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求人不如求己:如何做一个会说话办事的人
23899500000017

第17章 处世中的说话资本(2)

当她再一次接受面试时,她对自己说:“我一定要得到这份工作,这次机会我一定要把握住。我是这个工作的专业人才,我相信我完全有能力胜任这份工作。而且我还有其他的优点,我是一个勤快而且自律的人,医生们一定会将我看做是他们必要的帮手的。”她去面试之前一直在重复着这些话,充满自信地走进了医生的办公室。回答的话语间满溢着热情,医生们最终将她留了下来,答应先试用她几个月。当试用期满之后,医生告诉她,在她面试之前,看到她的申请表之后,决定不录用她,原因还是出在她没有工作经验上,但是在那次面试之后,她的热情终于打动了医生,于是决定应该将她留下试用一段时间。可见,是热情将她带进了工作岗位,使她实现了最初的目的。

一句关心语赢得一颗心

对别人的真诚关心只需一点点,就可以使你左右逢源。

精明人知道,有人终身的错误,就是只想别人关心自己,对自己发生兴趣。

当然,这些都不会有结果的,人们对任何人都不会发生兴趣,他们早晨、中午、晚上所关心的只是他们自己。

纽约电话公司曾经做过一项调查,研究在电话中最常用到的是什么字,这个答案也许你早猜对了,那就是人称代词“我”。“我”……在500次电话谈话中,曾用了3990个“我”字。“我”,“我”“我”……维也纳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阿得洛,写过一本书,书名叫《生活对你的意义》。在那本书上,他说:“一个不关心别人,对别人不感兴趣的人,他的生活必然遭到重大阻碍、困难,同时会给别人带来极大的损害、困扰,人类所有的失败,都是由于这些人而发生的。”

可能你已阅读过许多深奥的心理学书籍,而尚未意识到有这样重要的一句话,阿得洛的话太富有意义!

我在纽约大学修短篇小说著述法的课程时,有一位著名杂志的编辑对我们演讲,他说他每天去捡起桌上数十篇小说中的任何一篇,只要看上几段后,就可觉察出作者是否喜欢别人……如果那个作者不喜欢别人,那么别人也不会喜欢他的作品。

这位饱经世故的编辑,在他演讲过程中有两次稍稍停顿了一下,为他移开主题而道歉。他说:

“现在我要告诉你们的,如同你们听牧师讲道一样,可是,别忘记,你如果要做一个成功的小说家,你必须先对别人发生兴趣。”

如果写小说的秘诀是这样,那应用在待人处世上,你可以确定,更应该如此了。

塞斯顿是位成功的魔术家,他在百老汇献技时,我去他化妆室采访过他,我们促膝谈了一个晚上。40年来塞斯顿走遍世界各地,他惊人的魔术绝技,倾倒了无数的观众,约有6000万以上的观众看过他的表演,而使他获得200万元的收入。

我请塞斯顿先生谈谈他成功的秘诀,他说出过去的历史片段:他的学校教育,跟他眼前的成功完全没有关系。他在幼年就离家出走,成了一个漂泊流浪者;偷乘火车,睡在草堆上过夜,挨家求乞。从车窗向外观看铁路两旁广告,使他认识了几个字。

他有高人一筹的魔术知识?不!这是他自己说的。关于魔术的书,已出版的有数百本之多。目前在魔术方面,有像他这样造诣的,也有数十人。可是他身上有两点是别人所没有的。

他有表演的人格,他懂得人情。他每一个动作姿态,说话的声调,都经过事前严格的预习,他举止敏捷,反应灵活,分秒不差。

除此以外,塞斯顿对人有浓厚的兴趣,他告诉我,许多魔术家,看着观众而对他自己说:“这些傻瓜、乡巴佬,我要好好地骗他们一下。”可是塞斯顿完全不是那样,他告诉我,每次当他上台时,必先对自己这样说“我要感谢这些捧场的观众,他们使我享有舒服的生活,我要付出最大的力量,做好这场表演”。

他说,每逢他走向台前时,就会对自己这样说:“我爱我的观众,我爱我的观众。”可笑吗?不近情理吗?你可以随你的意思去想,我只是把这位最著名魔术家处世为人的技巧,不加评论地提供给你参考。

老罗斯福有惊人的成就,他总是受到人们的欢迎,这也是他成功的秘诀之一。他的仆人们也都敬爱他。他的黑人侍从爱默士曾写了一本关于他的书,书名是《西道尔·罗斯福——侍从心目中的英雄》。在那本书里,爱默士说出一则感人的故事:

有一次,我妻子问总统,美洲鹑鸟是什么样子?因为她从没有见过鹑鸟,而罗斯福总统不厌其详地告诉了她。过些时候,我家里的电话铃声响了(爱默士和他妻子,住在罗斯福总统牡蛎湾住宅内一所小房子里),我妻子接了电话,原来是总统亲自打来的。罗斯福总统在电话里告诉她,现在窗外正有一只鹑鸟,如果她向窗外看去,就可以看到了。

这样关心一桩小事情,正是罗斯福总统的特点之一。无论什么时候,当他经过我们屋子外面,有时并没有看到我们,我们都可听到“嗨……爱默士!”“嗨……安妮!”那亲切的呼叫声。

像这样一位主人,怎么不使佣人们喜爱?谁能不喜欢他呢?

有一天,罗斯福进白宫去见塔夫特总统,正值塔夫特总统和夫人外出。老罗斯福是真诚地喜欢那些下人,他对白宫里所有的佣人,甚至做杂务的女仆,都叫名字问好。亚切·白德曾经有这样一段记述:他看到厨房里女佣人爱丽丝的时候,问她是不是还在做玉蜀黍的面包。爱丽丝告诉他,有时候做那种面包,那是给佣人们吃的,楼上他们都不吃了。罗斯福听了大声说:“那是他们没有口福,我见到总统时,把这件事告诉他。”

爱丽丝拿了一块玉蜀黍面包给罗斯福,他边走边吃走向办公室,经过园丁、工友旁边,向他们每一位招呼……罗斯福和他们每一位亲切地招呼谈话,就像他做总统时一样。有个老佣人,眼里含着泪水说:“这是我这几年来最快乐的一天,在我们中间,就是有人拿了100块钱来,我也不会换的。”

哈佛大学校长依利亚博士,对别人的问题深深地关心和感兴趣,所以他受到学校里每一个师生的爱戴。这里是依利亚博士处世待人的一个例子:有一天,有个大学一年级学生克列顿,到校长室借用“贫穷学生贷款”5000元。后来那个克列顿这样说:

“我拿到钱后,心里非常感激,正要走出办公室时,依利亚校长把我叫住,说:‘你请坐一会儿……,听说你在宿舍里自己做饭吃,如果你吃得适宜、充足,我并不以为那对你有什么不好,我过去在大学时,也这样做过……’我听来感到很意外,他接着说:‘你有没有做过肉饼,如果把它弄得又烂又熟的话,那是一道很可口的菜,过去我就喜欢吃这个菜。’他还详详细细地说出肉饼的做法。”

劝慰他人远离悲伤

沉浸在悲伤中的人,很难听进别人的话,如何说话,才能让他愿意倾听。劝慰的话如果说得不好,反而会适得其反,让对方更加悲伤,如何说话才能避免这种结果。

1.意识唤醒法

小吴从大学一年级开始谈恋爱,三年了,不久前不知何故女朋友跟他吹了。他很伤感,一蹶不振。他父亲的一位朋友李老师知道此事后,特地赶来做疏导工作。李老师一见面就说:“我知道你失恋了,是来向你道贺的!”

小吴很生气,转身就走。李老师说:

“难道你不问问为什么吗?”小吴停下来,等着听李老师的下文。李老师说:

“大学生都希望自己快点成熟起来,失败能使人的心理、思想进一步成熟起来,这不值得道贺吗?大学生的恋爱大多数只能属于非婚姻型,一是大学生在学习期间不允许结婚,二是很难预料大家将来能否在一起工作。这种恋爱的时间又很长,随着知识的积累,人慢慢成熟了,就有可能重新考虑对方,恋爱变局也就悄悄发生了。应该说,这是大学生心理成熟的一种重要标志,你这么放任自己的感情,是心理成熟还是不成熟的表现呢?另外,越到高年级,大学生越倾向于用理智处理爱情。这时,感情是否相投,性格是否和谐,理想和追求是否一致,学习和工作是否互助互补,都会成为择偶的标准,甚至双方家庭有时也会成为重点考虑的条件,这就是择偶标准的多元化,这种标准多元化更是大学生心理逐渐成熟的表现,也符合普遍规律。你女朋友和你分手是不是出于择偶条件的全面考虑?你就没有全面考虑你的女朋友吗?如何处理你这种感情的失落,你该心中有数了吧?”

李老师先设置悬念——“道贺你失恋”,把小吴从感情的泥沼中“唤”了出来,然后通过合情合理的分析,唤醒他的理智,多次用“大学生失恋不一定是坏事,而是心理成熟的标志”的观点来加以点拨。李老师就是一步步唤醒小吴的年龄意识,使他意识到是该用理智来处理感情问题的时候了,从而约束自己的感情,恢复心理平衡。

人有时陷入悲伤,是因为自我意识没有被唤醒。人的自我意识有很多种,比如年龄意识、性别意识、社会角色意识等。拿年龄意识来说,一般情况下,人到了某个年龄阶段就该出现某种心理特征,但有的人却迟迟不出现,这时,只要你点拨他一下,他就会醒悟,从而会发生心理上的飞跃。正确的自我意识一旦被唤醒,人也就会从悲伤中振奋起来。

2.积极暗示法

老雷的一个朋友,因黄疸型肝炎住院很长时间了,总认为自己的病没有好转的可能,因而产生了悲观情绪,丧失了治疗信心。这天老雷去医院探视他,一见面就做出一副欣喜状,对朋友说:“老兄,你的脸色比以前好多了嘛!听医生说,你的黄疸指数已有所下降,这说明你的病情在好转啊!”

老雷的话客观实在,使朋友的精神倏然振作,于是,他乐观地接受治疗,加快了康复进程,不久便病愈出院了。

人生病的时候,总会不由自主地心烦意乱,甚至悲观郁闷,有些人往往会因为自己的疾病好转缓慢而担忧。这时,作为一个探视者,你如果想给他们带来好心情的话,就应该抓住他们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某些症状缓解的依据,适时予以积极的暗示,这样有助于消除他们的悲观心理,使其鼓起希望的风帆,积极配合治疗。

3.回忆唤起法

一个夏日的傍晚,一位少妇投河自尽,被正在河中划船的老船夫救起。老船夫关切地问道:

“你年纪轻轻,为什么要寻短见呢?”

少妇哭得戚戚惨惨,说:

“我才结婚一年,丈夫就抛弃了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

“那我问问你,你一年以前是怎么过的呢?”老船夫问道。

少妇回忆起自己一年前的美好时光,她眼前一亮:“那时我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对生活充满了希望。”

“那时你有丈夫吗?”老船夫又问。

“当然没有啦。”少妇答道。

老船夫说:“那么你不过是被命运之船送回到一年前,现在你又自由自在,无忧无虑了,你什么也没损失啊。”

少妇想了想,说:“这还是真的,我怎么会和自己开了这么大一个玩笑呢!”说完,又重新充满了希望。

人在悲伤的时候,总会认为未来的生活毫无希望,从而失去对生活的兴趣,如果你能让他回忆起过去的美好生活,让他明白生活中还是有很多让人快乐的事情,就能重新点燃他对生活的希望之火。

遭受冷遇表达不满

与人交往遭受了冷遇,心里难免不爽,如何不把这种情绪带到你的言语中。遭受冷遇的原因各不相同,需要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如何区分原因并说出适当的话。

1.巧设“圈套”

一个小伙子到未婚妻家吃饭,接受未来岳父母的考验。未婚妻叮嘱道:“我家有个规矩,客人不能自己去添饭,你可得记住啊。”小伙子答道:“饭来伸手,何乐而不为?”

谁知到吃饭的时候,未婚妻和未来的丈母娘随便吃了一点就去干别的事了。而未来的岳丈大人三杯酒下肚,话匣子打开,谈得眉飞色舞,哪里还注意到这位准女婿的碗已空空如也。

小伙子见满桌子的美味佳肴,灵机一动,计上心来。他开口道:“伯父,你们打不打算修房子呀?”“修倒想修,就是眼下木料紧张。”小伙子见上了道,便接着说:“我一个朋友有批木料,还是柏木,最小的就有这么大——”说着,他把碗一举。未来的岳丈大人这才发现这位准女婿的碗里是空的,赶紧叫道:“老婆子,快添饭!”

小伙子灵机一动,又吃上饭了,便不再提木料的事。可是老头还挂念这事。继续问:“你刚才说的那批木料,他卖了吗?”

小伙子夹了一口菜,吃了一口饭答道:“他先前没有饭吃,打算卖,现在实行责任制了,有饭吃了,他就不卖了。”

面嫩的后生初次去丈母家碰到这种情形,往往只有强忍饥饿,装成吃饱的样子放碗离席,礼数虽然到了,但却亏了自己。这个小伙子却聪明地设了“圈套”,把岳父的注意力吸引到自己的碗上来,从而既款待了自己的肚子,又没有损坏自己的形象。

与人交往时,主人冷待了你,或许是无心疏忽,只是没有注意到,这时你只需巧施小计,让对方注意到即可。

2.幽默化解

据说,钢琴家波齐一次在美国密歇根州的福林特城演奏。发现全场有一半座位空着,他很失望。但他还是大步走向台前,向听众表示谢意,并对听众说:

“朋友们,我发现福林特这个城市的人都很富有,我看到你们每个人都买了两三个座位的票。”

于是,这半屋子听众放声大笑,使劲鼓掌。

受了这个城市冷遇的波齐,用极其幽默的话语,反败为胜,摆脱了困境,赢得了听众的尊重。

在遭受冷遇的时候,当然不能自我贬损,这样只会更丢自己的脸面,这时采用幽默的技巧,总是能起到奇妙的效果。关键在于如何把幽默的话说得恰如其分。

3.针锋相对

一天,纳斯列金穿着旧衣服去参加宴会。他走进门时,没有人理睬他,更没有人给他安排座位。于是,他回到家里,把最好的衣服穿起来,又来到宴会上。主人马上走过来迎接他,安排了一个好位子,为他摆了最好的菜。纳斯列金把他的外套脱下来,放在餐桌上说:“外衣,吃吧。”主人很奇怪,问:“你干什么?”

他答道:“我在招待我的外衣吃东西。你们的酒和菜,不是给衣服吃的吗?”

主人的脸刷地红了。纳斯列金巧妙地把窘境还给了冷落他的主人。遇到冷遇的时候要做具体的分析,有些人是有意地给人冷落,在这种情况下,予以必要的回击,既是维护自尊的需要,也是批评对方的错误的需要。当然,回击并不一定是直通通的对骂,这需要聪明的理智的回敬。

4.因势利导

小吴师范院校刚毕业,分到一所小学,给全校出了名的“捣蛋班”上第一堂课。这个班全是男生,鬼点子特多,专爱变着法子为难老师。小吴刚进教室,就觉得气氛不对,正想开始讲课时,忽然发现讲桌上放着一块木板,上面用粉笔写着“吴邠邠老师之墓”。对血气方刚的青年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奇耻大辱,再看台下,有几个学生正挤眉弄眼地嘲笑他。他气愤极了,但他没有发作。而是一本正经地把“灵牌”放到了黑板前,然后缓缓地对学生说:“让我们以极其沉痛的心情对吴邠邠同志的不幸表示最衷心的哀悼。现在,我提议,全体起立默哀一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