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杨力谈农民养生
23887000000028

第28章 心理需养生——身心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

健康心理的标准

人的心理和生理的关系

从生理健康的层面来看,人的健康和疾病之间不存在一个明确的因果界限。一个人体内可能已经潜伏着病理性缺陷或功能不全,而表面上却仍然是“健康”的,只有在出现症状或体征时才被认为是“生病”。实际上,有些疾病在出现症状时已经是非常严重的了,如肝癌、肺癌等。所以,要提倡定期进行身体的健康检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疾病。

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在与生活的环境之间保持协调和均衡。对人体的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认可的方式进行适应,也就是说,不管在遇到任何的困难和障碍时,人的心理都不会失衡,都能以认可的行为进行克服。然而,几乎每个人在自己漫长的生活经历中,在精神和人格上都会遭遇到不利的社会条件,如经济问题、教育问题、就业问题等。同时也会受到多种不良卫生习惯的影响,如吸烟、酗酒、滥用药物以及精神过度紧张等而破坏这种均衡,而许多疾病则正是由这些精神因素所引起的,其重要性要远远的超过了生理上的极限。

健康心理标准的体现

社会在发展,人所要求的健康标准也在不断的得到改变。一般人们认为,健康就是没病没痛。在体格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都是一种理想的状态。人的心理活动,就是指人的大脑对外界环境的反映。大脑的活动看不见、摸不到,但是可以通过一个人的喜怒哀乐,言行举止等方面表现出来,别人的评价和判断是人体心理健康的一面镜子。

一个人是否心理健康,主要看其对社会环境与人群的适应性,人的道德品质是否文明高尚,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具体来说,我们普通人心理健康的标准是:

1.智力发育正常,不傻不癫。

2.情绪较稳定,能自我控制,不会喜怒无常。

3.能够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

4.待人处世有规矩、懂礼貌,在乡间邻里中是一个受欢迎的人。

5.有自知之明,做事能充分的发挥自己的能力,意志坚强,不怕挫折和失败。

6.坚持不懈地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善于积累工作经验。

7.讲诚信、熏情意,言行一致,是一个可信赖的人。

心理健康的标准,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努力追求的,也是人人可以做到的。

心理障碍

敌对情绪

心理学研究证实,一个人在产生“敌对情绪”时,会同时出现生理上的变化,如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血压升高等,随之可能产生愤怒、紧张、焦虑和急切的报复心理,并可能迫不及待采取极端的行动,包括辱骂、打架、违法犯罪行为等,而且是不顾后果。所以,敌对情绪对身心健康是非常有害的。

在人际交往中与人发生矛盾冲突往往是难免的,而避免个人的敌对情绪淤积、升级和激化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如果别人的行为是合法的,即使自己有一定的损失也应平静的接受。若是别人的行为违法,则可以通过法律程序解决。如今提倡“对人要厚道”,即对别人的理解、宽容、谦让。允许别人不完美,或是犯错。不给自己“树敌”,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同时也可保证自己生活工作愉快,不被消极情绪所困扰。这样,才能实现家庭与社会的和谐。

群体合作

“人不可无群”,古人之所以有这个说法,就是因为我们生活在社会上需要互相帮助,“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是我们熟悉的民间谚语。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总会遇到一些难题,如果有人给出出主意,或是帮上一把手,这不仅能使难题很容易的解决,而且我们可以获得心理上的“援助”,会觉得自己不是孤立无援的,遇到再大的难处也不用发愁。

嫉妒心理

嫉妒俗称“红眼病”,是对别人的优势以心怀不满为特征的一种不悦、自惭、怨恨、恼怒甚至带有破坏性的负性情绪。当一个人自认为低人一等,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时,他就已经在与困难较量中把自己摆到了一个容易遭受失败挫折的不利地位。

自卑者同样具有正常人的一切正常愿望,但常临阵坐失良机,而陷人深深的自责与怨天尤人的心理冲突之中。一般来说,一个人所持的消极自我评价越多就越烦,与环境的关系就会变得越紧张。

心理对身体的影响

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情绪障碍性疾病,也是神经症中最常见的、多发的疾病。可将抑郁症称为精神疾病中的“感冒”。抑郁症的具体表现有心情抑郁,对生活失去兴趣和快乐感,容易疲乏,注意力不集中,思维和反应迟钝、自责自罪、焦虑、工作学习和创造能力明显的减退,严重时还可有自杀的想法和行为。多数的患者伴有躯体上的症状,如睡眠障碍、疼痛乏力、胃部不适、食欲欠佳、心慌气急等。

预防和治疗抑郁症的方法

1.督促病人配合医生治疗,定期复诊以控制复发的可能性。

2.多和患者谈心,勤交流,接纳和尊重患者,并为患者提供适当的情感宣泄途径。

3.培养患者的亲情感,加强相互间的信任,帮助患者识别和纠正错误的想法或是消极的念头,

4.为病人提供正确的信息作为参考,让他们看到生活的希望。

5.帮助病人记录一些令人轻松愉快的事情,并从中获得良性的情感体验。

6.如果遇到一些比较难以处理的问题,引起病人的情绪波动,在药物调整的同时,还应考虑及时看心理医生。

心理调适与养生

压力缓解法

缓解压力有“三八理论”,意思是说每天8个小时睡觉,8个小时工作,这是人人都一样的,不同点在剩下的8个小时许多人的过法不一样,许多人把自己搞得很忙,以为这样就是很努力,其实真正有时间观念的人,做事情时一定是抓重点,马上做,必要时还得学会说“不”,更重要的是善于利用时间学习,增加自己的附加值。所谓缓解压力,其实就是让自己学会有节奏地工作和生活,而不至于成为不会休息的“工作狂”。

心理疾病的发生原因

现当代是一个“精神疾病”的时代,导致现代人心理疾病的原因有很多:

1.超负荷的工作压力

人们被高强度的工作压力所困,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下,由于得不到及时的调理,产生焦虑不安、精神抑郁等症状。

2.感情与家庭的变故

失恋、夫妻不和、离婚等,常因对感情的难以割舍而痛苦不已,有些人因此产生心理障碍甚至做出不理性的过激行为。

3.对网络的依赖心理

如长期上网聊天、游戏、网恋等,都有可能诱发心理疾病。

4.生活贫困加重心理压力

这一群体主要是农民、进城打工者和高校的贫困生。心理压力与生活压力的双重作用极易导致心理疾患,甚至造成家庭破裂。

5.急功近利的心理倾向

有些人对事业的追求有急功近利的倾向,因急于求成而拼命工作,但常因心有余而力不足导致失败,进而诱发各种的心理障碍。

6.学习任务过于繁重,高考不如意心态失衡

学生天天面对着读不完的书和看不完的复习资料,面对着父母老师的殷切期盼,深感重负.导致厌学。

7.过分溺爱独生子女

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容易养成任性、自私等不良习性,还常常表现为性格孤僻、耐挫力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