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免疫养生
23886300000018

第18章 运动健身,免疫养生动起来(3)

四肢跪在地板或床上,往胸部收紧下巴,使背部弓起,停5秒,放松,重复10次。

平躺在床上,使背部平贴在床面上,两腿靠拢,将膝盖转向右侧,停5秒,再将膝盖转向左侧,放松,重复10次。

平躺在床上,以双手支撑着腰部,慢慢将腿带过头部,直到感觉拉到腰部为止,放松,重复5次。

杨力谈养生:

夫妻分床睡有利保健

最近几年,夫妻分床有益健康的说法越来越多,到底夫妻分床睡好不好呢?

夫妻分床无可厚非,但需具备一个基本前提:双方必须有一个良好的感情基础。可以说,夫妻适当地分床睡对双方的健康、感情、保持个性的独立以及私密空间都有一定好处。分床睡的好处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分床睡可以保持夫妻的自我空间。从社会角度来讲,男人、女人都是一个社会人。作为夫妻双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社会交际圈,也都有各自不愿为外人道的隐私。分床而居,不但为各自保留了一片自我空间,对双方的心理健康也大有好处。

第二,分床睡可以营造夫妻间“神秘的新鲜感”。老夫老妻恩恩爱爱、相濡以沫许多年,但总有“审美疲劳”的一天。有人说,维护婚姻常新的秘诀是保持神秘。当对方的吃喝拉撒全部出现在视线范围之内,双方最后一线神秘感也荡然无存。此时,适当的分床而居就可以为双方营造一种新鲜感,为婚姻生活增添点浪漫气息,起到“小别胜新婚”的作用,为下一次亲密接触埋下些许期待,只要任何一方创造一点气氛,当爱情火花再次燃亮时,性生活自然会如鱼得水,质量也会大大提高。这当然要比长相厮守,有量无质的性生活好许多。

第三,夫妻分床睡还可以避免性生活过频。夫妻同睡一床,一方的言神体态,都可能激起对方尤其是男方的情欲,导致过频的性生活。传统医学认为肾藏精、生髓、通脑、主骨,房事过密会引起肾虚,从而使人头昏眼花、精神倦怠、腰膝酸软、工作效率下降等,严重的甚至会诱发前列腺炎、尿路感染。若分床,性刺激大大减少,过着有节制的性生活,养精蓄锐,有利于保护肾气,滋养身体。

利于背部和胃部的运动

生活中,很多人都有慢性、长期的背痛,消除背痛可以让你再度活跃起来,并且还可以预防或缓解抑郁沮丧,这对内啡素的分泌和整体的健康状况都有正面的影响。所以强化背部和胃部肌肉的活动也很重要。

耸肩

耸肩主要锻炼上腹部和下背部肌肉。

将身体躺下来,竖起肩膀,让它距离地板几英寸,膝盖弯曲,双脚平踩在地板上,两手交叉摆在颈部后面,不要尝试用双手拉起你的身子——使用你腹部的肌肉。

肘部碰膝

肘部碰膝主要是锻炼上腹部和下腹部肌肉,也有利于你的背部。开始时量力而为,逐日增加次数,起初的目标是1天2次,每次20下。持续增加,直到你能够不间断、轻易地连做100下为止。

让身体躺下来,弯曲膝盖,举到靠近胸部的地方,将它们保持在肚子上方;将双手交叉摆在颈部后面,肘部向前;你的双腿应该在空中,脚趾头朝上;撞起头和肩膀,让你的手肘碰到膝盖;放松头部和肩膀,使它们接触地,如此反复地做。

骑脚踏车

骑脚踏车主要是锻炼下腹部肌肉。你的初步目标是:1天能够踩100下,继续努力,直到你能够不间断地连踩200下为止。

让平躺下来,弯曲膝盖,然后抬起大腿,使它们和你的肚子成,再将小腿弯到与地板平行的位置,绷紧的样子好像正要踩一部假想的脚踏车。手臂放在身体两侧,掌朝下,这有助于平稳你的身体。将腿踏出去(离开身体),再收回来(靠近你的胸部),尽可能地多踩几下。

在你做以上这些运动时,若能放点音乐,在音乐的伴奏下认真完成以上各项动作,则会产生你意想不到的效果。

杨力谈养生:

好处多多的颈椎运动

人的颈椎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它上连头颅,下接躯体,支配着颈部、躯干及四肢的许多活动,为人体的重要部位,同时也有着容易受伤和受损的潜在危险。特别是长期伏案低头工作的人,颈椎病的发病率较高。颈椎病在中老年人中也是一种多发病和常见病。颈椎病的发生和发展,还会导致一些其他系统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如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头痛头晕等,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

而颈椎运动既能预防颈椎病也能治疗颈椎病,且锻炼的方法简单,或坐或站都能进行。活动的准备姿势为:双脚分开与肩同宽,两手臂放在身体两侧,指尖垂直向下(坐时两手掌放在两大腿上,掌心向下),眼平视前方,全身放松。

锻炼方法如下:

将头部慢慢抬高向上看天,要尽可能把头颈伸长到最大限度,并将胸腹一起向上伸(不能单纯做成抬头运动)。

将伸长的颈慢慢向前向下进行运动。

缓慢向后向上缩颈。

恢复到准备姿势。

需要注意的是,每做一遍连续运动约需1分钟;向上伸颈和向后缩颈都要挺胸收腹;结合个人的具体情况每天可做数次,每次可重复数遍。

经常做伸颈运动可以改善颈部肌肉韧带的血液供应,加快血液循环,使肌肉韧带更加强壮,并增加骨密度,预防骨质疏松,从而减少颈椎病的发生。伸颈运动不仅使颈椎得到锻炼,还能使胸部、腹部及内脏得到锻炼。此锻炼方法不需要运动场地,随时随地都可进行锻炼。

拍拍打打轻松健身

学学下面的健身方法,因为这套健身法,最大的好处就是没有任何时间的局限性,随时都可以做,且健身效果也不错。

打头、面部

用两手指端叩击头顶及后脑部,以指面拍打前额和耳后两侧及颈后部位,再用食指弹拍面颊两侧。这样做,能防治头痛、神经衰弱、脑动脉硬化、脑血栓、面部神经麻痹等病症,有增强记忆力,明目健脑的功效。

拍打胸腹

取站立姿势,两脚分开与肩等宽,用两手掌拍打胸部、腹部两侧。有调理肠胃、增强五脏功能的作用,可防治肠胃功能紊乱、便秘等症。

拍打腰背

取站立姿势,用一手掌心、另一手掌背交替拍打肩、背部和腰部。这样做,可防治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疾病,如支气管炎、肺心病、动脉硬化、冠心病等症。

拍打四肢

取坐位或站位,将左手臂向前平举,用右手掌拍打左肩部、手臂、肘部,然后再换左手掌拍打右肩部、手臂及肘部。用两手掌拍打两大腿内外侧、膝关节、小腿内外侧,重点要拍打小腿足三里穴位。这样做,能改善肌肉组织的营养,防治关节炎、肌肉劳损、骨质增生、风湿病等症。

杨力谈养生:

对自己的身体情况有个清楚的认识

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老年人的身体素质提高的很快,不少老年人六七十岁仍然鹤发童颜、耳聪目明,这当然是好事。但老人一定要对自己有客观的认识,老人的身体好并不等于身体和年轻人一样能承受各种各样的考验。老人应该清楚自己已经进入老年了,不服老,事事逞强是行不通的,因为岁数带来的身体问题已经存在了,只是可能现在还没有显现出来。所以在脑子里要有一根弦儿——“我的岁数已经大了”。

此外,有的老人对自己身体健康状况的发展没有清楚的认识,总拿以前说事儿。这种对身体的认识需要每年一到两次的体检,用数据来说话。老人凭自己的感觉觉得自己身体好,其实经过体检一查就会发现,他们已经出现了高血压、心脏病的先兆,或是骨关节有了一些病变。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心中没数,在锻炼时最容易出现问题。

为了增强免疫力,应走出运动误区

了解适量运动的标准

其实,适量运动的标准是很难界定的,不同体质的人和不同的运动项目其标准各不相同,即使同一个人、同一项运动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场所,其标准也不一致。因此,适量运动的标准应以个人感到不疲劳为宜。

运动锻炼时,户外锻炼每周至少3次,每次30分钟(可以分为2次,每次15分钟)。跑步少于10分钟,快步走不少于20分钟。运动后安静时脉搏少于20~40次/分钟。室内锻炼应每日坚持,每次15~20分钟。

杨力谈养生:

过量运动会使大脑变笨

有运动医学专家指出,大强度运动可通过多种途径对大脑机能造成损害。运动时能源物质ATP的耗竭,可能是中枢神经功能下降的主要原因;运动过程中机体血液的重新分配、自由基的大量堆积及血流加速造成血管内皮损伤使脑的血液和氧供应减少,局部酸性产物的堆积等不仅影响脑的能量供应,而且直接遏制神经的活动,使脑机能下降。

有相关研究显示:短期的大强度运动使大脑皮层活动减少,长时间大强度运动则使广泛的脑组织兴奋性降低。生活中人们常常觉得剧烈运动后不仅身体的反应迟钝了,而且脑子也有短暂的“跟不上”的现象。这不仅与上述因素有关,而且是机体本身的“保护性抑制”机制作用的结果。

运动过度时,由于人体消耗了大量的能量,为防止能量进一步消耗而出现机能抑制,这时人们会感觉极度疲劳,浑身无力,大脑反应减慢。如果长期进行过量运动,机体的“保护性抑制”机能敏感性下降,使大脑机能受损,其表现的症状主要有:注意力不集中、失眠、健忘等等,长此以往将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

避免健身误区,有错能改

据报道,美国体操协会曾向全国3000名健身教练讨教,要他们列出人们在健身时最常犯的错误。以下列出9大“健身误区”,希望你有错能改,重新翻开个人健身锻炼的新篇章。

1.健身锻炼前不做热身活动。热身时间并不是让你上洗手间、喝水或看旁边的人。确实需要一段时间来疏通筋络,当人的身体变热,血液循环加速时,肌肉才能在锻炼中达到更大的扩张界线,这也可以使你减少受伤的机会。其实你只需做5分钟原地跑步,只要跑到身体微微出汗就合乎热身要求了。

2.健身过程喝水很少。人在健身时是要不断消耗水分的,热量大部分变成汗,因此那些被消耗掉的水分必须及时得到补充,不然人体就会出现脱水现象。当你半途感到口干舌燥时,你其实已经进入脱水状态。所以,健身前、健身时、健身后都必须喝水补充水分。

3.进行自己身体所不能承受的举重训练。锻炼时宜从缓慢开始,按部就班以一个渐进的并且能感觉到锻炼效果的方式进行所有步骤。因为在健身后24~48小时内,你无法预知肌肉过后会肿成什么样,所以还是保守点好。假如以自己身体所不能承受的难度举重,还会造成肌肉拉伤,严重的还会导致背部脊椎受损。对于初学者来说,3~5磅是个好开始,然后,可以逐渐加重。假如你只想改善肌肉的弹性,更应该略减重量,把练习重复到15~20次。倘若真要立志练出肌肉来,那也只可稍稍重些,并且重复练习8~12次。

4.整个身子靠在健身器材上。在锻炼的过程中,你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吗?其实,这样做一点锻炼的效果也没有。当然,健身会使身体感到疲倦劳累,但一分疲累,一分收获。假如你真有决心健身,要解除身心压力并且同时改善一下自己的仪表——那么你现在就站好,尊重一下这些健身器材。你甚至可以降低一点你的锻炼档次,稍微换个难度,但不要将身体靠在健身器材上。

5.总是用单一的锻炼方式。对有些健身学员而言,他们在同个仪器及同个档次上练了大半年仍默默死守阵地,渐渐地,也就变成花式样板了。这哪有效果呢?于是人们投诉说健身一点用处也没有。“若要脚皮厚,就别怕踩火”,换个高难度档次,或者延长运动项目的时间,例如由20分钟增至30分钟、由5磅的哑铃升级为8磅的哑铃。当然也不必双管齐下。或许,试试对同样一处肌肉换一个新的锻炼方式吧!

6.运动节奏过快。别急着开始运动,又急着结束。这样会使你在不知不觉中加快所有项目的节奏。时间紧迫时,动作会摇晃,不仅锻炼姿势不到位,而且还会在情急时造成伤害。记住,举起哑铃前要有2秒缓冲的过渡,放下前要保持4秒。动作要缓,掌握全面。锻炼节奏越慢越辛苦,但效果也越好。

7.锻炼时喝运动饮料、吃饼干补充能量。不要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帮助你补充身体能量。运动饮料没什么不好,但白开水更好;也别小看几块饼干,它们都是些果仁葡萄糖和麦芽糖,这两者加在一块儿可就是严重的杀伤武器。你不必紧张,任何少过2小时的锻炼根本就毋须所谓的能量补充。

8.健身完毕后不进行散热活动。在健身前身体需要做热身活动,但健身完毕它也需要一段时间回复正常稳定的状态。不然的话,你的心脏就会负荷过重,这肯定对你无益。在激烈健身后仍需进行一些缓慢动作,借此缓慢有序地排散体热,让心跳回到正常水平。假如这时有个带在腕上的那种心跳检视手表就再理想不过了。假如没有,最自然的检视器就是你自己,只要把精神专注在自己身体上,或专心抹汗,脑袋啥也不想,能使身体更好地进行散热。

9.锻炼完毕不做舒缓的伸展运动复原肌肉。当身上某处筋肉经过一番训练,它会因亢奋而绷紧,甚至抽筋。因此,做伸展动作显得尤为重要,它能让肌肉在渐次状态下和缓压力,这样就能避免第二天的关节肿痛。舒展筋骨当然最好就是趁着身体血液循环仍旺盛时进行,刚健身完毕确实是最适宜舒展的状态,每个舒展动作,尽量维持20~30秒,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复原目的。

杨力谈养生:

别把健身锻炼的项目安排得过于紧密

假如你健身时的状态使你感觉很紧张,喘不过气来,那就表示项目或次数安排太紧密了。这种现象出现时你会呼吸困难,说不出话,或有点头昏脑涨。记住,那已经不是健身,而是刑罚。这永远是人们半途而废的原因,这一点要知晓。

如果你健身锻炼的目的只是为了改善体形,那可以选择一个由初级到中级,再由此提升到高级而难度又适合自己的程序。欲速则不达。当然,如果你是一名健身俱乐部会员,那你应该先与教练商量自己的整个健身计划。参考一下那些健身录像带,至少你能够理智地看清自己属于哪种档次的人。要想加速、加密、加量的话,要逐步地、渐渐地进行才好。

大雾天气不要进行锻炼

起雾时气压低,来自四面八方的污染物难以散去,特别是像酸、胺、苯、酚与病原微生物等滞留其中而聚集较高的浓度,刺激人体的某些敏感部位,引起喉炎、气管炎、结膜炎和一些过敏性疾病,中医称之为“疠疫之气”,对于老年体弱者还可能危及生命。

科学研究表明,云雾的组成除水分和其他一些不具有自主运动的微生物外,主要由傅氏病原体组成,造成人体危害的方式有三:①进入人体后阻碍血液循环,消耗人体营养,造成机体内损。②产生机械性牵拉,损伤组织器官,导致发热和产生炎症。③束缚、阻碍血液正常循环,导致心血管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