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杨力讲人体保健
23885200000023

第23章 排除隐患的五脏养生(3)

脂肪肝是指肝脏内的脂肪含量超过肝脏重量的5%。脂肪肝是一种危险的疾病,是因肝内脂质,特别是三酰甘油过多堆积所致。它很容易发展成为肝纤维化及肝硬化。过去,脂肪肝(主要是酒精性脂肪肝)多见于发达国家。近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脂肪肝的发病率快速上升。这与高脂、高热量食物摄入过多关系极大。一般性轻度脂肪肝无明显不适;中度以上至重度脂肪肝会出现四肢乏力、右肩背疼痛发胀,无缘无故地感觉头晕、口苦、口干、口臭,食欲不好,饭后腹胀、恶心、肝区不适,大便忽干忽稀等。部分重度脂肪肝者化验检查可发现有转氨酶轻度升高,血糖或血脂升高。

运动是养肝的绝好方法。中医认为,肝主筋。坚持锻炼则能舒筋活络,有益肝脏健康。对于脂肪肝的防治,除了饮食调节之外,平时多做做有氧运动也是有效手段之一。

[防治脂肪肝的4个运动处方]

运动处方主要由4项基本要素组成,即运动种类、运动强度、运动时间,以及运动频率。防治脂肪肝的效果如何,主要取决于这4项基本要素。

1.运动种类

防治脂肪肝,应以有氧运动为主。所谓有氧运动就是不太剧烈的运动,能保证体内充足氧气供应的运动。如慢跑、中快速步行(115~125/分钟)、骑自行车、上下楼梯、爬坡、打羽毛球、踢毽子、拍皮球、跳舞、广播体操、跳绳和游泳等。具体可按照个人身体状态和爱好,因地制宜选择其中几种项目。

2.运动强度

防治脂肪肝的效果如何,往往取决于运动强度是否掌握得当。一般情况,运动时心率或脉搏至少要维持在每分钟100次以上,但最高心率不宜超过200减去实际年龄。要是运动后的心率和预计值差不多,说明运动量合适。要是低于这个得数5次以上,说明运动量过小;而超过这个得数5次以上,则说明运动量过大。运动后若有轻度疲劳感,但是精神状态良好,体力充沛,睡眠好,食欲佳,说明运动强度是合适的。若是运动后感到十分疲乏,四肢酸软沉重,头晕,周身无力,食欲欠佳,睡眠不好,说明运动量过大,需要及时调整。

3.运动时间

作为有氧运动,考虑呼吸循环器官的适应和对糖、脂质代谢的影响,每次需要持续20分钟以上才能有效。因为只有运动20分钟后,人体才开始由脂肪供能,且随运动时间延长,脂肪氧化供能的比例越大,效果也越明显。当然,最长也不能超过60分钟。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可分为3个时期:一为热身期,约5~8分钟。此时,主要进行一些伸展性的、柔软的大肌群活动。二为锻炼期,约20~30分钟。三为冷却期,目的是使身体逐步恢复到运动以前的状态,约8分钟左右,可做一些舒缓运动。

4.运动频率

一般认为通过运动改善代谢的效果可持续数日,考虑到疲劳和参加运动的积极性下降,运动实施频率以每周3~5天合适。若为中年人且体胖者,应适当增加锻炼次数。锻炼最好在下午4时后或晚上进行,一般不主张晨练。

有氧运动,对于脂肪肝的防治来说,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一定要遵行以上4个原则,方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杨力谈养生:饭后静坐半小时可保养肝脏

饭后静坐休息10~30分钟,再去做别的事情,这对人们肝脏的保养,尤其是对有肝病的人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当人们在吃完饭后,身体内的血液都集中到消化道内参与食物消化的活动,当身体由躺下到站立,流入肝脏的血流量就要减少30%,如果再行走、运动,流入肝脏的血流量就要减少50%以上。这样就会导致肝脏处在供血量不足的情况之中,使其正常的新陈代谢活动受到影响,从而对肝脏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因此,饭后应闭目养神一段时间,尽可能使血液多流向肝脏,供给肝细胞氧和营养成分。

随意吃药肝脏易受伤

“是药三分毒”,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药物性损害已上升为全球死亡原因的第5位。随着药物种类的不断增多,新品种的广泛使用,引起肝脏损害的药物也相应增加。有调查资料显示,药物引起的肝损害约占住院病人的10%。在老人组,这一发病率更高。据法国报道,在50岁以上的“急性肝炎”病人中,43%系由药物引起所致。

为何吃药也会吃出“肝炎”来呢?因为肝脏是药物进入人体后最重要的代谢场所,特别是来自消化道、门静脉的药物,对肝脏的影响尤为严重。据国内外资料记载,约有500余种常用药物,一旦用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即可对肝脏造成蓄积中毒。特别是在不恰当地联用2种以上药物时,毒性更会增强。另外,如果病人属于过敏体质,不能耐受药物时,即使药量在常用范围内,也会引起肝脏损害。

[常见的伤肝药物]

以下就是各类常见的伤肝药物:

1.抗菌药

抗生素类,如抗结核药物利福平、雷米封、异烟肼等;大环内酯类药,如红霉素、螺旋霉素、四环素类等。

2.内分泌用药

如口服避孕药、甲睾酮、蛋白同化激素、抗甲状腺药物等。

3.抗肿瘤药

如硫唑嘌呤、氨甲喋呤、5-氟尿嘧啶、6-巯基嘌呤等。

4.解热镇痛药

如阿司匹林、扑热息痛、乙酰氨基酚、保泰松等。

5.精神类疾病用药

如氯丙嗪、三氟拉嗪、安定、奋乃静等。

6.麻醉用药

如氟烷、氯仿、甲氧氟烷等。

7.降糖类药

如优降糖、糖适平等。

不仅仅是西药,中草药同样也可能损害肝脏,一项在203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中的调查显示,55%由西药引起,另有45%则是由中草药引起的。例如服用泽泻,注射四季青,会引起胆红素代谢障碍而发生黄疸;千里光可造成肝内血管闭塞;农吉利提取物、野百合碱等,会引起急性肝炎;川楝子、苍耳子、黄药子、雷公藤、草乌等,可引起中毒性肝炎;桑寄生、姜半夏、蒲黄、天花粉、山慈菇,可引起肝功能损害;复方青黛丸、壮骨关节丸、华佗再造丸、大活络丹、小柴胡汤等,均可导致肝损害。

无论是中药还是西药,乃至市场上的各种保健营养品,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或不良反应,也可因误用或滥用而给肝脏埋下隐患。

药物引起的轻度和中度肝损害,一般停药1~3个月后,肝功能可恢复正常。一旦发生重度肝损害,应立即停药,并去医院治疗。

杨力谈养生:草本精华滋补肝脏

很多草本精华对滋补内脏有一定的作用:如菊科植物大蓟、起绒草能舒缓和强化肝脏;迷迭香可以令肝脏回复活力,同时还有消除胆囊囊泡的作用,因为它能够增加胆汁的分泌,同时去除全部不洁物。

养肝先要睡得香

养肝首先要睡得香。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睡得香”为健康的重要客观标志之一。休休息能减少机体体力的消耗,而且能减少活动后的糖原分解、蛋白质分解及乳酸的产生,减轻肝脏的生理负担。《黄帝内经》中说:“人卧血归于肝”。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睡眠时进入肝脏的血流量是站立时的7倍。流经肝脏血流量的增加,有利于增强肝细胞的功能,提高解毒能力,并加快蛋白质、氨基酸、糖、脂肪、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代谢,从而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抵御多种传染病的侵袭。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注重科学睡眠。

[提高睡眠质量“妙方”]

一般来讲,青少年和中年人每天需睡8小时;60岁以上老年人7小时左右;80岁以上老年人应睡8~9小时;体弱多病者可适当增加睡眠时间。当然睡眠时间的长短不是衡量失眠症的唯一指标,甚至不是最重要的依据,而睡眠质量才是最为关键的因素。我们可以从以下6个方面来提高自己的睡眠质量:

1.熬夜要适度

现在很多人的肝病其实是“熬”出来的,一般熬了夜的人大多双目赤红,这是肝火上升的症状。长期如此,必然伤肝。据研究,人晚上11点到第二天凌晨2点,体温最低,这是睡眠的最佳时间,所以一般熬夜最好不要超过12点。

2.睡前不妨来杯热牛奶

如果想要舒服入睡,不妨试试以下的食物:大豆、牛乳、小鱼、杏仁。这些食品虽然有助于人眠,但也不可摄取过量。总之,睡不着的时候,来一杯热牛奶效果最好。晚睡前切勿饮浓茶、咖啡或刺激性饮料。

3.适宜的睡眠温度和湿度

房间的温度也和睡眠有密切的关系。适合睡眠的室温是25℃,湿度约为50%~60%,若真想睡个好觉,湿度比温度的影响力更大。

4.光线有助于安眠

光线有助于安眠和清醒。没有关灯就睡觉,产生睡意的褪黑色素荷尔蒙受到光线刺激,就不易分泌出来,所以就会睡不安稳。

5.睡前泡个温水澡

一旦进入睡眠状态,体温就会自然下降,所以,如果在睡前泡个温水澡,等上床时,体温就会顺利下降,顺利入眠。

6.选择合适的睡眠姿势

睡眠姿势一般以右侧卧位为佳,可使心脏不受压迫,促进胃肠蠕动排空,加上全身肌肉放松,可使睡眠安稳、舒适、自然。一些不符合睡眠卫生的方式如张口呼吸、蒙头大睡等也应避免。

杨力谈养生:简易养肝锻炼法

简易养肝锻炼法:此法取右侧卧,略抬高臀部的体位,缓慢做腹式呼吸动作,连续作20~30分钟,每日作2~3次,有利于肝脏休息,还可防治肝脏下垂。

如何让肝炎病毒远离我

肝脏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器官。然而,肝脏却时常面临着来自外界有害物质的攻击:病毒、药物、酒精和脂肪即是肝脏的“四大天敌”。

肝炎病毒乃是肝脏健康的首要敌人,其中又以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最为常见和凶险。乙肝病毒进入肝脏后,会在肝细胞中持续复制,不断破坏肝细胞的结构。成人感染乙肝病毒后有5%~10%会转变为慢性乙肝,其中约15%会发展成为肝硬化或肝癌。我国是乙肝大国,据统计,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就有1.2亿左右,患乙型肝炎的病人约2800万。我国每年死于各种肝病的病人在30万人以上。

肝炎病毒是一种比细菌还小的病原体,别看它小,它能钻到人的肝细胞里去,而且一般的抗菌药物还奈何它不得。这种病毒通过饮食或血液能从病人的身体里进入到健康人的体内,使健康的人也生肝炎。所以,做好肝炎的预防工作非常重要。

1.注射疫苗

肝炎疫苗安全性高,预防成功率在90%以上,所以我们应积极注射肝炎疫苗。如果要到A型肝炎高感染区旅游,例如东南亚、中南美、非洲等地,最好在出发前注射甲型肝炎疫苗。

2.远离各种可能受血液污染的器具

日常生活中,我们应避免不必要的输血、打针、穿耳洞、刺青、和他人共享牙刷、刮胡刀等,以及减少接触可能受到血液污染的器具。因为乙型、丙型、丁型肝炎主要透过血液和体液传染。

如果身边密切接触的家人、朋友患有肝炎,日常生活上也要注意,毛巾、牙膏、脸盆等个人用品要严格分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牙膏,病毒可能会通过牙刷沾到牙膏上,健康人如果出现牙龈出血的现象,就有可能因此被感染。

3.把好饮食关

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也不要生食海鲜,因为蛤、蚝以及贝类等容易受到甲型或戊型肝炎病毒感染。10多年前上海地区曾经有数十万人因进食未经煮熟的毛蚶而染上甲型肝炎的事件至今令人记忆犹新。至于一些影响肝脏的寄生虫病如肝吸虫病、血吸虫病等,除血吸虫病外,皆属“病从口入”之病,只要把住饮食卫生一关,便可以预防。

此外,我们还可以服用预防肝炎的药物,如茵陈、板蓝根各20克,金钱草15克,甘草10克,焦三仙各10克,大枣5枚,水煎服,1日1剂,服用1周,对预防甲肝有良效。

总之,无论是健康人、肝炎病毒携带者还是肝炎患者,养肝、护肝都非常必要,特别是肝脏有问题的人更要加强保护。

杨力谈养生:怒则伤肝

人的情志调畅与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反复持久或过激的情志,都会直接影响肝的疏泄功能。中医认为“怒伤肝”。但怒又分为两种,一种为“怒火”,一言不合,拍案而起。中医称之为“肝火旺”。一种为“郁怒”,这类人多性格内向,不善表达。长期的委屈、郁怒等久积不泄,郁积于肝。中医称之为“肝气郁结”。这两种情志因素极易伤肝,引起肝病或在肝病过程中使病情加重。因此,要重视培养控制过极情绪和疏导不良情绪的能力,保持情绪畅达平和。

十六、脾胃养生:调理你的气血生化之源

中医认为,脾胃被称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食物经过脾胃的消化吸收,把营养物质供给全身从而维持生命。脾胃功能强弱,决定机体的盛衰,机体正气的盛衰,又决定机体是否受病。只有饮食正常,脾胃运化有力,才能化生精微,而充养形体气血、脏腑筋脉、四肢百骸。因此,人们要健康长寿必须保护好自己的脾胃。

夏天要注意养脾

中医认为,脾具有“运化”和“升清”的作用。所谓“运化”是指将人所摄取的饮食进行消化,其中精华的部分通过脾的“升清”作用送往心肺而转输到全身,糟粕则从大肠、膀胱等排出体外。

夏天要注意养脾。因为夏天人体消耗较大,需要加强脾的“工作”才能不断地从食物中吸收营养,维持人体的健康。同时,人们在夏天多食冷饮和瓜果,而生冷食品易伤脾胃造成“脾失健运”。此外,有很多人容易“苦夏”,表现为不思饮食、乏力,而通过健脾益气则能达到开胃增食、精神振作的效果。因此,夏天养脾很重要。

[夏天养脾的4种方法]

1.醒脾法

取生蒜泥10克,以糖醋少许拌食,不仅有醒脾健胃之功,而且还可以预防肠道疾病。也可常取山楂条20克、生姜丝50克,以糖、醋少许拌食,有开胃健脾之功。还可用香菜100克、海蛰丝50克、食盐糖醋少许拌食。

2.温脾法

夏天贪食生冷,容易寒积脾胃影响人体的消化功能,此时可用厚纱布袋,内装炒热食盐100克,置于脐上三横指处,有温中散寒止痛之功。或用肉桂粉3克、荜拔粉10克、高良姜粉10克,装人袋内,夜间置于脐上。能起到温脾胃、止吐泻之功效。

3.健脾法

夏天一般不宜较剧烈的运动,青年人在每日起床后和入睡前仰卧于床上,做仰卧起坐运动,每日做20~40次。老年人则宜用摩腹功。即仰卧于床,以脐为中心,顺时针用手掌旋转按摩约20次。同时,散步亦能养脾健胃,可使食欲增加、气血畅通。

4.益脾法

根据夏天的特点,可选用各种粥养益脾胃。如莲子粥:莲子、白扁豆、薏仁米各50克,糯米100克共煮粥食。山药获苓粥:山药、获苓各50克,炒焦粳米250克煮食粥。

中医学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主运,胃主纳。脾喜燥恶湿,喜热怕寒;胃喜润恶燥,喜凉恶热。脾气以上升为健,不升易头晕泄泻,四肢困倦,内脏脱垂;胃气以通降为和,不降则腹胀便秘,嗳气呃逆。所以我们在养脾的同时还应重视调胃。

脾胃功能正常者,适量饮冷不会影响脾胃功能,但不宜过量。如醒脾法中所列食生蒜泥、山楂虽可以减少肠道疾病、消食导滞,但若过食,又有伤胃之嫌,尤其胃炎泛酸患者当慎用。总之,不论在夏季还是其它季节,调理脾胃都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而定:胃热者以清降为主,脾虚脾寒者当温补为宜。

杨力谈养生:按摩脾区助运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