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求人不如求己:如何做一个会说话办事的人
23899500000021

第21章 处世中的说话资本(6)

“小姐,你说得很对,这可口可乐可能是有问题。可是这可口可乐是贵国的原装产品,也许贵国这家公司的可口可乐都是有问题的,我很乐意效劳,将这瓶饮料连同你们的芳名及在贵国的地址一起寄到这家公司。我想他们肯定会登门道歉并将此事在贵国的报纸上大加渲染的。”

两位金发女郎目瞪口呆了。她们知道这事闹大了,说不定回国后这家公司会走向法庭,告她们诋毁公司名誉。在一阵沉默之后,她们只好赔礼道歉,说自己太苛刻、太过分,并夸奖中国空姐的微笑是世界一流、无可挑剔的。面对两位金发女郎的无礼刁难和莫名怒火,这位空姐始终保持着优雅的微笑和得体的语言,并在一番笑声中点中了对方的要害之处,让对方不得不停下自己的无礼言行。记住:在怒火面前,微笑永远是最温和并且也是最有力的武器。

2.用逻辑诱使对方自我否定

有一次美国的一位电机销售员与某公司的经理谈关于电机的贸易,这位经理拿起产品介绍书看了一下突然变了脸色,把介绍书顺手一扔还给了销售员,并勃然大怒地说;

“你们公司售出的这种牌子的电机太差了!上次差点把我的手烫坏了!”推销员听了并没有与对方辩论,而是微笑着说:“经理先生,如果真是这样,那我不仅应该向您道歉,还应该帮您退货。”接着他开始提问:“当然,任何电机工作时都有一定程度的发热,只是发热不应超过全国电工协会所规定的标准,您说是吗?”

“是的。”

推销员又问:“按国家技术标准,电机温度可比室内温度高出72°F(华氏),是这样吧。”

“是的,但你们的电机温度太高了,我当时摸了一下,差点儿把我的手烫坏了!”

推销员说:“那太对不起了。不过我想请问一下,您车间里的温度是多少?”

“大约75°F。”

推销员明白了,笑着说:“这就对了,车间温度是75°F,加上72°F的升温,共计140°F以上,请问,如果您把手放进140°F的水里,会不会被烫伤呢?”

“那……那……是完全有可能的。”

推销员说:“那么经理先生对我们这种牌子的电机还有其他什么意见吗?”

“没有了,我们再订购两台吧。”

生活中有些人之所以会怒气冲天,纯粹是因为自己的错误造成了对别人的误解和责备。这时你大可不必直言反驳,更不必拍案而起,反唇相讥,事实上,可以使用上面这位推销员的办法,引诱对方自己把错误揪出来。即先不马上指出他的错误,而是旁敲侧击地提出一些经过构思的问题,诱使对方在回答中逐渐否定自己原有的观点。当对方的误解消除了,火气也就随之而去。

3.用“高帽”封住对方的嘴

古时候,一个叫彭玉麟的官员,有一次路过一条狭窄的小巷。一个女子正在用竹竿晾晒衣服,一不小心竹竿掉了下来,正好打在彭的头上。彭勃然大怒,指着女子破口大骂起来。

那女子一看,认出是官员彭玉麟,不禁冷汗直冒。但她猛然间急中生智,便正色道:

“你这副腔调,像行伍里的人,这样蛮横无理。你可知彭宫保就在我们此地!他清廉正直,爱民如子,如果我去告诉他老人家,怕要砍了你的脑袋呢!”彭玉麟一听这女子夸赞自己,不禁喜气上升,而且又意识到自己的失态,马上心平气和地走了。

晒衣女失手掉落竹竿,打在彭玉麟头上,可谓无意却很凑巧。于是,他大怒而骂,所幸晒衣女尚能认识他,而且能够急中生智,采用美誉推崇的方式来遏止对方。她装作不知道对方是谁反而斥责对方蛮横无理,并且夸彭宫保清廉正直,说向彭告状会治他的罪。这并非“当面”夸奖,却胜过当面夸奖,说得彭玉麟心里美滋滋的:自己在民间居然有这么好的吏治声誉,绝不应该为这些许小事而损害形象。幡然醒悟之后,便转怒为笑,一场眼看要爆发的争吵就这样巧妙地化解了。

晒衣女的这一招的确高明,一顶恰到好处的“高帽”往往能浇灭对方的怒火,因为维护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好形象是每个人本能的选择,在一番恭维话面前,谁还有心情去生气呢?

4.用“软钉子”回击对方

公共汽车上,由于拥挤,一个乘客踩了吴伟一脚,吴伟也没说什么,只是朝对方瞪了一眼。谁知,那位乘客却怒气冲冲地吼了一句:“看什么看?你以为你能把我吃了吗?”这时车厢里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大家都以为吴伟会和那位乘客争吵起来,甚至拳脚相加、大打出手。不料,吴伟却露出一脸轻蔑的微笑,慢条斯理地说:“哦,要把你吃下去也真不容易。你有血有肉有骨头,还有头发,我可没有那么高水平把你吃下去!”

话音刚落,车厢里爆发出一片笑声。那位乘客满脸涨得通红,想发作却也无可奈何。在这里,吴伟用的就是给对方“软钉子”的方法回击了对方,既避免了无谓的争吵,又维护了自己的尊严。而他的话之所以引发出一片笑声,就在于他选用了形象化的语言(血、肉、骨头、头发等都是具体可视的形象),把原本枯燥无味的争吵化作妙趣横生的嘲讽。

5.以强示弱逗乐对方

一个瘦小的人得罪了一个大汉。大汉十分凶猛地大骂瘦弱者,气焰十分嚣张。等大汉骂完,瘦弱者问:“你骂谁呢?”他把每个字都说得字正腔圆,满脸正气。

大汉当然毫不畏惧,便愤怒地回答:“骂你呢,怎么,你想干吗?”瘦弱者一笑,说:

“骂我就算了,如果骂别人,看我不揍扁你!”

他话音刚落,大汉便被他逗得哈哈大笑起来,笑完了,怒气也就消了。刚才剑拔弩张的气氛顿时缓和下来。

很多情况下,人们喜欢以弱示强,但在一些特定的场合,用反向思维的办法——以强示弱,也可以收到化解尴尬的效果。由于说话者是以强者的面目出现,不会显得自己无能,又由于是在示弱,也不会使自己吃亏。

说话两边都不得罪

当双方有意见不一致时,如果你想明确表示支持一方,但为了不得罪另一方,你应该首先为另一方铺好后退的台阶。这时,给你自己的语言巧妙地加上一个合适的前提,就是最好的台阶。

1.各打五十大板

一次,美国前总统里根在向记者谈论健康的奥妙时,不觉信口开河说:“除了锻炼,我的另一个秘诀就是不吃盐。谁要想保持身体健康,最好不吃盐或者尽量少吃盐。”这些高论顿时引来了全国盐业老板的齐声抗议,引发了一场“食盐风波”。在困境中,里根请盐业研究所所长出面打圆场,但他既不能直接批评总统,也不能为了维护总统反击盐业老板们一拳。于是他说:“吃盐对人体是有好处的,而里根总统遵循医嘱不吃盐也是正确的。每个人的情形不同,应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来决定吃盐的多少。”这里,所长先对各方各打五十大板,然后再作一番颇为客观的解释,十分巧妙地消除了总统言语失误带来的风波。

有时候,场面的尴尬完全是因为有的人言语不当引起大家的反感所致,这时圆场的人可以把各方的不正确之处分别点出来,各打五十大板,这样既能保全说错话的人的面子,又能讨好被他得罪的人,双方都不得罪。

2.分别肯定

某学校举办教职员工文艺比赛,教师和员工分成两组,根据所造的道具自行编排和表演节目,然后进行评比。表演结束后,没等主持人发话,坐在下面的人就已经分成两派,教师说教师的好,员工说员工的好,各不相让。眼看活动要陷入僵局,主持人灵机一动,对大家说:“到底哪个组能夺第一,我看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教师组富有创意,激情四溢,应该得创作奖;员工组富有朝气,精神饱满,应该得表演奖。”随后宣布两个组都获得了第一名。

这位主持人心里明白,文艺比赛的目的不在于决出胜负,而在于丰富大家的娱乐生活,加强教职员工的交流,如果为了名次而闹翻,实在得不偿失。于是,在双方出现矛盾的时候,主持人没有参与评论孰优孰劣,而是强调双方的特色并分别予以肯定。最后提出解决争议的建议,问题自然就解决了。有些场合下,双方因为彼此不同意对方的观点而争执不休时,作为圆场的人就应该理解双方的心情,找出各方的差异并对各自的优势都予以肯定,这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双方自我实现的心理。这时再提出建议,双方就容易接受了。

3.稍稍折中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在德黑兰会议上,斯大林与丘吉尔就如何处置德国纳粹分子一事发生了争执。由于斯大林非常仇恨纳粹,所以他认为至少应该处死5万名纳粹分子。而丘吉尔企图利用德国制约苏联,因此他大声反对。两人各持己见,互不相让,气氛非常紧张。在场的罗斯福在这个问题上倾向于斯大林,但他又不能不给丘吉尔面子,于是,他用稍稍折中的方法笑着打圆场:

“你们看枪毙49500人行不行?”

没想到,斯大林和丘吉尔都愉快地接受了。斯大林虽然没有完全达到目的,但离自己的目标数据只相差了一点点,而丘吉尔也保住了面子,因为毕竟没有完全按照斯大林的意思去办。于是,会议又接着进行。

生活中很多争执往往是因为双方互不让步,觉得自己如果退让就会失去面子。因此,作为夹在中间的第三方,想和平调停的话,固然可以同意其中一方的观点,但也一定要让另一方保全面子。把双方的意见作个折中,就可以同时达到这两个目的。

4.巧设前提

一次,老何到菜市场买菜,经过讨价还价,菜贩子以1.1元1斤西红柿的价格便宜地卖给了他。当老何正要走时,同事小冯来了,正巧他也要买西红柿,这时菜贩子要价1.3元1斤。小冯还价后,菜贩子让到了1.2元1斤,并指着老何说:“刚才卖给这个人,就是1.2元1斤,不信,你问问他!”小冯顺势便问老何:“你买的有那么贵吗?”

这时老何为难了:如果说l.l元1斤吧,小贩肯定会尴尬;如果说1.2元1斤吧,又明显在欺骗同事。他想了想,笑呵呵地说:“我来得早一点,把好的西红柿都挑走了,所以贵,是1.2元1斤,剩下的可能会便宜到1.1元1斤吧。”

这句话不仅让小冯知道了真实答案,而且也给菜贩子铺好了台阶下,双方都没有得罪,可谓是妙语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