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精明人说话的150个小绝招
23884800000028

第28章

俗话说:“听人讲话,务必有始有终。”但是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却不多。有些人往往因为疑惑对方所讲的内容,便脱口而出:“这话不太好吧!”或因不满意对方的意见而提出自己的见解,甚至当对方有些停顿时,抢着说:“你要说的是不是这样……”由于你的插话,很可能打断了他的思路,要讲些什么他反而忘了。

在宴会、生日舞会上,我们时常可以看到朋友正和另外一个不认识的人聊得起劲,此时,每个人都存有加入过去的想法。而实际上呢?你只不过是想听听他们到底在讲些什么罢了。

但是,一方面你们不知道他们的话题是什么,而且你突然地加入,可能会令他们觉得不自然,也许因此而话题接不下去,到后来场面气氛转为尴尬,而无法收拾。此时,大家一定会觉得你很没礼貌,也因为你这位不速之客,使自己的朋友也被人耻笑。

如果碰到这种情况,你最好等他们说完再过去找你的朋友,即使真有事必须当时告诉他,给他一些小动作的暗示,他就会找机会和你讲。

有一点要注意,不要静悄悄地站在他们身旁,好像在偷听一样,尽可能找个适当机会,礼貌地说:“对不起,我可以加入你们吗?”或者,大方地、客气地打招呼,叫你的朋友介绍一下,就能很自然打破这个情况。千万不要打断他们的话题,也不要制造尴尬的气氛。

126、精明人的激将术

好斗的人,激起对方的热情,使他陷入自己设置圈套中。一个自己跟自己过不去的人,他怎能在人生中战胜别人?

梅特涅是奥地利的使者,他是用激将术的高手,而且每用此术,肯定会得胜而归。

1812年拿破仑侵俄战争失败后,俄、英、普等国组成反法同盟军,开始反攻。拿破仑虽取得一些战役的胜利,但总的趋势仍然是每况愈下。法国的盟国奥地利一面积极备战,一面以停止结盟相威胁,提出了种种条件,拿破仑对此断然拒绝。

1813年,拿破仑在马尔哥利宫会见梅特涅。他想借此机会威胁梅特涅,并且探听他最近和沙皇会谈的结果。因此在接见梅格涅时,拿破仑腰悬宝剑,腋下挟着帽子,显得威仪十足。说了几句客套话,问候了弗兰西斯皇帝后,他面孔一沉就单刀直入:“原来你们也想打仗,好吧,仗是有你们打的。我已经打败了俄国,现在你们希望自己能够出手了。你们愿意这样就这样吧,在维也纳相见。本性难移,经验教训对你们毫无作用。我已经三次让弗兰西斯皇帝重新登上皇位,我答应永远与他和平相处。我娶了他的女儿,当时我对自己说:‘你干的是蠢事。’但说到底我还是干了,现在我后悔了。”

梅特涅看到拿破仑发火了,忘掉了自己的尊严,于是他显得愈发冷静,故意刺激拿破仑。他提醒拿破仑说,和平取决于你,你的势力必须缩小到合理的限度,不然你就要在今后的斗争中垮台。拿破仑被他激怒了,声言任何同盟都吓不倒他,不管对方兵力多么强大,他都能取胜。接着,他说他对奥地利的军队了如指掌,每天都能收到有关方面的情报等等。梅特涅打断他的话,提醒拿破仑,如今他的士兵不是大人,都是小孩。拿破仑激动地回答:“你不懂得一个军人是怎么想的。像我这样的人,根本不在乎100万人的生命。”说完,他把帽子扔到一边。梅特涅并没有替他捡起来。

拿破仑注意到这无言的蔑视,只得继续说道:“我和一位公主结婚,是想把新的和旧的、中世纪的偏见和我这个世纪的制度融为一体。实际上那是自己骗自己,现在我已经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也许我的宝座会因此而倒塌,不过,我要使这个世界埋在一片废墟之中。”梅特涅听后仍然对此无动于衷。拿破仑见威吓不起任何作用,就改用甜言蜜语,进行哄骗笼络。在把梅特涅打发走的时候,拿破仑拍一拍这位奥地利使者的肩膀,语气平和地说:“好啦,你知道事情会怎么样?你不会对我开战吧?”梅特涅马上答道:‘陛下,你完了。来时我已有此预感,去时就肯定无疑了。”后来他又对人说:“他什么都给我讲清楚了,这个人一切都完了。”不久,奥地利加入了第六次反法同盟的行列。

很显然,这次较量中的胜利者是梅特涅。激将法常被用于探测别人的意图与态度,关键之处在于:对于别人高深莫测的只言片语,你要表现得毫不在乎,暗中揣度对方的心底,并点点滴滴将秘密引到他们的舌端。对方一旦发怒,便会不顾一切地一吐为快,最后落入你精心设置的圈套之中。以权谋多变著称的统帅拿破仑不能控制住自己愤怒的情绪,连连失态,说些大话、气话,想借此对梅特涅表示威胁。相反,梅特涅却能冷静处事,不辱使命,不失时机地以言辞激怒拿破仑,使其内心世界暴露无遗。梅特涅的话语不多,但他一则表达了对欧洲和平的看法,即取决于拿破仑;二则也得出结论,拿破仑仍然固执己见,不思变通,在欧洲联合进攻下,其失败的命运是注定的。不幸的是,后来的结果真的被梅特涅说中了。

拿破仑可能也有用激将法的策划,结果自己却热了起来,上了梅特涅的当。

127、精明人的反唇相讥

反唇相讥是语言中的上乘手法,是受伤害一方的有力武器。

通常,人们的心里都有阴暗的一面,都有一些不愿公诸于世的事情。当人们触及这些事情时,你往往讳莫如深,不愿提及。可有的人偏爱哪壶不开提哪壶,抓住你的痛处揶揄讥笑。脸皮薄的人通常都受不了而甘拜下风,任其嘲弄或指责。脸皮厚的人就不一样,他不仅会猛烈地加以还击,而且还会以此为契机。

一天,某市市长和他妻子爱莉去视察某建筑工地。一个头戴安全帽的工人冲着他们叫喊起来:“爱莉,还记得我吗?高中时我们常常约会呢!”

回去的路上,市长揶揄地说:“你嫁给我是你的运气,不然你将是建筑工人的老婆,而不是市长夫人。”

爱莉遇见了旧情人,心里很高兴,浮现出种种曾经有过的美好岁月。听丈夫这样一说,她也不甘示弱,反唇相讥道:“你应该庆幸和我结了婚,否则这个市的市长就是他,而不会是你了。”

面对丈夫的揶揄,爱莉如果不予理睬,心里肯定会很难受,市长丈夫更是会借机于夫妻关系中占据上风。因而,爱莉灵机一动,反唇相讥。市长的意思是爱莉成为市长夫人是沾了他的光,肯定有些洋洋自得,没想到爱莉的反击这么厉害:你能当上市长全是因为娶了我,是你沾了我的光。他当然会不免一愣,随即就会因为妻子的聪明诙谐而笑逐颜开,一场夫妻的口角也就消弭于无形之中了。

家庭关系中不可能没有摩擦,朋友之间也不可能没有矛盾,这自然是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观点不同,性格差异,环境变化都会令夫妻、朋友之间产生不愉快。每个人都想成为有理的一方,于是纷纷揭短,攻击,这难免会给对方造成伤害,进而激化矛盾。这往往是夫妻、朋友关系紧张的一个原因。反唇相讥是缓解这种紧张关系的良方。

反唇相讥是语言中的上乘手法,是受伤害一方的有力武器。它既可以有效地还击对方的进攻,也可以用语言来缓解紧张的气氛。钝化了进攻矛头不会给对方造成伤害,也表明你不是一个软弱可欺的人。

运用反唇相讥的方法,主要环节在于抓住对方言语的实质,就势来一个巧妙的发挥或类比,让二者形成冲突,造成不和谐。这种不和谐即可令对方无从回击;让对方期待的胜利落空,和你处于同等的位置,这种情势的转化本身就含有幽默诙谐的意味。你含蓄的攻击锋芒又进一步造成二者的反差。这种前后的反差越大,就越具有喜剧性。

128、巧用悬念,吊人胃口

先通过设置悬念,吊足听者的胃口,然后再将“谜底”娓娓道来,这样你说的话自然妙趣横生。

巧设悬念,是说话技巧中最常用的一种。这种语言技巧一般是先把自己的思路引入对方思维的轨道,然后,来个急转弯,把对方置入困惑的境地,即让对方“着了你的道”,再用关键性话语一语道破,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让听众在出乎意料之外,捧腹大笑。

在日常生活中,你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形,只要充分调动起你的思维,就既能让你的聪明才智得到发挥,又能让你的实际目的达到,这才是最重要的。语言的最高境界即在于此。例如:

从前,美国有个卖香烟的商人到法国做生意。一天,在巴黎的一个集市上他大谈抽烟的好处。这时,从听众中走出一个老人,径直走到台前。这位商人感到很吃惊。

老人站在台上大声说道:“女士们,先生们,对于抽烟的好处,除了这位先生讲的以外,还有三点没有说到。”

美国商人一听这话,赶忙向老人道谢:“谢谢您了,先生,看你相貌不凡,肯定是位学识渊博的老人,请你把抽烟的三大好处当众讲讲吧!”

老人笑着说道:“第一,狗害怕抽烟的人,一见就逃。”台下一片轰动,商人暗暗高兴。“第二,小偷不敢去偷抽烟者的东西。”台下连连称奇,商人更加高兴。“第三,抽烟者会永远不老。”台下听众惊作一团,议论纷纷。商人更加喜不自禁。要求解释的声音越来越高。

老人把手一摆,说:“请安静,我给大家解释。”

商人振奋地说:“老先生,请您快讲。”

“第一,抽烟人驼背的多,狗一见到他以为是在弯腰捡石头打它哩,怎么会不害怕呢?”台下笑出了声,商人吓了一跳。“第二,抽烟的人夜里爱咳嗽,小偷以为他没睡着,所以不敢进去偷。”台下一阵大笑,商人额头上冒出了汗。“第三,抽烟人很少长命,所以没有机会衰老。”台下哄堂大笑。此时,大家再去看商人,商人已不知什么时候溜走了。

这则巧设悬念的语言技巧一波三折,层层推进,一步一步把听众的思维拊向迷惑不解的境地,在把听众的胃口吊得足够“馋”时,才不慌不忙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思。按照惯常思维,抽烟是应该遭到反对的,因为抽烟的危害人所共知,当老人一言不发地走向人谈抽烟好处的商人时,一般认为老人要提出反对意见,老人却也大谈抽烟好处。商人和听众一样大惑不解,因而急切地想知道原因。最后,老人以挑逗的话语作了妙趣横生的解释。既让听众开心,又让听众从商人的欺骗性话语里走出来,意识到抽烟的危害性。因为他所说的三条好处其实正是抽烟的危害之所在。同时,正面揭露了商人的谋利目的。

使用巧设悬念的语言技巧,必须要注意以下两点:

(1)不要故弄玄虚,让人不着边际。任何语言都要求自然得体、顺理成章。如果做得很明显,就不但不能让人产生兴趣,反而会觉得无聊乃至反感。

(2)做好充分的铺垫,最好能在听众的急切要求下再将“谜底”泄露出来,做到天衣无缝,不要急于求成,让听众对结果产生错误的预料。然后再把结果娓娓道来,以使听众有个缓冲时间来领略语言的趣味。

129、偷梁换柱巧推理

美妙的语言是智慧的具体体现,而偷梁换柱的推理是美妙语言的最好表达。

有这么一幅漫画,主要人物是一个头顶有三根毛的穷小孩,就叫他“三毛”吧。这个漫画的场境大致是这样的:

一位阔太太牵着一条哈巴狗上街,见了三毛,想拿他开心取乐,就对三毛说:“只要你对我的狗喊一声爸,我就赏你一块大洋。”

三毛敲了敲脑袋,想了想道:“喊一声一块,喊十声呢?”

“给十块!”阔太太很大方地吼道。

三毛躬下身,摸着狗,一连喊了十声“爸”!阔太太大笑一声,真的给了三毛十块大洋。

这时周围挤满了看热闹的人,三毛向阔太太点了点头,故意提高嗓音,拉长声调喊道:“谢谢你,妈——”

有爸有妈才有儿子这是常理,而这里三毛一声“妈”,把情节向前推理成,狗和阔太太是夫妻,这就比三毛和狗是父子关系更荒唐,虽然三毛没直接说出来,但已是一目了然的事了。三毛是一报还一报,只不过为保护自己;阔太太呢,是功败垂成,自食其果。

人们都知道正常情况下,相同的原因会产生相同的结果,不同的原因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如果同样一个人,同样一件事,在同样的条件下,却产生不同的结果,从常理上讲,这不合逻辑,做这样的推理,则是一种弱智的表现。然而对于精明人来说,情况则完全相反,在许多情况下,越是同因异果,越能构成精明。

这种精明的推理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它能让你在情况不断变幻的条件下,总是能找到有利于自己的理由,哪怕互相对立的理由,也都能为你所用。

林是一位很有演讲天才的人,当地成立了一个演讲俱乐部,想吸纳他为会员。但他也必须和其它会员一样先演讲一次,刚开始大家都希望他能有上乘表现,于是规定他最后一个上台,大家满怀期待地立于台下。

林登上了演讲台,开口便问:“各位,你们知道我要讲什么吗?”

大伙异口同声地答:“不知道!”

“怎么,你们竟不知我要讲什么。如此无理,那我讲了还有什么用?”说着便走下了讲台。大家一时哑口无言。

第二天,他又登上讲台,对听众说:“各位,你们知道我要讲什么吗?”

“知道!”这回大家吸取了教训,异口同声地答道。

“好啦”,林说,“既然大家已知道了我要讲什么,那我重复一遍又有什么用呢?”说完又走下了讲台,大家再次哑然。

他总是这样,大家便商量了一个办法,待他下次演讲时,有一部分人说“知道”,而另一部分人说:“不知道”,这样,林就没法下台了。

第三天,林又登上了演讲台,当他再次像前两次一样发问后,台下便有人喊“知道”,有人喊“不知道”。

林一笑:“那好吧,那就让知道的人给不知道的人讲吧!”

说完一甩袖子走下演讲台,扬长而去。大家一时间目瞪口呆,然后又忽然“轰”地大笑起来。

林的过人之处在于他利用“知道”与“不知道”这两个不具体的,虚幻的概念,从而推理出与大家希望完全相反的结果,以不变应万变,不管对方怎样变化,理由也总会跟着变化,而行为却一点不变。

在这里,林给大家讲的不是长篇大论,而是风趣和精明人的智慧。同时也让人们悟出演讲的概念要清楚,具体,不能含糊不清,因此,人们在“上当”之余,也深感受益匪浅。

由此可见,精明人的推理主要是利用对方不稳定的前提或由自己假定的前提,来推理引申的某种似是而非的结论和判断,它不是常理逻辑上的必然结果,而是走入歧途的带有偶然性和意外性的结果。

人们的言论和行为,一般情形下,不可以像科学推理那样严密、周全,都有其变幻性和动摇性。精明的人,就是善于抓住这点推理出变化莫测的花样,去调侃对方或调侃自己。因此,任何一个人只要你放开思维,任意驰骋,就可以踩到前提点创造出精彩的精妙语来。例如:

有人自称会看相。对他的朋友说:“哎呀,我的朋友,你将来会没什么福气,也不会长寿。”

朋友一惊,问道:“你怎么知道?”

看相的说:“你的耳朵特别小,自古以来,相书都说耳朵大的命长福气好。”

朋友笑,说:“你的意思是说,猪的福气大寿命长喽!”

这“耳朵大小”是前提,而这个前提有变化性,不单其对人而言,因此,朋友的推理就移到了猪的身上,显出了荒唐性。