坚韧的性格才行,内坚外韧,对一度的失败,绝不灰心,找机会反复地盯上门去。

需要注意的是,运用此法要有分寸,超过限度,伤害了对方的感情,反而会得到反效果。所以要谨慎处理,以不过度为限。

让对方按自己的意图行事

劝导说服亦即规劝、引导和说服别人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或办事儿。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自己存在的问题往往觉察不清,需要旁观者去劝导说服。有效的劝导说服,能赶走人们心间的愁云,排除思想上的烦恼,减轻精神上的痛苦。能使迷蒙者幡然醒悟,改弦更张;让夙敌消除怨恨,握手言和;叫浪子迷途知返,改邪归正;让固执者心中开窍,顺乎常理。恰到好处的劝导说服可以办成许多事情。总而言之,劝导说服具有激励、导向、安慰、释疑、告诫等多种功能,是人们常用的办事儿手段。我们每一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几乎每时每刻都与别人打交道,经常会遇到劝导别人的事情,我们每个人都是劝导者和被劝导者。为协调人际关系,把各种事情办好,有必要掌握一定的劝导说服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