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精明人说话的150个小绝招
23884800000033

第33章

我们知道巧妙地变换语言的使用场合是精明人说法惯用的手法之一,这一点对于那些妇孺皆知的新词新语来说更是恰当不过。巧套常言的说话技巧,顾名思义,就是人们在交际当中巧妙地套用某些流行程度较高,而又对自己所关心主题有某种暗示意义的词句,来帮助自己摆脱僵局或制造特殊的语言效果。

这种说话技巧有很强的“逢场作戏”、临场发挥特点,又因为语言新颖别致,比拟含蓄幽默,因而使用的次数也比较多。只要留心观察一下自己周围的人和事,就会发现几乎到处都是这种技巧的“用武之地”。

电影院里正在放映着一部最新引进的奥斯卡获奖影片,由于是本市首场放映,所以人员爆满。

小陈和小李坐在最后一排上,前面一排几个小伙子为了看得更清楚半立半坐了起来。

“哎,大家瞧瞧,这可真得称做是‘隔行如隔山’呐!”个头矮小的小陈一语既出,满座哗然。前面一排那几个小伙子也注意到自己妨碍他人了,不好意思地回头笑了笑,坐了下去。

照常规做法,有些人可能会怒气冲冲地冲着对方说:“不要只顾自己方便,电影院是大家的嘛!”还有些人甚至会说出更为不客气的话来。但冷静地考虑一下,小陈采用了一种可谓两全其美的办法,那就是借用常言的力量来提醒对方,让其既认识到错误,又保全了对方面子。

“隔行如隔山”一语本义是指各个职业、行业都有它一整套相应的操作规范和方法,不会是千篇一律的;对于两个不同行业的人来说,要想简单地以己推彼,一通百通那是不可能的。这里的“行”是指行业、职业,道不同不相为谋,这句常语形象比喻了不同种类行业的相对独立性。

小陈在电影院这个特殊场合下对这一常用语的含义作了一番曲解,他说“隔行如隔山”,是指自己跟前排观众只有一“行”之差,但由于前排观众挡住了自己的视线因而宛然在他和电影当中成了一座“山”。

小陈在自己的权益受到别人损害时能巧套常言,避免了自己和他人的不快,达到维护自身权益的目的,这是精明语言的独特“功劳”。

每天,人们都在为生活或为工作而忙碌,谁也不希望自己应该享有的权利被他人肆意剥夺,在这种时候,你不妨想一想能不能采用巧套常言的技巧来临危解难。

对于在异地他乡工作的人来说,每年的假期买票探亲便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尤其令人感到气愤的是:有些人明明来得晚,却不愿意到如龙的长队尾部去排着,而是横插一脚,这既是对他人权益的侵犯,也体现出这种人自身素质的不合格。

有的人则很会对付这种行为。

当你在售票点买票的时候,肯定会遇到过这种情况,一些来得晚的人试图挤进长队前头。

“大家要小心‘第三者插足’啊!”如果能有人这样高喊一声,那么引人发笑的同时,自然也会引起大家的随声附和。

那两个小伙子伸出的脚收了回来,头也不抬地跑到后面排队去了。

这才是精明人之所以能为广大人民所青睐的一个原因:机智而不庸俗,夸张但不脱离生活。

巧套常言是比较容易掌握的一种语言技巧,但在使用过程中也应注意一些具体问题。一是要熟悉常语的同时,最好能清楚它的本来涵义,否则就有可能被人反认为真愚真痴。二是要找出常语和所喻对象二者之间的相似性,做到这点就不由它不风趣可笑。

148、字词拆合有道理

加减乘除,只要用得巧妙,也是别有情趣。

语言之所以能够促成妙趣横生,不外乎几个特点:一是它往往有一语多义、一义多语的情况;二是语言中音同字不同、字同音不同的情况。说话的人如果能抓住语言的上述特点,或是变换场合,或是强作扭曲,引人联想,便会产生妙趣横生的效果。

字词拆合是从语言的组合和结构特点入手,并兼用上面提到的语言的其他两个特点,以个别字、词的拆离或组合为手段造成歧义,从而构成妙趣的技巧。

请看下面的例子:

丈夫有很多优点,但有一个特别大的毛病,那就是懒。让他干点儿活的时候,他总是满脸痛苦的样子。

有一天,妻子实在对此忍无可忍了,于是开始质问丈夫:“你到底是懒,还是毛病?如果是懒,从今天起必须分担一部分家务;如果有病,我宁愿侍候你一辈子!”

丈夫笑嘻嘻地回答了两个字:“懒病。”

丈夫不愿干家务,引得妻子满腹牢骚,终于决心给他一次“最后抉择”的考验。看上去两人之间剑拔弩张,非大闹一场不可了,但丈夫却灵机一动,巧妙地化解了一场口舌之争。

丈夫断章取义,从妻子所提出的前后两条“建议”中分别抽出了两个字:“懒”和“病”,使其意义与原来截然不同了。

按常规处理办法,面对妻子二者必居其一的要求,许多人为了挽回“一家之长”的“面子”,一定要跟妻子争个上下输赢来。但这是一种最不可取的做法,常言说得好,“家不是讲理的地方”,的确,在家庭中应该讲爱,讲夫妻之间的体贴和关心。另外一些稍微明智一些的人立即会察言观色,作出妥协,以换得夫妻感情上的融洽。

但最上策则莫过于上面提到的那位丈夫了,“懒病”二字道出一种令人无可奈何的精明,让火冒三丈的妻子一下子火气全无了,这样不是更进一步增强了夫妻之间的友好和默契吗?

上面这位朋友的丈夫采用的就是典型的字词拆合的语言技巧。在应用中,拆未必一定要和合联系在一起进行,“一步到位”的简单的拆离同样可以起到妙趣横生的效果。

小李是个谈判高手,许多人在谈判的过程中都被他驳斥的哑口无言,以至于他的那些手下败将常常在背后恶间攻击说:“跟小李谈判,简直就像是在对牛弹琴!”小李听闻此言后并未生气,只是平静地说:“对,牛弹琴!”其实这个成语的折合是周总理最先用的,小李巧妙地引用,即驳斥了对方,也为自己博回了面子。

字词拆合的运用是对一个人应变能力、文化素质等综合因素的一种考验,因而具有较高的难度。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要我们能不断地从生活和书籍的海洋里汲取知识,就一定会在看似平淡无奇的一字一词中发掘出智慧的光芒。

149、简话繁说:废话多了也有用

繁而不乱,繁而不空,别嫌废话太多,尤其是在某些情境当中。

简话繁说就是把本可以简明扼要的方式表达清楚的意思改用繁杂冗长的说话方式表达,一简一繁之际,鲜明的反差因而形成,这样也就符合说话的一般原理了。由此可见简话繁说不仅仅是一种谈话方式,它同时也是一种常用的语言技巧呢?  简话繁说并非毫无目的的故作高深,劳人口舌。首先,简话繁说可能是由于说话者对于某一难以启齿的问题采取巧妙迂回、转弯抹角的办法予以解答,以避免自己难堪;第二种可能就是想针对某一事物表达自己的真实看法,但又考虑到对方难以直接接受,遂以繁杂的论述表达同样的意思,借以缓和语气。

简话繁说的特点在于声色不露地掩饰说话内容的本来面目,待论述的“竹笋”一层层剥开以后,听话的一方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么回事。

说话者用简话繁说可以巧妙地为自己解除尴尬。

有一位朋友非常喜欢下棋,但由于棋术不高,屡屡败北。

有一天不幸又连输三局,心中不快,恰遇他一同事。

“成绩怎样?”同事有心拿他取笑。

“这……”朋友一时顿住,随口答道:“第一局他没输;第二局我没赢;第三局我想和,他不肯。还好,还好!”

其实这位朋友说了一大堆,只有一个意思,那就是:三局全输了。但是他不是直言相告,但也没有矢口否认事实,而是运用了简话繁说的说话方式。这样就委婉风趣地回答了对方,从而使自己摆脱了被人嘲笑的僵局。一句话分为三句话,却不显得累赘,妙语如珠,可谓临难巧辩的一个绝招。

在运用简话繁说的说话方式时切忌超过一定的“度”,否则就会造成材料的堆砌或者教条的雷同反复。

150、单刀直入,入木三分

某种情况下应当锋芒毕露,不仅不会造成损害,相反会达到避免难堪的目的。

单刀直入就是在遇到某种难堪局面时,不作回避或妥协,而是开门见山地说出自己的看法,使对方在猝不及防的情况下接受自己的意见。

一般说来,以委婉曲折的方式说出自己想要说的话,这是比较典型的说话技巧。因为说话技巧的主旨在于缓和矛盾,避免摩擦,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体谅和沟通,语言的曲径通幽对它来说自然十分重要。

但情况往往是错综复杂的,什么规则都可能有例外。在一定场合下将观点旗帜鲜明地亮出来,也有可能起到增进了解、化解矛盾。

单刀直入的特点在于知难而进,以攻为守,出人所料,这是与以前我们所谈的各种技巧大不相同的。

某人家里有柴刀,而邻居没有。邻人屡次向他借,他总是说:“对不起,我自己正要劈柴呢!”

有一回,邻人看准他家里没有一根柴,才向他借。但他却冲口而出地说:“对不起,我自己正在劈——”

说到这里,便想起自己没有柴,于是一边想计策,一边支吾说:“——劈、劈、劈,我自己也要劈、劈……”

邻人看见他那副着急的样子,便笑着说:“算了!你别为难了。理由慢慢想不迟。”

这位可的确算得上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气鬼了,叫谁碰上谁也得自认晦气。尽管这位邻人的做法不可谓不用心良苦,但终于不能借得柴刀一使。吝啬鬼聪明反被聪明误,一急之下把自个儿逼上一条自相矛盾之路,改口也来不及,借口一时又找不到,骑虎难下。

许多人面对这种浅陋的诡计一定会给气个半死,自己本无伤人之心,却反倒因为对方的拙劣行径下不了台。倘若你悻然而走,反而显得自己缺乏修养;忍气吞声吧,谁甘心轻易受这样一顿莫名其妙的羞辱。

邻居急中生智,陡然揭穿了对方的把戏,既道出了胸中怨气,又风趣优雅,为自己和对方找到了一把下台的梯子。他采用的就是单刀直入法,似刻薄实机智,似武断实恰如其分,可以说是成功的范例。

单刀直入不仅可以帮助人们在尴尬时刻喻事晓理,摆脱困境,它还可以用来及时缓和紧张气氛,维护自己合理权益,争取来之不易的机遇。

小陈刚刚在一家公司谋得一份相当不错的职业。

由于小陈家距公司的距离比较远,他每天需要转乘好几趟公共汽车去赶时间上班,所以很容易迟到。

但公司明确规定:每月上班迟到累计超过三次者,公司将对其予以解雇。自上班以来,小陈已经有两次迟到记录了,所以老板曾非常尖酸地对小伙子暗示:“就等你下次了!”

这天早上,小陈不幸又一次迟到了。当他企图偷偷溜进办公室时,他发现老板竟站在门口恭候着他呢!

“你好,老板,”小陈灵机一动,抢在老板发话前毕恭毕敬地说道:“鄙人小陈,现年26岁,大专文凭,工作经验丰富,愿毛遂自荐,申请我即将失去的这份工作!”

整个办公室的人大笑起来,老板也忍不住笑,踱出办公室,小陈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得到了保留。

单刀直入就是这样,它能在千钧一发的时刻帮助你化险为夷、平地生云!在运用时应该注意:单刀直入并非简单地与人争执,因而与其说它是论辩的技巧,倒不如说它完全是靠语言的魅力来折服他人,取得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