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免疫养生
23886300000020

第20章 运动健身,免疫养生动起来(5)

操类运动项目所需营养。体操类动作复杂而多样,要求有较强的力量与速度素质以及良好的灵巧与协调性,对神经系统的较高的要求。其膳食要求是高蛋白质、高热量、低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应突出铁、钙、磷的含量及维生素Bl、C的含量。要注意进食的量要适当。

冰雪运动项目所需营养的特点。冰雪上活动,环境温度较低,人体蛋白质和脂肪消耗较多,膳食中必须给予补充,同时增加糖类以提供能源,维生素B族为主并增加维生素A的摄入,保护眼睛,适应冰雪场地的白色环境。

游泳项目所需营养。游泳使机体散热较多、较快,冬泳更是如此,且要求一定的力量与耐力素质。故膳食中要有丰富的蛋白质、糖和适量脂肪,维生素以Bl、C、E为主。增加碘的含量,以适应低温环境甲状腺素分泌增多的需要。

棋牌类运动项目所需营养。棋牌类是以脑力活动为主的项目,膳食中应减少脂肪摄入,保证糖的供给,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Bl、C、E、A的供给,提高卵磷脂、钙磷铁的含量。

综上,在体育锻炼的同时,给予合理营养,才能维持和促进人体健康。以科学合理的营养为物质基础,以体育锻炼为手段,用锻炼的消耗过程换取锻炼后的超量恢复过程,使机体积聚更多的能源物质,提高了各器官系统的机能,才能达到强健身体的目的。

杨力谈养生:

运动时营养一定要补充到位

尽管人的运动能力具有一定的天赋性,但越来越多的科学实践告诉我们,良好的营养必将促进运动员的体格发育,体力增强,提高训练效果和竞赛实力,有利于出成绩、创纪录,有利于赛后疲劳的消除、体力的恢复以及某些运动性疾病的防治,也有利于平稳顺利转入下一阶段的训练和比赛。

不同的运动所需的营养是有共同之处的。

热能。运动的热能消耗受运动强度、频度和持续时间的影响,同时也受运动员的体重、年龄、营养状况、训练水平、精神状态及训练时投入用力程度等因素的影响。运动员全天所需总热量约在2800~3500千卡之间。当运动员体内有足够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作为能源时,蛋白质几乎不被动用。随着运动负荷的增强,对碳水化合物的利用增加;当运动强度达85%~90%最大氧摄取量时,全部能量来自碳水化合物。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对脂肪的利用也逐渐增加。

碳水化合物。为保证人体正常血糖水平,应给予碳水化合物占总热能50%~60%的膳食。有报告指出,用富含碳水化合物的小体积高能食品作为赛前或赛中能量补充,是提高运动成绩的一种科学有效的营养补充方式。

脂肪。一般在轻、中度运动时,脂肪约提供50%的能量需要。但膳食中脂肪比例过高,对运动反而不利。故膳食中脂肪占总热能的25%~30%为佳。

蛋白质。研究发现,中强度运动使某些氨基酸代谢增强,但蛋白质终究不是运动员的主要能源,故不宜过多进补。

维生素。一般来说,运动员的维生素需要量较一般成人要高一倍。为使运动员竞赛时体内有充裕的维生素,可于赛前1~2周每日补充维生素A2200国际单位(或胡萝卜素4毫克)、B12.5毫克、B22.5毫克、C100毫克、尼克酸25毫克。

无机盐和水。由于长时间的运动,运动员的失水量增加,使血清中铜、钾、钙浓度升高。为此,运动员除应在运动中适量多次饮用合适饮料外,还可在赛前0.5~1小时约饮500毫升低渗饮料,赛后2小时内应优先分次补充液体,恢复水、电解质平衡,促进废物排除,以利身体机能的恢复。

不要让运动锻炼损伤到你

运动可以给我们带来强身健体的良好效果,但是如果在运动中不注意加强防护,则会给我们带来严重的机体损伤,有时还可能导致致命的恶果。

在运动过程中导致机体损伤,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身体的解剖弱点,运动技术的特殊要求,运动量不适,参加者身体状态不良,气候异常或突变的环境等因素都有可能造成运动损伤。但基本原因有一定的规律性,可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防护。

运动性晕厥。是指由脑部突然供血不足而引起的知觉丧失,常见于初次参加或带病参加锻炼者。由于体力不支,站立不动,此时下肢毛细血管和静脉便失去肌肉收缩的挤压作用,加上重力影响,大量血液积聚于下肢舒张的血管,使脑部发生缺血性晕厥,又叫重力休克。

病人感到全身软弱、头昏、耳鸣、眼前发黑,继之昏倒、面色苍白、手足发冷、脉搏细弱、血压下降。轻者昏倒片刻后,脑贫血消除,随即恢复清醒。当有昏厥的前驱症状时,立即蹲下或平卧,可避免昏倒。

发生晕厥时应作紧急处理:将晕厥者平卧,取头低足高位,自小腿向大腿方向作重按摩和揉捏,并给予保暖。如不苏醒,针刺人中、涌泉等穴位。如呼吸停止,应做人工呼吸并要求医院来急救。

肌肉痉挛。肌肉痉挛也就是人们所说的抽筋,是由肌肉不自主的强直收缩引起。表现为局部肌肉紧缩成一个“疙瘩”,疼痛难忍。引起肌肉痉挛的常见原因:一是运动前准备活动不充分或用力太猛;二是因肌肉在寒冷环境下或电解质丢失过多情况下,兴奋性增高,而易发生肌肉痉挛;三是人体疲劳时,肌肉的张力增大,肌肉的硬度增强,则越容易发生痉挛;四是运动中肌肉的收缩与放松不能协调进行,特别是不能放松,易引起肌肉痉挛。

肌肉痉挛的处理:发生肌肉痉挛时,及时采用相应的牵引动作,使痉挛的肌肉被拉长,持续一定时间,多数痉挛就可以缓解。亦可在局部进行穴位按摩,如常见的小腿后肌肉痉挛时,要伸直膝关节,同时向上用力勾脚尖,配合承山、委中穴位按摩,以帮助缓解痉挛。

挫伤。挫伤是指运动中因碰撞而引起的机体某一部分闭合性损伤。轻度挫伤表现为局部疼痛和压痛;重度挫伤因血管淋巴管破裂出血,出现肿胀,血肿、青紫、淤斑和功能障碍。严重的挫伤可造成复杂的合并损伤,如头部挫伤可合并脑震荡、脑挫伤;腹部挫伤合并肾、肝、脾损伤,还可能合并休克。

挫伤的处理:一般单纯的挫伤,用冰袋敷患处,抬高患肢,加压包扎。48小时后,出血即可停止,再用热敷按摩或理疗。如合并休克,宜先抗休克并注意保暖,且尽快送医院处理。

肌肉拉伤。肌肉拉伤是指因肌肉突然猛烈收缩或被动牵张而引起的肌肉损伤。肌肉拉伤多发生在大腿后群肌、腓肠肌、股四头肌、大腿内收肌、小腿后群肌以及背部肌肉。肌肉拉伤时,有的受伤者可听到响声,受伤前后可感到肌肉痉挛或酸痛。受伤的局部疼痛、压痛、肿胀,出现肌肉痉挛、僵硬及功能障碍。当受伤肌肉主动收缩或被动拉长时疼痛加重,肌肉收缩抗阻力试验阳性。肌肉有断裂时,能触摸到凹陷,并有剧痛。断端因肌肉收缩隆起而有硬块。

肌肉拉伤的处理:轻度拉伤时局部冷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或使肌肉处于放松状态。48小时后,开始按摩或针灸、理疗。伤后1周,症状基本消失,可开始做徒手的静力牵张练习,进行功能锻炼。如肌肉断裂时,应局部加压包扎,固定患肢,并立即送医院处理治疗。

急性腰扭伤。急性腰扭伤是指人体在负重活动或体位变换时,使腰部肌肉、韧带筋膜、滑膜等受到牵扯、扭转或肌肉骤然收缩,造成少数肌纤维拉伤或小关节微动错缝的损伤。急性腰扭伤的绝大多数伤者有明显外伤史。肌肉轻度扭伤,患处隐痛,随意运动受限。损伤较重时,疼痛显着,脊柱不能伸直,因肌肉痉挛而引起脊柱生理曲线改变;大腿后部和小腿感觉正常,棘上韧带与棘间韧带受伤当时即感到局部突然疼痛;过度前弯腰时疼痛加重,腰伸展时疼痛较轻,棘突上或棘突间有局限而明显压痛;完全断裂者,有棘突间隙增宽;小关节交锁表现为伤部剧痛,呈保护性强迫体位,不敢做任何腰部活动,尤其不能做腰后伸活动,几乎整个腰部肌肉都处于紧张僵直状态。

急性腰扭伤的处理:腰部急性损伤后,如果起立、坐下或腰旋转活动困难者,应卧平板床休息2~3天。卧床时腰部垫一药垫以利肌肉放松。采用按摩和针灸疗法或理疗、中西药物封闭等,均有较好效果。

膝关节急性损伤。膝关节由股骨、胫骨、髌骨构成。膝关节周围肌肉和肌腱、关节内、外侧副韧带及半月板等共同维持膝关节的稳定性。急性膝关节轻度损伤,局部压痛,轻度肿胀,无明显功能障碍。韧带紧张牵拉试验疼痛加重;韧带部分断裂,伤部疼痛较重,压痛、肿胀明显,膝关节活动受限,不敢伸直,轻度跛行。若伴有滑膜损伤,可有关节积液或浮髌现象;韧带完全断裂,伤部剧痛,肿胀,大面积淤斑跛行,关节不稳感,功能明显障碍或丧失,伤部可触及韧带断裂的凹陷;半月板受伤时,常听到清脆的响声。关节肿胀,关节内有积血和积液,走路不稳,可出现交锁等。

急性膝关节损伤的处理:轻度损伤,局部可敷新伤药,内服七厘散,消肿止痛。肿痛减轻后行按摩、理疗、针灸等,并进行股四头肌力量锻炼;韧带部分断裂者,早期局部冷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固定膝关节于微屈位1~2周。内服中、西止痛、活血祛淤药,48小时后可行按摩理疗等;韧带完全断裂或半月板损伤一旦确诊,应尽早送医院手术治。

杨力谈养生:

小心运动造成神经损伤

神经与血管一样都是随着骨骼的走向分布,接受骨骼之保护免受外伤,不过当骨折发生时,就得注意血管和神经受到骨断端的割断,因此搬动骨折病人一定要先固定断肢。

需注意的是,有些神经走向刚好穿过骨骼上的孔洞,如果运动的性质会造成该块骨骼大幅度的活动,则该神经就容易受到夹伤而造成神经麻痹,例如肩胛上神经通过肩胛骨之凹洞,许多排球选手都有此条神经麻痹的毛病。

神经受损而造成肌肉萎缩、半月板破损,虽经正规之治疗也很难再恢复至受伤前之状况。神经的运动伤害通常发生在末梢神经,会引起痛、知觉或运动障碍。最常见者如腰部椎间板突出所引起的脊髓神经根压迫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