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杨力谈农民养生
23887000000030

第30章 少年儿童的养生保健重点(1)

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

少年儿童的普遍发育规律

1.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既有表面的量变,也有内部的质变

在量变方面,身体形态上会发现孩子的身体长高,体重增加。在质变方面,主要是指身体内部的组织,如神经组织、肌肉组织、心、肺、脑器官等的功能也在不断地发展、分化。身体内部的质变是个很复杂的过程,就拿性别特征的发育来说,男孩有突出的喉结、浓密的体毛。女孩有隆起的乳房、宽大的骨盆等。

2.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有时快,有时慢,是呈波浪式的

在身高和体重方面,自出生后身高每年平均增长7~8厘米,最快时可达10~12厘米,体重每年平均增加5~6公斤,最快时可达8~10公斤,一般来说,小学阶段的女同学的身高增长要比男同学快些,而到了初中和高中阶段,男孩子的发育速度要比女孩子快。

3.少年儿童时期有的系统发育不均衡

在这个时期孩子的身高、体重及心、肺,消化道、肌肉等器官的发育都是协调的,但在特性发育开始时某些器官的发育会出现高峰。就生殖系统的发育来看,在孩子12岁以前,几乎没有什么“动静”,而过了12岁后就活跃起来了,大多数的同学都学会遮遮掩掩。因此,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朗,特别是女同学对自己的生长发育高峰要做好各种充足的准备。

少年儿童力量的发育

力量发育和肌肉的生长有密切关系。少年儿童力量的发育特点是:男生在16岁以前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增加,16岁以后开始缓慢下来,22~23岁可达到高峰,以后又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减慢。而女生在13岁以后开始缓慢并有下降的趋势,16岁又回升,18~22可达最高峰,以后又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慢。

儿童少年在青春期以前不适宜进行过量的力量训练,但随着肌肉的发育成熟,16~18岁以后,可进行肌肉力量的训练。

少年儿童的耐力发育

耐力发育总的趋势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提高,到20岁达到高峰,以后又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下降。耐力的性别差异很明显,女孩在13岁后开始下降,17~18岁又逐渐回到13岁的水平,21岁又逐渐下降。

12岁以前的儿童心率快,每搏输出量少,不能满足长时期运动时机体对氧的需要,因此容易疲劳。但随着年龄的增加,心血管机能的发育成熟,耐力得到改善和提高,因而在16岁以后进行耐力训练能提高耐力的水平。

少年儿童的柔韧性

柔韧性表示关节的活动范围,与关节周围的韧带、肌肉的伸展性关系密切。儿童少年关节活动范围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小。年龄越小柔韧性越好,这又与儿童少年骨骼的弹性、可塑性有很大的关系。儿童一般在13岁之前柔韧性最好,13岁以后开始下降。

少年儿童营养需求

学龄前儿童的营养需要

1.能量的需要

儿童为了维持体内的正常生理活动及保证生长和发育,无时无刻的不需要热能。其对热能的需要与生长发育的速度成正比,也就是说生长发育的速度越快,所需的热能也就越多。

儿童所需的热能长久不足,会导致儿童消瘦。但反之还可能出现儿童肥胖。

营养素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是三大产热的营养素,它们各自提供的热能占儿童全天总热能的12%~15%,25%~30%,55%~60%。

2.蛋白质的需要

蛋白质是构成机体的重要原料,生长发育更是离不开蛋白质。学龄前儿童的蛋白质摄入量,以每千克体重需要3克来计算,儿童每天也要需要40克~55克的蛋白质。

优质蛋白质的来源有奶、蛋、肉、水产、大豆及其制品,多种食物的混合。如玉米、小麦、大豆混食,荤素搭配等均能利用蛋白质的互补作用,提高蛋白质的生理价值。

3.脂肪的需要

脂肪不仅能提供热能,还是脂溶性维生素和脂肪酸的来源,脂肪的摄入量每千克体重为3克,这其中包括食物中合成的脂肪及烹调油中所含的量。

4.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可分为单糖、双糖、多糖数种,日常用的谷类、根茎类都是碳水化物的食物来源,学龄前的儿童每天每千克体重约需10克左右的碳水化合物。

水溶性维生素的分类

水溶性维生素虽然不能提供热能,但却是维持身体健康与生长发育所必不可少的一类营养素,其中包括:

1.维生素D1

它的主要功能是促进碳水化合物的正常代谢。3~6岁的儿童每日的参考量为0.8~1.2毫克。

2.维生素B2

它能促进三大产热营养素的代谢,也是儿童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学龄前儿童每天的摄入量为0.8~1.0毫克。

3.维生素C

它能参与人体氧化还原的过程,还能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学龄前儿童每天的摄入量为60~80毫克。

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钙、铁、锌、碘、膳食纤维都是儿童所需的不可缺少的元素。

1.钙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骨骼中的钙并不是静止不动的,它们不停地进行新陈代谢,经常要更新。如果缺钙,则可影响骨骼生长,骨骼结构不坚实,可患佝偻病或过早地发生骨质疏松,牙的结构脆弱容易受损等。如果缺钙就可能影响心跳的正常节律、神经肌肉的兴奋性以及受伤后的血液凝固和某些营养素的吸收。

奶和奶制品是合钙最丰富、利用率最好的来源,如每天饮用250毫升牛奶即可从中获得300毫克的钙。鸡蛋、豆制品、绿叶菜、海带、油莱、虾皮、芝麻酱、榨菜等含钙也较多。

2.儿童的生长发育快,肌肉细胞数量直线增加,血容量增大,肌红蛋白和血红蛋白也相应的增多。尤其是少女出现月经,对铁的需要量就更大,如供应不足则易发生缺铁性贫血。应多吃些瘦肉、动物的肝、肾、心、血、大豆、木耳,绿叶菜蔬等有效地补充铁质。

3.锌、碘等元素也是儿童所需的重要元素。缺锌影响生长和性腺性器官的发育,导致食欲不振,味觉、嗅觉异常,也会影响夜间的视力。甲状腺功能增强,需要足量的碘合成甲状腺素,如供应不足则易出现“甲状腺肿大”,严重缺乏时还可影响到智力和体格的发育。

少年儿童养生保健重点

幼儿营养中的问题

1.龋齿的防治

3~6岁幼儿的龋齿患病率最高,其发病与饮食营养有密切的关系,母亲及婴幼儿的营养不足,可导致牙齿钙化不良与没有完整釉质的保护层,这些结构上的缺陷,给龋齿发生创造了条件。滞留在牙缝和牙面上的食物残渣,尤其是蔗糖及其制品,在口腔细菌的作用下而产生酸,再作用于牙齿,使其脱钙而形成龋齿。

预防龋齿要多吃各种的食物,因为食物中富含膳食纤维,如粗粮、蔬菜等要增加咀嚼的次数,清除滞留于牙缝的食物残渣与糖类,对防龋有利。此外,孕妇、乳母的营养要平衡,钙、磷要充足,减少孩子的零食,特别是饭后要刷牙,加强口腔内的卫生,对防止龋齿均有重要的意义。

2.儿童不需要吃补品

正常儿童不需要吃补品、保健品。当防治儿童各种营养缺乏病的同时,人们往往容易以为营养素的摄入越多越好。实际上有些营养素,如脂溶性维生素A、维生素D等食用过量也会引起中毒,有些微量元素的安全范围很窄,有的以毫克甚至以微克来计算,包括锌、铁、碘等都要在安全的范围内选用。至于给儿童食用各种补品、保健品前一定要重视标签,看看是否真正具备某种的功能,以及是否适用于此年龄段的儿童,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正确性教育的意义

孩子在发育成长的各阶段,对身体各部分的器官尤其是生殖器官的变化要有正确的认识和了解,对于各种的变化要有充足的心理准备,这时家长要对孩子有正确的性教育。

1.正确的性教育能让儿童正确地认识两性,明确两性不同的责任,并有助于在其未来进入婚姻生活时,更好的建立起夫妇间的和谐、健康的关系。

2.正确的性教育在儿童时期就要开始实施,可以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使青少年阶段有可能出现的性犯罪减少。

3.正确的性教育能消除儿童由于对“性”的无知所产生的好奇、羞耻、恐惧、罪恶感和变态心理。

4.正确的性教育能使儿童正确的对待生儿育女,认识到繁衍后代对社会进步的意义。

给孩子进行性教育的措施

少年期性教育是针对10~16岁的年龄段人群,它有着特别的意义。因为此期内多数的孩子要步入青春发育的阶段,女孩子要出现月经来潮,男孩子则要出现初次遗精等。而且他们已经开始注意异性,有了朦胧的性意识,对异性有好奇和交往的要求。

此时的性教育的内容主要有青春期生理卫生知识,经期卫生知识,男女交往的原则及注意事项,女孩子如何保护自己,初步的婚恋道德原则,以及法律与道德对两性关系的基本要求等:

1.家长教育孩子使用正确规范的身体各部分器官的名称,如阴茎、阴道、乳房、阴囊、睾丸等。

2.家长在每次回答孩子所提出的问题时,都要切题而简化,避免窘态或支吾回答孩子的问题。

3.家长抓住一切自然的教导机会,借助动植物界的生命现象来说明生命生长与成熟的过程,让孩子了解什么是性交行为。

4.家长要认真倾听并恰到好处的回答孩子们提出的有关性的问题,随时纠正其错误的观念,绝不能对此加以讥笑。

5.家长要教导孩子懂得尊重他人在“性”方面的隐私,如沐浴、更衣、上厕所时要关门。

6.在弟弟、妹妹诞生之前,要向孩子作解释,并作好迎接的准备,以免新生儿成了“不速之客”,而令孩子无法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