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案例与解读
23886000000015

第15章 案例研究(13)

森森在很认真地用橡皮泥把伞绳和保鲜袋连接在一起,但怎么也粘不住,涛涛在旁边看见了说:“这是粘不住的,我刚才就是这样的。”但森森不听他的,还在不厌其烦的粘着,但每次拿起来降落伞,伞绳就和伞面脱落,经过反复实践后,他终于放弃了,改用透明胶来连接。善怡把四根伞绳贴在长方形保鲜袋的其中一条边上,而不是分别贴在四个角上,我走过去问她为什么这么贴,她说:“我看见的降落伞就是这个样子的。”我又提示她说:“再想一想,降落伞是什么样子的呢?”她想了想后把伞绳稍稍分开贴上,基本还是原来的位置上。

我突然想到我给孩子们观察的是图片,图片是平面的,孩子们对平面和立体不会区分,从图片上看伞绳就是在一个平面上的。

孩子们的降落伞做好了,我们很兴奋的做起试验,森森,雨菁和悦悦分别站在小椅子上,一起把手中的降落伞往下放,悦悦的降落伞很快就落到地上,最成功的是雨菁的,伞面能够打开,雨菁高兴极了,拿着她的降落伞蹦蹦跳跳的到处说着,这时我发现善怡不说话了,她的眼睛偷偷的看着雨菁的降落伞,又看看自己的,走到我身边对我说:“老师,我想重新做一个行吗?”我说当然可以了。她马上拿了一块塑料纸,很快的做起来,当我在和其他小朋友试验的时候,她做好了,好快啊。(真不愧是能干的孩子)这时我又看到了她的笑脸。我看看孩子们做好了,就让孩子们在楼下等着,我和其他老师拿着降落伞来到二楼阳台,当我们把降落伞放下去的时候,耳边听到的是孩子们的欢呼声,降落伞有的很快落地,有的在空中翻了跟头,只有雨菁的是比较成功的……

制作降落伞让幼儿自主探索的技术活动,迎合了他们的好奇心,他们很开心也很投入。但从操作过程中可以看出孩子们的思维是很具体形象的,他们的观察是很直观的,悦悦看了光碟,就能够知道降落伞是鼓鼓的,而善怡看的是平面的图片,她就认为降落伞是平面的,伞绳就应该是在同一条线上。在操作之前,孩子们有提出用针线缝或把伞绳系在伞面上,但实际操作中,孩子们没有用这样的方法,他们多数都是用透明胶或双面胶来粘,我想这与他们的动手能力有关,用针线缝或系结,对他们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还要求助于老师,而透明胶,双面胶是他们平时用过的工具,对于他们来说比较容易掌握,所以他们多采用这样简单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第一次尝试结束后,我和孩子们一起讨论,为什么有的降落伞飘落的慢,有的降落伞很快就掉下来呢?孩子们很认真的看着自己手中的降落伞,最后他们得出结论:降落伞的伞面要大,还有伞绳要一样长,这样降落伞才能够慢慢的飘落下来。

根据第一次尝试活动中发现的问题,我仔细分析了孩子们制作的情况,能够看出这次活动的技术难点孩子们解决了,他们在不断的尝试过程中知道了伞绳和伞面的连接位置。

第二次尝试活动:当孩子们第二次进入操作间的时候,我发现孩子们的目的性强了,他们在找比较大的物体做伞面,善怡找了一块大大花麻纱布,森森找了一个大大的塑料袋,只有雨菁(第一次比较成功)仍然找了一块漂亮的塑料纸,而东东很坚持的用上次的材料,一块硬硬的月历纸壳。雨菁在仔细的比着绳子,我问:雨菁,你在干嘛呢?雨菁回答我说:“我在剪绳子呢,要一样长的。”东东剪了四根很长的绳子,分别用透明胶粘在四个角上,最有意思的是洪立,他很快就做好了伞面和伞绳,但不做重物,我问:洪立,你的重物呢?他笑了笑,还是坚持着,旁边的小朋友告诉他:洪立,你还没有小人呢。洪立往伞绳上面粘了一块双面胶,悄悄对我说:“老师,这就是小人了,它要轻飘的才会慢呢。”哦,原来是这样,他是怕太重了影响降落的速度,好精明的孩子呀。在后来的试验中发现他的降落伞总是在空中就翻跟头,我问:“洪立,你知道为什么你的降落伞会翻跟头吗?”他摇摇头,同伴告诉他:“你的降落伞没有重物呀。”他这才拿起一块橡皮泥粘在伞绳上面,还不时的往下揪着,直到橡皮泥成了小小的一块。我们再一次从阳台上往下放降落伞,这次效果好了很多,但善怡用那块大大的麻纱布做伞面的降落伞仍然降落的比较快,这是为什么呢?

同伴的成功也刺激了他们,能够看出他们也很想成功,很想自己的降落伞能够是最后一个飘落到地上,从第二次尝试活动中看出孩子们操作的目的性增强了,操作热情更高了,同伴的合作意识也提高了,当有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伙伴们会马上给予帮助,在科技教育中,为幼儿提供合作的机会。这样,一方面可以让每个幼儿发挥自己的优势智力,另一方面便于发挥同伴的影响作用,幼儿之间也可以相互促进,相互学习。在孩子们学习遇到困难时,作为老师应当给予适当的帮助、指导,但这种帮助、指导决不是传授、替代。老师在关键性方法上的支持,在幼儿碰到困难时有的放矢的鼓励,支持幼儿主动积极地认识周围物质世界,充分相信幼儿的能力,尊重幼儿的自主选择、自主探索及其在活动中的发现、见解、观点和态度,鼓励、支持幼儿大胆提问,发表不同意见,验证自己的想法。才是对幼儿潜能开发的一种推动、一种促进。

在第二次尝试活动后,我发现孩子们虽然选用了大的伞面,采用了一样长的伞绳,但飘落下来的速度仍然不一样。我问孩子们这是为什么呢?孩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很茫然的样子,我又拿出麻纱布和塑料纸,让孩子们掂一掂,看看谁更重一些,孩子们说是布。我感觉孩子们还是不能完全理解降落的速度和伞面质量的关系,为了使孩子们的思路更加清晰,我对材料进行了条件控制,给孩子们提供相同的伞面,伞绳,让孩子们再次进行尝试。

老师具有启发引导式的提问,层层深入,进一步激起孩子们的探索欲望。

第三次尝试活动:这次很有意思,当孩子们看见相同的材料时,觉得很奇怪,他们拿起塑料纸,还在议论着,看,我们都是一样的。这次制作孩子们动手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熟练了很多,制作也精巧了很多,森森还边做边和洪立说:“我们比赛,看看谁的降落伞最慢。”洪立不服气的说:当然是我的慢了。

看着孩子们很自信的神情,我真的感动,虽然是小小的操作活动,但孩子们在活动中得到了多方面的锻炼。首先他们对降落伞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初步了解了降落伞的结构,知道了降落伞的作用;其次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在操作中他们从第一次笨拙的使用工具到后来比较灵巧的进行操作;再者他们的分析能力有了提高,他们可以从自己的操作过程中发现问题,寻找答案,找出差距;同时他们还在活动中感受到成功的乐趣,这不正体现我们进行科技教育的教育价值吗?

幼儿科学教育是指幼儿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身活动,对周围物质世界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问题,寻求答案的探索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幼儿获取广泛的科学经验,学习科学方法,发展智力和好奇心,并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和成功,得到愉悦的情绪体验,产生学科学的兴趣和对大自然的关注和热爱。幼儿技术教育的重点是设计和制作,是为了解决科学探究中的技术需要,使之完善成为一个集科学尝试、探索、设计、制作为一体的、认识和实践,说和做相结合的习得过程。幼儿科学教育的着重点在认知、探索,幼儿技术教育的着重点在设计、操作。

小班科技教育叙事故事

水果孖宝兄弟

唐立群

幼儿园里种了各种各样的果树,有荔枝、芒果、龙眼……这为我们班上开展的自主性活动《好吃的水果》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随着夏天的来临,很多夏季的水果也开始成熟。孩子们每天在大花园玩时,总会把自己的发现告诉老师:“老师,芒果绿了”“我看见荔枝树上长小荔枝了”“老师,荔枝什么时候能熟呢?……”孩子们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着它们的变化!有一天,树上掉下来一个圆溜溜、黑乎乎的果子吸引了他们:“唐老师,快来看,这是什么果果呢?”江盈说:“这是奇异果!”,“不是的,奇异果的肉是绿色的,这个果子里面不是绿色的!”(果子摔烂了,可以看到里面的果肉),马上有孩子反驳。江盈不服气地说:“它们有点像!”,“这是人参果,和奇异果真的有点像!那我们有什么办法来区分它们呢?”

及时抓住孩子的发现,保持和培植幼儿永久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这也是幼儿科技教育最重要的一个教育目标和价值取向,教师进行适时的引导,能激发幼儿进一步的探索愿望!

孩子们开始议论纷纷,最多的说法就是用眼睛来看!孩子的观察是很直观的,他们最直观的发现就是用眼睛,如何引导他们尝试用更多的方法去发现和比较两组相似的物体的相同和不同呢?

孩子学习科学的方法和能力也是幼儿科技教育的目标,学习科学地进行观察,观察要有目的、要专注、要全面、要仔细、要交流;观察力是人们选择接受客观信息的能力,幼儿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又有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对什么事情都想看一看、摸一摸、试一试,有强烈的探索欲望。而幼儿是否具有良好的观察事物的能力,直接影响他们所进行的活动的好坏。达尔文曾说过:“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察觉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我可能在众人之上。”所以,我们要重视幼儿的观察,让幼儿在观察中培植自信,发展能力。这是科技教育所提倡的。

于是,在孩子的讨论中,活动的设想初步形成。

有了活动的设想,在设计活动时,活动目标的设定就从以下方面入手:尝试用多种的方法区分两种相似的水果;初步学习使用一些简单的工具进行操作;能够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学习运用科学的方法来比较分析事物,提高思维能力。

准备好各种相似的水果,开始尝试让家长参与。

幼儿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成功的家庭教育,离不开家园的密切联系和积极配合。在注重“资源共享”的信息时代,挖掘、利用家庭的科教资源,用以增强幼儿的科学素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就显得极为重要。

现在的家长很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但有很多家长并不知道该如何引导孩子进行学习,家长对幼儿的科技教育感到深不可测,四岁多的孩子怎样搞科技。如何让孩子的科技教育走向家庭,这也是幼儿园在幼儿科技教育中的一项研究。而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家长直接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了解幼儿科技教育的目的,学习引导孩子开展科技活动的方法。同时,家长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成了老师和孩子的好帮手!

我与家长进行了沟通,把活动的设想和家长一起展开讨论,在沟通中发现在家长的教育理念中还是很注重结果,而不是注重孩子的探究过程,而教师也更感受到自己利用专业理论向家长传授教育方法的重要性。

随后活动正式开始了。家长充当了主持者,由他们组织“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的游戏,家长的到来,更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

教育角色的转换,使教师、家长、孩子的互动作用更好地体现出来,也使活动显得轻松、自然。

很快孩子们猜出了是哪些水果,这个活动使孩子感觉到可以用各种感官去发现事物的不同,为下面的观察和比较进行了铺垫。

比较两组相似的水果开始了,每组都有一位“家长老师”参与其中,孩子是在玩,而家长是很紧张的,忙着帮孩子切水果和记录他们的发现。

因为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他们在对工具的操作和记录能力方面都比较弱,而家长的参与起到了帮助的作用,同时也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去观察和引导,家长教育资源的利用更好地发挥出来。

每组的家长表现不同:家熳的妈妈不停地向孩子发问,引导孩子朝她的思路去发现;颢薰的妈妈则让孩子自己去发现,在引导下很快这组小朋友就发现奇异果和人参果在表皮、形状、果肉、核、味道上的差别;芷昕妈妈则比较随着孩子的意愿,迫不及待地随着孩子的要求切开了橙子和西柚,孩子开始品尝起来。

在三组的活动中,教师可以很明显地发现孩子学习态度的不同:“苹果和油桃”组的孩子主要是听者,由家长按着我们活动的设想一步一步的提问方式;“奇异果和人参果”的孩子始终在讨论中,气氛很活跃;“橙子和西柚”组孩子最开心,早就吃上了。

孩子的不同学习方法在他们讲述和交流自己的发现时就表现出来,在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时,“苹果和油桃”组的孩子是一问一答,是根据记录由家长问,孩子答。如:问:“我们用眼睛看,你们发现了什么呀?”,孩子就回答。而“奇异果和人参果”的孩子就积极很多,能把自己在活动中的发现说出来,如:摸的时候,人参果硬邦邦,奇异果是软的;看见奇异果上面有毛,所以摸起来也是有毛毛的……而“橙子和西柚”组讲得更多的是味道上的区别。

家长不同的引导方法,体现不同的教育理念,而她们的理念从孩子身上具体地反映出来,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回答了幼儿的各种问题,而更重要的是既要对他的回答进行评价、激励,还要对他的好奇和探索加以鼓励和支持,这样才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成就欲和探索欲。这样才能逐步创设“好奇、探索、自信的心理环境”,幼儿也只有在这种环境中,才能增强好奇心、想象力和探索欲,才能走进更加宽阔的科学天地!

活动结束后,参加活动的家长和教师一起对活动进行了反思,家长都觉得在活动中使自己的教育观念有了改变:

家熳妈妈:一直不太明白这么小的孩子怎样开展科技活动,现在知道孩子学习科学,观察方法也是一种科技教育,在活动中也发现自己生怕孩子说不出来,而自己进行了很多的包办,反而约束了孩子的思路和探索的动力;

颢薰妈妈:这是我最有耐心的一次引导,今天尝试按照老师的建议,引导孩子去发现,孩子在发现中找到快乐,也带给我惊奇,孩子们能说出奇异果的核长得像芝麻一样,这是我想不到的,因为孩子很少会看见芝麻!

芷昕妈妈:孩子们基本指挥了我,他们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吃上,不知怎么引导,所以就让他们品尝吧!但很开心参加活动,使自己了解原来教幼儿学会观察、比较也是学科学!以后在家对我女儿多进行引导。

在活动中,家长得到了启发,也给我带来了更多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